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好古这时笑了起来,接过了智深和尚的话题,“大师说的不错,借钱是买卖,弘法则是信仰,两者不可混淆。不过云台学宫倒是可以出面替河西军的借款做个保,如果河西军最后还不出来,那么云台学宫可以承担一半的本金偿还之责!大师,有了云台学宫的保证,你们在利息方面,总能优惠一点吧?”

    担保什么的,当然也是要有回报的。智深大和尚想借着领头放僧团贷的机会,带着大相国寺的和尚去安西抢地盘。而武好古则想借着担保,向安西派出一支武装布道团!

    现在云台学宫本部和界河分院已经开办了好几年,陆陆续续毕业的博士也有了好几百。这些人除了充当教师(主要是六艺书院需要他们)和准备参加右榜进士考试之外,就没什么好的出路。

    所以武好古就把他们圈在界河商市,让西北战场上下来的军事机宜和少年骑士给他们“补课”,主要是补军事课程,就是想让他们日后能一手剑一手经的去传播儒家的大道。

    而河西军的西征,不就是博士团大显身手的机会吗?

    智深大和尚呵呵笑着:“好说,好说。”

    武好古又回头看着赵安惠和萧合达道:“不知二位想要借多少?200万缗可够吗?”

第822章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三() 
    年节前的开封府城,当然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全世界最繁盛的所在。

    在祭灶仪式将来的时候,置办年货的人们挤满了开封府的各条主要的商业街,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前日武诚之返回开封府时遇上的一场大雪,在路面上已经看不见什么积雪了,只是在远处近处的屋顶和树枝上,还是一片纯白。

    也就是说,只用了短短的一天时间,开封府城内的大街酗上的积雪,就被人们清理干净了样的市政管理效率,在整个天下,大约也只有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可以比拟了』过三者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拥幽是这个时代效率最高的市政团队。自然要旧能把积雪对商业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了。

    而开封府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里的行会可比官府卖力气,除了几条御道(因为琼林宫的启用,开封府的御道数量有所增加)用来厢军,其他的街道都是行会出钱雇佣了猫冬的闲汉去清理的开封府是依托运河的都市,靠着运河讨生活的人特别多,所以每到冬季运河封冻,就有不少人的生计成了问题。各家行会则会在这个时候旧能放一点临时工的活儿出来,不是修缮房屋,就是清芍道,也算是为了大宋和谐社会净份力量吧。

    武诚之拥有很大发言权的开封府书画文玩行会,也掏出了一大笔铜钱雇了上千个闲汉,把整条潘楼街都清扫了一遍。所以今天午后,武大官人乘坐的马车就能稳稳当当的行驶在这条有些路段狭窄,有些路段宽敞的大街上了。

    他昨天晚上并不是在城西的家宅中度过的。因为他已经许久没有回开封府,所以一回来就有不少老朋友需要应酬他现在可了不起了,一个儿子是堂堂的帅司太尉,说是一方诸侯也不为过;另外一个儿子则是进士出身,短短几年就做到了朝官,刚刚授了权发遣秀州事,虽然远了一点,可却是个大大的肥缺啊!

    而且武好文才多大年纪?这就授了知州,将来准保是个相公啊!

    有了这么两个出息的儿子,整个开封府的书画文玩行还不努力巴结他这位老太爷?所以昨天晚上大家就在潘楼设宴给武大官人接风洗尘,同时也贺武诚之再添贵子(冯二娘是武诚之回家前几日才生产的,产下了一个男婴),还请了如今开封府最红的兄娘子(就是阎婆儿的女儿阎惜惜)相陪。

    武诚之现在斜倚在马车中,全身上下两百多块骨头中都透着舒坦,眯着眼睛还在回味兄娘子的**之处

    他的身上已经换上了绿色的官服,他这是要去琼林宫中面圣的。今天一大早,就有武家的家人给他送来了武好古画的(其实武好古就打了一个底稿,其他都是杜文玉代笔的)成安公主图,是一副工笔写真人像。当然是要送给成安公主的公爹赵佶一观的!

    这事儿本来该让武好文去的,可不知怎么,这位武二官人自打九月份回京来照顾怀阅母亲冯二娘后,就不怎么愿意见官家了别的官人都是想见见不着,他倒好,居然跟官家摆起架子了。连官家召见,他都想尽办法给推了。

    可是说来也奇怪,怎么个官儿,赵佶居然没有一点要处罚的意思,还顺手给了他一个权发遣秀州事的肥缺儿。

    这是知州啊{当通判才多久?就升知州了,还是两浙路的秀州,那可是鱼米之乡,而且还有六七个盐惩一个酒务(上海务),可真是富得流油啊!

    可是得了那么好的差遣,武好文依旧对官家不理不睬的今天拿到了从界河商市送来的成安公主图也不亲自送进宫去,而是让人拿到了武诚之和阎惜惜共眠的惜苑。

    “二十哥儿,”武诚之叫着车窗外的亲信伴当,同时也是自己的族弟武诚安,“离琼林宫还有多远?”

    紧随在马车旁,长了一张忠厚老实的黑脸,看着就跟个农夫差不多(其实就是个农夫)的武诚安抬头看了看南面的城墙,低头对武诚之道:“回大官人的话,只有三里地了,不过前面路上车马众多,最少也要走上一刻钟。”停了一下,又问:“要不大官人骑马吧。”

    “不急不急,”武诚之曳,“官家现在多半在崇政殿中问对呢,去了也是见不着的。”

    马车慢悠悠的走了一会儿,随着前面传来的一阵熙攘声音,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武诚之的双眉皱了起来:“前面出了何事!?”

