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没想到蔡大忠良听到钦宗皇帝的胚胎出现的时候是那么高兴的!

    “这消息你听谁说的?”蔡京这时又问。

    “下官来此地的路上巧遇了端王,”武好古说,“他正赶着去宫里面报喜。”

    蔡京点点头,“要是个儿子就好了!”

    赵佶有了儿子,你蔡京的两个儿子可就要没有了

    武好古不动声色地道:“一定是个儿子。”

    是个让你家破人亡的儿子!

    “对!”蔡京一脸正色地说,“大宋的列祖列宗保佑,一定会让端王妃生个儿子的。”

    现在新旧两党斗争的关键点,就是还没有出生的赵恒了!

    不,应该是赵佶的生育能力!

    只要赵佶有足够的强大的生育能力,儿子总能憋出来的想保险一点就马上送几个看上去能生养的美女给赵佶牵手,怎么都能牵出一个儿子。

    只要有了儿子,大宋的未来就还是新党的天下!

    这个时候蔡京并没有想到官家赵煦的命短成那样,更没想到自己会因为赵佶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而家破人亡。

    所以当下就心情大好的对武好古道:“崇道,老夫要去拜访章相公,你若有甚底要说的,就在路上讲吧。”

    赵佶能生这事儿,现在可是大宋朝头等要紧的大事儿!而且还对新党大大有利,蔡京当然想第一时间报告给章惇知道了。

    “喏。”武好古应了一声,心想:若是能跟着去见章惇也好,就直接把吴延恩的上书给章惇看吧。

    “哈哈哈”

    崇政殿内,此时也想起了官家赵煦爽朗的笑声。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没指望再当父亲了。

    可是弟弟若能及时生个儿子也是好事儿因为他在很需要有个接班人啊!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同时又有几个关键的改革马上要启动,如果没有个接班人,万一没几年后就龙驭宾天了,皇位传给弟弟的话,就该支持旧党的向太后来执政了。

    到时候新政改革就又得半途而废了!

    想到这里,赵煦收住了笑声,对满脸喜色的弟弟说:“十一哥儿,若你这次能得个儿子,就抱到宫里来养如何?”

    抱到宫里?

    不会是做太子吧?

    赵佶愣了愣,又借着崇政殿内昏暗的光线看了看哥哥灰败的脸色,心说:若不是个儿子,那官家哥哥要是不予了,皇帝给谁不会是给我吧?怪不得那两个半仙都说自己得儿子不能太早,要不会“妨”到自己的,原来是指这事儿啊!

    “怎么?舍不得了?”赵煦没想到自己的艺术家弟弟的心思,还以为对方舍不得孩子呢。

    “不,不,不”赵佶连忙摇头。

    能当上皇帝当然最好。赵佶一向认为自己很厉害的,做什么事儿都能做到极好,若是去做皇帝,应该可以和李世民比!不过做皇帝太麻烦了,整天处理朝政,没有时间玩了,如果像李世民这样御驾亲征也有点危险。似乎也不是很好,如果没有机会,做个皇帝的老子也不错。

    “六哥开口,”赵佶道,“小弟怎么会舍不得?”

    “唔,”赵煦点点头,一挥手道,“快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太后吧她向来最疼你,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半个时辰后,向太后看着自己最喜欢的端王赵佶眉飞色舞地报喜,心里高兴地琢磨着:好啊,好啊!先帝的儿子里面果然还是你最出众!连生孩子都比他那个哥哥强早知道,皇帝就该给他做!

    不对啊!向太后马上想到了赵佶还没出生的儿子是个关键了,如果真的是个儿子,一定会被官家要去当儿子的!这样官家就有了太子,一旦驾崩了,那可就是那个孩子做皇帝,刘氏贱人(皇后)做太后了。

    真要这样,章惇那个奸相一定会继续执政,大宋就要毁在他手里啦!

    大宋的列祖列宗啊,向太后在心中向祖宗祷告,就让端王先得个闺女吧

    “太好了!”

    章惇听了武好古的报告,也喜形于色了。这段时间仿佛是新政改革的又一个高潮了。

    由于那个辽国大儒慕容忘忧的献策,连王安石当年都不敢推的练兵改革,都有了一个稳妥的方法。若是练兵能成,五年十年之后,大宋就会拥有十万可战之兵了。

    十万战兵啊!

    有了恁般多的兵马,燕云还愁不能收复吗?收复燕云可是不世之功,是可以封王的!

    可是这一切的改革,能够成功推行下去的前提,就是大宋有一个能支持新政的官家,就如当今的这位英主一样。

    只是英主现在有可能要英年早逝了,若是没有子侄接班,那可就要出现兄终弟及和太后听政的局面了。

    而太后可是坚决的旧党啊!

第325章 带路() 
“相公,今日可是双喜临门啊!”

    章惇的书房内,蔡京看着西喜形于色的章大相公,又微笑着报告道:“海州的海商,右承直郎吴延恩托武东门送了一封上书。”

    说着话,蔡京就冲立在章惇的书房里面的武好古打了个眼色。

    武好古连忙双手递上了吴延恩的上书,章惇书房里伺候的一个书童接了过去,又恭敬地交给了自家的主子。

    “一个海商的上书?说甚底啊?”章惇皱着眉头问。

    “相公,”武好古笑着解释道,“此人可不是一般的海商,他的一个族弟是高丽国的文科进士,现在已经做了大官。”

    “高丽国进士?”章惇皱了皱眉头,“怎么不在我朝科举呢?”

    蔡京道:“兴许没有真才实学吧?要不然在我朝中个进士多好?飘洋过海去高丽国有甚好的?”

