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用木材和红砖修建的三层住宅大都是界河商市的营造所修建的,免费供给商市的公务人员和营造所的劳工们居住——对眼下的界河商市而言,人口可是宝贵的财富!可没有什么高端低端之分,哪怕免费提供住宅,也是要尽可能多的吸引一些的。

    走进了大相国寺的山门,武好古才发现这里面竟然也和开封府的大相国寺一样,摆着许多贩卖物品的摊位,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几乎和开封府大相国寺的场面无二,只是口音大多是沧州当地的。

    “这不是武大郎么?”

    刚走进界河大相国寺的市集,还没有来得及四下转转,就听见一个洪亮的声音传了过来。

    武好古循着声音望去,就见一个铁塔般的高大和尚,身边跟着一群小沙弥,犹如一阵风似也的走了来。

    “原来是智深大师。”武好古马上认出了来人是鲁智深,上前见了一礼后,他就低声问,“大师,郭药师那厮可来了么?”

    “来了。”鲁智深笑道,“还带来一个老头,几个熟女直,就住在几间僻静的僧房里面。”

    界河大相国寺原来是郭药师、光明君和大宋方面联络的一个据点。和渤海人联络的当然不止武好古一方了,往来国信所也和这些渤海人保持着联络。鲁智深现在是皇家寺院的主持,当然也要替皇家办事儿,所以也参与到联络渤海人的活动中了。

    不过也仅仅是保持联络而已。之前允诺的援助却因为大宋这边的君王更替而泡了汤。

    “那就劳烦大师带路吧。”

    “且随洒家来吧。”鲁智深说着话就做了个肃客的手势,然后引领着武好古在新修建的寺庙中七拐八弯走了好一会儿,才进了一个僻静的院子。

    院子门口守着个和尚,大概是鲁智深的心腹弟子,向大和尚恭敬行礼。

    “客人们在否?”大和尚问。

    “都在。”

    “去通报则个,就说客省副使到了。”

    ……

    一心想要维持大辽国腐朽统治的武好古,和一心想要让女真人摆脱大辽国统治的完颜阿骨打就在界河大相国寺内的一个小院子里面见面了。

    不过他们两人都不知道对方的真是身份。

    阿骨打只知道来人是宋朝的官员,武客省。

    而武好古则知道对方是按出虎水完颜部的大和尚……他倒是知道按出虎水完颜部就是后来威震天下的完颜部。不过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位看上去强壮结实,浑身满满的都是爆炸般的精力,眼神锐利已极的男人就是完颜阿骨打。

    “好一条汉子!”武好古打量着阿骨打,由衷的赞了一句,然后问居中介绍的光明君,“这位好汉定是完颜部的贵人吧?不知道和盈哥太师怎么称呼?”

    “这位是盈哥太师的远房侄子,”郭药师笑着说,“也谈不上贵人,按出虎水完颜部一共就两三千条好汉,大家都是完颜,人人沾着亲戚。”

    说不定那将来也是个人物啊!

    武好古想到这里便一拱手,笑着对阿骨打道:“原来是盈哥太师的侄子,在下久闻太师和按出虎水完颜部的威名,今日终于得见了完颜家的英雄,真是不虚此行了。”

    阿骨打因为常和渤海商人和汉族商人打交道,因而能听懂汉话,知道武好古在吹捧自家的老爹和部落,当下就大笑了起来,用生硬的汉话说道:“武客省说得好,俺家太师现在可是威震生女真诸部,便是契丹人也不敢踏入生女真的地盘了!哈哈哈……”

    听了阿骨打的这里自吹自擂,和武好古一块儿来的童贯却是嘴角浮出嘲讽的笑容。他自是知道女真生猛,可是两三千条好汉再生猛又能猛到哪里去?莫说拥有二十万骑兵的契丹人了,便是小国高丽现在也准备发兵去你家生女真的地盘上撒野了。

    若是完颜部真的只有两三千人,那高丽国看来必胜无疑了。高丽国若是胜了,恐怕辽国人也不敢去高丽的税关收税了吧?

    看来武好古的这笔生意要亏了!

    他在这边替武好古的钱袋子盘算,武好古却已经和阿骨打一见如故了。

    “和尚大哥,小弟能在界河这里见到完颜部的好汉,心里高兴的紧,不如就让小弟做东,咱们去金拱楼畅饮,不醉不归!”

    “好!就和客省小哥不醉不归!”

第554章 以德服人 完() 
    万大瓦子,金拱楼内。

    “客省小哥你竟是此处的元首?失敬,失敬!”

    开封菜还没有摆上席面的时候,阿骨打已经搞清楚眼前这个和自己一见如故的青年居然就是这座肥得让人流口水的界河城的元首!

    “不过就是一座小小的商城罢了,”武好古笑着回答道,“怎地能和你家太师拥数千铁骑,纵横白山黑水间相比?”

    阿骨打笑着:“客省这边也不差,恁大的城池比契丹人的辽阳府都不差分毫了。而且这边的房子也漂亮,都是红色的,真好看,民人也富庶,个个都穿绫罗绸缎,吃的东西也好,就是兵太弱了……客省,你就不怕别的元首带兵来抢吗?”

    别的元首?武好古心道:这个完颜大和尚把元首当成部落首领了吧?

    还有,为什么会有别的元首带兵来抢呢?不是说好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吗?

    “和尚,你以为这边和生女真的地盘一样,成天就是打打杀杀么?”光明君端着杯云雾茶,笑着插嘴道,“宋人是重文轻武的,只喜欢读书种地做买卖,不喜欢杀人放火的。”

    “那也不能没有厮杀的好汉啊!”阿骨打扫了陪着武好古坐在席面上的林冲和周云清一眼,笑道:“不过我瞧跟随客省的两位都是好汉,定是客省的谋克吧?”

