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9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片草原,一个山区,再加上七八万帐百姓,还有自己这个美人!

    武好古这笔赚得其实也不少啊!

    “奴家都听官人的……”

    萧瑟瑟低声回答。

    对她而言,现在有人“吃”要比没有人“吃”强多了。如果没有武好古这样的实力派来“吃”,那可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所以萧瑟瑟不仅不能反抗,还得老老实实把自己洗剥干净,躺到盘子里去,最好在洒上佐料,任凭武好古享用。要不然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武好古道:“明天命人送300万匹绢布到大定府,其中50万匹赏给将士,剩下的你拿去赏人。都赏出去,一匹也别留着。

    另外,过冬的粮食我也会让人送来,不能让部民们饿着。”

    武好古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吝啬钱财,要不然萧太后这边就有可能祸起萧墙。她现在可算把贤后的名声丢干净了!

    所以只能大把砸钱去收买人心!几百万砸下去,只要能为萧太后赢得一年以上的稳定,就算值得了。

    “阿骨打那边,我会派人去交涉的。千里松林以东以潢河为界。以西西到鸳鸯泺,北到大漠的草原,南至野狐岭的草原,都得留给东辽。如果他不答应,那么明年春天我就派兵复夺临潢府和大同府!”

    武好古给萧太后圈下来的地盘,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大半个赤峰市、大半个通辽市和至少半个锡林郭勒盟。以土地面积论,恐怕也和周国本土差不多了。

    不过这些地盘大都是草原和山地,只有属于后世赤峰市的许多谷地可以开垦。

    虽然这块地盘相对原来的大辽,连百分之三都不见得有。但是只要能经营起来,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官人,你打算怎么经营未来的东辽?”萧瑟瑟心里还是没什么底。

    武好古道:“自然是引入周国的兵制,同时还要革新政治。”

    他想了想,“必须要打破部落界限,将牧场、土地直接分给部民,部落的首领可以给他们一笔钱财,再给他们分点大牧场和大宅子,实在不行就再给点土地收租。所有的开支,都有我来出!

    坝上草原和科尔沁草原非常肥美,是可以定牧的。可以分配三万骑士牧户,让他们十家为比,建立壁坞,且居且守。

    然后再效仿大周的兵制,组建三个骑兵师,让骑士牧户出兵。兵器甲胄都有我们提供,他们产出的马匹牛羊,也可以通过互市贩卖到大周国。东辽朝廷就能收到不少商税了。

    至于大定府的农田,也都分出去。分配到户,一户给个一百亩一百五十亩的,让他们交赋税,不必服兵役了。有个几万农户,也就足够养活东辽朝廷了……”

    武好古这回真的打算拿出点血本来帮助萧太后了——除了必须立即调拨给萧太后收买人心的钱财,其他开支当然由元老院拨款了。

    把东辽收为附属国,再用周制革新东辽的利益,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所以出点钱很应该!

    有了东辽的地盘和三万半甲草原骑兵,大周国的北方防线将变得非常坚固且有纵深。

    而且有了三万户草原定牧的骑士户,大周国的军队以后就能拥有一定的草原机动能力——草原机动不仅需要大量的牛羊作为军粮,还需要大批的马匹供消耗。

    靠周国本土的骑士户,是随便怎么样都提供不了那么多牛羊马匹的。可是有了三万户草原骑士,那么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两片草原占地至少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每户牧民至少拥有三平方公里的牧场,定牧三四百头牛羊马匹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三万骑士牧户,至少能养一千多万头牲畜。有了这个基数,数万大军就能经常深入草原作战了。

    而让这些牧户骑士居住壁坞,实行定牧,也不仅是为了打破部族,加强萧太后的东辽朝廷的权威。还为了让大周可以控制草原!

    武好古深知人是有惰性,喜安逸的,喜欢安全感的。这些契丹骑士户一旦住进舒适而且安全的城堡,很快就会习惯定居的生活。

    人一旦安定下来,再要恢复到居无定所的游牧状态就很难了。

    而他们的城堡,对于大周的炮兵来说,不过是个好对付的标靶!

    听完武好古的话,萧瑟瑟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官人”是不是早就做好了计划了?难道他已经预料到大辽会碎成几块儿了?

    她叹了口气,“如此也好,奴家母子,总算有条活路了……奴家也就放心了。”

    武好古吐了口气,“瑟瑟,现在还不能安心,现在真是人心最为丧乱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召集部将首领,给他们交底……如果有愿意离去投奔耶律大石的,给他们路费马匹,让他们赶紧走。

    另外,大定府这边的和尚尼姑还是有点多!等形势稳定下来,尽可能让他们还俗或是遣去女真人的地盘吧。大辽落到今天的地步,饭僧太多,就是最大的原因啊。往后可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第1230章 宋、金、周三国志?() 
知枢密院事苏迟尚未返回,所以今天西府就以三个同知枢密院事中官位最高的童贯为首,参加东西两府的集议。

    在例行的常起居以官家常感风寒为由取消后(赵佶现在几乎天天风寒,所以是常感),两府宰执都汇聚到政事堂中,共议朝政。

    “堂堂的大辽国,竟然就这么完了。昭义韩似夫的奏章和河东萧干的降表,诸位都看过了吧?”

