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ㄑЧ对铺ㄑПā芬哺髁⒘烁媸纠福罱孟裼钟胁簧俸V莸氖棵癜炎约盒吹奈恼乱蔡谀切└龈媸纠干狭恕!

    “自己写得文章贴在告示栏上?这不成了大字……”武好古自言自语说着就从马背上翻了下来,把缰绳丢给了个随从,自己快步向摆在城门口的告示栏走去。告示栏前拥挤着不少人,挡住了他的去路,武好古正想叫随从的武士来给自己开路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正在大声议论。

    “花满山那厮不过是一介奸商,怎么能做得了天涯镇的镇长?我看吕秀才的文章说的对,天涯镇必须得选个士子出来!”

    “花镇长不是武客省的人吗?有武家、吴家、西门家、慕容家还有云台学宫的支持,怎么选都是人家啊!”

    “那也不行,花满山是商人,怎么服众?如果东坡先生的门徒来做镇长,那么大家也没话说。”

    “也不行,吕秀才的文章上说了,根据《天涯士约》,镇长应该公推,不能私相授受。”

    “公推?怎么个公推法?”

    “自是该和蓝田吕氏乡约中规定的一样,士民相聚一堂,公推公议,不能让镇老会关门密议……”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有人在闹事儿?他们要反对自己的属下花满山?而且还想在天涯镇上搞劳什子公推?想怎么推?

    还有,这个吕秀才是什么人?听着怎么那么耳熟?难道也是大儒吗?

    武好古听得都有点呆了,一时间竟忘记去招呼随从来给自己开路了。

    ……

    “子厚,还是你厉害,一篇文章就在海州搅动起风云了。”

    “哈哈,望之,你这是在夸我吗?我可是能搅动天下风云的人,现在只能在海州和晚辈嬉闹,而且还不敢用真名。”

    武好古大概做梦都不会想到,吕秀才竟然是章惇的“笔名”,那篇在天涯镇上掀起风波的文章,原来是章惇的手笔。

    其实从《天涯士约》开始讨论拟定的时候,章惇就在浦园内冷眼旁观了。他的身份自然不合适去参与“士约”,可是他的眼光还是在的。一眼就看穿了所谓“士约”的本质就是金钱操纵下的商绅自治!真正说了算的并不是士,而是士商!也就是横跨官商两界的存在!

    现在正在浦园里面和章惇一起喝茶聊天的是吕嘉问,他刚刚从自家的“吕氏石炭场”回来因为有东南六路发运使的照顾,这座石炭场很顺利的就开了出来。徐州那边的“煤老板”们都很好说话,答应了赊账,而海州这边的亭户(盐户)、小火(私盐户)也都很爽快的给“吕氏石炭场”预付了货款。至于石炭运输也不是问题,自有在秋季运河封冻前南下的纲商低价帮着运送到海州,甚至有不少纲商因为仰慕吕嘉问高尚的品德,连运费都不收……

    总之,短短几个月时间,吕嘉问的“商业奇才”就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而手头有了不少闲钱的吕嘉问,就和章惇联手办起了《天涯旬报》,主打的是第一手的开封府消息,包括朝廷的非绝密消息!

    因为消息的准确和及时,使得《天涯旬报》迅速崛起成为可以和《云台学报》分庭抗礼是海州大报。

    而在《天涯旬报》发展起来以后,章惇则在建中靖国元年的最后几天,以“吕秀才”的名义在《天涯旬报》的天涯镇的告示栏上刊登文章,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天涯镇镇长花满山。

    “子厚,”最近发了财,心情显得不错的吕嘉问笑着问,“等你把花满山赶下了台,想让谁去做镇长?”

    章惇笑着摇摇头:“谁当镇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人知道,现在官府支持的人选,在《天涯士约》之下,都敌不过武好古和云台学宫支持的人了。”

    吕嘉问轻轻点头,同意了章惇的分析。《天涯士约》的游戏规则可以说是云台学宫定的,走的就是“绅商共治”的路线。其中的“绅”不仅有贬官及其家属中的男性士子,还包括了云台学宫的老师和学生。

    这样一来,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推选镇长,天涯镇肯定会落在武好古和云台学宫手中。

    吕嘉问想了想,问:“子厚,你是说曾子开会推人去选?”

    “怎么不会?”章惇冷冷一笑,“你莫不会以为曾子开对眼下天涯镇被豪商垄断的局面非常满意吧?”

    “说得也是!”吕嘉问拈着胡子,“士人之约本来应该是士人做主,怎么能让商人参与呢?”

    ……

    “老爷回来了!”

    一声发喊,让本来就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武家临海庄顿时沸腾起来了。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除夕就是明天,后天就是正月初一。虽然武好古不在家,不过在潘巧莲这个主母的安排下,各种过年该预备的东西,都已经预备停当了。还让人去郁州岛上接了苏东坡、黄庭坚、米友仁等人还有他们的家眷到了天涯镇,就等着时候一到,大家一块儿喜迎新年了。

    可是武好古却迟迟没有抵达昨天就有跟随武好古的西门家骑士到庄上报信,说是“元首已经到了武家庄”,算行程,今天怎么都该来了。怎么到了天将黄昏还没有来?

    就在潘巧莲焦急起来的时候,终于有人喊着“老爷回来”了。潘巧莲也顾不得有孕在身,马上就站了起来,在两个丫鬟的搀扶(其实根本用不着)下,飞快地迎了出来。才到二门,就看见风尘仆仆的武好古笑吟吟的出现在了眼前。几个月不见,武好古看上去多了几分风霜,脸上也有些胡子拉碴的了。

    不过一张让人显得俊朗的面孔上,却是溢满了灿烂的笑容,看来界河之行还是非常顺利的。

    “官人……”潘巧莲叫了一声,武好古已经快步上前,拉住了她的玉手,四目相对,就这样过了一会儿,才听武好古笑着说:“终于回家了……十八,你还好吗?肚子里面的娃娃可踢你了?奥丽加呢?她怎么样了?”