    武好古也不隐瞒,笑着承认道:“这二位的确英雄好汉,俺家的商市虽然处在太平安乐的地界,但是忘战必危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不是小弟吹嘘,若是真有不开眼的贼人赶来打界河商市的主意,界河商市也能叫他们有来无回!”

    武好古的话听着仿佛在吹牛,但其实却是真话!现在的界河商市可是河北两路兵力最强的地方。阿骨打觉得此处兵弱,只是因为他没去城外的“学院区”看看。

    1000名御前骑士正在那里接受训练,说他们是眼下大宋最强的骑兵肯定是过头的,但是在整个河北和开封禁军的序列中,是没有谁能和他们相比的!

    除了这1000名御前骑士之外,武好古的另一支金牌打手团队——界河版的“武卒军团”也在成型之中。

    在界河商市建立之后,通过辽国商人购买少年奴隶的渠道就被彻底打通了。所以武好古也就加快了购买草原小奴隶的步伐,一本《千字文》现在都快凑满了(武好古的奴隶兵都以武为姓,用《千字文》上的字为名),这些孩子现在都交给了从开封府逃亡过来的周同的徒子徒孙,在界河北城(辽国土地上)建立个界河拳馆,以训练扑交力士的名义对这些少年进行训练。

    武好古原来的计划是想将“奴隶兵”训练成骑兵的,不过武好古现在有了更可靠的骑士来源——御前骑士的“备份”(骑士家庭不可能只有一个骑士),所以就改变了计划,将这些小奴隶往重步兵的路子上培养了。

    另外,界河书院(六艺书院)和云台学宫界河分院,还有云台学宫界河船政学堂,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陆续开办。届时界河商市将会具备批量培养低级军官的能力……

    ……

    酒菜一样样上来的时候,阿骨打就没心思和武好古扯闲篇了,美酒佳肴都来不及享用呢!

    不过武好古却对一桌子的油水和白酒没多大兴趣,而是和光明君谈起了生意。

    “客省要买辽东的麦子?需要多少?”

    光明君对武好古提出的要求并没有太意外,因为界河商市的人口现在是越来越多了,那么多人都得吃饭啊!而河北东路的粮价并不低,比辽东的东京道可贵多了!

    “一年需要100万石。”

    “那么多?”光明君一愣,“客省的界河商市现在有多少人口?”

    “差不多十万了。”武好古笑着,“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粮食可要不够吃了。另外,界河这边还要酿造酒中仙,所费粮食颇多啊……光明君,东京道那边的渤海右姓各家能匀出100万石吗?价钱好说啊。”

    “粮食当然是有的,”光明君轻轻皱眉,“东京道有沃土无数,已经开垦出来的不到十分之一,便是这十分之一中也有不少经常撂荒。

    可是客省能找到那么多的船来运输这100万石粮食么?客省大概不知道,对辽东的渤海人而言,种地缴粮食并不是多大的负担,真正让他们苦不堪言的是运粮的徭役……造船海运,把粮食运进析津府那才是真苦啊。”

    100万石粮食听上去很多,但是对东北的黑土地而言,种上三十万亩麦子就足够了——黑土地的粮食产量和开垦了近两千年,地力早就耗尽的中原黄土地可不是一回事儿!

    所以100万石粮食是有的,可是要把这100万石粮食从辽东运出来却很费劲儿。

    至于运输费劲儿的原因,其实也不是辽东道路有多艰险。现在辽国东京道绝大部分的土地并没有开垦,开垦出来土地都在靠近渤海湾的辽河平原上。可问题是辽国没有发达的商业运输,主要靠官派的徭役进行输送的。

    而徭役运输这事儿在陆地上就很难组织好了,更别说下海了。辽东道的官府征集到的役夫哪儿懂什么造船航海?即便是海边生活的渔民也造不了能够远航的海船,而只靠辽国官府一味蛮干的结果,就是从辽东海运粮食到燕云的差事就成了辽东渤海人最痛恨的事情了。早年的大延琳起义就和这事儿有一定关系!

    “粮食不必你们运,”武好古道,“我自己安排吴家的商船到辰州装运。”

    辰州是辽国辽东道的第二大港,仅次于苏州,地处辽河的入海口附近,也是辽粮西运的主要港口。号称“井邑骈列,最为冲会”。

    光明君点点头道:“是这样啊……若是你们自己来运,那么别说100万石,就是再多100万石也是不成问题的。不过老夫在渤海右姓诸家中的那点人脉只能保证粮食能种出来运到辰州城。

    至于从辰州运出去,那老夫可就管不到了。”

    辰州是个节度军州,管事儿的是辰州奉**节度使司。这个衙门光明君可疏通不了,不过却也难不倒武好古。他是有门路的,再花点钱疏通则个便是了。

    “运到辰州即可。”武好古笑着,“至于粮价几何,待药师和大和尚北返之日,吾遣苏家粮行的管事跟随同去,和渤海右姓诸家面谈如何?”

    “行啊,”光明君点头道,“老夫写上几封书信叫药师带着去给渤海右姓诸家……你们宋人花钱买粮食,我们渤海人岂有不卖的道理?

    不过,老夫和药师在界河的事情也不知何时能了?说不定就要耽误客省买粮食了。”

    “哦?”武好古当下就是一笑,“不知光明君南来界河是为何事?”

    “嗨,还不是为了卖掉些兽皮药材?”正在吃喝的阿骨打听到武好古的问题,就插话道,“今年也不怎么了,兽皮药材都卖不上价了,按出虎水部的儿郎们可是辛苦了大半年才搞到恁多好东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