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9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别人的臣子要卖国,那还好……不对,天下要乱了!

    赵佶猛地站了起来,脸色大变,大声道:“备辇,朕要去崇政殿,再派人去传蔡京、何执中、吴居厚、苏迟,都到崇政殿!叫杨戬也去崇政殿!”

    ……

    天下真的要乱了!

    赵佶一点都没说错。

    大辽国的生女真节度使,还有高丽国的两个平章,都要背叛大辽了。这样的乱子,是不会局限在大辽境内的!

    如果早个几年,赵佶还得意洋洋的时候,一定会以为这是天助大宋。可是现在,他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不想再打仗了。哪怕被辽国占据的半个河东,他也没想要收回来。

    可问题是大辽天下要乱,他这个宋国的官家也挡不住啊!

    这耶律延禧也是的,皇帝怎么当的?怎么一下就把高丽和生女真都丢了?对了,这事儿是杨戬报告的,不用说,一定是武好古在使坏了。

    生女真、高丽国,再加一个武好古,多半还要加上河西章援,也许还有萌古合不勒,克烈忽儿札忽思……那么多的敌人,耶律延禧怎么打得过!

    耶律延禧要是完了,他们一个个如狼似虎的,都要扑向大宋了,大宋怎么挡得住?

    赵佶坐着步辇行了一路,心里面也盘算了一路。越想越着急,越想越害怕,也越想越无奈。他现在和耶律延禧明面上是敌人,其实却是一对难兄难弟。耶律延禧是被阻卜、萌古、女真所困。而自己则受到幽州、河西两大藩镇的威胁。

    现在三个辽国的造反部族和两大宋国的藩镇很有可能会联合起来,这五家的力量,是耶律延禧所无法抵挡的。

    而耶律延禧一旦垮台,下一个肯定是自己!

    赵佶还是很聪明的!特别是受了挫折后,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这天下其实就是靠朝廷、幽州、河西、昭义和辽国这几方面在平衡着维持。一旦辽国覆灭,平衡就会被打破。幽州和河西,特别是幽州很有可能借此壮大。武好古现在积极参与灭辽,和生女真、高丽勾结。战后肯定要吃下不少大辽的地盘。半个河东、云中、辽东辽西一部分,说不定都会归了武好古。。。

    生女真部说不定也会变成武好古的属下……

    同一时刻,政事堂内,也得知了高丽国已经变成了两个,而且都要向大宋称臣,大辽国的生女真部也已经下定决心,很快就要背辽归宋的蔡京、何执中、苏迟等人,也都知道事情不好办了。

    “这这这,这武好古才消停了几个月,怎么就惹出恁大的事端?”

    “何止武好古,章援也是个惹事精,都病得不轻了,还派他的儿子章倬深入草原去联络什么合不勒……一个个都不怕事情闹大!都是乱臣贼子!乱臣贼子啊!”

    “这回事情肯定小不了啦,原本生女真是被高丽牵制,现在高丽完蛋,武好古又和他们联手,辽国东京道还不得大乱?如果阻卜和萌古再跟着一起造反,大辽就完了。”

    “那咱们能不能趁机把河东从辽人那里要回来?大不了给他们一笔军费,让他们拿着去和武好古、章援、生女真、克烈部还有什么萌古作战。”

    “如果辽国肯归还河东当然好了,只怕耶律延禧不答应啊……他要放弃了河东,又收不回燕地,那群契丹贵人会这么看他?”

    “不会答应的,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儿!天下要乱了,要大乱了……”

第1137章 拿什么拯救你,延禧大哥() 
崇政殿。

    赵佶都快急死了!

    不仅是替自己在急,而且还替耶律延禧,替大辽在着急!

    这份好心,不仅一年前的赵佶想不到,就连赵佶的列祖列宗,也不会想到居然有了这么一个“不肖子孙”。

    “诸卿,你们说说看,这可怎么办?”

    杨戬已经把武好古征高丽,会完颜,定海上之约,说服生女真部落联盟和南北两高丽一起向大宋称臣的情况,都一五一十说了。说完后,就被打发回去听消息。

    殿中,愁得都快哭起来的赵佶连声发问。

    “陛下勿忧。”还是苏辙的儿子苏迟第一个出班上奏,“辽国毕竟是大邦,广有万里,拥兵百万,其主耶律延禧又善于用兵,不会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耶律延禧善于用兵倒是公认的——赵佶和他手下的一帮士大夫官僚都一致认为耶律延禧能打。

    但是武好古的公民兵,完颜家的敢达,铁木真的老祖宗,克烈部的景教徒,河西的天理骑士联起手来,耶律延禧大概也很难扛得住吧?

    “只要耶律延禧不败亡,幽州、河西、阻卜、萌古、女真就抽不出力量对付朝廷。”苏迟道,“所以朝廷还有时间整顿防务,应付将来的大难。”

    赵佶稍微安心了一点,又把目光投向知枢密院事吴居厚,吴居厚上奏道:“陛下,臣以为整顿防务,必须从开封禁军着手,撤禁军,练新军。若能有二十万新军屯于京畿四周,京畿可保无虞,天下可保无虞。”

    “撤禁军,”赵佶眉头紧皱,“练新军……现在汇聚在开封府的府兵倒是不少,可谁能给朕练那么多兵马?”

