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1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从一名士兵一步步的走到军官的位子上来,还不是依靠着报考军校的途径走上下士的位置的朱岷,是很理解基层士兵的想法的,他也总结出了基层带兵的一些‘方法’。

    他放得下架子,跟手下的士兵聊天打屁吹牛,这是很好地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而在侃大山的同时,嘴巴里时不时的蹦出一些新鲜消息新鲜事,他会法语,能读的懂外文报纸,这也是他的一种能力,也能引带起来士兵们的尊敬。

    简单的一句话说,那就是无形中装了一个逼,提升了他的格调,赢得了士兵们更大的尊重。

    知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中国人普遍是很崇拜有知识的人的。

    而也正是因为朱岷是高中毕业生,他老爹朱一山是根本就没想过让儿子当兵的事儿。一个高中生,即使是高考落榜生,不太讲究的话,在社会上也能轻松找到一份工作。更何况美洲是比本土更缺‘人才’的地方。

    可是朱岷还是当兵了。因为这个他还跟自己老爹闹得很不愉快。

    当然,朱岷也坚持的认为他的老爹绝对不是不爱国拥军,不过他也不能否认,他老爹脑子里的“封建家长意识”太过于浓厚了一些。可这是中国的传统啊,百善孝为先,满清都还提倡孝道呢,家长对儿女们的事情横加干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天经地义的。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国家才逐渐开始提倡‘新时代观念’比如说反对包办婚姻,自然的也有儿女前途的独立自主。但这一切只是提倡,而不是强制。

    现在,朱岷已经是美洲驻屯军某骑兵营的下士了,麾下有一个排的精锐侦察兵。依靠他们的努力,这驻地周遭的环境还是安全的,虽然这种安全也仅仅是暂时的。毕竟,敌我两方力量相差太过悬殊只他们所在的这块战场,驻屯军加藩军的总兵力也才三四千人,敌人如果真的大军来攻的话,他们要做的就是从平原向大山中撤退,牵制住敌人的第一部分兵力,这才是他们这支队伍的最大任务。

    在广袤的平原地带,因为这儿的‘原住民’已经被国防军彻底驱除了,就算现在美国人打回来了,他们的农民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回来。

    空荡荡的大地就仿佛被一团团战争迷雾笼罩,一切都不清楚,一切都需要侦查骑兵前往侦查。后者处境是很危险的。

    侦查兵么,那就相当于斥候,搞侦查的时候怎么可能是二三十人一群的搞呢?一般都是三俩人一组,最多的也就五个人一组,而那里头肯定有人是负责绘图的。

    在广阔的佐治亚滨海平原上,敌我双方的侦查骑兵在彼此碰面的情况下,残酷的厮杀是不可避免的,那带来的结果自然是一个个士兵的阵亡。

    这很危险,可是朱岷却觉得自己找到了当初参军入伍时的奋斗目标。他报名参军,为的是在战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不是保家卫国。这个地球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让中国保家卫国的。朱岷更期望着以自己手中的剑,来为伟大的祖国开疆辟土。

    是的,他是一个小兵,不可能如那些名垂青史的将相一样主宰天下大势。可军队就是由一个个他这样的小兵来组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毫无疑问,灯塔国政府里面潜伏有中方的情报人员,甚至他们都可能不只是一方的间谍,而很有可能在向中国通风报信的同时,也在密切联系着英国和法国。

    他们向中方泄露了不少机密,给驻屯军很是创造了一些战机。要知道灯塔国是一个移民国度,这里的六百多万人可以分成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团体,而每个团体内部也能分化出无数更小的山头。

    这当中有太多的空间让外人钻了。因为这些个大小山头团体可不是全都一百个心的忠诚于美利坚。

    尤其是中美战争之后,老美的前景十分的不美妙。这种情况下,灯塔国内部的不少人都在急切的寻找着自己的下家。至于转移财产什么的,那就是小儿科了。

    很多灯塔国人都已经选择了‘搬家’,搬回欧洲旧大陆。

    欧陆再打的不可开交,伦敦、巴黎、斯德哥尔摩等,还是有一些安稳地方的,尤其是伦敦。那里怎么着也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中国人美国的美利坚要好。

    如此态势下,前来钻窟窿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相对比中国,欧洲人在灯塔国看来更加亲近。

    所以,华盛顿的国会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网,到处都是窟窿,数不胜数的窟窿。

    灯塔国当然也有自知之明,但他们无力改变这一切,各州州权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没办法做到彻底的中央集权的灯塔国在这场竞争中已经先输了一半。

    朱岷所在的战场只是整个北美战场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只要对自己的战斗表示满足,在哪不是打仗呢?

    放下手中的报纸,朱岷起身走到一旁的桌子上端起了饭盒,时间到六点了,可以吃晚饭了。

    他们这个营地里都是骑兵,吃饭不需要像步兵那么严整,尤其是他们侦查骑兵。

    但是这个地方的伙食真的是很好啊。

    在美洲吃饭,那就不会缺少野牛肉,而同时康国靠海,各类海产品+加上牛肉,那伙食远超之前啊。

    虽然战争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但开战以来,战火多是燃烧在灯塔国之外,而且开战距今还不到一年,灯塔国背后又有欧洲人的鼎力支持,是以这个移民国家的经济虽然变得越来越萧条,社会物质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但整个社会还没变得千疮百孔。

    不过今年注定是灯塔国的悲伤岁月。

    美洲可一直来都是欧洲的粮食输入地啊,而现在老美国内的粮食却在表示有点紧张了。几十万军队被一批批的投入战争,大量的青壮被强行征召入伍,美国内部短缺了大量的青壮,无论是耕种,还是工业生产,都大受影响。

    今后的时间里,美国市场上的各种物资都将变得紧缺起来。从服装到食物,从黄油奶酪到白糖精盐,无一不短缺,这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即使是为灯塔国政府服务的美国人,也将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物资配给。这都是已经注定的!

