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7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米芾一去,苏杭应奉局的肥缺可是能引得不少人垂涎的!

    不过和苏杭应奉局相比,真正让朝中大佬人眼热的还是沿海市舶制置司这个怪物一样的衙门。

    谁不知道,这个衙门其实才是实证学派的基础啊!实证学派掌握的四大学宫中,南、北云台和格致学宫都设在沿海市舶制置司保护下的两大商市之内。而两大商市同时也是也是实证派的经济基础,维持三大学宫的金钱,主要就来源于界河和京东两大商市。

    实证派的军事力量也依赖沿海市舶制置司!实证派控制的骑士学院设在界河商市,同样被实证派牢牢控制的水师学堂则设在京东商市。而沿海市舶制置司下面不仅有一个庞大的总军机房,而且还拥有五岛巡检司、澎湖巡检司和南洋巡检司一共三大巡检司,实际上就是三大舰队!

    另外,沿海市舶制置司这些年还在海外圈地,旗下拥有耽罗岛租界(并不是整个岛屿,只是一个商港加一个大型养马场)、绝影岛租界、澎湖岛巡检司辖地(包括澎湖列岛和台湾)、流求天孙国租界、南洋巡检司辖地(包括南心岛和迦陀诃东部的一小块地皮)、亚齐巡检司辖地和兴东港租界等地。

    虽然都是零零碎碎的地盘,但是沿海市舶制置司对于这些地盘却有绝对的处置权!

    官员的任命,兵力和移民的布署,税赋的收取,乃至同邻近国家的外交,全部都是一笔糊涂账!

    这样的衙门,在大宋一朝的文官看来,简直就是个毒瘤啊,一定得尽快切碎了才行。

    之前已经有不少文官上奏要动沿海市舶制置司了,只是掌握制置司的米友仁是赵佶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心腹之中的心腹。所以赵佶也就对沿海市舶制置司的问题视而不见了有这么个心腹管着一个财源滚滚的衙门,对赵佶也没坏处啊,他现在的花销可是越来越大了!如果都走太府寺和户部,两府宰执还不得吵翻天?

    不过现在米友仁要丁忧了,沿海市舶制置司这个衙门总可以动一动了!

    就在大臣们各自打着小算盘,想着怎么瓜分了沿海市舶制置司这么个大摊子的时候,高高在上的皇帝又开口了。

    “米芾一去,提举苏杭应奉局公事一职就开缺了。另外沿海市舶制置使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应当丁忧,这样沿海市舶制置使也出缺了。提举苏杭应奉局公事不是什么要紧差遣,可以先让武诚之代理一段时日。可沿海市舶制置使却不可长久空置。诸卿可有人选推荐?”

    执掌苏杭应奉局的人选是不必经过两府的,应奉局本就是为皇宫服务的衙门,只要官家看得上,两府也不好多说什么。

    可是沿海市舶制置使是一路帅司,必须经过门下省才能降诏委任。如果赵佶提出的人选得不到两府的认可,门下省又可能会行驶封驳之权。

    “陛下!”苏辙第一个起身上奏,“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不仅是选出新的沿海帅司人选,而且还要厘清沿海帅司的责权。如今的沿海帅司其实是将帅司和漕司合一,既掌握兵马,又控制财赋,实在是有违本朝祖制。”

    张商英也马上附和道:“陛下,老臣建议将沿海市舶制置司一分为二,一为海路经略制置司,专管海疆安宁;一为市舶转运司,专管沿海各市舶司,并且为海路经略制置司提供粮饷支援。”

    赵佶闻言眉头大皱。沿海市舶制置司也的确有点过于庞大了……可是也不能依着张商英的办法来。

    因为转运司的钱是政事堂在管,入的是户部的口袋。市舶司过去是太府寺管,钱财进的是官家的私库。而现在的沿海市舶制置司则是赵佶的小金库,把小金库交给户部管理那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他现在要花钱,一个纸条送过去,沿海市舶制置司就能给他搞定了。如果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钱给户部去管,呵呵,一文钱还不得摔成两半花?

    而且,昨天晚上他已经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差遣许给武好文了那是冯二娘托潘胖子来说的!

    赵佶想了想,点头道:“苏卿、张卿所言虽善,但是海外市舶之事岂是寻常地方事务可比的?不能照搬地方的帅司漕司的办法以管辖海外之事,还是得从长计议。不过沿海市舶制置使一职也不可长久空悬,不如就先让武好文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兼知沧州事,然后再慢慢讨论改制吧!”

第941章 殖民帝国的雏形() 
崇政殿召对正在进行的时候,武好古则在距离崇政殿不算太远的军机房内和张叔夜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沿海市舶制置司整理改制的事情。

    说实在的,这个沿海市舶制置司发展到如今,早就变成了一个野蛮生长的怪物了,和大宋朝廷下辖的其余二十余个安抚使路完全不一样。这根本不是一个安抚使路或是转运使路,也不是两者的合体,更不什么类似唐末五季的藩镇一样的组织,而是一个殖民帝国的雏形!

    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名字完全是错的,应该改成大宋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省)就对了。

    这个衙门干的就是海军和开拓殖民地的事儿,而且做得还相当的成功没有竞争对手啊!

    三佛齐海峡那边一堵,以东的半个地球一直到美利坚大陆就是大宋沿海市舶制置司一家独大,妥妥的垄断殖民帝国。再不成功也别玩了!

