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前卒-第9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腹地,隔了上千里,但总算还都在自家人手中。

    卞无双决定在这里多呆几天再去荆湖见程务本,希望这几天能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相对于宿迁,在荆湖地位更为关键的宁知文,卞无双反而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到了大慈之后,他便直接派了人去见宁知文,希望他来大慈城一会。

    让宁知文来大慈城,他胸有成竹,当然也是借着这件事情,给荆湖城的程务本一个下马威。

    宁知文当然会来。

    三天的时间一晃即过,大慈城的罗虎带着第一批来轮训的三千人已经进了大营,开始了与卞部的联合训练,卞无双相信,自己的部队会给这些菜鸟一个好好的教训。

    三天的时间,足够宿迁在大慈城与大悲城之间跑几个来回了,今天是卞无双决定等待的最后一天。如果宿迁还不来,他就决定启程去荆湖城了。他与程务本之间,总有一晤。只要程务本还呆在这里,那自己的反攻计划,就绝对绕不过这个人去。没有他的支持,反攻也是无法进行的。或者说,程务本只少要默认。

    天上雪花纷飞,地上却是热火朝天。罗虎第一眼看到偌大的训练场上正在操练的卞部人马,就目瞪口呆了。

    因为这些士兵,在这个大冷天里,竟我浑身上下只穿了一条短裤,几乎是赤身裸体地在雪地之中挥舞着手中的刀枪,震天的吼声直冲云宵,每个人的身上都是热气腾腾,那是流出来汗水与落下来的雪花交融而产生的水汽。

    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兵马,罗虎便很有些羞愧了。三天前,他从卞无双这里领了五千套衣甲,回去之后,当即便发放了下去,今天带来的三千人,便是穿着这些新甲来的,原本是想军容整齐的给卞无双一个良好的映象,但在这些赤身裸体的卞军士卒面前,他突然觉得,原来军容整齐也并不是最好的,而这种彪悍和血性才是更重要的,他现在的部下,缺乏的就是这股精气神儿。

    “罗将军不必在意。”面对着罗虎的惭然请罪,卞无双却不以为意:”我的士兵都来自西边,对于冰雪,他们习以为常,对比起我们的家乡,这南方的冬天,真还算是温暖的了。就是有些黏糊糊的让人感到难受罢了,不过习以为常也就好了。”

    “这可不仅仅是不怕冷的问题。”罗虎吐出一口浊气,蓦地大步走向一边自己的部队,他们也正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些赤身裸体的操练中的卞军。

    “卸甲,解衣!”罗虎站在队伍面前,三下五除二,自己先脱掉了盔甲,解开了衣裳,将自己的身体裸露在了冰雪之中。

    卞无双没有去阻止,或者罗虎正在做的,就是他正想要的,与齐军的战斗,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齐人的战斗力,从来都不容轻视。现在多辛苦一点,将来就会少死不少人,就会离胜利更近一些。

    他微笑地看着罗虎带着他的部队,赤裸着身体开始在冰雪之中挥舞着刀枪,转眼之间,皮肤已经泛起了红色。

    身后转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卞无双转头,看着军司马栗群正脚步匆匆而来,脸上却是压抑不住的喜色。卞无双心中一动,莫不是宿迁来了吗?

    “卞帅,大喜!”栗群几步窜到了卞无双的跟前,”宿迁来了。不但他来了,宁知文也来了。”

    “他们两个怎么走到一起去了?”卞无双脸上顿时也浮现了压仰不住的笑容,但又很奇怪这两个人怎么会走在一路。

    “听说是在路上碰上的。”栗群笑道:”宁知文不是隔我们这儿远嘛,所以在接到大帅的信之后便来了,结果离大营十几里的时候,倒是恰好与宿迁撞到了一齐,大帅,这一下可就完美了。”

    “完不完美,还得等我与他们谈过之后才知道。”卞无双道:”宿迁可不是罗虎罗豹,随便给点东西就能收买的。”

    卞无双扫了一眼正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罗虎一眼,转身向着大营之外走去,这两个人,可是需要他亲自去迎的。即便是在程务本的麾下,这两人也是雄踞一方,需要程务本仰仗的实力派。

    “宁将军,久闻大名,今日方才得见啊!”辕门之外,卞无双满面笑容,一揖到地。宁知文也是笑着还礼。

    与宁知文见过礼,卞无双这才转过身来,却是冲着宿迁伸出手去,”宿将军,又见面了,真是难以想象,我们也还有并肩作战的这一天。”

    宿迁耸耸肩,也是笑着伸出手去,两个曾经兵戎相见的家伙,在这一时刻,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里面请。”卞无双开心的大笑起来:”这几日,为了等二位,我可是度日如年,不敢相瞒二位,要是二位不来,我可就只能灰溜溜的去求程务本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很忙的大明() 
这一年,大明很忙。

    军队在忙着对秦作战,收青州,克虎牢,一举击溃秦王拼尽所有老底纠集起来的最后一支大军,最后兵围雍都,克服整个秦国,已是能够看得见的事情。

    拿下整个秦国,大明的疆域一下子扩充了一倍有余,秦国的领土可比原本的大明要大得多,虽然很多地方荒僻根本就无人居住,但却仍然结结实实是归属了大明的领地。况且这些地方对于秦风来说,也是完全可以利用起来的。谁说那些地方就不能种庄稼养活人了?那也得看看种什么?是谁在经营!

