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为钱的事情操心了。

    可是这100名右榜进士还有另外的100名来自辟雍学宫的右榜进士可是文官们眼中的异类,也只有武好古亲自去当了知枢密院事,才有办法给他们安排官职。要不然这些人守选不知要守到什么时候了。

    “可这兵怎么办?”潘孝庵问,“而且你不帮着练,官家也不会让你当知枢密院事啊?”

    武好古道:“兵,自然是要练的!不过不是枢密院直接去练……而且我也不会从界河商市带军事机宜去开封府。”

    “那你怎么练兵?”潘孝庵问。

    “不是有右榜进士科吗?”武好古道,“200个进士可用!而且还有两三千御龙猛士……有他们做骨,还怕撑不起三万新军?有了这三万精锐,官家总能睡踏实了。他睡踏实了,我和高大哥、童大官才能踏实了。”

    “可是练兵还是得有个主官啊!”潘孝庵连连摇头,“谁肯来干?蔡元长、蔡元度都倒了,还有谁敢往火坑里跳?”

    “会有人的!”武好古一笑,“因为有些人已经在火坑里面了!”

    “最要紧的还有兵啊!”潘孝庵摇摇头,“练兵练成兵为将有的事儿还少吗?蔡元长、蔡元度不就是因为这事儿倒台的?大郎,你有办法破解这个死局吗?”

    “有的,有办法的”武好古安慰着潘孝庵,“若是没有办法,我就不当这个知枢密院事了。”

    ……

    崇政殿。

    今天群臣召对之后,被“留堂”的是新任的左相张商英和知枢密院事张康国。

    “二位张卿,”赵佶皱着眉头开口了,“朕日前派人去了趟界河商市,想让武好古来干同知枢密院事。”

    人家肯定不来……

    张商英和张康国都面无表情,心里却是有数的。

    在开封府练兵的事儿已经黄了,没人有这本事儿——这事儿归根结底得怪你赵家老祖,殿前都检点篡了位。谁还敢来当赵匡胤二号?也当不成啊!蔡京刚刚有那么一点苗头就倒台了。

    武好古一武官,还因为实证学派的事情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要是做倒了可没蔡京那么好的下场。

    “武好古不同意当同知枢密院事。”赵佶看着张康国。

    张康国一头雾水,官家干嘛看我?要我去练兵……这个差遣可万万不能接啊!

    “陛下,”张康国连忙道,“臣虽有心为大宋训练一支精兵,但是臣书生,素不知兵啊……”

    不知兵怎么当知枢密院事?赵佶心中也是一叹。不知兵的书生当知枢密院事和不识字的文盲当翰林学士好像是一回事儿吧?

    赵佶叹了口气:“武好古提出要当知枢密院事。”

    啊!?

    作死啊!

    张商英和张康国两人当场就呆住了。

    同知枢密院事已经是个火坑了,知枢密院事不仅是火坑,而且还是万丈深渊!武好古竟然也敢跳!

    “而且,”赵佶道,“武好古还要求独掌枢密院,不设同知。”

    张商英和张康国都心道:这是个加盖的万丈火坑……武好古这下死定了!

    “陛下,如果武好古真有办法,”张康国立即奏道,“臣可以请郡。”

    “陛下,”张商英则道:“臣以为武好古一介武夫,出任知枢密院事实属不妥。”

    他其实也不是真的要挽救武好古,只是在尽一名宰相的职责。

    “那张卿来做知枢密院事吧?”赵佶看着张商英。

    张商英连忙道:“老臣书生,素不知兵……”

    又是个不知不兵的书生!赵佶心道:前一阵子打西贼的时候,你们一个个都献计献策,看上去好像很懂一样。现在怎么都不知兵了?

    “那张卿知道有哪一位书生是知兵的?”

    张商英道:“鄜延路安抚使陶节夫是知兵的。”

    赵佶点点头,“武好古推荐他出任国子监祭酒兼辟雍学宫大司成了……朕也觉得只有他才能出任此职了。”

    辟雍学宫已经被苏东坡和黄庭坚改造成了一所准军校,后来又被蔡卞胡乱搞了一下,现在半残了。当然得找个懂行的再去把军校支撑起来,所以武好古在给赵佶的密奏中就举荐陶节夫去当国子监祭酒兼辟雍学宫大司成。

    不过这个举荐实在有点不像话——一个武官居然举荐国子监祭酒的人选!要是让御史知道了,少不了又要参上一本。

    “陛下,”张商英皱着眉头奏道,“武好古干涉国子监祭酒的人选,又想要独掌枢密院,不免有些跋扈了。”

    赵佶看了张商英一眼,道:“可是如今只有他才能替朕练出一支能北伐燕云的精兵了。”

    “只怕会重蹈蔡京的覆辙。”

    “不会。”赵佶道,“武好古一定会有两全其美之法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接下这个差遣!”

    说着话,赵佶已经放沉了语气:“朕决心以下,要重用武好古!不希望有人用跋扈的罪名去参他。也不想看到御史露章弹劾,耽误朕的大事!

