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育人的投入,更是绝对不能省的!因为在武好古看来,大宋朝在历史上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马,也不是因为没有血性,更不能让孔子来背黑锅,甚至不是杯酒释兵权的错。

    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大宋没有办好教育!宋朝的失败,就是教育的失败!虽然宋朝也办了官学,还搞了个看似可以推广教育的科举制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朝的教育,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办,其实都是低成本和低水平的。

    那种“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的教育,根本培养不出能够治国安天下的人才。比起之前被少数贵族精英垄断的“六艺教育”,其实是大大不如的,只有给了“寒门晋升之途”这一项,还可以拿出来说一说。

    而要克服这个问题,在武好古看来,其实也挺容易的,无非就是加大教育的投入!

    六艺教育和五经教育相比,缺点就是昂贵啊!而五经教育的优点,恰恰就是便宜。

    可惜便宜没好人……在这个问题是,人和马是一样的!

    而武好古要“好人”,那就不能怕烧钱了。

    按照武好古的要求,承载着为中华培养有用之儒的“六艺书院”,现在也开始动工了。六艺书院并不在界河商市的“市区”之内,而是在商市的护城壕和堤坝之外。就搭建在商市市区的东面,紧挨着界河,为了方便运输,也有自己的码头,当然也有自己的防洪堤坝。

    武好古是抵达界河后的第四天,才和马植一块儿去看书院工地的。数百个小工正在那里忙忙碌碌,这座六艺书院的一号主楼,已经有了一点模样儿。三层的筒子楼已经盖了一层,在旁边还有人在平整土地,计划要建设二号楼和三号楼。

    “第一期就是一号、二号、三号书舍楼和一号、二号、三号住宿楼,教师楼。”

    武好古骑在马上,对和他并辔而行的马植说:“这所书院不是蒙馆,将来学生都是九岁以上的少年。学制六年,分成六个年级,按照数字来编,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等。一个年级就占一栋书舍楼和一栋住宿楼,计划明年先开三个年级,尔后一年增加一个年级……”

    “先开三个年级?”马植没有听明白武好古的意思,“不是从一年级开始读吗?”

    “寻常是从一年级开始,”武好古笑道,“不过刚开张的时候收到的学生肯定良莠不齐,有些学生是有底子的,可以从二年级、三年级开始,没有底子的就从一年级开始。”

    让一部分学生直接从二年级、三年级开始读,自然是速成人才的需要了。武好古知道,随着界河商市的做大和自家在官场上的提升,将来是需要很多人才的。

    而在开始的时候,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培养些速成人才也是必要的。要不然几年后,当界河商市初具规模的时候,武好古就会没人可用了。

    实际上,武好古这会儿就已经觉得手里的人才不大够用了!

    “那边还有人在做事?”马植这时注意到“六艺书院”以东还有人在施工,仿佛是用木栅栏圈地。

    “那里是灯塔大学和船政学堂,”武好古道,“再往东就是南岸马场了。”

    南岸马场就是用来养“界河马”的两个马场之一。不过界河商市并不只有这两个马场,六艺书院、灯塔大学、船政学堂、警巡所、营造所、大都保所等机构都会拥有自己的专用马场。其中警巡所、营造所、大都保所的马场都会设在界河北岸。

    此外,武好古还计划在界河商市内兴建赛马场和马球场,以期调动商人们养马玩马的兴趣。

    如果发展的顺利,将来界河北岸还会有更多的马场被建立起来。

    总之,前景看起来是好的,不过却需要用大把大把的绢帛(钱)来铺就向前的道路。

    ……

    武好古和马植两人回到界河商市市区的时候,在政所街(就是政所、营造所、警巡所、财政所等建筑所在的临时街道)的右侧,正有几个牛皮帐篷在搭建之中,一些商贩模样的人往来穿梭,在其中一座最大的牛皮帐篷前还挂出了写着“阿拉丁”三个汉字的认旗。

    原来是阿拉丁商会的白思文到了!

    这个白思文是和武好古一起离开开封府的,两人一路同行,不过在进入沧州北部时,白思文带领的车队因为车辆和货物太多,无法快行,就落在了后面。今天才赶到界河商市。

    虽然武好古并不是很欢迎白思文这个天方教豪商进入界河市,不过他的到来倒是给界河商市增添了几分商业的氛围。因为白思文带来的商贩在几个牛皮帐篷前面摆出了摊位和货品,其实也没甚好东西,就是一些从开封府批来的布匹绸缎和从大名府批发来的瓷器。

    还有几个摊位是卖吃食的,其中一个摊位出售一种用核桃仁、葡萄干、芝麻、大枣还有其他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蒸煮压制出来的糕饼状的东西,把武好古吓了一跳,这玩意不是切糕吗?怎么宋朝就有了?

    就在武好古有些发愣的当口,其中一个帐篷一掀,走出几个人来,当先一个正是白思文,看着武好古就是一个肥喏:“大官人,小底白思文有礼了。”

    在白思文身后,还站在两个金发飘飘,五官秀丽,肌肤如雪,身子婀娜的金发番女,也跟着白思文一块儿行了个福礼。

    “白员外,”武好古打量了他身后的美人,然后就将手指向了“切糕”,“这是甚底?”

