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下海捞鱼的女人。”吴四德道,“不值甚底,随便花几文钱就能睡了。

    耽罗岛这里没有别的好东西,就是女人比较贱,不值钱。往来高丽、日本国海上的水手都知道。”

    范之文冷冷地道:“那些阻卜人倒是快活了。”

    吴四德在一张蒲团上面坐下来,夸张的抱着胳膊:“直娘贼的,你也别绷着了,有的快活就赶紧快活……跑海的汉子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所以上了岸就是寻开心。要不然就太亏了……”

    他讥诮的一笑:“而且日本国那边,多半也是去不成的,那帮矮子倭人眼珠子长在脑袋上面两百年了,啥时候拿正眼看过大宋朝?而且他们也不大信儒学,他们都是拜佛的。某看啊,这一程也就到耽罗国了。好好快活几日,就打道回府吧。”

    这个吴家的船头显然不知道武好古的目标就是耽罗国。

    范之文静静的瞧着他,轻声道:“我知道了,海女我留下了,你也去快活吧……好好休养几日,说不定还有活要干呢。”

    “知道,知道了。”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范之文手底下一个博士的声音:“团长,苏正使让咱们带上1000匹绢,跟他入耽罗城。”

    ……

    新村村长居住的茅草屋内,苏适正和尹彦纯相对而坐。

    尹彦纯是从耽罗城赶来的,和苏适说了耽罗星主身体不适和耽罗监国有请的消息之后,就从苏适这里听说了一个坏消息——船坏掉了!

    因为之前遭遇的风浪,三条看上去非常坚固的大船都坏掉了,不能去日本国了。必须在耽罗岛上维修……

    “何时可以修好?”

    “这个……”苏适一脸为难地说,“吴船头说要修船就得先有一个临时的船场。”

    是啊,修船没船厂怎么行啊?

    “然后还得砍伐一些树木,制作一些工具……恐怕得花上不少时间啊。”

    苏适一边摇头一边说:“看来要在耽罗岛上叨扰一阵了。当然了,咱们是不会在这里白吃白喝的。”

    尹彦纯眉头大皱,白吃白喝他不担心,宋人有的是钱!那个苏适又是个阔绰的主儿,在高丽国的时候就花了不下几千匹绢,现在还会亏了耽罗人?

    “怎么了?”苏适看着尹彦纯,“难道耽罗人不欢迎咱们?”

    “怎么会?”尹彦纯苦笑道,“只是耽罗的星主仰慕我大高丽的王化,想要废藩国,置郡县……”

    “这是好事啊!”苏适笑道,“那可要恭喜贵国了……等事情办下来了,我朝少不得还要派使臣道贺的。”

    “那么说大宋是支持此事的?”

    “当然支持啊!”苏适笑道,“怎么会不支持?我朝官家现在就想要传播圣道入日本国,这耽罗岛正好在宋日之间,倒是可以让使日之船歇个脚。可是宋国和耽罗素无往来……如果耽罗真的可以加入高丽,这事情不就好办了?

    对了,我刚才看到耽罗岛上有很多矮脚马,难道这里有养马的草原?”

第627章 夹着尾巴的殖民者() 
    “养马?你们可以在耽罗岛上养马?”

    一听到养马的事儿,尹彦纯的耳朵就竖起来了。他老子尹瓘可是个能骑马射箭的状元——坡平尹氏是高丽国的开国功臣,高门大族,嫡系族长家里面当然有马了,而且也有专门负责养马的马伕。

    不过包括坡平尹家在内,所有的高丽大族家里面的马都养的不好。越养越小,都和大宋的驴子差不多了。究其原因,自然是高丽人的畜牧业太落后。现在的高丽国不是原本高句丽的根底,而是新罗的根底。新罗本在朝鲜半岛的南部,都是崎岖的山地。种小米的土地都不够,还发展什么畜牧业?所以高丽人是真的不会养,而不像大宋这边有着悠久的畜牧、游牧根底,结果自己渐渐忘记了……

    但是高丽作为强盛大国,现在又在和生女直打仗,将来还要和辽国开战,没有强大的骑兵怎么能行?

    所以高丽国君臣这几年一直都想得到稳定且良好的马匹供应。

    “如果耽罗岛上真的有水草肥美之地,那自然可以养马了。”

    “不对啊,”尹彦纯摇摇头,“你们大宋不也一直受困于没有良马吗?”

    “那是过去了,”苏适笑着,“现在我们找到养马的好办法了。”

    “有何养马的良策?”尹彦纯问,“能透露一二吗?”

    苏适笑着:“说难也不难,就是让善于养马的商人买扑马场。”

    “善于养马的商人?难道不是牧人养马吗?”

    苏适的话已经超出了尹彦纯可以理解的范围了——在他的心目中,商人就是买入卖出,最多是长途贩运,本身不事生产,更不会去从事畜牧了。

    而在苏适的理解中,只要以贩卖获利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和运输,无论是养马还是养牛还是种地,都是一种商业经营活动。

    “我大宋现在就有善于养马的商人!”苏适笑着,“而且已经养出了不少好马,现在只是苦于马场不足……你可知道这养马不是任何地方都行的。”

    他现在说的话都是武好古教好的……如果能见到星主,那就设法收徒弟。如果见不到星主,那就用在耽罗养马骗高丽人。

    “知道的,知道……”尹彦纯连连点头,“养马得要有好的草场才行。”

    “是啊。”苏适道,“耽罗这里不就有吗?如果你们信得过我们大宋的马商,我们可以让他们到耽罗来养马。”

    “那么……要多少钱才能请他们来呢?”

    “钱?”苏适摆摆手,“不需要钱。”

    “不需要钱?”

