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就不用为我担心了,好好在家带孩子。”

    陈鸣已经派出一支兵马从樊城向西,顺着白水进入德安府,然后顺着涢水向南一直可抵到汉川、孝感一带。清军在德安府根本没有啥子正规兵在,陈鸣用一个老营头带队,组织四个新兵营头和一支后勤队后附,即使九成五的兵力是冷兵器队伍,他相信在只剩下民团的德安府里也是无敌的存在。就算拿不下随州、安陆两城,其他的县城也能平趟而过。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人性() 
郧北、郧南三万多义勇,陈鸣从中挑选了三千人。剩余的所有人都将北上南阳府,成为将军府今后几个月乃至更长的几年时间中,对抗满清大军围剿的最大本钱。

    在陈鸣跟老婆滚在被窝里温存的时候,樊城县城内外无数人也在做着最后的道别。

    兄长、弟弟,丈夫、父亲、儿子……,三千被陈鸣选中的义勇兵有着各自的家庭和另一个不同于士兵的身份。他们或是兄长,或是小弟,或是一家之主,几个孩子的父亲,也会是父母的儿子。

    没有人愿意在陌生的环境里离开自己的父母亲人,可陈鸣拿出的条件是这些义勇所无法抗拒的诱惑。三千人全部是自愿报名,只为了五块银元的安家费,只为了陈家军许诺的一个月五十斤口粮的军属补贴。

    那五十斤口粮全是细粮,换成粗粮至少有八十斤,再拿出一部分粗粮换成杂粮,足够一个四口之家一个月的过活。甚至是五口之家也能糊口。

    这些出身流民棚户的汉子抵挡不了陈鸣开出的诱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别以为这是卖命钱就没人欣喜。在郧阳的高山密林中,一条人命有的时候都换不来三五斤杂粮。陈鸣是从一个个兴冲冲站出来的义勇中选出的三千人,他不是在拉壮丁。

    有家人在将军府治下,这三千人的可信度比十二个甲兵营的新兵都要高。

    ……

    汉江边,陈家军阵地。

    新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在水面上投下淡淡的银光。冬天已经到来,夜色中你听不到任何的虫儿鸣叫,连飞鸟都不见一只,只有汉江水冲刷着岸畔的声音。

    偶尔一颗大大的烟花会打到天空中,爆炸声传播两岸,划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的夜空,更给天地间增添了无穷的宁静。

    幽幽江水,在凉凉的东风中闪耀着粼粼波光,就像银色的月光一样。

    要是文人墨客面对此情此景,怕会赋诗一首寄托自己的情感。可惜蒋天放就是一个武夫,你让他舞刀弄枪的可以,吟诗赋句,他半个字都说不来。

    他现在已经是新组建的甲兵营中的一名队官了。能考中满清的武秀才的他,至少一身功夫要比一般人强上很多。他在投降之初就被跳出了矿场,先是后勤队,然后是新兵,凭着手中一杆大枪蒋天放战场上多次立功,级别就坐飞机一样被不停的向上提拔。

    队官,手下真真切切的有一百人,这放到满清绿营里,可比把总带的人还要多了。

    但蒋天放心里一点喜悦都没有。就像净空一样,蒋天放对于陈家军的未来也不看好,即使他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在陈家军里‘出人头地’,但那更多地是为了他的家庭。让他的家人在眼下时间里享受更好的待遇。

    有家人的蒋天放即使一样对将来不抱希望,他也很决然的做出跟净空相反的选择。

    但往日里很蛮的蒋天放,性格上却不自觉的染上了一种文青。他突然地很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会儿,不是说一直都一个人孤僻离群,而是有的时候他很喜欢静一静,在大战开始或结束后。如果有山有水,在夜里还有月光、星光的时候,他就更好了。