    听着车厢中传出的声音似乎有些不快,武诚安连忙道:“也不知道是那家王府的车马拦在咱们前面了”

    “王府?”武诚之一愣,“是哪位王爷?”

    就在这时,一个陕西口音从车厢外面传了进来:“可是武帅司吗?我家王太妃有请。”

    原来武诚之现在乘坐的马车是武好古的,不仅装饰得非倡美,而且马车上还有“共和行”的标记,非常好认。

    “王太妃?”

    武诚之一愣,然后才撩开了车帘儿,入眼的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官,留着一脸浓密的络腮胡子,腰里面还挂着一口西夏剑。

    “你不是武帅司?”

    这个大胡子武官不认得武好古和武诚之,不过却认得官服,武诚之的官服是绿色的,而武好古是防御使的正任官,官服颜色应该是紫色的。

    “老夫是管勾苏杭应奉局公事武诚之,武好古是老夫的儿子。”武诚之自我介绍了一番,“不知您是那位大王府上的?”

    “下官是西平王府知客梁乙午。”

    “西平王府?”武诚之一怔,这不是西贼吗?西平王太妃那不就是小梁太后吗?她今天也是要去琼林宫面圣吗?对了,她和官家的儿子要迎娶大辽国的公主了

    “原来是武帅司的爹爹,失敬,失敬。”名叫梁乙午的知客拱拱手就去了,没一会儿又折返回来,“武大官人,我家太妃有请。”

    小梁太后,哦,应该是梁太妃是奉诏入宫的。她和赵佶的儿子(听着怎么有不对呢)赵乾顺在半个月前就进入了灵州境内,现在正在前往开封府的途中。

    虽然很快就能和儿子相见了,可是梁太妃的心却悬了起来。

    赵乾顺这一来,还能回得去吗?现在他可是父母都在开封府,作为孝子,不应该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原则,留在开封府好好的劲吗?回凉州(河西节度使司已经前往凉州了)去干什么?

    至于替父出征讨伐安西什么的,有赵察哥就行了。论起带兵打仗,赵察哥可比赵乾顺强多了。

    而且还有一个朔方、河西、安西三路宣抚使高俅在灵州呢高俅指挥朔方、河西两军西征,不比赵乾顺这个高俅的手下败将西征靠谱?

    所以这些日子,梁太妃一有机会就往琼林宫跑当然了,她是去见刘太后的。还给刘太后送了不少礼物,就想求她在赵佶跟前美言几句。

    同时,她还拿出多年的积蓄去给蔡京、苏东坡送礼,想让两位相公高抬贵手,放过乾顺。至于武好古、武好文兄弟,她当然也想要巴结则个,可是武好古人不在开封府,武好文又一直“生病”,今天在街上看见了武好古的马车往琼林宫而去,还以为这位沿海市舶制置司来开封府了,于是就想邀他共乘一车,联络一下感情。却没想到遇上了武好古、武好文的爹武诚之

    “这是成安公主?真是个美人坯子啊!”

    梁太妃的马车之内,武诚之已经将自己带来的成安公主图交给了成安公主的婆婆。

    “是啊”武诚之一边应着,一边也在偷眼打量着梁太妃。

    梁太妃当然是漂亮的,不过她毕竟是个寡妇,照理不应该浓妆艳抹的,可是她却偏偏把自己打扮的好像朵怒放的鲜花似也,也不知道是想给谁看的?

    崇政殿内。

    就在武诚之和梁太妃一块儿往琼林宫来的时候,赵佶正在崇政殿内和蔡京独对。

    苏东坡不在,这位右相的痨糙天气转凉后又严重起来了,昨天晚上查突然加重,所以今天就告了操。

    所以今天崇政殿召对结束后,在崇政殿内就只剩下蔡京独对了。

    “陛下,据臣所知,黑汗回鹘妄称桃红石可汗已经一百余年了,而且此国早就衰弱,国分为二,互相攻打,根本不会对咱们大宋构成威胁的”

    “蔡卿,你的意思是不必讨伐这个黑汗回鹘了?”

    “倒也不是,”蔡京笑道,“驱虎吞狼,使两贼俱伤的办法还是不错的,而且还能扬陛下天威于万里之外!

    只是陛下不觉得高俅对讨伐安西过分热心了吗?此事和高俅也没有多大关联,虽然授了他宣抚安西,但是他也不可能真的将兵去打安西吧?他为何流讨伐?这不是在帮着西平王脱困吗?或者他还想在西北挑起战端,好让自己久镇灵州”

    '记住网址。三五中文网'

第823章 我们都是一家人 完() 
    高俅的确有些热心过了头!

    在他给赵佶的奏折中,不仅力主讨伐安西,而且还举出了一二三四五一共五条必胜的理由。而且还提出了一个让朔方军精锐参加西征的建议,还认为可以通过朔方军的参战加强朝廷对河西、安西的掌控其实高俅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他的军事指挥机宜们想出来的。那帮军事机宜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低调,个个都想着要用安西人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服……

    而高俅更多的是为了安抚这群一心想要立功的部下,才给赵佶上了这样的奏章。

    与此同时,赵佶这边,弹劾高俅的弹章,多的都可以把高俅给埋起来了。几乎每一个御史言官,不论哪一派的,都至少踩了高俅几下。赵佶当然是一律留中不发,可天天看到这些东西,也觉得心烦,于是就和蔡京商量一番。

    “只是久镇灵州?”赵佶皱着眉头,“朕有不许他在灵州久镇吗?”

    “陛下,高俅身边还有不少能人!”蔡京道,“他们恐怕不甘心一辈子呆在灵州吧?”

    赵佶道:“说的也是……蔡卿,让他们入京可以吗?”

    “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