    而这个沿海市舶制置司的运作和基础,也和历史上大航海时代中兴起的资本主义殖民帝国一模样依靠海军为基础,先占据海运节点,控制海上运输线,以此攫取财富,支持海军的发展和殖民事业。

    在这种模式下,殖民帝国运行的就仿佛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海军),优先占据利润最丰厚的市场(海运节点和要道),能够产生稳定而充沛的现金流(通过贸易和拦路收费),而且并不盲目扩大投资(不会盲目发动大规模移民)。

    另外,在拥有强大制海权的情况下,沿海市舶制置司也可以充分放权给下面的“殖民地总督”,使他们可以拥有充分的权限去开展殖民拓展。同时还会辅以大博士团的传教活动,以控制殖民地的思想。

    而沿海市舶制置司,也的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以适应自己的角色,也就是事实上的大宋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

    为此,武好古准备在出任河北宣抚使后,将界河防务和界河商市的防务,从沿海市舶制置司分离。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没有必要统辖本土的陆军界河防务和界河商市的防务应该由河北宣抚司直辖。

    这样河北宣抚司也就能拥有一点基干的武力,而武好古恁多年来在界河蓄养的武力,也能名正言顺的整合成为大宋的经制之兵。庞大的沿海市舶制置司总军机房也可以变成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

    同时,有了正确定位后,新的沿海市舶制置司也可以名正言顺建立海军,委派殖民地长官,开展殖民地外交,并且从殖民活动中取得收益。

    可谓是一举而多得!

    武好古正和张叔夜聊得兴起的时候,军机房就来了一名传旨的小黄门。

    “两位军机,天子在崇政殿有召,请二位速速前往。”

    武好古和张叔夜领了口谕,心中都有些吃不大准。也不知道赵佶会不会让武好文执掌沿海市舶制置司?这可是上阵亲兄弟了!虽然本朝多得是兄弟、父子同殿为臣的例子,可是沿海市舶制置司和河北宣抚司仿佛也不是一般的衙门啊。

    崇政殿中,两府的宰执和一部分重臣还有拟招的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人都还没有离开,朝议仍然在进行之中。

    赵佶看上去情绪不高,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朋友米芾的过世?

    待武好古和张叔夜行过礼,赵佶就连声说着:“武卿,你且说说沿海市舶制置司在来日北伐中的用处吧。”

    武好古心说:赵佶的眼光还是太近了,只看到北伐,没有看到沿海市舶制置司本身就是一个殖民帝国啊!

    想到这里,武好古道:“沿海市舶制置司下属的海军可以替北伐大军输送粮秣,也能运输大军前往辽东上陆,扰敌后方,牵制契丹北面大兵。”

    “陛下,输送粮秣,以船舶运兵,都是漕臣的份内之事。”知枢密院事郑居中道。

    赵佶望着武好古,武好古道:“不过是个名义,将沿海市舶制置司改成海路发运使也可啊,反正就是这点事情……一个是海路发运,一个是海路经营,再一个是海外商市辖地的经营,最后当然管辖海军了。”

    “海军?”苏辙问,“这是厢兵还是禁军?”

    武好古答道:“既不是厢兵,也不是禁军,应该算新军吧。”

    “那该由安抚使路管辖,岂可由发运使路统辖?”苏辙抚着大胡子道,“而且海外商市辖地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会有年入100万缗那么多?”

    “是啊,海外荒岛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收入?”

    “三佛齐国怎么肯把那么好的岛屿献给咱们?”

    “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兵马是不是和三佛齐国开战了?”

    在场的宰执们跟着苏辙就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这帮人本来以为海外荒岛都是一个铜板都捞不着的穷逼地方,至少不会比之前失陷给西夏的那点土地更好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随随便便一个三佛齐海峡一年就能刮到100缗……这还是上交给官家的,下面人私分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00万缗?”武好古一笑,马上引导起了话题,“不会运那么多铜钱回来的。”

    什么?

    假的?

    忽悠人的?

    在场的臣子和官家赵佶同时都是眉头一皱。

    武好古接着又向赵佶奏道:“陛下,铜钱虽好,但却不是国家必须的。对于来日的北伐用处也不是很大。所以臣想让南洋巡检使司在占城、爪哇、真腊筹集米粮运回国内。耗费上百万缗的金银应该可以从占城、爪哇、真腊运回两百万石以上的稻米!”

    啥?200万石稻米!?

    民以食为天啊!

    200万石稻米可比100万缗铜钱有价值多了……不对,200万石稻米本来就比100万缗铜钱贵多了。即便在海州这个靠近粮食产区的商埠,200万石稻米的价值也不会低于200万缗铜钱啊!

    “武崇道,你说的话作数吗?”右相张商英的脑子转得快,已经算清楚了,“你这不等于平白无故从海外运回了200万石稻米?那么多米,能喂饱多少升斗小民啊?”

    儒家官儿嘛,就是这样俗不可耐,一天到晚就把吃饭问题挂嘴边,好像天下间的事情就是吃饭最大了。

    如果能从海外平白无故搞到200万石稻米,至少能喂饱几十万人……好像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怎么是平白无故?武好古心道:他苏辙不知道也就算了,你张商英是纪忆的后台,难道还不知道这厮在三佛齐干了多少坏事吗?不仅打垮了蒲家水师,从三佛齐国手中抢下了“新加坡”,还发兵攻陷了卡着克拉克海峡的迦陀诃国,还恶狠狠的洗劫了一遍,把周围的大国小邦都吓死了。

    真不知道纪忆是相信光明神的还是相信黑暗神的?

    “张相公,”武好古当然不能和张商英说心里话了,“200万石稻米其实不算什么……只是海船的数量有限,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