    相对来说,陈汉这边的物质供给那就是天堂。

    这里的大小国度,时间最老的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像陈鸣那几个小兄弟的藩国,哪一个还不能做到粮食方面的自产自足啊?

    战争打起来虽然对它们都会有极大地影响,可就如美国一样,战争开始还不到一年,整个冬天又只是小打小闹,各藩属国的物资储备还多着呢。

    只有那些刚刚封建的属国倒霉,因为他们储存的物质,甚至是北美各藩国仓库里储存的物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们的,都是他们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封国而做的准备。可现在一切以战争为主。

    而骑兵部队,尤其是这支骑兵还负责侦查,这种情况下朱岷他们营的伙食状况真不要太好了。天天不是牛肉就是鱼肉,各种水果放到侧面的餐桌上,谁想吃尽管去拿。

    从苹果、橙子、甘蔗到芒果、菠萝、椰子,还有原产自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牛油果和加勒比海的鸡蛋果,可谓是应有尽有。

    朱岷现在红烧牛肉吃的都只喜欢吃土豆,而不怎么吃牛肉了。

    在食堂打了一盒饭回来,朱岷把削好的半个菠萝放在桌上的盘子里,自己把凉透的可可一饮而尽,然后报纸饭盒呼噜噜的将半盒米饭和土豆牛肉一扫而光。

    牙齿缝里还塞着牛肉丝,朱岷把饭盒洗刷一遍后,人再度坐回到那个烂沙发上。这任务之后的休闲时光休闲是休闲,但也确实单调乏味。

    把手里的那捏法文报纸重新翻了一遍之后,朱岷抬起头来,望了一眼不远处的马圈,最后再抬头看着天空,天依然阴沉沉的,看不到一丝星光,风依旧在肆虐,屋檐下悬挂着的头盔也依旧在风中摇曳,相互碰撞着,发出沉闷的‘砰砰’声,同样单调而乏味。

    而战争不仅要有激情,也更要耐得住枯燥。

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五章 水师中的‘明日之星’() 
夜色沉沉,海面上除了哗哗的海浪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银色的月光照耀在宽广无垠的海面上,给黑暗增添了一抹亮色,但对浩瀚的海洋来说,这抹月光似乎太少了。

    十一艘小山样儿的军舰停泊在一处港湾的背风面,任凭海浪‘哗哗’的拍打着船舷。

    点点暗淡的灯光并不能照耀到几百米外,风灯的光亮连几十米都困难,在这个真正意义上的探照灯还没有被发明的年代,黑夜对于海军舰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在原时空,西历的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才真正意义上发明了第一盏具有使用价值的电灯。而现在这个时空呢?灯塔国还能持续到64年后吗?那是不可能的。

    1847年2月11日,世界上将不会再存在美国这个国家,也不会有所谓的‘俄亥俄州’的‘米兰镇’。爱迪生更大的可能是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他的父亲或者说祖父,保不准已经死在了美洲的战场上了。

    夜色已深,这支由美国人、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一同组成的守备舰队,除了执勤的一些人外,全都进入了梦乡。

    这里是埃斯塔多斯岛。南美洲最南端的土地,还在火地岛的更南端。

    这地方海岸陡峭,气候寒冷多雨,不利于农作,所以无人居住。欧洲人在这儿建立了灯塔和避风港。

    他们这支小舰队都布置在埃斯塔多斯岛,而不是分割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合恩角所在的伍拉斯顿群岛。后者更高浪急,环境比埃斯塔多斯岛还要恶劣。

    在这个停泊着十一艘欧洲军舰的海湾外侧,二十海里范围内,游荡着两艘英国人的巡航舰。而更遥远的地方还有着另外两艘巡航舰。

    虽然他们并不觉得眼下有什么危险会降临没有人能在陌生的海域和黑夜里头搞偷袭,但必要的防护措施是不会少的。

    而在距离埃斯塔多斯岛东北方向700华里外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个在殖民道路上进展的十分不顺利的群岛,现如今正停留着英西葡瑞等欧洲南大西洋舰队的主力。

    这个岛屿的东部在五十年前首先由法国人开始涉足,建立居民点,次年英国人也跟着进入。但短短的五年之后,英国人就被西班牙人驱逐出了马岛,而且西班牙人还花钱买下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可以说在英国人被西班牙人赶走之后,整个马岛就都纳入了西班牙的统治下。

    但西班牙人并不是什么硬骨头,很快英国人就杀回了马岛,在他们以战争为威胁之后,西班牙人服软了,英国人迅速恢复了其西福克兰岛的前哨基地,但没有几年英国人又以经济原因撤出该岛,只是英国人人是走了,却并未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

    这个岛屿的居民常年徘徊在500人以下,如果历史按照原时空的进程发展,如此的情况还将继续持续下一二十年。但现在的马岛成为了南大西洋舰队的总基地两个分叉分别对应德雷克海峡和麦哲伦海峡,欧洲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马岛建立起了一个船舶维修厂和十多个物资仓库,不说这儿的军人,只说迁移来的工人就超过了一千人。

    只不过埃斯塔多斯岛东西狭长,它的南北距离不超过30华里,而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