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那个佛教狂耶律洪基对向西传教没有什么兴趣,否则绿色中亚可就要遭殃了。

    “那你在担心甚底?”武好古问。

    墨娘子笑道:“东翁难道不知道海上的勾当是靠刀剑来做的吗?

    这海州以北,素来是没有天方教海商的!在泉州往北,他们就没甚底优势了。”

    此时大食商人因为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所以在南洋和西洋的海上贸易中是有压倒性优势的。

    可是泉州往北,大食海商的优势就逐步变小了。到了明州就没甚份额了,日本博多港几乎没有大食海商的踪迹。扬州、海州虽然大食海商的商行,但是市场份额很小。

    至于辽国和高丽市场,也和日本差不多,基本没有大食商人的踪迹。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佛教在日本、高丽和辽国的绝对优势,就是汉人、日本人和高丽海商用武力驱逐大食海商了。

    如果武好古主导的界河商市允许大食海商阿拉丁商会入驻,无疑会遭致汉人和高丽海商的反感。北方的海上,说不定也会因为阿拉丁商会的进入而打成一团。

    而且,界河商市本身,也有可能会被狡猾的大食海商利用,卷入海上的冲突。

    “开门做生意,哪有把客人往外赶的道理?”武好古无所谓的摆手,“去请他进来吧。”

    现在武好古可不怕北地的海上一片刀光剑影……能打起来才好呢!打起来了,界河商市的水巡所才能堂而皇之的发展啊?

    不一会儿,墨娘子就依着武好古的吩咐带着白思文走进了武好古的书房,而且还是一路有说有笑的。

    仿佛刚才在武好古跟前说阿拉丁商会坏话的那位,根本不是墨莉墨娘子。

    武好古则走到书房门口相迎,冲着白思文拱手笑道:“海州一别都快两年了,白员外一向安好吗?”

    白思文唱了个肥喏:“托大官人的福,小底这两年海上漂泊,总算是一路平安,而且也算不负所托了。”

    “哦,真的吗?”武好古显得非常惊讶,“白员外带来了大食良马和古拉姆战奴来开封府了?”

    “良马还在泉州。”白思文笑道,“一共有三匹,都是公马,可以做种马的。”

    这当然是吹牛了,去天竺买马的商船最快明年才能回到泉州。不过即便是吹牛,但的确也在帮武好古做事了。

    “古拉姆倒是和小底一起来了,都是在西方和邪恶的十字教强盗战斗过的勇士。”

    白思文继续吹牛,邪恶的十字教强盗当然是十字军了。不过他们在1097年才刚刚踏上亚洲的土地,在去年夏天才收复圣城耶路撒冷。和他们战斗过的天方教勇士都已经去天堂和七十二个处女牵手了,现在怎么可能就到东方来了?

    “好啊,好啊。”武好古连连点头,也不点破,“先请几位勇士在寒舍休息一阵,等恢复了体力,某在请个朋友去考考他们。”

    他打算请赵钟哥出马,去试试那些天方教勇士的本领……不仅要试武艺,还要试一试他们教授学生的能力和方法,还要了解一下天方教的军学。

    博采众长,才能有所增益。武好古可不会固步自封,以为东风一定压倒西风!

    另外,武好古还希望通过阿拉丁商会得到西方的科学和哲学类的书籍,有可能的话再引进一些阿拉伯和罗马的学者去未来的灯塔大学。

    武好古接着又说:“白员外,国丧还有几日才过去,某现在是朝廷官员,所以不方便摆酒给你接风了。等国丧一过,再给你补上。”

    身为近幸,武好古不怕有人弹劾自己受贿近幸不受贿谁受贿?这不是问题。不过却不能让人抓住自己不忠的把柄。比如在国丧期间大吃大喝就是不忠了,所以他这些日子的生活是非常节制的。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白思文笑着说,“其实小底这次北来还有一事,想要相求。”

    “有甚底事情?”武好古问。

    白思文道:“小底在泉州就听说大官人受命在辽宋交界的界河之畔建个自治的商市?”

    果然不出墨娘子所料!

    武好古心说:这些阿拉伯商人的眼光还是很精明的……不过他们能看好界河商市,也说明界河商市是真有前途的。

    想到这里,武好古笑着说:“白员外的阿拉丁商行想要在界河商市投钱是吗?这可太好了……不如这样吧,等到四月份,本官就要北上去界河商市,你若有点儿闲工夫,就随着一块儿去吧。等你见了界河商市的模样,再讨论怎么投钱兴业,可行吗?”

    “行啊,一切都依大官人的。”

    白思文自是满口答应,心里也有点佩服自己的眼光和手段了。阿拉丁商会想要进入北地已经有百年了。

    可是却一直被那些该死的汉人、高丽人海商打出来!现在若是能巴结上武好古这个贪官,多半可以一举在界河商市站稳脚跟!

    有了界河商市这个根据地,阿拉丁商会多半就能在北方的海上往来纵横了!

    ……

    “墨娘子!可算把你给等来了,我和师父差点以为寻错了地方了。”

    墨莉从梨花别院回到自家在开封府内城的宅邸时天已经大黑了,在她的宅子门外这时却立着两个人,还都牵着走马,带着行李,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儿。正是明教圣公静明和尚和他的徒弟方腊。

    “大师,十三哥,可把你们等来了。”

    墨娘子拍了拍自家的房门,很快就有个老妈子来开门了。

    “进来说话吧。”墨娘子将两人请进了自家的客堂,桌子上已经摆了几盘冷菜了,“还没吃吧?一起用一点吧。”她又对自己的女仆说,“七娘子,去巷子口的蔡家铺子叫几个酒菜。

    对了,大师,十三哥,你们忌荤吗?”

