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长枪,用来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藩部骑兵,另一半人则手持剑盾,随时可以投入肉搏或者仰攻山坡上的敌人。

    骑士们也都披上了皮甲,背上了马矟,带着水牛角弓和羽箭,一人双马,行进在队伍的最前列。

    高俅也在骑士队列当中,他也披上了沉重的甲胄,没有携带弓箭和长枪,只是带了一柄装饰用的宝剑。他真正的武器由两个高家将门出来的亲随背着,就是整整400张房契!这400张房契对应的房产,在当下的开封府至少价值120万缗!

    现在这支披星带月,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行军的大军的主要动力来源,毫无疑问就是这400张房契。

    高俅的身后就是披着重甲打着火把步行的房奴勇士,火把下的这些猛男都看见他们最爱的房契就在高太尉亲随身上背着,大家的脚步就禁不住加快了几分,而且人人都在心里面盼着吐蕃人的小股部队快一点出现——长在那些吐蕃人脖子上的不脑袋,而是十分之一张房契啊!如果能割到一个头领的脑袋,那么直接就能换一张开封府人民最爱的房契了!

    吐蕃的好男儿们,你们别睡觉了,快点出来打仗了。

    这些盼着藩部战士出现的猛男们并不知道,就在距离安乡关30里开外(直线距离,在山里面绕着走起码得上四五十里)巴金城里面,统治湟州的吐蕃豪强多罗巴的三个儿子,也正筹谋着怎么割开封弱兵的脑袋呢!

    所谓的巴金城,其实就是修建在一片山地上的山寨。

    宗喀吐蕃王国其实就是一个山寨王国,只有青唐城、宗哥城、邈川城和历精城四座城池有点城样子。其中青唐城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前所建的城池,占地方圆20里,有城门八座,城中分为东西二城,西城是王城,东城则是商业和手工业区,著名的青唐瘊子甲就出在青唐城的东城。

    而巴金城则是一座典型的山寨,位于一座名曰巴金岭的山梁之上。地形非常险峻,四面皆有天堑可依,上下山梁的道路非常狭窄,大军很难展开。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到了极点!

    不过这种易守难攻的山寨往往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在修建的时候通常只考虑了“险”,而忽略了“要”。巴金城就是如此,虽然险峻难克,却不是卡在宋军前进的要道上。宋军完全可以绕城而过,同时再以小股部队封锁上下巴金岭的道路,任由巴金城自生自灭。

    虽然巴金城内储备颇丰,但是围困上一年两年的,也都得饿成鬼了。

    而且,湟中的吐蕃豪强多罗巴一直有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幻想。要不然他也不会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阿令结、厮铎麻令和阿蒙都派来巴金城了。

    而就在阿令结、厮铎麻令和阿蒙率部抵达巴金城的十日之后,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就传到了巴金城,宋国朝廷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居然从开封府派来了一支孱弱的禁军来给吐蕃的好男儿送人头了!

    虽然湟中藩部并没有和开封禁军交过手,但是从他们的西夏盟友那里,也听说了这些长在温柔富裕之城的汉人禁军又多么脆弱了。

    听说他们的步兵体弱不能久战,而且胆怯如鸡,上了战场就知道怕死!

    而他们的骑兵更可笑,大部分都不会骑马!打仗的时候总是自己从马上跌下去。

    另外,开封城的禁军总是带着许多财物上战场!拿下他们,就夺得许多铜钱绢帛,无异于发上一笔大财!

    本来有点士气低落的藩部兵将们顿时都来了劲头,个个摩拳擦掌,预备收割开封禁军的人头了。

    而阿令结、厮铎麻令和阿蒙三人在湟中藩部中也是以善战著称的!不仅有勇力,而且还会用计策。

    就在大战将临的这个晚上,他们就聚在一块儿,商量怎么用计。

    “若是闭门守城,以巴金城之险,狡诈的汉人多半不敢攻打,而是会四面围困,将西藩的好汉困在城内。所以咱们必须想个办法把汉人引上巴金岭。”

    正在说话的是多罗巴的继承人,长子阿令结。他是个三十多岁的吐蕃汉子,皮肤被太阳晒成了红黑色,留着一部大胡子,双眸炯炯有神,穿着一身紫色的锦袍——这是一件西夏的官服。多罗巴父子三人都受了西夏的官职,因此常穿着紫色、绯色的西夏官服以显示尊贵。

    “这有甚难?”这回开口的是个僧人打扮的青年,长得和阿令节有点类似,是他的二弟厮铎麻令。

    吐蕃的宗喀王国走的是****的路子,开国君王唃厮罗就是个和尚,赵怀德和溪赊罗撒的父亲溪巴温也是个和尚,还继承了父亲唃厮罗的佛子名号。

    所以宗喀吐蕃贵族豪酋家里面出几个和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不过当了和尚却不必出家,照样娶妻子生小和尚,也不耽误带兵打仗。

    “二哥,有甚妙计就说吧。”三人中的小弟弟阿蒙笑问道。他是长相可以用英俊来形容的吐蕃贵族青年,和两个哥哥一样,都有一身的好武艺,有勇武善战的名声。

    和尚厮铎麻令一笑,也不卖关子了,“只需敞开城门,装成毫无防备的样子,就一定能引得贪功的宋人来攻。而我们则伏兵城内,待敌人抵达城下后突然杀出。这样就一定可以取胜了!”

    “太好了!”阿蒙笑道,“二哥果然有妙计!大哥,就这么办吧!”

    阿令节也觉得自己这个和尚弟弟的办法不错,点点头刚想说话,门外就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听见有人报告道:“三位少主,宋人的兵马正靠近巴金岭!”

    什么?

    三人闻言就是一愣。

    阿令节看着走进来的一个上了年纪的管家,“怎么可能?现在还是半夜呢!”

