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7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已经过了行周礼的阶段了。”武好古笑道,“但是他们女真人,还有耶律大石他们拿下的碎叶镇那边,都是刚好可以行周礼的。”

    所谓行周礼,并不是要搞什么繁文缛节,周礼的内涵也不是礼仪,而是一种封建秩序。

    也就是说,行周礼,就是要推行封建化!并不是后世乱扣帽子的那种所谓“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封建,而是西周标准的封建,真正的封邦建国,层层分封。

    这种封建体系对于已经开始跨入海洋殖民帝国的大宋沿海发达地区而言,当然是过时的。不是说一点不能采用,而是不能当成主要的政治体制来施行。

    但是对生女真,对碎叶镇,甚至对安西、北庭、河西、朔方等新归附大宋的地方而言,封建化还是很有必要的,宋式的官僚政治并不适合那里的情况。

    “不行宋制,而行周礼?”赵钟哥已经有点明白了,“宣帅,您是想让女真人的国家慢慢的变成春秋战国那样的状况?”

    “呵呵,”武好古笑了笑,“就是春秋战国,也比几年前的大宋要强啊!如果没有咱们,大宋还不如战国七雄呢。”

    赵钟哥又有点糊涂了。

    武好古接着说:“他们行了周礼,咱们的博士团书院和商市才能在他们的地盘上立足啊!书院和商市,也是可以参与封建的。钟哥儿,你可明白了?”

    博士团主持的书院和云台学宫这种大学是不一样的,博士团的书院不是大学,而是一个半宗教的组织。有点像寺庙和教会,完全可以成为半宗教半封建的领主。

    而商市则走欧洲自由市的路子——所谓的自由市,其实也是个封建领主,它们从大领主那里领受封地,实行自治,并且承担一定的封建义务,比如出钱、出粮、出兵什么的。有些自由市做大了,就变成了商业共和国。现在的界河商市、京东商市、南心岛商市、绝影岛商市,差不多也是这样的路子。

    “原来如此,”赵钟哥点点头,“那么咱们应该在何处建立商市和书院呢?”

    “商市肯定得在沿海、沿河的地方。”武好古说,“苏州安复军那块地皮肯定是要拿下的,这个不必生女真人点头了,该是朝廷的土地了……另外,率宾府附近也可以弄一个,鸭绿江口也弄一个,辽河入海口也可以搞一个,混同江的入海口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建一个。”

    率宾府的地盘在渤海国故地,核心区域大约就在后世的海参崴附近。那可是军事要地!而且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获取海参和毛皮。鸭绿江和辽河入海口的商业价值就更大了,仅次于苏州安复军。

    至于混同江口的地盘,虽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但是一个“自古以来”也值得布个点了。

    另外,混同江一带有许多野人部落,都是非常理想的雇佣兵兵源所在。只要在混同江口建立据点,并且拥有沿着混同江航行的能力,就能源源不断的用比较低的成本,从女真人的后院招募很可能是女真同族的野人当兵!

    一个十二世纪的海洋帝国,对于廉价雇佣兵的需求差不多是无限的。因为可以去圈一个“自古以来”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至于书院,”武好古道,“有商市的地方必须要有书院……书院和商市,是可以成为一体的。另外,女真国的首都肯定也得有一个大书院,得让女真人的贵胄子弟,都成为博士团书院的学生。

    只有这样,博士团才能在女真人那里站稳脚跟,女真人也才会被引上归仁的正路啊。”

    “宣帅,”赵钟哥忽然从武好古的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您是不是担心女真人将来会变成另外一个契丹?”

    另外一个契丹?武好古心道:要这样就好了!女真人可比契丹凶狠多了,而且也没有契丹人的目光和视野。

    如果博士团不能去引导他们,他们根本不知道控制阻卜草原的重要性!阻卜草原如果不受控制的野蛮发展,那可就是全人类的灾难了。

    ……

    “诸卿,朕刚刚收到河北宣抚使武好古的密奏,生女真诸部联盟的密使,现在已经抵达了界河商市!”

    崇政殿内,官家赵佶一开场就抛出个让在场的宰执重臣们都有点皱眉头的“利好”。

    其实大家都知道界河方面和生女真诸部的首领,按出虎水完颜部素有交情。

    但是完颜部毕竟是大辽的臣属,总和大宋勾勾搭搭的,似乎很有些不妥啊!

    “而且,武好古在密奏中说,可以让生女真诸部联盟向我大宋称臣!”赵佶接着又是一个“炸弹”砸了出来。“诸卿以为如何?”

    “不可!”

    首相苏辙连忙开口,“陛下,我朝和生女真只可暗中往来,绝不可明着接受他们的臣服。否则不仅会和契丹交恶,连高丽人也和咱们大宋为敌的。万一高丽和契丹结为一体,燕云之地将永无恢复之日了。”

    赵佶眉头深皱,又瞅瞅副相张商英,张商英也上奏道:“陛下,老臣也以为不妥。生女真诸部素来臣服契丹,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如果咱们贸然接受他们称臣,就等于撕毁了澶渊之盟。而且还是我方主动背盟……”

    “可是生女真人不远千里前来归附,朕若不允,岂不是要寒了生女真的人心?”赵佶皱眉道,“都军机司说生女真有4000具装,16000轻骑,实乃海东第一强藩。若能收为己用,来日北伐燕云,当可多一大助力。而且收复燕云之后,也能将北国之事托付女真……诸卿难道都以为不可吗?”

第990章 拥有四海的皇帝——纪忆归来() 
“满朝文武,果然是人人恐辽啊!”