    大明的商人很忙。皇帝陛下金口玉言,无农无稳,无商不富,农为根本,商为爪牙。这就将商人的地位大大的拔高了,如今在明国,商人的地位正在逐步的提高,他们走南闯北,行商天下,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大明的收入,现在一半的收入便来自商税的收入。

    而在可见的未来,行商所得将还会大大增加,而国家能够收到的商税也会大幅度的攀高,如此一来,秦风便可以更为大刀阔斧地削减加诸在农民身上的负担。虽然大明的农民所负担的税赋已经不高了,但在秦风看来,还有进一步削减的空间。

    商人不但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他们更是如今大明一统天下最有利的爪牙之一,往往是军队未到,商人的踪迹已是率先出现。他们售出货物,赚回银钱,他们绘制地图,为大明提供他们所到之处的最详尽的地理图志,他们传播大明的富足,快乐,他们用财富引诱着一个又一个的其它国家的商人,加入到这一个逐取利润的网络之中,然后为大明所用。

    而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大明昌隆银行,这家私人银行,如今已经成了大明控制楚国的无上利器,金钱的作用,有时候比军队更加犀利,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的侵蚀着敌国的实力,一点一滴看似不显眼,却正以无比的速度将敌国掏空。一个银行保密法令,更是摧枯拉朽般的将本来对大明防备甚严的齐国渗透得千疮百孔。

    齐帝正在加大对国内门阀世家的严利打击,而最善于狡兔三窟的这些门阀世家,一边在拼命地纠合力量与皇帝较量的时候,一方面又将大量的财富开始向大明转移,而借助这些行动,大明又巧妙的将力量不动声色地渗透进了齐国。

    这些渗透,依托着这些门阀世家的力量,即便是齐国的鬼影儿也是鞭长莫及。

    如今盛传大明陛下将开放海禁,大明的商人们更是兴奋莫名。但凡有点身份的大商人们,谁不知道海贸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以前没本钱,没门路,但现在,可是有国家的武力在前面开道,只要能加入进去,又何愁不日进斗金?

    虽然还没有明旨下达,但提前知晓了消息的大商人们已经开始削尖了脑袋四处钻营,希望将他们的脚步再向海外延伸。

    大明的官员们很忙。大明崛起不过数年之间,以无比锋利的兵威横扫前越,接受了前越的领土,前吏部尚书王厚的吏治改革,亦如大扫帚一般,将不符合大明国利益的官员全都扫进了垃圾堆,绝不让他们成为大明大步前进的障碍。但狂扫过后,却赫然发现,官吏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有的地方甚至少得妨碍了地方的正常运转。这便需要一个官员干几个人的活儿,忙得脚不点地,却又乐在其中。

    京师大学堂的速成班开了一届又一届,一批批速成的官员又被迅速地派往地方。秦风不希望每一个官员都是全才,只要他们在某一个方面有特长,能胜利他担任的职位就可以了。而那种能够统抓全局的统领型官员,秦风便希望未来能从这些官员之中选拔出来,大浪淘沙,是金子,在大明这种地方,是绝不会让他们被沙砾淹没的。

    大明的官员们风风火火的拼命地为大明的发展添砖加瓦,但他们的成长速度,显然跟不上大明扩张的速度,秦国的并入,使得大明刚刚有所缓解的官员缺口,再度紧缺起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吏部尚书方大治在焦头乱额。官帽子在手里太多,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

    大明的农民也很忙。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之中,他们都是在辛勤的劳作,所有的人都觉得他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有了一个最好的皇帝。农民的赋税之低,在那些活得够长的老人们看来,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即便是历史之上那些最有名的名君治下,也不及现在。

    需要上交的少了,自己所得的便多了。自己所得多了,自然便会慢慢的富足起来。兜里有了钱,吃的便自然要好起来,穿得便也体面了许多。乡野田间,形销骨瘦的孩子们不见了,一个个长得胖墩墩的,满脸红光。男人们精神,女人们丰腴,在没有什么夜生活的大明,他们最多的活动,就是努力的多几个娃娃。多子多福,这可是老辈子们传下来的经验。以前生了怕养不活,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个担心了。

    城里,乡间,四处可闻琅琅的读书声,见得最多的就是挎着一个布袋子的娃娃们一个个飞奔在去学堂的路上。至少也要读到小学毕业,然后聪明的继续读书,没这个天份的,或去务农,或去当学徒,总也不算是睁眼瞎了。

    能看懂官府的布告,能算得清钱款,在一般人看来,那已经算是读书人了。而且,读小学这是不要钱的,只有到了更高一级的学校,才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圣人当世!这是农人们最朴素的心照。

    以往让他们最恐惧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徭役不复存在,在前明,有时候徭役,可当真是能令一个小康之家转眼破产的恐怖事情。但现在,不管官府需要人做什么事情,都得老老实实的拿出钞票来雇佣人手来做。

    现在大明的农人们根本不存在农闲一说。在往年农闲的季节,官府立刻全会雇佣大量的人手去修路,建桥,兴建水利等等,不用猫在家里白白的浪费粮食还能每日拿到现钱,这样的美事谁不愿意干?更何况这修路搭桥兴建水利,对于他们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官府出钱修了,得利的可是他们。

    要想富,先修路。相传这句出自皇帝陛下嘴中的金句,如今已经成了不少地方官员们的座右铭,到任地方,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修路。

    大明的农人们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一跤跌在了蜜罐罐里,整个人都从内到外透着一股子甜香。

    大明的匠人们很忙。农为根本,商为爪牙,工为腹心。大明的工匠地位的提高,远远超过了其它行业,最为典型的就是大量的做出了成绩的大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