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做准备?

    能做什么准备?

    韩忠彦眉头紧皱,也有点不知所措了。很显然,随着向太后的薨逝,原本新旧两党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而刘皇后和孟皇后之间的斗争,很有可能成为点燃两党战火的导火索!

    而自家能抛弃元祐皇后吗?抛弃了元祐皇后,旧党的同僚会这么看?

    事情不好办啊!

    武好古看着有些失方寸的韩忠彦,心里面也有些没把握了。也不知道这位韩相公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没多久就被曾布赶下台了。

    若真是那样,自己可得赶紧和蔡京这个奸贼勾结起来了……虽然不大想让这个“丰亨豫大”的家伙上台,可是仿佛也没什么别的选择啊?

    ……

    此时此刻,坤宁宫寝殿中,脸色有点吓人的向太后,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细软厚实的羊绒毡盖在她的躯体上。

    一名翰林医官正在替她把脉,旁边还有一个胖宦官庞宽在吧嗒吧嗒的留眼泪。

    一位长相粗实的宫人,捧着一碗刚刚熬好的参汤快步走了进来,到了庞宽跟前。

    “都知,千年老参汤熬好了。”

    千年老参汤是用来吊命的,起死回生是不可能的……不过却可以吊一个回光返照出来。

    上了年纪的翰林医官这个时候也不装模作样把脉了,而是站起身对庞宽道:“都知,这一剂参汤下去,太后就能清醒一会儿……”

    庞宽叹了口气,“给太后喂参汤吧,咱家这就去请官家、娘娘和两位先帝皇后过来。”

    赵佶、王皇后、孟皇后和刘皇后,这个时候都已经到了坤宁宫了。

    三个女人都在哭,赵佶则在发呆。

    对后妈向太后他是真孝顺的……她老人家才56啊,怎么就不行了呢?自己还想把琼林宫修起来,让她老人家有个舒服的地方安度晚年的,怎么就等不了了!

    这上天真是不给自己尽孝心的机会啊!

    不过向太后那么短寿,看来也和这座皇宫有关啊!住在这里的先帝们都不长命啊。自家要活久一点,就得早点搬出去……琼林宫的建造一定得抓紧了。

    正在宋徽宗想着要早日替向太后去享用琼林宫的时候,庞宽失魂落魄的就出来了。

    “陛下,医官已经给太后娘娘喂了千年人参汤……请您赶紧去见最后一面吧!”

    三个女人哭得更凶了,咿咿呀呀的吵得宋徽宗有点烦恼,他叹了口气,便跟着庞宽一起走进了太后的寝殿。

    向太后正在缓缓醒来,没有多少神采和生机的目光扫了一眼周边,过了一会儿才看见赵佶和庞宽已经站在了自己的跟前。

    两人都在哭泣,赵佶哭得尤为伤心,简直成了个泪人儿。瞧见这个阵势,向太后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老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儿,“除了十一哥,旁人都出去。”

    “喏。”

    庞宽和寝殿里的宫人、宦官、医官还有三个快哭晕了的皇后都应了一声,然后全都退了出去,诺大的寝殿之中,就剩下了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二人。

    “十一哥,”太后低声道,“你可知先帝说你轻佻不可君天下吗?”

    “甚?”赵佶一听这话,连哭都忘了,只是傻傻的看着后妈。

    这话明明是奸贼章惇说的,怎么变成先帝说的?这要是先帝说的,自己怎么可能做皇帝……

    向太后有气无力地问:“十一哥,你已经做了一年的官家,你觉得你轻佻吗?”

    “儿,儿子……”赵佶顿时有些无措,只是愣愣看着太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向太后继续说:“你是有那么一点轻佻……你六哥没有说错啊!不过他也好不了多少。你轻佻只是私事,修个园子,和外面的女人往来,宠信几个小人。这都没甚要紧的,只要不为此去聚敛民财就行了。

    不过有一点你比你六哥强多了,你不会轻开边衅,这才是最要紧的。现在哀家要去黄泉见列祖列宗了,唯一牵挂的就是你了……你不是先帝立的,是哀家所立的。你若是轻开边衅,给天下带来灾祸,哀家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赵佶已经快懵了,太后的话好像是说,自己的六哥说自己轻佻,不可君天下……这怎么和章惇那个奸臣说的一样?难道是自己的六哥交代给章惇的?

    那,那章惇不让自己做皇帝岂不是在履行先帝的遗命?

    闹了半天,他才是忠臣,自己是乱臣贼子啊!

    “十一哥,你怎么不回答哀家?”

    向太后嘶哑的声音在赵佶耳边响了起来,把赵佶从自己的思绪中给唤醒了。

    “母,母后……”赵佶已经知道自己是乱臣贼子了,不过皇位是不能放弃的!别的事情都好说,皇帝是不能不做的。

    而且后妈对自己那么好,自家怎么能让她老人家走的不安心呢?

    “儿子……儿子向来不喜兵事,准备和辽国将来的皇帝耶律延禧做兄弟的。”赵佶信誓旦旦地说,“儿子命东坡先生在云台山设立学宫,就是想将儒家的文治之道传给辽国,以后和辽国世世代代做兄弟之邦。”

    这事儿向太后也知道一些,当下就吐了口气,“好好好,这就好,哀家果然没有看错你……十一哥,好好做你的太平天子吧。”

第473章 难兄难弟 二() 
    辽国,上京道,永州东南约30里,有一处名叫广平淀的洼地,东西20余里,南北10余里,地甚平坦,四望皆积累沙,树木多榆柳。而在洼地的中央,还有一处镜子般地小小湖泊。也许是这里有什么地热资源,这片处于沙地包围中的湖泊并没有上冻。连周围的草地树木,都还保留着一丝青绿。