    赵佶手中可用的练兵之才,也真是没几个了。武好古、章援都成了军阀,韩肖胄也奉命当了军阀,童贯因为少了关键部位,不可以涉及京畿军务,王禀、杨可世、杨可弼这些人还要在军前支持。

    “臣推荐知真定府事宗泽。”吴居厚道。

    真定府已经给了昭义军,不过昭义军没有幽州、河西那么明目张胆的割据,知真定府这个级别的官员不敢自行任命,只是提出举荐,请求朝廷批准。而且举荐的官员,也不一定是昭义军的军头,也有朝廷这边的人。宗泽就是朝廷的人,堂堂的文官。

    吴居厚道:“宗泽虽是文官,却辅佐韩肖胄练兵作战,颇有苦劳(功劳是没有的,因为没有打过胜仗),甚是干练,可以委以重任。”

    “用文官练兵?”赵佶又些拿不定主意。

    大宋向来是文武殊途,文官练兵,能行吗?

    “要不要让他转成武资?文官不方便练兵吧?”赵佶问。

    吴居厚道:“陛下,章援、韩肖胄都是文官。武好古虽称武官,但并不是武夫,而是吏商出生,善于做画,精通儒学,有大儒之称,其实也是文官。”

    赵佶皱眉,原来自家误会武官了……武好古不是真的武官!只不过是授了武资的文士。章援、韩肖胄都是文官!倒是杀身成仁的高俅,才是真正的武官!

    看来文官也不见得比武官可靠啊!

    “祖宗家法,焉可轻废?”赵佶道,“宗泽可以出任监军御史,还可以多找些通军务的文官去担任各将监军。至于练兵,还是要靠武官才行……诸卿可有人选可以推荐吗?”

    吴居厚一愣,他怎么也没现在自己提出的文官能够练兵的证明起了反作用,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了。

    “陛下,臣举荐种师道。”苏迟第一个上奏道。“种师道是宿将,在陕西主持过新军训练,颇有成效。”

    “种师道……”赵佶点点头,“此人可以。还有人吗?”

    蔡京上奏道:“臣推荐姚古,姚古同样是西军宿将,也管过新军。”

    三原姚家和京兆种家都是西军将门中的大山头,把这两座大山一起搬来,再加上宗泽这个监军,京畿新军应该就能确保无虞了。

    “陛下,”蔡京接着又道,“臣以为,和辽国的和谈也应该尽快开始。也许辽国还不知道生女真和幽州已经勾结在一起,咱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好有所防备。另外,生女真和南北高丽欲向朝廷称臣,此事应该如何应付?还请陛下明示。”

    赵佶刚刚展开的眉头又拧了起来,人家来称臣了,这该怎么应付?不许?

    “蔡卿,你可以有良策在胸吗?”赵佶没有主意,干脆反问起蔡京了。

    “陛下,朝廷不应该承认两个高丽。”蔡京还是有办法的,“不如接受南高丽的臣服,拒绝北高丽。

    因为南高丽是被幽州控制的,朝廷不接受,南高丽就会向幽州称臣。这无疑会抬高幽州的地位。

    而北高丽是被生女真控制的,一旦接受北高丽在名义上内附,朝廷就等于间接和生女真建立关系了。这有可能会引起辽国的误会。”

    “那生女真如何应付?”

    “可以拖,”蔡京说,“如果直接拒绝生女真,那就是把生女真推向幽州……如果同意生女真内附,只怕会让河东战火再起。不如以拖待变,看情况再说。”

    “用什么借口拖延?”

    蔡京想了想,道:“就以使路不通为由拖延时日。如果生女真的使者到来,朝廷不妨应付,赐给些财物。再派出使臣回访磋商称臣和岁赐事宜,只要回访的使团以道路不通为由拒绝出境。事情就可以拖延一阵了。”

    “也只能这样了。”赵佶叹了口气,又顿了顿,“那么谁可使辽?”

    蔡京上奏道:“陛下,臣举荐武好文为正使。”

    武好文目前的差遣是太常寺少卿。太常寺是九寺之一,虽然是个管礼乐的清水衙门,但是地位很高,是九寺之首,其职清重而位尊。对于努力向上爬的文官们而言,一任太常寺职官在履历上还是很好看的。不过武好文在太常寺纯属混日子。太常寺少卿可不是小官,平调都可以当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六部侍郎之类的要职了。只是这些机要的职位能给武好文吗?就算是地方上的知州、知府也不能给他啊。所以武好文现在就是混吃等死,哦,也有可能是等着当王爷,反正是没有什么官场前途可言了。

    不过武好文在官场不吃香了,并不等于赵佶和他的关系不好。他和他的弟弟武好德可还是琼林宫和延福宫的常客。前不久,赵佶还以赏赐燕国王武好古兄弟的名义,加封武好文、武好德为开国郡公,还各自给了1500户实封,而且还给两人赐了郡公府——所谓实封其实也是虚的,不过是一个封户算几十文小钱的俸禄而已。不过郡公府可是实实在在的!开封府的房产,还是大房子。而且给外姓的郡公赐第,更是格外的礼遇恩赏。

    蔡京接着道:“武好文是燕国王的兄弟,由他出使辽国,可以显示朝廷和燕国王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由武好文提出以1000万缗以赎回太原、代州、忻州等地的要求,成功的可能要比别人更大一些。”

    在这场战争中,辽军打大宋朝廷的军队没败过,打幽州的军队却没胜过,而且次次都是惨败!

    如果以1000万缗赎回河东失地是幽州的意思,耶律延禧就不得不好好考虑一番了。

    赵佶点点头,“好!就这么办。”他顿了顿,“只是1000万缗不是小数,朝廷能拿得出吗?”

    蔡京道:“请陛下放心,发行钱引之事,目前进展顺利,开封府这边没有问题。就等回京述职的纪忆和苏适二人入朝,就能和他们商量出个在商市执行的法子了。只要钱引能发出去,1000万缗不过是个小数目。”

    虽然有了武好古的前车之鉴,但是海路市舶制置司的特殊体制,仍然没有被取消。

    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有幽州,有武好古!如果朝廷不放权,海路市舶制置司很快就会失去在海上和幽州抗衡的力量。武好古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