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潘巧莲问,“大武哥哥,那你想在江南何处置产?”

    去何处呢?

    武好古叹了一声,如今可不是21世纪,寰宇之内,何处能有开封府恁般繁华安逸?

    不远处,高岗之上,此时正有两骑驻足。

    两匹高头大马背上安坐的,正是“孝义黑三郎”宋江和“赵三黑子”赵铁牛。

    宋江眯着眼睛,看着大路上缓缓而行的武好古一行,眉头轻轻皱起。

    赵铁牛一直注视着宋江,见他皱起眉头便问:“宋头领,点子可扎手?”

    “有四个骑将!”宋江低声道。

    “四个?”赵铁牛愣了愣,“如何是四个?最多只有两个。”

    “是四个!”宋江道,“那大胡子和尚和白胡子老头,都是硬手。看他们在马背上的那份悠闲就知了……他们都是骑将!而且你看见他们都带着弓了吗?

    四个人,都是一骑双弓,其中一张是步弓,一张便是骑弓。这四人都是能骑射的的硬手!

    不想开封禁军中,还有这等好手!”

    “那还劫吗?”赵铁牛忙问。

    “当然要劫!”宋江道,“但不是现在下手……四个能骑射的硬手可不易对付,我带来的人都无甲,若是他们能射连珠箭,便有一百人都躺下了。”

    赵铁牛又问:“那要甚时候下手?”

    “先让吴头领去应天府城里会会他们,”宋江笑道,“摸清了底盘,才好下手啊。”

第六十七章 遇到个吴员外(求收藏,求推荐)() 
武好古东行的第一站去的是南京应天府,并不是后世长江边上的南京,而是在开封府边上,大约是后世的商丘一带。

    这一路他们行得很慢,从开封府到应天府,不过二百多里,却走了足足五日才到。

    之所以走得如此之慢,是因为武好古约了日本老和尚戒绝和五台山官僚和尚鲁智深同行。鲁智深没什么,身强力壮的又能骑马,真要拼命赶路,二百多里一日一夜便到了。

    可是戒绝老和尚不行,他年事已高,又骑不得马,只得坐了一辆大相国寺派出的骡车缓缓行路。

    而且这老和尚一看就有道亨,每到一处馆驿(戒绝和鲁智深都是有官身的,又是奉旨东行,自然领了驿券,可以免费入住馆驿,而武好古等人便挂上老和尚随处的名义蹭住),都会招来几个过路的达官贵人来探究佛法。有时候,还会有出京赴任的官员主动伴行,一路上和老和尚高谈阔论。

    不过这也倒方便了武好古,有官人为伴,沿途的税卡自是一路放行,直到入了应天府城,也没交一文钱的税。

    应天府原名宋州,赵匡胤还没篡位之前便是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宋朝的国号便由此而来,而宋州也就成了宋朝的“龙兴之地”,升格为应天府。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应天府再次升格成为南京,并且在此营建了行宫正殿,城市也一再扩建,变成了规模不亚于东京开封府的大城。

    不过应天府的人口却远没有开封府那么多,便是入了府城,仍然有一种空旷之感。

    进入应天府城后,武好古等人还是寻到了应天府的馆驿,还没进门,就看见一个白面长须,身着锦袍,富商模样的男子大步上前,到了老和尚跟前便大礼叩拜。

    “佛弟子吴知,叩见戒绝法师。”

    老和尚戒绝还了一礼,便道:“这位施主快快请起。”

    自称“吴知”的男子又拜了拜,才立起来,恭谨道:“弟子昨日梦中见了菩萨,说今日可遇到罗汉,不想真的在应天府见到大师了。”

    老和尚戒绝似乎早就习惯这种被信徒膜拜的场面了,只是笑了笑说:“施主认得老僧吗?老僧向在五台山修行,已经十多年没有出来行走了。”

    “弟子去过五台山,”吴知大官人道,“在真容院里有幸听法师讲过佛理。

    不知大师怎到了这应天府?可是云游到此的?”

    “老僧在五台山修持多年,侥幸误得一些佛理,想要传回东瀛,以度日本国之苍生。”

    “那便是天大的功业啊。”

    吴知听了这话,又纳头便拜,口中还念念有词道,“怪不得菩萨说今日可见罗汉,原来戒绝大师是要证罗汉果了,我今日得见大罗汉,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说着说着,吴知大官人居然痛哭流涕起来,看上去真是虔诚无比。

    对于佛教,武好古也就是将信将疑(他本来是无神仙论者,然则遇上了灵魂穿越这等事情,也就有点信了,不过也不知哪家才是真神仙),在开封府也见过不少比较虔诚的佛弟子。不过如眼前这位,见个老和尚便哭成一团的,倒也少见。

    这少见之人,见一见便可,要是没完没了就不好了。想到这里,武好古冲着正搀扶着老和尚的傅和尚使了个眼色。

    傅和尚马上会意,开口便道:“时候不早了,还是先让法师入馆歇息吧。”

    那吴知大官人闻言立马站了起来,对老和尚道:“实在不该耽误大师修行,但佛弟子还是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法师成全。”

    “哦,”老和尚笑了笑,“施主说吧。”

    “佛弟子知道此处不远的南大湖旁观音禅院的素斋是南京第一,佛弟子想在那里摆上一席,请大师享用。”

    “也好,”老和尚没有推脱,“待老僧安顿则个,便去观音禅院。”

    “那佛弟子便去安排了。”

    吴知大官人行了一礼,便匆匆而去,从头到尾都没有和武好古说过一句话。

    武好古也只当他是个信佛信到痴迷的佛弟子,压根没想到此人便是纵横郓、济、濮三州的孝义黑三郎宋江之下的第二号头领,智多星吴用。

    他正是奉了宋江之命,装成佛弟子接近武好古,想要摸清底细,才好方便下手。

    就在吴用去观音禅院准备素斋的时候,武好古等人已经凭着驿券在应天府的馆驿中开好了房间,安放下了行李。由于时间还早,戒绝和尚和鲁智深并没有出门,而是让傅和尚去邀武好古、潘巧莲一同去品茶聊天。

    武好古和潘巧莲刚一进门,就听见鲁智深在说那个“吴知大官人”。

    大和尚说:“那吴大官人样的佛弟子在大宋这边可不多见,倒是辽国多得很。”

    “辽国?”武好古这时正随着傅和尚进门,“智深大师还知道辽国的事儿?”