    “也对。”章惇点点头。

    实际上,这个没有真才实学的进士就是高丽国名将吴延宠。在后来的高丽…女真战争中作为尹瓘的副手立了不少功劳,大宋国内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进士在军事上的能力还真没几个可以和他相比的……这家伙的道德文章要是再能好点,能在大宋中个进士,现在多半也是个新党干将了,说不定现在正在陕西六路当安抚使呢。

    “哦,高丽国真的要和女直人打仗啊?他们能打赢吗?”章惇这个时候已经一目十行的看完了上书。

    “不知道,”武好古答道,“不过高丽人和女直人总能分出一个高下的。到时候不管谁赢了,都将是辽国的心腹大患。而且对我朝而言,他们要打仗,就必然要买军备粮草,还要发卖战利品……这里面可是有大利可图的,我们何不顺水推舟?若是运作得法,说不定能把高丽、女直都拉拢过来。”

    “有道理!”章惇微微皱眉,“不过高丽若大胜了女直,恐怕就是又一个高句丽了,最好能让他们分胜负而不决生死。”

    相比女真人,章惇显然更担心高丽人变成又一个高句丽。

    蔡京则道:“若高丽真的变成了高句丽,辽国可就要腹背受敌了,燕云之地必可恢复。至于高丽……大不了把给辽国的岁币转赠给他们。”

    呵呵,送岁币还送出瘾了!

    武好古心想:亏得蔡京想得出来,居然想给高丽棒子送钱!

    章惇摇了摇头,笑道:“也是啊,便是成了高句丽,我大宋也不必怕他们……只要枢密院兵学司能办好,就都不必怕了。”

    奸相果然有见地,知道什么是最要紧的!

    章惇想了想,对武好古说:“这上书且到我这里即可,不必拿去给官家看了。你回头去和吴延恩讲,叫他来见我。”

    “喏。”

    武好古应了一声。心想:能见到章惇,吴延恩那老头一定满意了。至于吴家的“大买卖”,估计还得那个吴延宠亲自来一趟开封府才能促成。

    不过这事儿和自己没太大关系,还是抓紧时间办理灯塔商市的事情吧。

    “另外,”章惇这时又道,“武崇道,界河商市的具体交涉很快就要开始了,你和张天觉一起去和辽人谈判。他是个文人,不会做生意的,所以你得多准备则个,明白了吗?”

    “喏。”

    这段时间,关于界河商市的顶层交涉一直在进行,七月份时派往辽国的贺生辰使(耶律洪基的生辰是八月初二)还带去了正式的国书。根据具体负责初步谈判的李忠报告,辽国方面对界河商市的提议很感兴趣——只要税收能有保障,契丹人是不在乎一座夹河而立的“自由商市”的,难不成宋军还敢从那里出兵去打燕京吗?这是不可能胜利的……

    所以章惇估计,关于具体事务的谈判很快就会开始。而这个谈判需要下一任河北东路转运使张商英和武好古一块儿去了。

    领了章惇话语的武好古和蔡京一块儿离去了,回家去准备和章惇的心腹张商英会面了。而他和蔡京前脚刚走,章惇的预备孙女婿,右登仕郎,权枢密院编修司编修纪忆就兴冲冲而来了。

    原来纪忆也在高俅身上花了不少钱,所以高俅在把端王送进宫后就立即去了纪忆府上,把赵佶马上就要当爹的消息告知了正闭门读书准备科举的纪忆。纪忆则立即跑来了相府向章惇报告。

    “相公,”纪忆看见章惇满脸的喜色,心下就已经明白了,“您已经知道端王马上就要有后了?”

    “知道了。”章惇点点头,“武大郎刚刚和蔡元长一起来过了。”他顿了顿,“对了,你认得吴延恩吗?”

    纪忆一愣,马上点点头道:“认得,他是海州吴家商行的东家,是海州最大的海商。”

    “他有个族弟在高丽国做官?”

    纪忆回答道:“是啊,好像叫吴延宠,是高丽国兵部郎中。”

    “哦。”章惇点点头,又道,“今早王愍差人送来了捷报,困在青唐新城的瞎征遣使请降了。”

    纪忆闻言面露喜色:“瞎征请降?河湟岂不是大定在即了?”

    瞎征是唃厮啰政权的第四代首领,不过他本人并不是唃厮啰的血统(唃厮啰政权的开创者,是吐蕃赞普的后裔),而是唃厮啰的孙子董毡的养子,甚至不是吐蕃人,而是于阗人。因为血统不纯,所以他在青唐的统治并不稳固,唃厮啰家族的人们都不服从他,所以即位后一直非常弱势。不久之前还遭遇贵族反叛,丢掉了老巢青唐,还和老婆一起逃到青唐新城削发出家。

    在这样弱势的首领统治下,青唐吐蕃等于群龙无首,所以王愍、王瞻统帅的一路西军没费什么力气就一路打到了靠近青唐新城不远的邈川,还收到了瞎征的降书。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赢了这场河湟战争!

    而河湟一定,再向西就是黄头回鹘游牧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了。如果能招抚了黄头回鹘,那么大宋就能和西夏西面的西州回鹘建立联络。而西州回鹘派出的摩尼僧不久前还联络过身在辽国的纪忆。

    顺便提一句,现在的黄头回鹘也没多少人了。他们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被党项人逐出后人口急剧下降,现在最多就是几万人,也没什么政权,就是一群部族,大宋要收买他们并不困难。

    “相公,”纪忆道,“若能通过河湟吐蕃、黄头回鹘联络上西州回鹘,那就能取得西域良马和养马人了……现在枢密院兵学司已经有了,将来一定可以练出精兵,若再有了良马,不仅收复燕云可就指日可待,就是我大宋扬威四海,复汉唐气象也不是不可能的。”

    章惇看了眼自己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