    “马商自会投钱养马的,还会从大宋运来种马和母马。”苏适道,“只要你们愿意把耽罗道上的草场拿出来租给马商就行了。”

    “那马商们怎么获利?”

    “养马当然是为了卖马啊。”苏适笑着,“你们高丽要北伐西征,得要不少战马吧?日本国那边也需要马……你看耽罗这块地方养马多好,一定有利可图的。”

    尹彦纯反复盘算了一番,觉得没有什么不妥的。耽罗岛距离大宋那么远,就算有几百个宋朝商人和马伕上岛又如何?还能夺了耽罗岛?

    大不了就让耽罗国的星主尽快上表请求撤藩国,郡县名分一定,再驻扎上1000精兵,那就万无一失了。

    到时候说不定就是高丽朝廷征用他们辛辛苦苦养出来的战马了……

    ……

    “这就是东坡先生的墨宝?”

    “正是我叔父的真迹!”苏适指着一副自己刚刚在自己暂住的茅草屋写的《江城子。海东有大儒》的词牌,对崔宪道,“我叔父早就听人说过高丽有六朝老臣崔浩然公首创私学,设九斋学堂,徒众纷集之事,非常之仰慕,于是便写了这篇江城子,让下官带来海东,赠与崔公,可惜……不过今日在耽罗得见崔公后人,下官总算不负叔父嘱托了。”

    “没想到东坡先生也知道家翁的事迹了。”崔宪听了苏适的话,又仔细看了看展开的卷轴上几排笔力极佳的毛笔字和东坡居士的落款,嘴巴都笑得快合不拢了。他祖父的大名连大宋第一名士苏东坡都是敬仰的,作为孙子当然感到脸上有光了。

    “对了,”苏适看着崔宪的表情,就知道自己交朋友的本事又见长了,于是继续忽悠,“下官在开京时听闻高丽国的海州崔氏乃是晋朝时的平州刺史崔毖之后?”

    “是啊!”崔宪点点头,“我们的祖先正是为躲避鲜卑慕容氏的攻打,携族人亲兵数千逃亡高句丽的。”

    “失敬,失敬!”跪坐在一张蒲团上面的苏适立马直起上身,抱了抱拳,“没想到您是博陵崔氏的子孙啊!”

    博陵崔氏在唐朝的时候还是很牛逼的,五姓七望之一啊!不过宋朝不讲究这一套了,但是高丽国这里还是一个很拼祖宗的社会。所以崔宪也是很以“五姓七望”的出生而骄傲的——虽然博陵崔氏的家谱上早没他们这一支了。

    “可惜,可惜。”苏适忽然又摇了摇头。

    “有何可惜?”在旁作陪的尹彦纯问。

    “可惜中原的博陵崔氏子孙都不知道海东大儒崔浩然公和他们是同宗啊!”苏适接着吹牛,“下官的好友,云台学宫教授崔子方就是博陵崔氏子孙,如果他知道崔浩然公也是博陵一门之后,一定会提出重修族谱,把海东崔氏纳入其中的。”

    “真的吗?”崔宪当然感兴趣啦。他爷爷是海东孔子,高丽国第一的大儒!而儒家讲究的就是敬天法祖,就是讲祖宗的。海东崔氏入博陵谱,再去祖坟祭祀那可是非常长脸的一件事情——至少可以证明自家祖宗真的出自博陵崔氏。

    “那是一定的!”苏适想了想,“不如这样,等下官回了海州,就把海东崔氏的情况告知崔子平和叔父东坡居士,让他们出面邀请监国渡海讲学,顺便祭扫祖坟。”

    “去大宋讲学?”崔宪都有点懵了,虽然他是高丽进士,但是儒学的功力并不深,怎么可能去宋朝讲学?

    “是啊!”苏适说,“海东儒学在很多方面也是极有见地的,应该和中原儒学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那可,那可真太好了。”崔宪这回可算是遇到知己了。他一个名门之后,会被派到耽罗来当监国,自然是靠边站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在王颙篡位的时候态度暧昧。现在当然是追悔莫及,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而苏适送上的“云台讲学”的机会,显然是能让崔宪扳回局面的。

    高丽大儒在大宋的最高学府讲学,这样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啊!如果崔宪可以成为第一人,毫无疑问证明了他的学问。

    那么有学问的官员,怎么能在耽罗岛上吹风呢?必须得召回开京担任高官啊!

    现在私人的交情有了,国家大事自然就好办了。

    不就是想在耽罗国土地上租地嘛……反正耽罗国的地也租不出去,现在有人要了,怎么不是好事儿?

    “仲南兄,”高丽大儒崔宪对苏适的称呼都变了,“你们想在耽罗岛上借地修船和租地养马都不是问题。不过……这个不能用大宋官府的名义去租借。”

    “那是当然的,用商行的名义租,租金绝不会让崔兄失望的……”苏适笑着,“对了,能用书院的名义租借土地吗?”

    其实武好古早就预料到耽罗国不会把土地租给大宋官府的,耽罗国和大宋官方的往来,恐怕都是被禁止的,怎么可能租地给宋国?

    但是租地给宋朝的民间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那是生意,无关两国外交。现在耽罗国那么穷,能搞点钱把宫殿的茅草屋顶修一下,也是件很必要的事情啊。

    不过武好古对后世殖民历史更了解,知道还有一种比商业租赁更好的办法。

    就是开办教堂……也就是书院!范之文他们不就是为了这事儿来耽罗的吗?

    “书院?”崔宪想了想,“云台学宫要在耽罗国开书院?”

    “当然不是云台学宫了,”苏适道,“耽罗儒生哪有读云台学宫的资格?不过是几个去日本国传道的博士想在耽罗国办一个小学,传播儒家的道理。”

    “不是大宋的官学吧?”

    “当然不是了,怎么可能是官学,大宋的官怎么肯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