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前卒-第10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一个被压塌了屋顶的房舍外头向内里瞧去,基本看不到几件家具,大雪在屋里堆了起码尺余厚,桌子上,板凳上,长长的冰凌子闪闪发亮。

    灶台上没有锅,剩下了一人黑黑的大窟窿。铁锅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可是一件很贵重的家当,这些人逃亡的时候,自然也是背走了。

    “这也太破败了一些。”秦风背着手,站在村子中的一个石碾子上头,鸟瞰着整个村子。

    “陛下,看着破败了些,但整个村子地基还在,大致的模样也还在,这就可以了。”陈志华的军司马苏侃赶紧过来解释道。陈志华是大军统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自然不能陪着秦风出来溜达,因为要安置那些难民,军司马苏侃平日里管得就是一些后勤诸事,自然是熟门熟路。

    “末将已经派人知会了陈绍威,新三营的后勤辎重兵一会儿很快就会抵达,由他们来倒饬一番,绝对让这个村子旧貌换颜,让陛下眼前一亮。”

    秦风大笑:”让我眼前一亮这可不容易。”

    大明的后勤辎重兵与其它国家的后勤辎重兵可大不一样,或者说,他们更应该被称呼为工程兵。大明军队的粮草军械运输,都是承包给了商人的,所谓的后勤辎重兵可不管这些事,他们占得也是正兵的名额,一般情况下,并不用他们上前线作战。但这些人在军中可都是一些宝贝疙瘩,每一个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家伙。放到地方上,那都是一个个熟练的匠人,修路架桥,营造修理各种器械,但凡在军中呆上几年,回到地方之上,那都是极受欢迎的人物。因为在军中他们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唯一能做的就是精研自己的技艺,他们的手艺,比起地方上的那些匠人,哪可是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所以大明的后勤辎重兵呆满三年之后,军队中是很难留得住的。除了那些有军职的军官,这些匠人们退役之后回到地方,用不了几年便能赚得盆满钵满,军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提高技艺的好地方。

    军队不像地方上的师傅还想着留一手,在大明,最好的各种技术,总是第一时间便被应用到军队之中,而这些后勤辎重兵就是第一批学到手的人。

    也不是没有人向秦风提过建议,要求延长这些士兵的服役期限甚至于限制这样的士兵退役,但都被秦风毫不犹豫的拒绝。

    最好的技术第一时间当然会被应用到军事之上,但接下来,自然要向民间扩散,这些人学到了好的技术,回到了乡间,又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技艺带动一方发财致富,这是好事,为什么要限制?更何况大明最核心的技术,比方说冶炼钢铁的技艺,打造那些弩机,霹雳火的技艺,是怎么也不可能流出来的。这些工程兵最多也就是会修而已。

    整个黄泥村人现在除了秦风是个闲人之外,其它的人便又都忙碌了起来。苏侃忙着去将从平塘运来的物资一样样的指挥着分门别类,马猴带着卫队开始清理村内的积雪,这个村子,几乎都要被雪掩埋了,总得先清几条路出来。

    远处有大群的人马在向这里移动,警戒的烈火敢死营的士兵挥舞着旗子示意着这是自己人,村子里原本已经提起武器的卫兵们便又开始埋头干活。

    秦风闲得无聊,便去看苏侃那里运来的物资。粮食,被褥,衣服,倒是应有尽有,不过衣服被褥大多都是又破又旧,显然是军中回收回来的一些物资。不过对于这些难民来说,这都是好得不得了的东西了。陈志华没有因为秦风很关注这件事便从库房里调出最新最好的家伙什来讨好皇帝,让秦风很高兴。

    救人是救人,但终究还是亲疏有别嘛。总不能让这些难民们穿上新衣而让士兵们穿破旧的衣物,盖满是破洞的被子。毕竟这是突发事情,以前后勤方面可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情。现在便是只能从士兵们身上挤了。

    “你们大将军对这些难民有些什么后续的处置措施啊?”秦风随意地问道。

    “回陛下,大将军说了,总不能让军队白白的养活这些人,所以将他们安置下来之后,还是有些活计交给他们来做的,我大明可不养闲人,每个人都能发挥一点作用嘛,哪怕是妇孺,那也有适合他们的活计。咱们只能救急,可不能救贫,让他们活了命,接下来就要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为自己挣饭食了。”苏侃笑着回答道:”十数万的大军营集在这里,有数不清的活计可以干呢。有这样的一些人来做,倒又是可以腾出不少人手来干别的事情。”

    “这是正理!”秦风微微点头。陈志华想得很周到,即便是到了明春,这些人可以耕种了,但口粮却还是要大明来救济,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关键的是,这肯定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一个极为普遍的事情。没有一个章程,恐怕到时候就会乱成一锅粥。

    升米恩,斗米仇。不管是谁,都不能让他们觉得救济他们是应当应份的,用自己的双手来为自己挣一份口粮,这才是长久之计。

    远处的队伍终于走近,打头的便是新三营的主将陈绍威,看到秦风也在这里,当即停下了队伍,让随行的人马停在了村外,自己则滚鞍下马,一路小跑着进了村子。

    “陈绍威叩见陛下!”陈绍威上前向秦风见礼。

    秦风瞟了一眼村外的人,”上次你不是说只有五百多人吗?这看起来上千人都有了吧?”