    白思文一愣,他本来以为武好古会问自己身后的美人——那可是白思文让阿拉丁商会给他精心挑选和调教出来的两个尤物,都是来自西方基辅国的女奴。

    可是武大官人怎么问起玛仁糖了?他是饿了吗?还好自己已经让人准备了酒席。

    “回大官人的话,”白思文笑道,“这是玛仁糖,是长途行商的必备之品,也是我们阿拉丁商会预备在界河商市贩卖的物件儿。”

    阿拉丁商会怎么改行卖切糕了?

    “你家不是海商吗?”武好古问,“怎么做去这等小买卖了?”

    白思文笑着解释道:“大官人有所不知,我家在北地海上并无基础,不熟海况,不知风向,沿岸各港口也无根基。所以不能贸然入海,还是先做一些小买卖,把根基扎稳了再说。

    再说这玛仁糖之类的买卖说小也不小。无论西行走丝路还是南下走海路,都需要制备行商吃食的,都得是那种经过特殊熬制,容易储存,分量又轻,还能填饱肚子的东西。玛仁糖只是其中的一种。

    而且……这行商干粮,也不过我家在界河商市立足扎根的一桩小生意而已。赚多少无所谓,能立个足就行了。”

    武好古心说:卖切糕立足,那靠什么赚大钱呢?

    “两位大官人。”白思文满脸堆笑,又行了一礼,然后冲着身后的帐篷指了一下,“小底备了桌薄酒,想请二位边吃边谈,不知二位可赏脸否?”

    “谈甚底?”武好古没有挪步,而是问了一句。

    他现在是修身养性的大儒了,不是必要就不想去参加什么饮宴,伤身不说,还浪费时间呢。有时间吃喝,还不如多读些孔子孟子的道理呢。

    “说招商的事情啊。”白思文还是满脸堆笑,一副恭喜发财的模样。“大官人现在是勾当市舶司事了……替界河商市招商,可是大官人份内的差遣啊。小底不才,在泉州、广州还有点生意上的朋友,做甚底的都有。是可以去替大官人招来四方客商的。”

第412章 小报告() 
大名府,河北东路转运使司。

    今年以来,在大名府任职的使相一级的高官中,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当然是知大名府事的旧党大佬韩忠彦了。

    他的小女儿刚刚嫁给了今年进士第六名的武好文——年方十八,就高中了进士第六,而且还是官家心腹武好古的弟弟,前途真可谓无量啊!在得到乘龙快婿的同时,朝廷的宣麻大诏也送到了大名府,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

    这可是拜为副相了!

    宋朝的副相官名很乱,在元丰改制后,大体上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四个官职为副相。与此同时,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两个官职又被加在首相和次相的官职中间,分别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也就是说,如果宰相满编的话,就是正相两位,副相四位,一共有六个。加上枢密院的知院、同知院,多的时候能有十来号人一起召对,还是蛮热闹的。

    而韩忠彦的副相,谁都知道是干不了几天的,因为他现在是官运大旺了。最多两个月后,就该再进一步,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了。

    估计到不了年底,他就要一年内三度宣麻,去当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了!真是欢喜都欢喜不过来了!

    而发愁的官儿,在大名府也是有几个的。

    刚刚上任的河北东路转运使张商英就是个发愁的官儿。他虽然兼着提举界河市舶司的差遣,可是正月间上任到现在都快六个月了,连沧州境内都没去过,只是守在大名府,全力的看着开封府内的风云变幻。自打太后临朝,新党的行情就急剧下跌,让一贯脾气暴躁喜欢骂人的张商英,都变得有些沉默了。

    “使相,武好古已经到了界河商市,还一连几日和对岸的辽人南京道警巡副使马植会面,两人可热络得很啊。”

    说话的是纪忆,他现在是沧州司法参军,自家的衙署在沧州州治清池县。不过他却不是个能安心做个芝麻官熬资历的,才上任没几天,就找了个借口来了大名府。他是管一州司法刑狱的官(和司理参军一起管),到了大名府也该去提刑点狱司,可是他却一头扎进了张商英的漕司衙门打起了武好古的小报告。

    他和武好古相识日久,而且还安排了墨娘子进入了共和行的核心,早先还是共和行(佳士得行)的股东,自然是知道武好古同马植的特殊关系,也知道一些武好古的打算。

    不过他没有把这些个都合盘托给张商英,而是选择了打小报告的方式,一点点的挤牙膏。

    小报告在官场上其实不大受欢迎的,不过纪忆打武好古的小报告在张商英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甚至也算不上是小报告。

    如果反过来,武好古跑到张商英这里说纪忆的坏话,那张大青天是要板面孔的。

    因为武好古是武官、近幸、吏商,小人一个啊!

    纪忆却是探花,还是“恩相”章惇(对张商英来说,章惇是有知遇之恩的)的孙女婿,和张商英是同党啊,都新党的志士嘛,聚在一起说小人的坏话有什么不可以的?

    而且武好古现在还有背叛新党投靠旧党的“罪行”,他的弟弟现在可是旧党大佬韩忠彦的乘龙快婿了!武好古这个小人会不顺着弟弟的路线上旧党的大船?

    呃,他如果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或者是投胎投出来的将家子,这种替弟弟张罗娶相州韩家的闺女真不算是背叛……政争论党派,婚姻讲门第,这不是问题。

    问题只是武好古不是正路出身,而且还有经商的劣迹……

    张商英闻言皱了皱眉,瞧了一眼坐在一边,只是沉默不语的张叔夜。张叔夜虽然是将门出身,但是因为在伐辽问题上的立场,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