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鄣牟野芏媸О埽〔还谡聬凑逼冢故峭ü嵘街廴〉昧硕韵淖髡降挠攀疲砸膊荒芡耆穸ㄐ抡

    苏东坡笑着:“不知道程叔正想从何处入手批王?”

    “自然以从‘新’字入手!”侯仲良道,“以复古批新学只有这样才能把新学批成伪学,把王安石批成儒门败类!”

    好嘛,这回要批王批新了!武好古心说:也不知道会批成什么样子?不对啊,自己怎么好像被两个老家伙当成枪使了?最后不会被他们连累了一并发送去海州吧?

    武好古现在手里面没有几千个以德服人的博士,论起道来还是心虚啊!

    “复古?”苏东坡拈着胡须,“不知程叔正想怎么复?”

    “自然是去法存儒,去伪存真。特别是要批一批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武客省,东坡先生真的来了界河商市?”

    “是啊吴州牧,您也想见一见家师?”

    武好古满脸堆笑着问来访的吴延宠,自从苏东坡来了界河,武好古就不再是这里的“男一号”了。凡是来这里的人物,只要够点分量,都想去拜见一下东坡先生。

    现在马植、张觉、马人杰、施国忠都来见过了,萧保先和马人望人在上京,也走不开,也派了门客带着礼物拜访。至于在界河商市开了买卖的大商人,更是以各种名目求见,直把个苏东坡当成了后世的大明星一般了。

    而从高丽国风尘仆仆赶来的吴延宠听说苏东坡来了界河,见了武好古的面也不谈军火贸易了,直接问起了东坡先生。

    “东坡先生方便吗?”

    “方便,当然方便。”武好古心说你是大顾客啊!顾客就是上帝,哦,顾客就是存天理的那个天理!别说要见东坡先生了,就算宋徽宗你都是能见到的。

    “家师这几日在云台学宫讲学,吴州牧随我一同去吧,路上再说说进京的事儿对了,你家大王同意我方的条件了?”

    “同意了,怎么会不同意?”吴延宠从身边一位随从手中取过一个匣子,让罗汉婢转交给了武好古。

    武好古取过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份合同凭由——这是武好古让担任界河商市裁判所裁判长的前任开封府金牌讼师任真任大状起草的,绝对符合大宋和高丽国律法,滴水不漏。现在合同上面已经加盖了高丽国大王的印玺!

    不过将来能不能执行,还是要看强盛的高丽大国能不能打败“完颜敢达”们了如果高丽人打败了,就不再说强盛大国,自然只能任凭大辽和大宋联手压迫了。

    若是高丽人打败了“敢达”武好古心说:那他们就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是不允许的!

    “还有一份国书,”吴延宠笑道,“是本使带来交给大宋官家的。”

    几百万的大买卖,自然要有国家信用背书的!

    另外,吴延宠还带来了高丽国王的“言语”。

    “客省,”吴延宠笑着,“现在我家大王已经答应了你们的条件,预付的款项也都给了。你们何时可以发货?我高丽大军还等着用呢!”

    “等运河开冻,第一批纲船返回的时候,就会运送兵器到海州,然后装上吴家的海船。”武好古笑道,“顺利的话,四五月份就能把第一批兵器甲胄运到高丽了。”

    吴延宠摸着胡须,笑道:“那便好了等兵器到了,我高丽大军就可以北出千里长城了。

    那么你们的人何时来接管海州关和釜山关?”

    “这个不急。”武好古一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模样,“等你们拿下了曷懒甸和太白山再说吧。”

    “哈哈哈,那就这么说定了。”吴延宠笑着,心里愈发坚定了原本的判断——大宋方面根本不为钱,人家就是要找个借口送兵器给高丽国。

    如果高丽国第一阶段的进攻顺利得手,生女真各部纷纷归顺。那么之后要考虑的就不是怎么还钱,而是两家怎么联手伐辽了。

    对了,还有岁币!一年五十万银绢是怎么都不能少要的等高丽打败了契丹,高丽国可就是海东上国了!

    “吴州牧,”武好古忽然又开了口,打断了吴延宠的思绪,“在下听说生女真部落悍勇能战,素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之说。贵国真有必胜把握?”

    “那是契丹人的昏话!”吴延宠笑道,“契丹人就喜欢夸大对手以显示自家的勇武。生女真还不是被契丹人压迫了恁多年?倒是高丽人过去打败了契丹的十万大军。就凭生女真的几千人怎么可能是对手?”

    那是几千人?那是几千个“敢达”好不好啊!武好古心想:还好你们穷,要不然后世多半就没有南韩北朝了

    “实话和你说了吧,”吴延宠也知道武好古是赵佶的头号心腹,所以就不瞒着他了,“如果单是那几千女真兵马,我家大王才不会派我来大宋采买兵器呢!”

    “哦”武好古怎么会不明白?当下就笑着说,“明白了,明白了,等入了京,我就把州牧的意思告诉官家。”

    吴延宠笑着,“这个现在大宋一年不是给契丹人五十万岁币吗?若是将来我们两国合力败了契丹,这岁币”

    “自是转交给高丽国!”武好古笑道,“我朝只要燕云十六州便满足了。”

    话虽这么说,武好古心里面却在盘算着有什么办法能让女真人越过千里长城南下高丽国吗?若是完颜阿骨打能入主开京,或许就不会对大宋的花花江山起什么坏心思了

    想了一会儿,武好古还是没有什么头绪,便笑着对吴延宠说:“州牧,今日先在某这里用餐,吃完了一块儿去云台学宫,下午家师要将填词的技巧,有兴趣一块儿听听,晚上我再做东,在博士团大楼四层观景台吃饭,家师也会到场的。

    三天后,我就要和家师一同入朝了,州牧是不是随某一起走一遭?”