    一个人独自坐坐。空旷寂静的夜晚,会感觉着天地很宽,很宽,这会让他压抑的内心变得宽松起来。夜色就像掩盖大地一样掩盖着他自身,遮盖着他对命运未来的悲哀,遮盖着他心里头的痛苦。

    实际上蒋天放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月色中独坐,说到底他还是在心里对陈家军有怨恨。

    可惜,他这种情况真的很难被满清朝廷所‘谅解’,否则的话很难说蒋天放为代表的的降兵们能有多少真正的战心斗意。

    今夜蒋天放所在营头守卫江边炮兵阵地,今天是蒋天放小儿子的生日,夜色来临的时候他果然又文青了。坐在江边的石头上,听着耳边汉江水浪冲刷堤岸的声音,蒋天放整个人惘然若失。因为他看不到未来的光明,只要一展望未来,就是刀光血影,就是隐姓埋名。甚至未来能‘隐姓埋名’的活着都是一种奢望,都是最好的下场了……

    蒋天放望着星星点点亮着灯火的对岸,这朝廷当官的在他眼里也全是笨蛋。

    湖北官军全赶到襄阳来了,就不知道樊城往西走能走到德安府去么?陈家军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已经从樊城往西去了,这支队伍杀到几百里外的汉川,在蒋天放眼中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如果陈家军在汉口渡过的江汉,或是直接杀往汉口、汉阳,威胁武昌,襄阳城里的队伍动是不动?又要动多少呢?

    蒋天放不觉得队伍会在襄阳城下大打出手。后者城防坚固,守军数量充足,粮饷也都不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援兵也不缺。湖南绿营正气势汹汹的向着北面赶来。

    陈鸣如果继续停兵这里,大打出手,那襄阳之战就是陈家军的命运之战了。而他们队伍里这些日子一直在宣传的是远征,向南向东,向着江南财富之地。可没听说队伍要在襄阳与官军一决胜负的。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冬日里的阳光驱散了汉江上的水雾,大炮炸响的声音就响彻在襄樊的上空。

    石亮、薛士俨并不知道,在炮声隆隆的时候,汉江北岸的几十万流民棚户已经踏上了北上的道路,在未来的一个月里,他们会在南阳,会到汝州。

    大批的刀枪甲衣等待着义勇,只要经过短暂的训练,比如渡过眼下的冬季,等到来年开春,这些人就会成为一个个合格的士兵,至少比清军绿营强。

    陈家军横行半个河南,扫荡汉江以北,不知道往自家老巢里扒拉了多少粮食,这些都是将军府消化这些流民棚户的最便易武器。陈家军不可能在缺少田地的汝州和人口相对密集的南阳府为几十万迁移来的流民棚户全部分配土地,这些人中的青壮变成陈家军士兵,其余的人包括妇女在内,都可以变成筑路队、建筑队,乃至矿场、铁厂、水泥厂等各处工厂的工人。他们平坦土地,修筑防御工事,当然这些工事不是水泥建筑,冬天气温底下,陈家军的水泥是无法投入使用的。但几十万人的汇入,这股力量必将扩大着陈家军的钢铁、水泥产量,改善着将军府治下的民生、交通等等方面。

第一百九十章 一南一北() 
【收藏突然快速增加了上百个,肯定是有人发红包了,感谢感谢……】

    上百艘满载军需物资和粮秣的船只从襄阳城前的汉江水道上顺江而下。站在襄阳城头的石亮肉眼都能看清楚那些船只上一个个穿着厚实的船夫,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没有了往日盘在头上或脖子上的辫子。他们就是陈家军赖之水利运输的根本!