    现在虽然已是正月下旬,南朝大宋的首都开封多半入了春。可是地处塞北的草原沙地,却依旧被严寒笼罩。只有广平淀这里稍稍温暖,也就成了一年四季都在野外度过的大辽天子的坐冬避寒之地,也就是冬捺钵营地所在。

    往年的这个时候,大辽皇帝的宫帐早就已经开拔,往春捺钵营地所在的长春州鸭子河而去了。可是今年不知怎么回事,在广平淀中央的湖泊周遭,依旧搭起着一大片毡毛帐篷。大辽皇帝的牙帐,也在其中,周围是上千根一头插入泥土的长枪和绳索组成的栅栏。每根长枪上还挂着一把张开的黑毡伞,每张伞下都立着一位顶盔贯甲的宫帐宿卫,约有千人,护卫着大辽皇帝的牙帐。

    牙帐还是去岁皇帝车驾抵达时搭起来的那一顶,可是住在里面的主人,却已经换掉了!

    牙帐的新主人耶律延禧这个时候还是有点恍惚,不大相信那位仿佛要长生不老的祖父耶律洪基,已经在今年正月十三驾崩在他所在的皇帝牙帐之中了。

    此时他的耳边,祖父的临终遗言还在萦绕:“南朝通好岁久,汝性刚,切勿生事。”

    惶惶大辽国的皇帝,临终最不放心的,居然是他的继承人和孙子会挑起同大宋的战争。

    这实在是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不过却也是事实!

    而且耶律延禧还百分之百的赞同祖父的遗嘱,他这些年虽然不掌大权,但还是领着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枢密院事,加任尚书令的官职。

    对于大辽国的一切,至少是军国大事还是非常熟悉的。因此他也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

    因为大辽国几乎就同一场灭顶之灾擦肩而过去岁秋季西北路招讨使耶律斡特剌指挥的大军,幸运的捕捉到了阻卜克烈部王汗磨古斯带领的部落。为了掩护部民转移,磨古斯不得不率领数量远不如辽军的克烈部战士投入决战。

    双方厮杀了两天一夜,最后筋疲力尽的辽军取得了胜利,捕获了让他们幸苦征战了九年的克烈部王汗磨古斯。

    虽然克烈部的部众在磨古斯的掩护下顺利逃脱,但是失去了首领的部落,总归能消停上几年。

    而对几乎就要输掉战争的大辽而言,捕获磨古斯也就成了胜利结束战争的台阶……所以苦战多年的北阻卜战争,就这样圆满结束了。

    耶律延禧现在一想到这场结束的刚刚好的战争,就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

    如果耶律斡特剌没有捉到磨古斯的部落,或是没有取得一场大捷,或是没有抓到该死的磨古斯,那么今年正月十三,祖父的去世就将变成大辽国崩溃的开始……

    因为老皇帝的去世留给耶律延禧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朝廷因为昭怀太子遇害留下的裂痕,需要耶律延禧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弥补。

    而在整顿内部的过程中,辽国几乎不可能同时进行和阻卜克烈部的战争。

    可是在没有抓获磨古斯的前提下结束对克烈部的战争,就等于向阻卜草原上所有的部落宣告:大辽战败了,被克烈部王汗磨古斯打败了!

    这将为克烈部和磨古斯赢得难以想象的威望,足以让草原上所有的阻卜汉子都把磨古斯视为他们共同的王汗!

    阻卜各部落,将会统一在磨古斯的十字战旗(克烈部信奉的是景教)之下……

    幸好,这样噩梦一般的局面,因为磨古斯的死亡,暂时没有出现。

    仅仅是暂时没有出现……

    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因为从镇州城(可敦城,大约就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后世蒙古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返回的耶律斡特剌报告,磨古斯的儿子忽儿札忽思已经继承了克烈部王汗的地位,虽然暂时由其母亲摄政,但是草原上的雏鹰终究会长大,克烈部的勇士将会在他的率领下再一次高举起十字战旗!

    与此同时,在大辽的东方,生女直完颜部节度使完颜盈歌的崛起也不可阻挡,从七年前开始,就以“为辽通鹰路”为名,大肆攻击吞并混同江流域的生女直部落(完颜部的根据地在后世哈尔滨市一带,距离辽国的宁江州很近,而在完颜部以北、以东和东南都是可以吞并的生女直部落),七年征战下来,完颜部的地盘和人口,不知道扩张了多少倍了。

    大辽的太祖皇帝曾经就对女直部的战斗力非常看重,称之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而现在的女直完颜部,大概已经满万了吧?

    另一个让人担心的对手,则是东南方的高丽国。高丽国曾经也是一个很难对付的海东强国,大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之降伏,而如今这个国家又在蠢蠢欲动了,真是叫人头疼啊。

    而最叫人头疼的,无疑还是南方的大宋!

    大宋和西夏的战争,现在看起来已经基本结束了只要小梁太后一日不死,夏主乾顺就不敢有所异动。而且这个乾顺和耶律延禧刚刚过世的祖父一样,也是个大宋文化的仰慕者……他居然打算改元贞观!

    乾顺这家伙到底当自己是嵬名乾顺还是李乾顺?怎么用起李世民的贞观年号了?而且这厮不仅年号用了贞观,连学问也要用汉学,还打算在兴庆府开设“国学”,仿效大宋的国子监,教党项的王族贵族子弟学“五经”。

    西夏有了这样的国王,估计是一辈子都不会和大宋开战了……而大宋没有了西夏的牵制,就能在南面虎视眈眈,等着大辽和阻卜、女直、高丽打起来后也一起扑上来吧?

    想到眼下四面受敌,内部也不稳定,刚刚即位的大辽皇帝耶律延禧就是一声长叹。

    皇帝……真是不容易当啊!

    “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