第567章 苏东坡才不怕呢() 
    在潘巧莲陪嫁的临海庄宅子里面,这个时候却是红烛高烧。花厅之内,一席家宴,已经吃到了人人酒足饭饱的时候儿。

    对于现在的生活,武好古只有一个感觉——爽!

    房子、娘子、票子、孩子,该有的都有了,而且还都超过了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儒应该享受的标准,都有点腐化堕落了。唉,这主要都是大宋封建主义社会的环境太恶劣了,以至于让武好古近墨者黑了。

    在心底里面狠狠谴责了一番大宋腐朽的社会风气之后,武好古就把目光投向了奥丽加。这个“筋肉洋妞”怀了身孕,终于没有办法按照一个“帕拉丁”的标准锻炼自己了。大半年将养下来,身材终于圆润丰腴了,特别是那两座山峰,隔着衣服都能看出有多可观了。等孩子生下来,自己可得好好和她牵牵手,算是弥补了之前的遗憾。

    接着武好古又把目光转向了在一旁伺候自己的完颜罗汉婢,这个黄毛大丫鬟现在也已经长熟了,发育得非常好,长相虽然不如奥丽加,但也是个难得的美人儿,而且还有一种印在骨子里的山野情调……看来是时候享用这个黄毛丫头了。

    被武好古色眯眯的一盯,罗汉婢心头的小鹿顿时乱撞起来了。她可早就把自己当成武好古的人了,只是自己这个主人一直对自己不冷不热的,比自己晚来好久的奥丽加连孩子都快生下来了,自己怎么还是一个丫鬟?难道自己最后要和金瓶儿、苏影娘一样,最后被主人“送人”(其实金瓶儿是嫁人的,嫁给了慕容忘忧的一个侄子慕容鹉)吗?

    今天主人的目光好像有点意思了,要不等晚上就去给主人还有主母暖个被窝?

    不过席上的武好古,这个时候已经把目光从罗汉婢鼓鼓囊囊的胸脯上挪走了。因为潘巧莲这时笑吟吟地开口说话了,“官人,奥妹妹眼见着就要生了,可是连个名分都没有,要不……就叫她做个妾吧。”

    “妾?”武好古看了一眼奥丽加,充满异国情调的俏丽面孔上露出了一丝忧愁。她已经在中国呆了许多年,知道“妾”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中国人实行的一妻多妾制,而妾是没有地位的,理论上完全受妻子的控制……奥丽加宁愿做一个没有名分的情人兼“帕拉丁”,也不愿意做武好古的妾。

    “不合适吧?”武好古笑着,“我有西门大姐一个妾就够了。”

    “那奥妹妹难道要……”潘巧莲有些同情地看了一眼奥丽加。

    其实她不是很在乎武好古纳妾,因为武好古拥有的最重要的财产共和行的股份,是由武家内账房持有的。而武家内账房一半的权益属于潘巧莲。所以潘巧莲的孩子们将来是不会没有钱花的,而且武好古总是能打拼出一个将门的,以后潘巧莲的儿子也不怕没有官可做。

    “奥丽加也开个外室吧,”武好古笑着,“我要把她带在身边的,纳了妾就不方便了。”

    “那奥妹妹的孩子怎么办?”

    武好古和奥丽加对视了一眼,发现金毛美女显得非常满意,然后就笑道:“奥丽加的孩子就让他们在界河发展吧,将来可以加入博士团,也可以做骑士。”

    对于这个安排,武好古早就和奥丽加商量过了。奥丽加是“帕拉丁”,她的儿子们也将是“帕拉丁”。会有各自的庄园,会在界河商市内拥有一定的财产,还会接受严格的“骑士”和“博士”教育。

    “那可就有点亏待奥妹妹了……”潘巧莲说着话,又瞅了一眼奥丽加,见对方显得非常愉快,也就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大郎,”潘巧莲又将话题转到了开封府发生的一些事情上,“奴昨天收到了十一哥托人捎来的书信。

    信上说,伊川先生要派侯师圣来请你去开封府论道。”

    “论……道?”武好古一愣,“谁和谁论?”

    “好像是伊川先生要和官人你论啊。”

    “啊?”武好古瞪大了眼珠子,“十八,你说伊川先生要和谁论?”

    “和官人你啊。”潘巧莲说。

    “和我?”武好古愣了又愣,“不是和东坡先生?”

    “不是啊,是和你论道……”潘巧莲从一个贴身的女使那里取过了潘孝庵派快马送来的书信,交给了武好古。

    武好古展开书信一看,眉头就大皱了起来。潘孝庵的信上写得很清楚,武好古和苏迨、苏过、吕好问合编的《实践证道试论》一书在开封府被盗印了不知道多少,国子监里面几乎人手一本。

    而且这本书还引起了好大的波澜,不仅有许多朝臣在私下议论这本书,连大儒程颐也当真人,决定派侯仲良去界河商市请武好古前去开封府论道——论一论理学和“实证主义”谁才是真理!

    看到武好古眉头大皱,潘巧莲以为他担心说不过程颐,于是就笑着安慰道:“官人,伊川先生是大儒,学究天人,你论不过他也不要紧,能和他论一论,就足以名流史册了。”

    武好古摇了摇头:“论道是不会输的……若是要同和尚、道士论,那我未必是对手,但是伊川先生大儒,他赢不了我的。

    大儒有大儒的原则,就是不能脱离孔孟之道,也不能引用鬼神之说。所以他们不能用有神论的观点去批判实证主义,同时也不能阻止实证主义对天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