    “如此甚好!”吴延宠笑着,“本官还带来了国书,正要去开封上呈给大宋官家。”

第577章 论道 七() 
    “论道的题目,自然和天理有关了。”

    程颐在国子监大堂上,仍然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儿。被后世的儒生们顶礼膜拜的伊川先生,此时已经七十岁了,虽热气力衰竭,脸色也不好看,但是那份饱学鸿儒的气质,却是丝毫也不曾减弱。别说武好古这样的后进晚辈比不了,就连现在国子监祭酒周常和国子监司业刘逵,也不能与之相比。

    相较下来,代表苏东坡和武好古前来国子监的太常少卿张耒和礼部郎中晁补之就显得放松了许多,两人靠着椅背,都是一脸淡定的微笑。

    他们和苏东坡、苏辙都有书信往来,自然知道这一次论道其实是旧党的大反扑!

    一旦得手,二苏先生都是要拜相的!而他们这些苏门学士,自然也要苦尽甘来了。

    不过面子上两人都尽可能显得低调,毕竟现在还是新党势大啊!

    张耒笑道:“不如就取礼记上的哀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和孔子对曰:‘贵其不己。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己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为题吧。”

    晁补之则道:“也可以用论语上的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为题。”

    苏东坡的两个弟子当然都研究过实践证道试论一书了,所以他们出的题目都是“天道”而非天理,其实就是顺着老子、孔子的天道思想发挥——武好古提出的实证主义,正好就是用来干这个的。

    国子监祭酒周常的脸色有些阴沉,他当然是新党新学的成员,当然知道程颐和苏东坡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这样的人,就该撵去儋州,不让入京!

    现在居然要在国子监堂而皇之的论道

    国子监司业刘逵轻轻叹着:“伊川先生觉得怎么样?若是没有异议,就用这两题吧。”

    他知道现在的风潮是自家的老岳父吕嘉问鼓动起来的——吕嘉问的宝贝儿子因为两党斗争成了牺牲品,所以巴不得新旧两党狗咬狗,都咬死了才好!

    可是真的咬起来,谁知道会是个什么结果?万一新党新学真的倒了

    “这两题老夫都觉得不好,不如取孟子。尽心中的‘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和‘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为题吧。”程颐当然不会由着苏东坡的弟子出题,马上就拿出了孟子的“天人合一”说。

    他的理学其实就是在“天人合一”理论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事实上,在孔子“求道”、“求闻道”之后,儒家等于提出了“什么是天道”的问题,而孟子作为孔子之后的儒家亚圣,自然就要试着解答孔子的问题了。

    “天人合一”就是孟子的答案,而后世的理学则是孟子这一思想的终极发展。

    而“天人合一”之论,又可以直指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另外,相比孔子的思想,孟子则更加重视“民”,同时也想要约束“君”,所以才有“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的理论。而孟子的“天人合一”理论,也是用来约束人和君的。

    所以王安石的三不畏完全是对孟子天人合一思想和民贵君轻思想的否定!

    周常和刘逵是什么人?当然知道程颐这位大儒再打什么如意算盘!其实程颐他们是不怕的,今年都七十岁了,而且提出的理论奇奇怪怪,也不是儒家的正统。真正让他们担心的还是苏东坡和武好古这对师徒,特别是后者

    “国子监论道的题目有了?”

    在刘逵走进曾布的书房后,正埋头在一堆文稿中的曾相公抬起头,借着昏暗的灯光,看着大晚上赶过来的访客。

    “有了四题,”刘逵苦笑着,“两题是孔子的天道,两题是孟子的天人合一相公,这程颐还不死心啊!”

    “不死心就对了!”曾布语调冷冷的,“建中靖国虽有二年,可是元佑党人又如何肯死心?”

    “可是”刘逵道,“万一论道伤及了王荆公的新学,咱们该怎么办啊?”

    苏东坡一来,论道就已经失去了控制!会论出什么结果,周常和刘逵都不知道了。

    “知道了。”曾布道,“公路,你且回吧,论道的事情我自有办法应付。”

    “那下官就告退了。”刘逵是悄悄赶来的,不方便久留,行了一礼之后,就飘然而退了。

    “子宣,事情不好办啊!”

    刘逵这边刚走,蔡京的声音就从一扇屏风后面传来了。接着就看见一身便服的太府寺卿从屏风后面慢悠悠绕了出来。

    蔡京和曾布素来不合,便是私下里也很少往来,今日也不怎么,蔡京居然趁着夜色,微服来访了。

    “元长,”曾布瞧着他,“你最清楚官家的心思官家到底是支持谁的?”

    蔡京笑着:“子宣,官家的心思你还不清楚?自是支持刘皇后的。”

    “元长”曾布拧着眉毛,“都甚时候了?你还说这样的话,而且这话也不能乱说,万一给御史听见,你我都得倒霉。”

    蔡京连连摇头,“论起体察上意,子宣你还是差了一点啊!”

    “怎么说?”曾布当然察觉出一些不寻常了。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