    “少主,宋人连夜行军,已经可以看见火把了。”

    “连夜行军?”阿令节难以置信,“他们就不怕中埋伏?”

    “早知道就在巴金岭下伏一支兵了!”阿蒙拍着大腿。

    和尚厮铎麻令却笑着:“敢于趁夜行军说明宋人的主帅轻敌莽撞,一定会中咱们的诱敌之计的!”

    “好!”阿令节一拍巴掌,“传令,备战,打开城门!”

    ……

    选择夜间行军当然不是莽撞,而是王厚早就遣出河州藩部的硬探(相当于武装侦察骑兵)搜索过安乡关和巴金岭之间的道路了。

    而且高俅、王禀也一再保证自家的兵马耐战善战,根本不怕夜战。这样王厚才让偏将辛叔詹和安永国率领200藩部骑兵引路,带着高俅、王禀的8000将士夜行而去,想要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王厚也没指望高俅、王禀可以攻占巴金城,他只是命令两人把吐蕃人赶进巴金城,然后把守住巴金城四面的山路就行了。在河湟作战中,这种藩部的山寨真正硬打下来的是很少的,一般就是围起来讲条件。现在的吐蕃人没有党项人那么顽固,不大会和宋军死扛的。

    但是当高俅、王禀带着8000大军跑了大半个晚上,抵达了巴金岭山脚下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前面开路的辛叔詹一脸兴奋地骑着马飞奔到了高俅跟前:“高太尉,好消息,巴金城的藩部打开了城门!”

    “打开了城门?”高俅一愣,“投降了?”

    “多半是要投降吧。”辛叔詹说,“高太尉,您看谁去受降比较好?”

    受降这种好事情,当然不能让番兵去干了!

    高俅转身冲着王禀大喊一声:“正臣兄,巴金城的番人可能要投降!”

    王禀日后会成为名将,不过眼下他也没打过仗,不过就是开封将门里面为数不多的还能上阵的将种。这一路上,他都在担心中埋伏,现在听到巴金城投降了,也大松口气。连忙策马向前,到了高俅身边。

    “师严兄,”王禀笑着,“那些番人倒也知趣,不如就由小弟带人去受降吧。”

    高俅的为人是很上道的,当然不会和王禀抢功,而且他也不需要抢,他可是官家的心腹啊!

    所以便点点头道:“也好,就劳烦正臣兄和辛偏将了。”他想了想又说,“还是得小心一点,不如二位各领1000名御龙猛士,分两路上山吧。”

第650章 房奴凶猛 上() 
    怎么可以投降!

    你们这些吐蕃逆贼怎么可以投降!

    你们投降了,你武松爷爷上哪儿去割脑袋赚房子?

    带着500名披着重得要死的铠甲的房奴走在山路上的武松武指挥使那个生气啊!

    走了几十里的夜路,本来盼着可以赚到几个吐蕃人头,好早点凑够一套房子的武二郎,在听说巴什么金城里面的吐蕃贼人投降的时候,真是气得鼻子都歪了。

    眼看就要到手的房子又没有了,在上一次的御前演武中,他连前200名都没有进!所以没有得到房产,连“按揭”的房子都没有。

    不过他还是带着老婆孩子一块儿从郓州搬到了开封府,成了个“汴漂”,虽然没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殿前司还是给了他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御龙猛士直第一指挥的指挥使,手底下有500名房奴猛男,一年能拿到手的官俸加上职钱加上各种各样的补贴赏赐有四百余缗!比他在郓州时拿到的多了一倍还不止。

    但是汴梁城花钱的地方却更多!他的娘子西门玉兰又是个能花钱的败家娘们,不久之前还怀了二胎……往后的开销可就更大了!想要在开封府买房就更困难了。所以通过战功获取房产,就是武二郎最大的指望了。

    可是这些没种的藩人却投降了!武二郎能不生气么?

    生气归生气,人家要投降你能怎么办?总不能不让投降吧?大宋可是以德服人的,不能不讲道理。

    不过讲道理的武松还抱有一丝幻想,万一吐蕃人改主意了呢?所以他还是命令部下随时准备厮杀。因为山路狭窄,大队人马是摆不开的,所以武二郎只能让自己的指挥摆出了一个狭长队形。

    走在最前面的一个都人人手执长枪,以防敌军骑兵冲阵,而且还戴上了面甲以防敌人的箭镞。后面的四个都,则背着盾牌,手执弓箭,随时准备射箭。

    而武松本人则举着盾牌,单手持着一柄长剑,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依附宋朝的藩将,名叫包隆祥,是熙宁年间归顺宋朝的青唐藩部首领俞龙珂的族人。俞龙珂因为崇拜包青天,在投降宋朝有请求赐姓包,所以一族人都跟着姓包了。

    这位包隆祥因为能说吐蕃、党项和汉话,所以就随军当了通事,他披着一身不大牢靠的皮甲,也没拿盾牌,大摇大摆走在武松身边,全然没有想到自己正在走向陷阱!

    此时在巴金城的城墙上,多罗巴的三个儿子都在探头张望。看到宋人兵分两路沿着山路上来了,他们就知道那些呆头呆脑的宋人中计了。

    不过这些中计的宋军看上去好像不大对啊,好像人人都披着非常厚重的铁甲。此时天色已经放亮,东面射来的朝霞照在擦得锃亮的步人甲的叶片上,泛出一片耀眼夺目的寒光。

    熙河路的宋军是番汉混杂,又以骑兵为主,重甲步兵并不多见。像现在这样一下子拥上了2000重甲步兵,如何不叫人心惊?

    “大哥,这些人不会就是开封府来的禁军吧?”和尚厮铎麻令倒是一下子就猜到了对手的来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