    因为朕终究是要北伐燕云,混同海内的!所以必须要练就一支精兵,如今也只有武好古能替朕练兵了。”

第876章 公民模范军 上() 
    武好古这次入京的声势不小,虽然他并不是作为知枢密院事入京的——正式任命他知枢密院事的宣麻大诏还没有下达。

    他现在是作为沿海市舶制置司入京述职的。倒不完全是因为赵佶的召唤,其实武好古筹谋了许久的两件大事儿,现在已经到了将要进入实行阶段的时候。

    其一是纪忆的出使大食国——现在终于是万事俱备,只欠北风了。纪忆作为正使,李纲作为副使,自然要进京面圣,领取国书和礼物,然后才可以出发。

    当然了,由于这次出使的特殊性。武好古希望赵佶能给沿海市舶制置司“移牒外交”的权力,这样就可以不用国书,而是用更加灵活的沿海市舶制置司文牒的形式展开外交。

    毕竟国书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文件,不可能给纪忆带上一叠空白国书出国。而换成沿海市舶制置司文牒就没有问题的,直接准备一百张空白加盖官印的文牒就是了,途径的国家都可以塞上一份。至于内容,完全可以让纪忆自由发挥。

    其二自然是教化团西征。赵乾顺、赵忠顺兄弟的河西军现在已经准备就绪了。就等赵佶的“讨伐安西诏”送达,就可以挥军向安西四镇发起进攻了。

    所以大教化团也必须尽快到位,这样才能赶上出兵。

    因为这两件大事,所以纪忆和章援这一次就和武好古一起入京了。再加上一个潘孝庵,入京的队伍也就浩浩荡荡,很有一点气势了。

    不过武好古等人并没有沿途游山玩水,慢腾腾的行动,而是抓紧时间赶路,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初就抵达了大宋帝国的首善之都开封府。

    由于武好古等人沿途入住了馆驿,所以他们抵达的消息也提前送到了开封府。在开封府西北,金水河畔的接官亭前,风尘仆仆的武好古见到了从宫中派出的李忠,还有一百几十个穿着绿袍的年轻官员,人人都佩戴宝剑,显然都是新科的右榜进士。

    李忠是奉旨而来的,那些穿绿袍的右榜进士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武好古的一派,自然要来迎接。而且也只有武好古才能给他们尽快安排官职……另外,这段时间还有不少传闻说有一些礼部试落榜的读书人出于义愤,要仗剑诛杀入京的武好古。

    所以这些实学派的进士都带着长剑在都门迎接武好古,也是为了保护武大奸佞。

    至于开封府的其他官员和亲贵,现在可不会来迎接武好古这个“实证学派”的头头。

    上次因为公车上书而引发的论道和斗殴,虽然都以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的生员大获全胜而告终,但是舆论却是一边倒的支持举人们的。

    这已经不是一个讲道理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屁股问题。谁要是支持实证学派,那可就是屁股歪了。

    “李大官,可是久违了。”武好古的目光左右一扫,也没显出多少惊讶,而是翻身下马,笑着和李忠招呼了。

    “倒是好久不见了。”李忠笑着。他现在是提举皇城司,算是开封府城中实权最大的宦官了。“咱家今次是奉了皇命,来这里等候武崇道你的。官家可是非常想念你啊,让咱家马上带你进宫去。”顿了一下,又低声道:“官家请你去金明池水心殿游玩,也不须换上公服,便装即可。”

    听李忠这么一说,在场的一百几十个绿袍官人脸上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得色。官家显然还是把武好古当成自己人的!

    武好古则冲着前来迎接他的一百多个绿袍官人拱拱手,大声道:“天子有召,武某只能先走一步了。”接着他回头对跟随自己进京的赵佳人道,“赵夫子,替某好生招待诸位。”

    这一回武好古入京,随从的护卫是带了不少——他也怕被某个仗剑护道的儒生刺杀了——不过幕僚却带得不多,除了师爷赵佳人,就是大状何天然,书吏陆人嘉,一共三人。另外还有两个女人,白飞飞和郭小小一路陪伴着武好古,倒也不会寂寞。

    同潘孝庵、章援和纪忆道了声暂别,又招来了郭小小,让她拿上两身替换的衣服,两人一起跟着李忠,上马前往万胜楼。然后又上了万胜楼的城墙,再沿着城墙往琼林宫而去。

    一路进了宫中,天子正在殿中议事。武好古和郭小小就被李忠领到了金明池北岸的奥屋,这里是停放大龙舟的地方。龙舟上面已经有宫女和小黄门在准备了,看到李忠走来,便纷纷向他行礼。

    李忠笑着对武好古道:“天色阴沉,怕是有个阴雨绵绵之夜了。能够水上泛龙舟,金池听夜雨的,满朝文武之中也不得几人啊。”

    所谓“金池夜雨”就是阴雨之夜,雨打荷叶的声音传入金明池中的水心殿,别有一番意境。不过这番意境现在是属于天家的(金明池自打纳入了扩建的琼林宫中就不再开放了),也只有武好古这样级别的宠臣才有机会见识一二。

    只是如今这些天子的宠臣也流散各地,只有潘孝庵一人能时常入宫伴驾了。不过赵佶也不是能耐住寂寞的孤家寡人,在宠臣们和他渐行渐远的同时,身边的道人们却开始多了起来。除了郭京和刘无忌,又多了王老志、王仔者和林灵素,时常陪着赵佶谈论神仙性命。

    因为赵佶还没到,李忠就陪着武好古、郭小小上了龙舟,在一个颇为雅致的小间里面一边喝茶,一边等候。

    李忠是李宪的养子,在内侍里面也算是知兵的,当然也知道武好古是为何而来,官家赵佶现下最担心的又是什么事儿?

    所以和武好古聊了几句风花雪月,就把话题转到练兵上面去了。

    “崇道,你可知道蔡元长这次到底错在哪里吗?”

    武好古一笑,“不是说养兵京畿,闭塞言路吗?”

    李忠知道武好古在装糊涂,摇摇头道:“那500个府兵又不是蔡京养的,是官家下旨调给速成武学的。速成武学的生员就是学练兵的,在学校里面认识几百个兵总是理所当然的吧?要不然兵都没怎么见过,将来怎么练,怎么带?

    至于闭塞言路,呵呵……”

    武好古露出疑惑的表情,“那蔡元长是怎么倒台的?”

    李忠看了还在装糊涂的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