    蔡京高坐于中厅正位,将昭义军节度使韩肖胄的奏章,以及随同这份奏章一起送到的辽国奚六部大王萧干的降表,一起拿在了手中。

    他叹了口气:“辽国的西京大同府叫金兵占领了,他们的西京留守耶律淳又不知所踪,太后萧氏又保着天雄皇帝远在大定府。退到河东的萧干和辽国军民都没了活路,势穷来归。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童贯长期在朔方领兵,不久之前才被调回开封府出任同知枢密院事的。对于辽国西京道的情况非常了解,当下就接过话题道:“萧干此人有点本事,不过他是奚部大王,部众都在大定府一带,所以难免势单力孤。咱们不如一边授予高官厚禄,一边派遣精兵以援萧为名入驻河东,解除萧部武装。把河东表里山河,牢牢掌控在手。”

    现在的大宋新军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朔方、陕西、灵州有大量的授田府兵和骑士,东路新军虽然没有那么多优质的地主富农兵,但是他们的军官素质可靠。只要朝廷肯稍微放点权,让营一级的军官包干募兵,十八个新军军官共一营,有一千八百个新军军官就能治百营,年余便可有八万强兵。

    另外,昭义军节度使韩肖胄也忠于朝廷。他手下有数万屡战屡北的团练兵,也是周军的模仿者。

    不仅挑选军中的少年才俊去开封府的武学学宫求学,培养成军中骨干。而且还在真定府和定州这些被耶律延禧蹂躏过的地盘上推行授田兵役制——这些土地上的豪门地主大多跑路去了开封府或天津市,大量不在籍的土地就被“发现”了。韩肖胄将这些土地都变成了昭义军的官产,然后分配给团练军中的兵士,以替代军饷。

    所以几年发展下来,本来危如巢卵的昭义军居然有了一点强镇的苗头。成为了拱卫开封府的一支强兵!

    还需要一提的是,由于高俅败死后不少灵州骑士投奔了韩肖胄,所以昭义军的骑兵也上了档次。现在也能拉出两个周式骑兵营了。

    除了大力整军备战之外,昭义军这几年还在努力发展工商业。

    唉,都是被逼的!

    昭义军外有强敌,内无沃土,背后的朝廷又不肯全力支持,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纾解财政困难了。而昭义军的辖区内,此时正好存在定窑和磁窑两大瓷器产地。

    于是瓷器产业就成了昭义军的命脉所在,为了留住定州和磁州的瓷窑窑主和工匠(武好古在整合辽国瓷器产业的基础上开了滦州窑,还试图挖定、磁二窑的墙角),昭义军给出了种种扶植手段。可不敢把人家当肥猪宰了……要不然人家都跑去滦州创业,昭义军也就该破产了。

    在昭义军的支持下,定州曲阳和磁州观台等地,现在都出现了许多商营的大窑,雇佣工匠多达数万,年产瓷器不计其数。唐河(通过滹沱河注入北流黄河)、漳水之上,一年三季(冬季水浅且冻,不能行船),都能见到运送瓷器的纲船驶往天津。

    由于曲阳、磁州瓷器业的大发展,昭义军的财政也日渐宽裕。也有钱添置军备,进一步加强军力了。

    另外,在朔方和被辽人占领的河东州郡之间还有一个府麟路。原本是府州折家控制的半自治的地盘,在辽人入侵后,折家的权力地盘都有了增长。地盘增加了火山军、保德军和苛岚军。权限则达到了完全自治,自成藩镇的地步。

    在和辽人的斗争的这几年中,府麟军的实力也锻炼出来了。吸收了不少沦陷区的勇士,俨然成了精锐。

    所以现在宋朝西路有朔方、陕西、灵州、府麟四军,东路有昭义和朝廷直辖的武学学宫,军事实力虽然比不上周国、金国,但是拿下萧干的那点军队并没有什么问题。

    蔡京也知道河东表里山河的重要性,但是他也得防着“新党”的苏迟、童贯借着用兵河东的机会窜起。

    现在“新党”已经拿到了主持交趾战事的权力,如果再用军事手段得到河东,两大功劳相加,苏迟就该拜右相了。

    他瞟了童贯一眼,就转到现在的右相何执中的身上:“伯通,如今辽国崩解,天下大局为之剧变。道夫认为朝廷应该趁机入主河东,不知你意下如何?”

    “太师,”何执中斟酌道,“不知道辽国的中京道和太后萧氏最后会落入谁的手中?”

    “多半是让周国得了便宜。”童贯思索着道,“周国得到了中京道也许还要加上大半个西京道的奉圣州,以及上京道潢河以南的草原,土地骤然增加一倍。而且又得到许多牧民和草原……立国的根基愈发牢固了!

    如果朝廷不能加快整理扩充新军,将来一旦和周国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童贯拿出了“周国威胁论”。想以此作为扩充新军,增强新党力量的依据。

    “倒也未必。”

    何执中摇摇头,说:“武好古得到了萧太后和中京道,就难免被介入草原争斗。

    而阿骨打在和萌古、阻卜联盟,袭破辽国西京道后,俨然是北国盟主。所以周国和金国将来必会有一番龙争虎斗!

    而朝廷,正好从中取利,勿使周金二国决出胜负。只要周金互斗,朝廷自可安居无恙,是否掌控太原,并不重要。万一入主太原之事操之过急,将萧干逼到金国或周国一边。朝廷就难免被动了。到时候,朝廷要么伐金,要么攻周。这样周金二国就会决出高下,到时候中原就将大祸临头。”

    何执中的主张是“旧党”的观点,“旧党”认为军事上的努力改变不了宋朝的弱势。所以上佳的选择应该是维持“三国”的形势。现在辽国崩解,金国兴起,不如就以“金、周、宋”为三国。继续混日子!

    而出兵太原很可能会造成萧干投金或投周,这样宋国就不得不和金或周开战。

    三国鼎立的现状,就会被彻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