    墨娘子是不忌荤食的,正宗的摩尼教教职只是独身,禁牵手,却不必“食菜侍魔”,不过江南地区流传的本土化的明教却有吃素的规矩,但是不禁牵手。

    “贫僧吃素,十三不忌。”静明和尚说。

    “七娘子,多叫几个素菜。”墨娘子打发走了自己的女仆后,又给和尚还有方腊点了两杯云雾茶。

    “墨娘子,”静明和尚笑问道,“听人说你在开封府发了大财,看着宅子,倒是真的了。”

    “奴要恁多钱财也没用,”墨娘子道,“还不是为了明教?

    这次叫你们来,也是为了明教的事情……奴觉得现在是时候重建明教总坛了。”

    “总坛一直有啊,”方腊道,“就在睦州清溪县啊。”

    “奴说的是天下明教的总坛,”墨娘子说,“是明教的祖庭!”

    “你要重建教廷?”静明和尚一怔,“纪忆之也是这个意思?”

    “他?”墨娘子一笑,“他不过是个听者。”

    纪忆的家族虽然一直资助流亡中华的摩尼教正宗一派,不过他们只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而这么做的,本身虽然是信徒,但并不出选人。

    而且纪忆虽然也想实现摩尼教的合法化,但是他只是想避免纪家被摩尼教的异端分子所牵连,从没想过重建摩尼教廷。

    重建摩尼教廷可不是闹着玩的!这表明摩尼教的复兴和反攻的开始反攻波斯!

    而对摩尼教极为厌恶的天方教势力,一定会有激烈的反应,甚至有可能和纪家海商发生严重冲突。

    “他不同意?”静明和尚有些担心地问。

    墨娘子摇摇头,“那又怎么样?他不同意,我们就不能干了?现在可是最佳的机会啊,连天方教的阿拉丁商会都准备在界河商市插一脚了,我们难道要放过这个机会?”

    “圣女,你打算怎么做?”静明和尚问。

    “奴打算让诸选人之家都迁往界河商市。”墨娘子道,“同时在界河商市兴建大云光明总寺,作为摩尼教教廷驻地。”

    “那界河商市的官府……”

    “界河商市的官府会欢迎我们的,”墨娘子笑道,“因为诸选人之家会给界河商市带去产业,会让界河商市在最短的时间里繁荣起来。”

第402章 东华门外落马() 
大宋元符三年四月十三,在开封府皇城的东华门外,挤挤挨挨的都是人头攒动。

    从东华门到马行街,再到潘楼街、御街、汴河大街,再往东去出了梁门、万胜门,这一路上沿途都是人头济济。沿街的高处,或酒楼或亭台或民宅,凡是靠着大街的窗口门口,也都有开封府的官人百姓,翘首张望。其中还有不少是精心打扮了一番的小娘子,羞羞答答地探头探脑。

    开封府无处不在的商贩也都赶来了,提篮挑担,沿着这一路叫卖吃食和各种甜汤,各种耍物。

    还有一些商贩则是挑着一堆书册在叫卖,卖的是一本名叫《文曲星》的杂书画册,上面画了很快就要堂而皇之骑马游行而来的今科进士的人像,还印了他们的锦绣文章的题诗词赋。

    今天可是新科进士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日子!谁不想亲眼见识这等大宋朝的英雄好男儿是何等样貌?谁不想一睹他们的锦绣文章?

    况且这本《文曲星》杂书也不甚贵,不过是八十个铜钱罢了。对于开封府外的人们而言,或许是一笔钱。可是对着天下首善之地,收入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开封府城的百姓来说,根本不算甚底。

    再说了,会掏钱买这一册书的,也不是苦哈哈的力夫或是没正经差事的闲汉他们也不识什么字,哪里知道进士的文章好在哪里?对他们而言,这书还不如《花魁》画册好呢!

    会买《文曲星》的,都是家里有几个闲钱,可以让儿子或者自己读书上进的富裕市民。八十文钱对他们算得了什么?

    所以不一会儿的功夫,这一路上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手里都拿着一本《文曲星》的创刊号了。

    不少人当场就翻看起来,看到精妙的文章还忍不住摇头晃脑念了起来,有几个还大声拍手叫好,仿佛真的能看出好在哪里似的。

    开封府、皇城司、三衙禁军今天也都抽调出不少人手来当值了。禁军面街而立,将百姓人潮当在身后,好清出一条窄窄的走道,让从东华门内出来的进士公们可以策马而行,从中通过。

    而在东华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很快就要到来了。大嗓门的宦官童贯已经穿上绯色的官府(他还没那么大官,只是为了好看穿一下),戴上了貂珰,手里拿着一个卷轴,站在了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木台之上,就等着吉时一到,大声唱名了。

    所谓东华门外唱名,就是指得这个!

    561个文进士,还有几十个武进士,他们的姓名、籍贯、年甲,还有在考试中获得的名次,都要由童贯大声唱出。

    唱名结束,骑着高头大马的进士,就要在童贯和武好古的引领下,从东华门内出来,浩浩荡荡的在开封府的街道上巡游一番,然后前往城外的琼林苑吃饭。

    而武好古这个时候,已经穿上了他的黑漆濒水山字甲,低着头在检查马儿的性别……呃,就是看有没有“宝贝”了!

    也不是每匹马都要看,只需要看几十匹给武进士骑的马就行了。那些武进士这个时候也都已经穿上了大红的衣服,戴着幞头,耳后插了花,喜气洋洋的站在各自的马匹旁边。

    武进士也是进士啊!虽然比不了文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