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好相公-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同时对李世民又是很了解的,李世民显然看出了其中的丰厚利润。

    纠结。

    (本章完)

第612章 制盐() 
长孙无忌很纠结。

    像这种动了自己利益的事情,他是真不想干。

    甚至,谁干的话,他就跟谁拼命。

    可如今,想动他利益的人是李世民。

    长孙无忌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道:“圣上,臣觉得秦大人说的有一些道理,由朝廷控制盐的销售,的确有助以控制盐价,而且朝廷还可以凭此获得丰厚的利润,充实国库,只是这样的话,盐价势必要上涨吧,那个时候,百姓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圣上刚登基,正是福泽四海的时候,做这事,怕有些不妥。”

    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他是不会直接拒绝说这不好的,他要让李世民自己觉得,做这事不妥。

    盐这种事情嘛,没有利润,产盐的人不做,有可能导致物价上涨,朝廷从中又抽取利润,亦或者是征收盐课,又有可能导致盐价上涨。

    本来,他们的目的是控制盐价的,结果最后却导致盐价上涨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长孙无忌把利害关系给李世民摆了出来,现在,倒是李世民开始纠结起来。

    汉武帝的时候,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把盐变成了朝廷专卖,此后这么多年,时而专卖,时而征收盐课,盐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是掌控在了朝廷手里的。

    只是到了隋朝的时候,因为隋朝太过富裕,看不上盐课了,所以就给废除了。

    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但他们大唐现在的境遇,却无法跟开皇三年相比啊。

    这么大的利润,李世民是真的是吃掉,可长孙无忌说的,又不是没有道理。

    李世民纠结的时候,挑出了事端的秦天却是站在旁边,没有一点要插嘴的意思,就好像这事对他来说,一点关系没有。

    看到秦天这个样子,李世民顿时生出一股要抽他的冲动,怎么见事情不好解决了,你小子就想抽身事外?

    世上那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李世民眼眉微动,道:“秦爱卿,你说说你的看法。”

    秦天见被问,这才挺起了身板,道:“圣上,臣以为长孙大人言之有理。”

    这话出口,李世民差点骂出来,他觉得,秦天果然堕落了,一看情况不对,竟然改口了。

    长孙无忌这边,却是松了一口气,自己的财路,怕是要保住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秦天又突然说道:“盐由朝廷控制,对朝廷的确是有利的,对百姓来说,则会增加一些成本,主要还是制盐的少了,成本增加,盐价也就增加,不过臣以为,要解决此事,也容易。”

    这个弯转的有点大,秦天说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两人的心境顿时换了一下。

    李世民撇了撇嘴,道:“盐价要控制,朝廷也要从中获利,你说怎么办?”

    秦天道:“主要问题,还是产盐量,如果产盐量增加,而且产盐的效率提升了很多的话,那么自然可以降低制盐成本,制盐成本低了,就以现在的平价去卖,不管是产盐的,还是朝廷,都是有赚头的。”

    物价的影响有几个方面,而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成本,如果可以降低成本的话,就算朝廷征收盐课,盐价也是不会上涨的,甚至还会降低。

    提高效率,永远都是降低成本最为简洁的办法。

    秦天说完,长孙无忌心头微微一沉,紧接着,就又站了出来,道:“说的好听,成本是好降低的吗,效率是好提高的吗,现如今的制盐手段已经比以前好太多了,但每年的盐产量,还是不高,你秦天家里富裕,不差盐,所以不知道,但如今我大唐很多的贫苦百姓,都是不怎么吃得起盐的你知道吗,他们一天,可能就敢拿几粒放进嘴里品品味,若效率不能提高,盐却涨价了,你说怎么办?”

    此时的长孙无忌是真的有点动怒了,敢动自己的财路,那就如同杀父仇人啊。

    秦天没想到长孙无忌是这个样子的,李世民也愣了一下。

    “咳咳……”

    李世民干咳了两声,长孙无忌这才有所收敛。

    这个时候,秦天道:“圣上,如今我大唐的制盐工艺,说实话,太差了,不仅产量低,而且制作出来的粗盐居多,精盐却少的很,臣这里,有一些制盐的办法,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提高产盐的产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精盐的产量。”

    这话说完,李世民心头一阵,精盐和粗盐想必,差别可是很大的,精盐很少,所以只有一些权贵人家才吃得起,像普通百姓,连粗盐有时候都是不敢多吃的。

    秦天要真有提高制盐效率的办法,那于大唐的发展,可谓是功不可没的。

    “秦爱卿,你说的可是真的?”

