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可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士大夫!

    武好古咬咬牙说:“阿爹,那我家便不惧了,大不了打官司!”

    “你。。。。。。”武诚之看着儿子,连连摇头,“你这孩子怎就那么冲呢?为父教你的书画行的规矩,你怎就全忘个干净了?”

    “甚底规矩?”武好古一时真记不起来。

    “自是台底下的潜规矩啊!”

第三十四章 都是祖宗不好 三更奉上,狂求收藏() 
规矩,还是有的!

    武好古是因为换了魂,两世人生的记忆混在一起,有些东西一下子便记不清了。

    所以一时忘记了规矩,也误会了刘有方、陈佑文这两个“守规矩”的恶人了。

    他们虽然在整治武家,站在武家的立场上看,这俩货都该天打五雷轰。

    但是站在开封府书画行的角度,他们没有做错。

    错的是武家的老祖宗武宗元,他压根就不应该用摹本换了真迹,而且还换下了稀世珍宝《八十七神仙图》——用书画行的话说,干这种缺德事儿就是祸害子孙!

    武宗元自己当然不怕了,他是六品朝官,还娶了宰相的外孙女,还深得真宗、仁宗皇帝的喜爱。就算当时有人瞧出了《八十七神仙图》给换了,也不敢说啊。

    而且说了也没用,在真宗、仁宗两朝,武宗元就相当于米芾、王诜,他自己是最大的权威。

    他说是真,假的也真!

    他说是假,真的也假!

    这就是书画行的规矩!

    可问题是,他的子孙没他那么牛逼啊,考不上进士,也当不了官,更不是书画行的权威。

    所以武宗元当年等于给子孙后代留了个定时炸弹,到了武诚之、武好古这一辈,轰的一下给米芾弄炸了。

    站在书画行的立场,这事儿错不在刘有方、陈佑文,当然也不是米芾的错,而是在武宗元这个祸害子孙的老祖宗的错。

    而祖宗的错,子孙就该担待……在以孝治天下的大宋,这也是规矩!

    要不然开封府那么多富贵将门凭什么呀?还不是靠祖宗?而且大宋朝那么多官,凭本事考出来、打出来的其实是少数,靠祖荫当上的才是多呢!

    祖宗有功,子孙跟着享福。祖宗有错,子孙跟着倒霉。这个规矩便是到了九百多年后,也没甚底不对啊!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嘛!

    因而,武家倒霉是应该的!

    当然了,倒霉倒到什么程度,也是有规矩的。

    武宗元不过是弄了幅画玩玩,还不知丢在哪儿了……

    又不是勾结番邦,图谋不轨。

    所以子孙破财是肯定的,人亡倒还不至于。

    而陈佑文拿出《朝元仙仗图》要退,其实是个索贿的潜规则……不是真要退(真要借着这事儿把真迹眯了,那就该陈家子孙倒霉了),而是要武家按照《朝元仙仗图》的价值送钱,其实是在替刘有方索贿。

    索贿这种勾当,谁也不能大明大方的要啊,大宋朝还是有王法的。所以书画行里面就搞出这么个潜规则……其实后世索贿也是这样,都是横挑毛病竖挑刺的,很少有人会公开说给多少钱的。

    而钱送到了,刘有方也就相信《八十七神仙图》不在武家了,宫里以后也不再追究。

    要钱不要命,这也是规矩,而刘有方,是守规矩的!

    当然了,王诜、米芾这些人,会怎么出招,刘有方也不会过问。谁让武家摊上那么个惹祸的祖宗呢?

    祖宗不好,能怪谁?

    ……

    “阿爹,他们要这个数?”

    第一甜水巷,武家宅邸,书房之内,武好古一脸肉疼地伸出了巴掌,在老爹武诚之面前晃了晃。

    武诚之点点头,“起码给五万……说不定得给八万!”

    “八万能了吗?”武好古问。

    八万缗武诚之是没有的,不过武好古觉得自己本事很大,总有办法的。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没完没了啊……

    “宫中那边可了,给了钱,他们就不能再追究,要不然便是坏规矩。”武诚之想了想,又说:“但是宫外……”

    宫外还有许多权贵也在觊觎那张真该烧掉的《八十七神仙图》!

    “宫外怎么办?”武好古一边在心里面埋怨祖宗,一边和老爹商量对策。

    “宫外……”武诚之想了想,“宫外就得入亲贵门下了!若如此,便是给祖宗丢人了!”

    “明明是祖宗惹得祸,怎么……”

    “说甚呢?”武诚之脸一沉,“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我白波武家祖上是出过皇帝的,是你能非议的?”

    白波武家是武士彟,就是武则天他爹的后人!武士彟在武周时候的封号是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武则天也做过女皇帝。

    所以白波武家祖上是出过皇帝的!现在去给人做门客,的确是丢了祖宗的人……

    可是现在又不是武则天在当女官家,这个牛逼的祖宗也不顶事儿啊。

    训斥了儿子一句后,武诚之又道:“要入亲贵门下也不容易……毕竟有《八十七神仙图》这事儿,总还得去求潘大官人了。”

    潘大官人自己是罩不住,但是潘家嫡流之长的潘孝严却可以收武好古入门为客。因为潘孝严的儿子已经和德国公主定亲,马上就是堂堂驸马都尉了。

    而且他这个驸马都尉比王诜靠谱多了,因为王诜的公主老婆早死了,自己又是旧党人物,神宗、哲宗两位皇帝都不喜欢他。

    可一听要入潘孝严门下,武好古便脱口而道:“不可!”