    陈绍威额头见汗,”陛下,后来,又陆陆续续有不少难民找了过来,有的甚至是自己找上了我们的巡逻斥候队,这人便一天天多了起来。”

    秦风嘿嘿的笑了起来,自言自语地道:”有意思。”一千多难民中,也有不少的青壮,大概占了十分之一左右。

    “你的辎重兵都来了吧?让他们赶紧干活吧,总得在黑之前清理出一些屋子内先把人塞进去,不然到了晚间,日子就难熬了。”

    “是,陛下。新三营的后勤辎重兵都来了,哦,还有五百人马,是大将军让我调拨出来的,这一次权当是押送这些难民过来,然后就交给马将军了。”陈绍威道。

    正扛着一根大木头的马猴恰好从这里经过,听了这话,便猴急的将木头往边上一扔,一把扯着陈绍威道:”带我去瞧瞧你给我的是些什么样的人,要是不好,我可是不依的。”

    “当然是最好的。”陈绍威赶紧道,却被马猴不依不饶的扯着走远了。

    十几辆大车渐次驶进了村子,百来个士兵扯开马车上的油布,便露出里面各式各样的器械,这些人干活果然利落得紧,片刻之间,一样样的工具便架了起来,在一个校尉的指挥之下,飞快地干起活儿。

    所谓术业有专攻,有了这些专业人士的加入,整修村子的进度便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了,不像先前虽然有上千人在干活,但总显得有些凌乱。

    “大概要三天时间,便可以让这个村子焕然一新!”苏侃走到秦风身边,道。”陛下,这是我们安置难民的一个样板村,只要将他弄好了,以后那些逃难的秦人,就不会闻大明而色变,一听我们来了就忙不迭的跑路了。只要将这样的人慢慢地安顿了下来,以后攻下了雍都之后,地方官便会少了许多麻烦。”

    “说得好!”秦风微笑点头:”既然是样板村,当然要做好一些,嗯,更要给他们寻一些长久的活计,不但要让他们吃饱,还要让他们过好。”

    “是,陛下,末将会留意的。”苏侃连连点头。给军队做活计终不是长久之计,打完了仗,军队终归是要走的。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样板村(下)() 
十天过后,秦风再一次来到了黄泥岭村,这里真如军司马苏侃说的那样,完全变了样子,要不是秦风十天前来过这里,他几乎要认不出来这就是那个破败之极的地方了。

    一排排的新茅草屋整齐的排列着,横平竖直,比起原先那个村子中无序的横七竖八的排列清爽多了,村子里一条条的道路,将这些茅草屋分成了一个个的方块,如同大军扎营的帐蓬一般。道路之上铺着碎石,再被结结实实的压了下去,,行走起来,毫无泥泞之困。

    随意推开了一间茅草屋,屋里并没有人,但却打扫得极其干净,屋角处,有一个火塘,内里满满的都是烤过的灰烬。

    “人都在哪里?”秦风有些奇怪地问着这个村的村长,一个受过伤的老兵,被委派到这里管理这些难民,随他一起来的,还有十几个士兵,都是受了伤还没有痊愈的。

    “陛下,现在村子里的人,都在工棚里做事呢!”老兵弯着腰,诚惶诚恐。

    秦风点了点头:”现在这个村子是个什么章程,看起来没有开火的迹象啊?”走进一边的看起来是厨房的小屋,锅碗瓢盆什么的一概没有。灶上还是一个大黑窟窿。

    “现在这个村子采取的是军事管理。大家伙一起干活,一起吃饭。村子另一头建有工棚,还有食堂。”老兵解释道:”粮食并不充裕,集中管理使用,更节约一些。这些难民本身啥也没有,也谈不上什么私有财产。”

    “原来是这样,带我去看看。”秦风退出了这间茅草屋,向着村子的另一头大步而去。

    村子的另一头,便是工棚,比起住人的茅草屋,这工棚可就简陋多了,两排各有十几根柱子,每根柱子间隔数米,数十根柱子的顶端便是两面斜脊的棚顶,一样盖着茅草。工棚的四面并没有全部遮挡起来,而是用一排排扎好的草排子挡住了下半部。

    工棚里可就热闹多了,走进去一看,起码有数百人在里头忙活着。基本上都是妇孺和孩子,棚子的里头,分成了几个区域,用草排子一一区别开来。

    占地最大的一个区域里放着一堆堆沤好的麻,这里的工作,便是编织麻绳。大明军队之中所有的麻绳,里头绞编着一根根极细的钢丝,编织起来,可比一般的麻绳要困难得多。这种绳子军队里用得上的地方极多,损坏也快。一旦损坏,能够回收的也就是绳子里的钢丝了。一向都是军中消耗极快的物品。

    排在一侧的架子止,挂着一串串已经编好的麻绳,一排排的妇人和孩子正坐在一个个的矮兀子上,专心致志地编织着。

    棚子里很冷,那些沤好的麻绳显然从水里捞出来不久,上面还结着冰渣子,秦风看着那一双双裂着血口子的双手,眉头便不由得皱了起来。不管是妇人,还是孩子,基本上手上都布满了血口子,那些编好的麻绳上,偶尔也能看到血丝。

    他转头看着陪着自己的军司马苏侃。

    “陛下,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这棚子里是不能生火的。明火燃起来,容易走水。”苏侃知道秦风想要说些什么,解释道:”这工棚里都是些易燃的物事。只能这样了。”

    “这要是在大明本土,你这样搞,足够定罪了。”秦风哼了一声。

    “这不是没法子嘛。”苏侃道:”不过比起那些还在冰天雪地之中挣扎的秦地难民来说,他们的日子算是好过多了,冷是冷了点,也苦了一点,但至少能吃饱,穿暖,没有性命之虞,在这里,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现在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么多。”

    “总是还得相法子改善一下。”秦风仍然有些不忍。

    “陛下,来的难民越来越多了,除开黄泥村,又有几个新村子开始兴建了。陈绍威儿来的后勤兵不能老是在这里,所以末将从平塘城那里调来了一些工兵,又雇佣了一些本地人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