    “在圣上面前,臣怎敢有虚言,臣有针对不同环境的制盐工艺,比如说海滩,我们就可以晒盐,井盐有井盐的办法,湖盐有湖盐的办法……”

    秦天嘀嘀咕咕说了一通,每一个地方制盐的工艺,秦天都给改进了一下,而且按照他说的去制盐的话,效率至少比以前要提高三到五倍。

    虽然提高的并不是很多,但就只三到五倍,在朝廷获利之后,还是可以大大降低盐的成本,进而降低盐的价格的。

    李世民听完之后,神色大喜,道:“秦爱卿好办法,如果真能够提高效率,那就太好了。”

    秦天笑了笑,道:“圣上,盐由朝廷专卖,但朝廷也不能做生意不是,所以臣的意思,发放盐引,盐商可凭借盐引,从朝廷这里进货,然后进行贩卖,如此,可省去朝廷不少事情,也可发展大唐的经济。”

    有人经商,就能够发展经济,当然,秦天之所以这么做,也是看到朝中做盐生意的人太多,如果一下子把他们的财路都给断绝了,李世民不害怕,他还是有点忌惮的。

    做人嘛,不能断人财路,该给人留点活路还是要留的,不然以后说不定自己也会遇到相同的情况。

    虽然是做官,但秦天还是不愿意结交太多的敌人。

    给盐商一些利润,给制盐的人一些利润,朝廷再抽取一些,大家共赢,这还是挺不错的嘛。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后,眼眉立马就展开了。

    (本章完)

第613章 无信不立() 
搞定了长孙无忌,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次日早朝,秦天再提这件事情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反对了。

    不过,这些事情虽然定了下来,但要实施,却并非立马的事情。

    虽然朝廷要收回卖盐的权力,但在秦天的制盐工艺没有大范围使用之前,这些都是做不得的。

    只有说,大唐的盐产量增加了,而且增加的达到了他们的预期,朝廷才会出手接管盐的买卖。

    那个时候,盐商只有在得到盐引之后,才能够继续贩盐的生意。

    只是,虽然这个政策还没有实施,但消息却是已经慢慢传开了。

    消息传开之后,长安城的那些盐商终于着急了。

    如果朝廷真的这么做,而他们又拿不到盐引的话,那他们以后可就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了啊。

    这天下午,秦天刚到府门前,就见几辆马车听着,他刚要询问,几个人突然从马车后面跑了出来。

    秦天一看,嘴角就露出了一丝冷笑。

    “原来是你们,在本侯府门前做什么?”

    来的人,正是长安城的那些盐商,也就是杨五他们几个。

    这几个人看到秦天后,连忙小跑着就赶了来。

    “侯爷,我的侯爷啊,您之前说的太对了,我们几个一商量,觉得不能危害大唐的稳定不是,所以我们已经把盐的价格降下来了。”

    “是啊,侯爷啊,我们对您那可是十分尊敬的……”

    “…………”

    几个人拍起了马屁,秦天呵呵一笑:“现在才想起来降价?”

    “侯爷,我们……我们这不是反应迟钝嘛,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千万别跟我们一般见识。”

    秦天摆了摆手:“好了,本侯懒得跟你们废话,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

    “侯爷,那这盐引的事情?”

    “没你们什么事,做生意,讲究无信不立,你们私自涨价,导致长安动荡,本侯没有治你们的罪已经很不错了,你们以后还想做盐的生意?”

    秦天很无情,这话说出来后,杨五等人顿时就有点慌了。

    “侯爷,我们这不是知错了嘛,您就饶我们一回吧。”

    “是啊,饶我们一回。”

    对于商人的话,秦天是不会相信的,至少对于杨五这些商人的话,他是不会相信的,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如此,他又怎么能信任这些人?

    “不用多言,本侯已经跟朝廷说过了,但凡有信誉缺失的人,朝廷一概不合作,你们若是聪明,就尽早去做其他行当,若还继续做盐的生意,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盐引这个制度出来之后,其他没有拿到盐引的人也就不能够贩卖盐了,如果被逮住,那可就是以贩卖私盐罪处理的,这个可不轻。

    杨五等人听到这个之后,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了。

    他们很后悔,明明知道秦天不好惹,当初秦天找他们的时候,他们为何还要跟秦天作对呢,现在好了,赚钱的门路被堵死了。

    ……

    秦天把制盐的工艺告诉工部的一些工匠之后,便让他们带着工艺去各个地方传播去了,与此同时,各地方的衙门都要派人,将各盐矿什么的给控制住。

    因为,等这些盐制作出来之后,就要交给朝廷来进行分配了。

    任何人都不准私自贩卖。

    这点,秦天是早做足了准备的。

    一旦盐被朝廷专卖,私盐的活动就会慢慢频繁的,就算大唐的盐并没有涨价,就算是降价了,还是有人会做私盐生意,而百姓都贪图便宜,更会冒险购买。

    盐制作出来之后,经过朝廷和盐商剥削两层之后,到了百姓手里的价格是不会很低的,但如果贩卖私盐的话,就可以避开盐商和朝廷的抽成,这样就算私盐贩子以很低的价格贩卖,他们也还是能够赚钱的。

    人有趋利性,那个时候,就算危险,也有人做。

    所以,控制好盐,不让制作出来的盐外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各地制盐,长安城这边,反倒渐渐平静了下来。

    商人来来往往,东西两市比以往更加繁华,朝廷每天忙碌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一切都进入了正轨。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八月初。

    八月的长安,已可见凋零了,风吹来也更有寒意。

    这天,秦天刚到尚书省,刑部尚书韩萧就走了来。

    “侯爷,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这长安城恐怕要不太平啊,我的意思,不如招募一些临时衙役怎么样?”

    入冬之后,治安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种情况现在如此,就是到了以后,也是如此,冬天嘛,很多人的生活会过的艰难,而人在艰难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活下去,可能就要铤而走险,去做一些不法之时了。

    比如说偷人家一只鸡,牵走人家的一头羊什么的。

    冬天,这样的案件比平时要多两倍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