    “为何?”武诚之被儿子的反应惊了一下,愣愣看儿子。

    是啊?

    为什么不可?

    武好古自己也不明白,只是武诚之一提出来,他潜意识便是万分抵触。

    他琢磨了一会儿,脑海中却浮现出一个美艳如花的倩影。

    是潘巧莲!

    原来是为了她,武好古才不能入潘孝严门下。

    因为门客是不可能娶主公家的闺女的……如今的大宋虽然早就不是门阀掌控了。但是门阀的遗风尚在,门客和主宫之间的阶级差距,几乎是不可逾越的。

    潘家将门的女儿,无论如何都不会嫁给一个门客……不仅是潘家门客娶不了,便是王家、曹家、米家这等将门之客,同样不能娶潘巧莲。

    除非……武好古入了端王门下!因为端王将来便是宋徽宗,武好古是端王门客,便是潜邸旧人,天子家臣——这满朝亲贵,谁不是天子家臣?因而大家便是肩碰肩的人物了。

    到时候,潘家将门一定会风风光光把潘巧莲嫁给武好古,而且还会有一笔丰厚的嫁妆奉上。

    那便是财色兼收,人生赢家了……

    “不入潘家门下。”武好古下了决心。

    武好古心想:潘巧莲是个好女子,对我有情有义,决不能让她嫁给那些满脑子封建思想的老顽固……要嫁也只能嫁给我这样有21世纪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了!

    “那你想入谁的门下?”

    武诚之又问,他不明白儿子的心思,他其实知道武好古和潘巧莲是两小无猜的,可是将潘巧莲娶进门当儿媳是想都不敢想的……

    “入……入端王门下!”武好古知道历史。哲宗皇帝在元符三年春就崩了,然后便是端王赵佶做官家了。

    也就是说,只要能入端王门下,再熬一年多就能把潘巧莲“救出封建主义的无边苦海”了……

    “端王?”武诚之愣了又愣,“官家的十一弟?”

    “对,就是他!”武好古点了点头。

    “你能够得着他?”

    这是个问题,端王府门口也没挂着招聘门客的牌子。而且现在也不是战国,也没毛遂自荐去给人当门客的。

    这事儿必须要有门路!

    而端王府的门槛太高,武好古理论上是够不着的……

    “够得着!”

    有高太尉和王驸马,怎会够不着赵佶?

    武好古寻思着,赵佶一定得到《桑家瓦子图》了,不过他怎么还不派人来请自己呢?

    没想到这赵佶,居然是个慢性子……

    不行,还得再整点事情出来!

    想到这里,武好古信心十足地道:“阿爹放心,儿子的画技现在突飞猛进,已经是天下第一了!而端王酷爱书画,凭儿的画技,只要再出点名,便会被端王请去了。”

    “你要怎么出名?”

    “我要和米友仁赌斗画技!”

    “啊!”

第三十五章 冯二娘写真图(求收藏,求推荐)() 
东十字街口,苏家茶坊的生意,这段时间兴隆了不少。

    这座茶坊的历史,极为悠久,几乎和潘楼相去不多。能够作为东十字街口鬼市子的一部分,这座茶楼的格局,自然差不到哪儿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茶楼里,唱的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合了眼下西北风烟大起的形势。

    才方未时,茶楼里已是宾客络绎不绝。除了一些官宦子弟在这里聚会之外,就是潘楼街书画行的人物,也来这里饮茶。苏家茶坊本就是个高消费的地方!在日前的唱卖《醉罗汉图》后,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不仅有了女伎伶人唱曲弹奏,还有各色名茶糕点供应,收费也自然水涨船高。

    在此喝上一壶茶,再听一段小曲,花费总要数百钱,所以不是普通人来的地方。

    而那些光临茶楼的客官,其实也不为听曲品茗,更多是为了探听消息。

    鬼市子上又出了甚底至宝,又有哪位高官要员来京,哪里又来了个腰缠万贯的好事家,何处会有诗词聚会……诸如此类的消息,往往都能在东十字街的茶楼里听到。潘楼街书画行的玩家和商家,也正是通过这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时候,玩家和商家也能在茶楼里面达成交易,几千几万的买卖,便在丝竹曲乐声中做成了。

    也正是这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东十字街口的茶楼,就显得格外热闹了。

    “苏大郎,今个这楼里怎地恁般多人?”

    在茶楼靠窗的位子上,刚刚和人玩了一场蹴鞠的高俅,拉住了苏大郎,好奇地打听询问。

    “高大郎,你还不知道吧?我们潘楼街上最近又出了个大画家。”

    这苏大郎原来和高俅也是熟识的。高俅能够当上苏东坡和王诜的书吏,还能写一笔好字,又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还会使枪弄帮,自然是有点出身的。

    他其实也是禁军将门的“边角料”,和潘孝庵潘大官人相差不多,只是潘孝庵有个会做买卖的爹,而高俅没有摊上好爹。

    而世代酿醋的苏大郎家自然也有些背景,能在开封府这个地界立了一百多年的买卖,没有背景可能吗?

    他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把闺女送进了宫,做了太宗皇帝的妃子。从真宗朝开始苏家老醋的历代主妇,都是从赵家宗室中迎来的县主。

    除了和赵家宗室代代联姻(其实是花钱“买”来的)之外,苏家还不忘“榜下捉婿”,几乎每一代苏家家主都有个进士女婿,而苏大郎本人也有个在御史台做官的姐夫。

    论起后台来,酿醋的苏家可比卖画的武家硬多了!而他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