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1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颔首:“既如此,那你便随朕去见母后,至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自己应该清楚。朕保证,你将来必定能享有荣华富贵,朕绝对不会亏待像萧公公这样忠心耿耿的顾命大臣!”

    萧敬依然哭个不停,却还是站起身来,跟随朱厚照去见张太后。

    朱厚照亲口提出让萧敬乞老归田的请求,很多事已经不由萧敬来作抉择。诚然,他可以坚持不放权,但这就意味着他跟皇帝彻底交恶。现在朱厚照“诚意满满”地向他敬酒,若他不喝,那下一步吃到的就是罚酒。

    以萧敬软弱的性格,只能妥协,别无他法。

    ……

    ……

    就在朱厚照带萧敬去见张太后的当天上午,萧敬乞老归田的事情便传出宫门。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乍一听闻便感事关重大,之前在朝中,正是主持司礼监工作的萧敬采取了绥靖妥协的态度,才造成内阁对朝政大权的全盘掌控。

    若换上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不配合他们,那意味着内阁要掌握朝政会困难许多,拿不到朱批,很多事情都不能僭越办理。

    刘健赶紧叫李东阳、谢迁和王华三人到文渊阁商议事情,就算谢迁一直称病告假,此时也不得不振作精神应对此次危机。

    谢迁在家收拾衣物时,徐夫人有些发愁:“老爷,您才刚歇息几天,身子骨眼看好了些,怎又要回内阁做事……难道陛下不体谅您这一把老骨头……”

    “去去去,谁是老骨头?我精神好着呢……跟你说了多少遍,我没病,只是称病在家,别总把那些不好的东西往我身上安,不嫌晦气吗?”

    谢迁整理身上的朝服,神色间满是担忧,“萧公公引退可是大事……若萧公公从司礼监掌印位置上下来,谁人顶上去是个问题。若选的人不好,意味着以后内阁做事必须要多走一道程序,麻烦多多……在这紧要关头,我岂能不进宫?”

    徐夫人跟谢迁之间老夫老妻,说话没什么避忌,直接道:“老爷,你还当是以前呢?现在老爷已不得刘少傅信任。老爷你脾气倔,在朝中得罪的人不少,现在连在内阁中都说不上话,何必……”

    “别说了!”

    谢迁气得吹胡子瞪眼:“朝廷的事情,轮不到你一个妇道人家插嘴,老夫这就进宫,有什么事回来再说。昨日沈溪小儿来气我,今日你又在旁边说三道四……”

    徐夫人之前刚听谢迁说及沈溪回京的事情,顺便介绍沈溪带来的关于孙女的消息,这边话刚听了半截就被打断,心里自然不高兴,这才是她发牢骚的主要原因。

    事已既此,徐夫人不能说什么,帮谢迁整理好衣衫后送出门去。

    由于太过匆忙,谢迁临上马车的时候才发现忘带笏板了,之后午朝将谈及萧敬归隐之事,作为阁臣怎么都得前往奉天殿参加朝议,没有笏板意味着君前失仪,他可不想在朝廷发生大事时抽身事外。

    “愣着做什么?快进去拿来,许久不上朝,这会儿竟手忙脚乱……也不知事情为何会突然演变至此……萧公公乃先皇顾命之臣,如今陛下年少,他凭何引退?”

    ……

    ……

    谢迁进宫后,直接往文渊阁而去。

    等他抵达的时候,刘健、李东阳和王华已经等候在那儿了,为表示对谢迁的尊重,三人尚未开始谈事情。

    谢迁刚进来,气未喘匀,刘健便道:“于乔可听闻萧公公之事?”

    谢迁道:“之前并不知晓,还是传话人告之……此事已尘埃落定了?”

    李东阳在旁说道:“陛下已带萧公公去见过太后,太后对此表示赞同,估摸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即便咱们在朝堂据理力争,怕也无济于事。萧公公毕竟年老体迈,退下来也是应该的……”

    听到这样的话,谢迁忍不住看了刘健一眼,大概意思是,既然萧敬都主动引退,你这首辅估计也差不多做到头了,论岁数你刘少傅可比起萧公公还年长几岁。

    王华问道:“不知在稍后的朝会上,几位阁老是要对萧公公提出挽留,还是为司礼监选出新掌印?”

    几人都看向刘健,内阁中只有他这个首辅说了才算数,这次召集人前来议事,也是刘健的意思。

    刘健道:“既然萧公公有意引退,只能按照最坏的方向想。若司礼监新掌印能辅佐陛下,对朝事有所助益,即便更替也无太大问题。”

    李东阳和王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谢迁却有不同看法:“刘少傅所想怕是不太容易。此次主动引退恐非萧公公所愿,其中蕴含深意诸位难道不明白么?怕是陛下觉得手上权力不够,对朝事无法把控,这才起意动萧公公……”

    一句话就直指问题核心,刘健沉吟一下,问道:“于乔如何看待此事?”

    谢迁瘪瘪嘴:“以我看来,陛下此番怕是要以亲信掌司礼监,不是刘瑾就是张苑,亦或者从过往的东宫常侍中选择一人。这些内侍跟内阁关系疏远,将来内阁所做票拟能否过朱批一关,就要看是谁被提拔起来……反倒不若强行挽留萧公公,驳回陛下御旨。”

    李东阳惊讶地道:“于乔竟如此认为?以于乔看来,陛下此番已跟太后议定之事,内阁直接阻断,是否会招人话柄?”

    刘健缄默不言,和李东阳、王华一起看向谢迁,好似在等谢迁拿主意。

    谢迁明白几人有推他作出头鸟之意,但他久不上朝,对于掌控权力没有强烈的意愿,说话虽然直白和难听,但出发点却是为维护文官集团的利益。

    谢迁道:“你们不说,那我来说。总归要有人出言挽留,难道陛下让萧公公主动请辞,朝中上下连起码的挽留都没有?君臣之义何在?”