    在崇政殿内发出这一声感叹的,正是大宋官家赵佶。而倾听这声感叹的,则是武好文、潘孝庵和蔡攸。

    在武好古和高俅相继外放难回之后,如今开封府中,可以出入琼林宫和赵佶一起玩耍的臣子,也就是潘孝庵、蔡攸,还有一个入京述职的武好文了。对了,还有一个米友仁其实也能和赵佶玩在一起的。可是米友仁的爸爸米芾才入土没多久,总要在家里装一阵子孝子吧?要不然让御史言官弹劾一个不孝,那可就麻烦了。

    米友仁可不是虎踞西北,拥众数万的章援章大教谕啊!

    “陛下,苏相公,张相公他们都是持重老臣。而且,他们这些年都在尽心谋划来日的北伐。”

    武好文当然得替苏辙说好话了,因为苏辙现在鼎立支持理学的发展。而武好文又是理学泰斗程颐的徒孙,现在实际主持辟雍学宫教学的侯仲良的弟子。

    另外,他的岳父老泰山韩忠彦也是苏辙的盟友。

    “谋划?”赵佶叹了口气,“这事儿从本朝开国的时候就开始谋划了,到今日都一百多年了……”

    “陛下,伐辽之事,的确得从长计议啊!”潘孝庵笑呵呵地说,“高俅和章援前一阵不也上了奏章,都主张谨慎持重吗?”

    现在赵佶麾下有“四大将帅”,分别是高俅、章援、童贯和武好古。这可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帅才,陶节夫和张叔夜这两个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帅臣可比他们差了一些。

    所以在朝廷里面恐辽症爆发的时候,赵佶也下旨向这四大将帅征求意见。

    其中武好古和童贯都是主战的。武好古认为契丹人最多在河东、朔方制造一些摩擦,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而童贯则表示朔方、陕西兵强马壮,足够应付契丹的任何挑衅——这可不是吹牛,朔方路和陕西六路现在有十一将新军,隔壁的河东府麟路还有折家、杨家的两个将。总共有十三将的常备新军!而且陕西那边的新军还能随时再扩充出几倍!说兵强马壮,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但是高俅和章援却显得谨慎多了,都主张要韬光养晦,暂时别太刺激大辽。

    蔡攸这时接过话题,笑着说:“这些年我朝勃发如此,契丹人只要不是聋子瞎子,就早该知道了。韬光养晦之言,不过是自欺欺人。如果因此寒了那些不远千里万里来投的国家的心,反而对我朝不利,对契丹有益啊。”

    赵佶叹了一声,正准备换一个话题,和武好文、潘孝庵、蔡攸等人讨论一下延福宫翻新的事情。大貂珰杨戬忽然兴冲冲地从崇政殿门外走了进来,见到赵佶就是一个揖拜大礼。

    “大家,银台司的奏章送到了。”

    赵佶这个皇帝还是要看奏章的,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奏章被银台司搜集了送到他这里。

    “有什么好事情?”赵佶看着杨戬喜洋洋的模样,于是就问了一声。

    “回禀陛下,”杨戬将一叠奏章放在赵佶的御案前,然后从中抽出了一份,双手递了上去,“这是纪忆的露章上奏。”

    这些奏章又分成通封和露章两类,一般来说,通封的奏章是先给皇帝看了,再发去两府。而露章就是两府和皇帝同时看到了,不过露章上奏的事情一般是不重要的,所以皇帝都懒得看,直接交给两府处理就是了。

    “纪忆露章上奏?”赵佶一愣,“纪忆回来了?”

    “这份奏章是从海州发出的,”杨戬笑着,“想来是回到海州了。”

    赵佶接过了纪忆的奏章,居然是厚厚的一大本!翻开看了一会儿,脸上的表情就陡然精彩起来了。

    “好!好!好一个纪忆之!”赵佶笑道,“居然做出了此等事业,汉时的班定远都比不了他了……武二郎,你现在是海路市舶制置使了,就去一趟海州,迎接西方罗马国、大食国、波罗国、朱罗国、三佛齐国、占城国、真腊国等国使团入京!

    哈哈,这回可真是万国来朝!想要韬光养晦,看来也不行了!”

    武好文听到这话,不由得瞄了一眼蔡攸。如果天子不再韬光养晦,那么苏辙的左相可能就到头了。取而代之的,怕是蔡攸的父亲蔡京吧?

    可是蔡京真的能应付和契丹交恶开衅的局面吗?

    ……

    海州,郁州岛,云台学宫。

    六天前乘坐着“光明之神”号桨帆战船,一乘着贸易风,终于赶在大观二年的年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海州的纪忆,今日一身素色的儒服,登上了云台学宫所在的郁州岛。

    “忆之兄,李伯纪怎么没有回云台山?”

    在云台学宫的藏书楼,现任的提举京东商市公事苏适和纪忆寒暄了几句,就问起了李纲的去向。

    苏适也是昨天才回到海州的,纪忆抵达海州的时候,他正在板桥商市视察——板桥商市在密州,差不多就是后世青岛的地方,也属于京东市舶司管辖。在几年前买扑给了以海州吴家为首的商团经营。不过经营的不好,生意都被海州商市抢光了,吴家没有赚到什么,所以就想退出,把资源集中到南心岛商市去。

    苏适亲自跑去板桥商市,就是和吴家的新任家主吴延昭商量由界河商市商会入股板桥商市之事的。

    商量了一半,就得知纪忆已经回到了海州。于是立即乘坐快船返回。回到郁州岛后,却听云台学宫司业吕好问言及李纲和墨娘子都没有返回,而是留在了秀州的纪家庄园,因此才有一问。

    “纪伯兄和墨娘子准备在秀州翻译拉丁文、希腊文版的西学书籍。”纪忆笑道,“去了趟西方,某才知道这西人之学,同样是博大精深的……他们的典籍,也是浩如烟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