    “怎不知道?”鲁智深站起身迎了武好古和潘巧莲则个,然后请两人落座,“洒家便去过辽国。”

    “去过辽国?”武好古奇道,“很容易去么?”

    “容易啊,”鲁智深笑道,“五台山便靠近辽国地界,而且辽人崇佛远胜于我朝,凡僧人过去,关卡上都通行无阻,到了辽国也有寺庙和佛弟子招待。”

    “哦。”

    武好古隐约记得不知谁给辽国、金国的灭亡下的定义,叫“辽以释废,金以儒亡”。“释”便是佛教了,堂堂大辽,便是信佛信得废掉了……

    “如今北境频频有警,辽人莫不会兴兵南下吧?”潘巧莲对辽国佛教没甚兴趣,不过却很关心宋辽之间的冲突。因为她哥哥潘孝庵便是捧日军里面的指挥,若是宋辽开战,那可真的要上战场了!

    “不会。”鲁智深肯定地道,“如今契丹人信佛向善,五京之地佛寺林立,僧侣如云,早非昔日恁般凶悍了,还如何南下?

    对了,武大郎,你的写真本事了得,若能给戒绝大师写上几幅,来日寻个机会带去辽国,送给他们的大贵人,定可得到不少赏赐,若是要在辽国做买卖,也就容易多了。”

    原来戒绝大师不仅在宋国有不少信徒,在辽国那边也是信众如云——佛弟子都知道传法是莫大功业,戒绝老和尚到中华求法,传于日本国,怎么都能证个罗汉果。

    如果武好古给他画了像,将来老和尚一圆寂,这可就不是《戒绝和尚写真集》,而是《戒绝罗汉真容集》了。对于辽国那些信佛信得入迷的大贵人言,一幅和真人一模一样的“罗汉真容图”,那就是无价之宝,比吴道子的真迹还宝贝!

    老和尚听了鲁智深的话,也哈哈一笑道:“武施主,便给老僧画上几纸,也叫老僧带回日本国吧。”

    武好古也觉得这注意不错,辽国大贵人的赏赐他自不放在眼里,但是能拉上关系也是好的。

    至于把自己的作品传到日本国,说不定还能摆在平安京的皇家寺院里面,也算是走出中国,跨向世界了……

第六十八章 好一番算计(求收藏,求推荐)() 
“你说武好古一路都跟着那老和尚了?”

    就在武好古抵达应天府的当天深夜,化名吴知的吴用,便在靠近汴河码头的一处客栈里面,见到了宋江。

    宋江等人这一路都跟着武好古,和武好古前后脚入的应天府城。入城后,就在事先和吴用约好的客栈里面住下,只等吴用摸清了武好古等人的底细前来报告。

    “不过是一个老和尚,有甚了不得?大不了一块儿砍了!”

    插嘴的是那个一路跟随宋江的“黑厮”,他也是个头领,绰号黑旋风,名叫李逵!

    也是一个出现在《水浒传》里头的人物,不过身上并没带着一双车轮大的板斧。

    “你这黑厮莫说话!”宋江一边说一边李逵倒上了酒,“喝你的酒。”

    李逵也不气,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又取过酒壶,自斟自饮起来了。

    “军师,”宋江皱着眉头说,“那老和尚受过皇封,还是个罗汉果,可不能伤了。”

    “伤了又如何?”李逵又插了一句。

    宋江瞪了李逵一眼,没说话,一旁的吴用却道:“伤了老和尚可没人给钱,说不定还会招来大兵围剿。”

    宋江点了点头。其实没有人给钱和大兵围剿都不是他最担心的,他最担心的是彻底断了招安的路子。

    他可不想做一辈子的强盗……在宋朝,做官才是人人向往的。

    宋江没念过多少书,自然考不中进士,拼爹又不如人家,所以只能另辟蹊径,先做强盗,再找机会招安了。

    当然了,强盗招安也不易。不过即便一辈子招不了安,他现在也不想弄大了和朝廷对抗。

    吴用接着道:“那老和尚是去日本国,先去海州,若是没有去日本国的商船,便要去明州了,那武好古说不定会一路跟随。”

    “那可不大好下手啊……”宋江轻轻转着酒杯,“另外,他们若是一路沿着运河前行,也不容易下手。”

    运河是开封府的生命线,沿途二十里就是个兵巡铺,六十里就是个水陆驿站,一百里便有税卡,而且还不时有禁军往来巡逻。若是要在运河沿线下手,就必须速战速决。

    可是武好古带着的几个护卫,看着都是硬手,所以宋江没有把握很快解决。若是引来了官兵,那可就有麻烦了。

    “军师,你便使个计策,将他们从运河沿线引开。”宋江道。

    “引去哪里?”

    “最好能引去郓州,那是我们的地面!”宋江道,“就怕那姓武的太过小心。”

    “便引去徐州吧,”吴用呷了一口酒,言道,“徐州是大州,武好古不会起疑,而且徐州离郓州不远,我们做完了案子可以直接去郓州躲避。

    另外,我还知道在徐州有那武好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