    在汝州时候,都是当地的渔夫或是河里的船夫,而出郧阳的陈家军收拢的却是汉江里的放排汉——排教的排工。

    他们或是直接投靠了陈家军,或是被陈鸣抛出来的钱粮诱惑,反正陈鸣随军携带的军需物资和粮秣,都是靠走船了。

    陈鸣在每一艘船上放得几个士兵,除了这百十艘满载物资的货船外,另外还有一批他收拢起来的会水的汉子,有四五百人,划乘着二三十艘民船,作为船队的保卫力量。

    这些人并不是陈家军的水师营,而是后勤部队的一支。

    陈鸣也不怎么把这支上千人的‘水师’看在眼里。

    “石大人,陈逆这是要南下。”薛士俨脑袋有些懵了,陈鸣这么就那么大的胆子,后路上襄阳这颗钉子都不拔,就扬帆而去?

    要知道昨天和前天陈家军的大炮对着城北大堤轰了整整两天,薛士俨丝毫没有怀疑陈家军要打下襄阳的决心,昨夜里还跟石亮商量分兵一部到城西驻守,方便就近支持万山的。

    根本想不到今天陈家军就扬帆走人了……

    从襄阳往南去就是安陆府城钟祥,还有荆门,但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打荆门径直往南就是空虚的荆州府城江陵。那里可住着几万的八旗妇孺,荆州城刚刚阖城哀哭,现在陈家军上门去了,不理会的话荆州满城怕会被陈逆给屠个精光吧?到那时他们这些人的脑壳也都别想完完好好的待在脖子上。

    “薛镇台立刻带兵南下,走陆路赶往荆州。”

    石亮脑门上已经生出一层冷汗,如果荆州有失,他就是死一百次也不足以赎罪。

    永瑞那一战折损了一千五百余旗兵,堂堂宗室国公爷落得什么下场,石亮看的清清楚楚的,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襄阳到汉川的水路有三百五十里,但陈家军想要一路走到汉川,必须打破沿途官府民丁的阻拦,然后再从汉川过汉江,走陆路杀奔荆州,间隔也有一百二三十里路,薛士俨带部如果一路疾行,赶在陈家军抵到荆州前入驻其中,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了,荆州城里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满蒙八旗,如果真的计较起来,江陵城内至少可以集结起4000满蒙八旗,其中马甲兵七百余人。而所有的八旗男丁全部上阵,这个数字轻而易举的就能达到六七千。

    作为满清镇压湖广的核心之地,荆州满营在康熙初年就达到了军民两万人,马步操枪旗丁三千八百许。康熙朝后期到乾隆朝中叶,荆州满城的居民人口持续增多,现在已经有小三万人了。在籍的旗丁近六千五百人。

    放到一百二十年前,四五千满洲大兵驻守的城池,面临着一万来义军的攻杀,竟然需要几百里地以外的襄阳兵马紧急救援,这就是一个笑话。可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年,满清的八旗兵早就不堪重用。

    石亮、薛士俨在看到陈家军扬帆南下的时候,脑子里闪过荆州府城的第一印象赫然是空虚,空虚的一座江陵城。俩人不管是谁,都没有把江陵城里剩下的那四千多旗兵当做一回事。

    当陈家军最后一艘船从襄阳城前划过,宜昌镇的人马整顿也已经完毕。石亮也派出了人手飞马快报武昌,但若是等湖广总督定长拿定主意了薛士俨再出发,肯定是来不及的。

    石亮现在还有一个难题,他要不要派出一支兵马过江去看一看,如果樊城里真的一个贼兵都没有了,那陈家军就真的南下了。

    ……

    禹州。天气越发的冷了,要命的北风一吹,丝丝的寒意直往人骨子里钻。当地的普通百姓人家一到冬天就窝在家中不外出,猫冬可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躲避严寒。只有家中实在困难,或本身就是给人做工的人家,才在寒冷的冬日里不得不忙碌。

    宗纬峰一路走进禹州州城,触目可见脸色泛青,嘴唇透紫的汉子,天空还不时飘来一层细密的雪花,这日子跟他们卢氏营的老家没啥子区别。

    当然了,禹州城比之卢氏县还是要富裕多的。就比如宗纬峰今日的目的地,这座外表普通的院子,内中别有洞天,几出几进的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