    刘健和李东阳对视一眼,随即点头:“于乔言之有理,那便由于乔领朝班提出挽留萧公公……之后太后会亲临奉天殿议事,若太后坚决不允,挽留之议便作罢。宾之,你认为宫中各司太监中,谁人担当司礼监掌印一职?”

    或许刘健意识到萧敬退下来几不可逆,开始寻求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朝中选择跟内阁关系亲近的太监顶替萧敬。

    李东阳摇头:“刘少傅,既然陛下提出更迭萧公公,定已有心仪之人选,我等在此商议怕是无用。”

    刘健语气阴冷:“不能总让陛下任性妄为。萧公公以顾命大臣之身自司礼监掌印位置上引退,本就不合先皇临终遗命,若不以贤能之人接替执掌司礼监,朝中怕是要出乱子。如今朝事正逐渐步入正轨,明年当以海晏河清之势开启新元,若经此一事,许多定下的事情便会横生波折,这罪过可不是我等能承担……”

    王华问道:“刘少傅可有合适人选?”

    “嗯!?”

    刘健看了看王华,再看看谢迁,就算真有人选也不方便提出来。恰在此时,有太监到文渊阁传诏:“几位阁老,陛下在奉天殿升座,请诸位阁老前往参议朝政。”

    刘健挥挥手:“知道了,之后便会跟文武大臣同去。”说完正要起身,李东阳却拦住他,似乎有话要讲,刘健看这架势,转头对谢迁道:“于乔,你先和德辉前往奉天殿,我和宾之商议一些事。”

    如此一来,无疑说明刘健和李东阳将谢迁隔绝在最终决策之外。

    谢迁对此没什么怨恼,似乎他也认清楚了自己失势的现实,跟刘健和李东阳争论没有太大的意义,还不如识相些。

    出了文渊阁,谢迁在那儿自言自语:“……现在是萧公公,看来下一个就轮到老夫了。就是不知老夫最终跟谁一道请辞……”

    王华追上谢迁并肩而行,然后侧头问道:“于乔,听闻昨夜沈溪沈之厚回京,今天一大早便启程了?”

    谢迁皱眉:“你怎知晓?”

    王华道:“是兵部刘尚书所言……之前我在宫门外碰到他,他正前往五军都督府,似乎有关于西北方面军务商议,在下未及多问,现在回想却有些弄不明白,之厚为何来去如此匆忙?”

    这个问题,谢迁一时难以回答,琢磨好一会儿才道:“多半是想早些往西北赴任吧。”

    王华又再问:“昨夜沈溪回朝,今日陛下便让萧公公主动引退,两件事未免有些太过凑巧了吧?”

    言语间,王华有试探之意。

    谢迁笑了笑,回道:“沈溪回朝未曾入宫面圣。德辉,你不会觉得萧公公自请离朝之事跟他有关吧?”

    王华笑了笑,不置可否,显然他有这方面的怀疑。

第1655章 乞骸骨() 
紫禁城,奉天殿。

    朝中主要文武大臣均已到齐,朱厚照高坐龙椅之上,在他身边不远处,张太后隔帘而坐。

    文武大臣分列朝班,就连一些许久不出的老臣,诸如张懋等人也到了朝堂上。

    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大明相当于内相,权势极大,皇帝提出要更换萧敬,朝中主要大臣都要参与并发表意见,甚至连张太后都出来说明情况。

    为了避嫌,当日陪同朱厚照出来的只有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戴义,之前经常跟朱厚照在乾清宫参加朝议的萧敬和刘瑾都未列席。

    朝堂议事,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

    兵部奏请西北三边及宣大地区冬春季节开销,向朝廷申请征调粮食二十万石,从河南、山东一带粮仓北运,加上户部等人参议,朝议从一开始就涉及钱粮大事,而这一切都跟昨日沈溪回京有关。

    朱厚照平时都无精打采,但或许是这次他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执掌大权,在听众大臣奏议的时候显得非常认真,甚至主动问西北粮饷调配之事,问及宣府之地仓储情况,显得很是用心。

    一直到朝议快结束,才轮到商议朝廷人事任免问题,萧敬自请引退之事随之提了出来。而提出者,正是朱厚照本人。

    朱厚照道:“……萧公公虽为父皇顾命之臣,但他年事已高,希望能归隐田园,颐养天年,朕并未准允……”

    一句话,就让所有大臣感到意外,这跟他们得到的消息截然不同,现在似乎所有消息都表明,朱厚照已经准允萧敬请辞。如果朱厚照不同意,不可能在京所有重臣皆云集奉天殿,张太后也不可能出现在朝堂,垂帘听政。

    “……朕如何忍心萧公公以近古稀之年,一路颠簸回归故里?尽管他不想留在皇宫,但朕准备安排一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皇庄供萧公公养老,如此朕有国事不能定夺时,可请他回宫商议。朕会安排奴婢侍奉,为他养老送终……”

    当朱厚照说到这里,在场大臣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朱厚照说话太过委婉,根本是已经同意萧敬请辞,只不过把人留在京城以示尊重。

    其实只要让萧敬离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留在哪里都无所谓,反正都已引退不管事,自然会有接替人选行那朱批大权。

    朱厚照没武断做出决定,看着在场文武大臣,说道:“……朕想听听诸位臣工的意见。”

    在场大臣足有上百人,平时有主见的不少,甚至涉及人事安排时,御史言官会因朝堂上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朱祐樘性格懦弱,再加上素来对文官礼重,终其一朝都未出现过文官在朝堂被公然杖刑之事。

    所有人都在等阁臣发表看法。

    因为无论谁来担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