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这样也行?

    章惇现在已经有点佩服慕容军师了,这个军师还真是有点办法的!

    “可是……上哪儿去找五百个能当队正的学生?”章惇追问道。

    “西军啊!”慕容老头说,“陕西六路,一路选六七十人,五百之数不就有了?待五百人齐备之后,再一边授之以文,一边用之探究一队一部之兵法。”

    “一队一部之兵法?”

    慕容忘忧笑道:“一队之兵该如何招募、挑选、训练、淘汰;号令该如何传递;兵马如何行进;甲士、弓手和骑兵该如何搭配;营寨该如何修筑;粮草、辎重该如何携带;民伕该如何驱使;步卒如何破骑兵;骑兵如何斗步卒;步骑如何协同;伤亡该如何救治抚恤;军法该如何执行;盔甲、弓弩、军马如何挑选修造养育……诸如此类,都应该形成可循之章法。这就是一队一部之兵法,也可称为军礼。”

    实际上这也是武好古的主意,他虽然没上过军校,但是也知道近现代军队都讲究“标准化”。同一军兵种的军官,都是用基本相同的教材训练出来的。同样的,相同的作战单位的组织和装备情况,还是士兵所接受的训练也基本相同。

    只有这样,军官们才能在不同的部队间迅速轮换,而不存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

    而这种“标准化”和军队的“小包干”也不是矛盾的,军校毕业的军官也可以搞一些兵为将有的承包。在历史上的西方军队中,也有这样的情况。

    不过武好古要把这种“标准化”引入宋朝也不容易,因为他不知道应该怎么组织和指挥一个队或一个部。

    当然了,林万成和钟哥儿都有带兵的经验,可以教武好古一些东西。但他们二位懂得的东西未必适用眼下的大宋。所以武好古希望能集众人之智,整出一套最科学,最有效的军队组织和训练方法。

    有了这套方法,再培养一批有宗族可以依靠的六艺儒生,那么万一靖康天倾难以避免,武好古也有了组织军队勤王的可能。

    “好!”章惇抚掌叫好道,“慕容先生之谋,果然不亚于汉之张子房啊!”

    慕容忘忧摇着羽毛扇,颇为受用地点点头,心里却想:应该是武大郎不亚于张子房才是啊!真没想到大宋竟然会有这样的人物……而且他比自己幸运,没有生错时候!

    如今的天下,看着仿佛还太平,实则却是大乱将至了。北方的大辽固然是死路一条,南方的宋朝恐怕也不见得有好下场。眼前这章惇章相公毕竟老了,难以肩负天下兴亡了。

    还好,南朝总算还有武好古这样的人物……

    慕容忘忧将心思收了回来,继续给章惇出谋划策,他说:“契丹人素有三个心腹之患,乃是阻卜、女直、渤海,如今阻卜已乱,渤海又屡屡举事,而女直则有完颜部野心勃勃……只待完颜部一统生女直便要大乱了。老夫看来,这大乱之日,快则五载,慢则十年,就要到来了。

    大宋若能练五万精兵,再建成界河商市,最后延揽数百北地汉人大族子弟,便如这位赵钟哥一般之人,则大事可成矣。”

    说着话,慕容忘忧用羽毛扇虚指身后的赵钟哥,笑道:“大宋若是能用他们,两三万精锐也是唾手可得的。”

    章惇看了一眼赵钟哥,看着果然是一条好汉啊!这样的好汉若是效忠契丹,对大宋就是祸害。若是能拉拢到大宋这边,就是养着也是值得的。

    “两三万精锐如何组成?”章惇问,“也让他们做队将吗?”

    “办法可多了。”慕容忘忧笑道,“所谓燕云门阀,其实就是昔日幽州藩镇的镇将牙兵之族。只有玉田韩氏稍有不同,是契丹人的奴隶出身。所谓门阀世家,不过是自说自话罢了。这等世将世兵之族,是最会训练武士的,比之府州折家也不遑多让。

    不过辽国也大致承平多年,这些世家武士多不得用,不得志的也有不少,大宋正可以招揽他们。将来辽国内乱起来的时候,可以授他们官职金钱,或让他们自己在界河商市招募士卒,或派去投向大宋的州军节度使军中带兵。这样就能达到以辽攻辽之效了!”

    这个点子却不是武好古想出来的,而是慕容忘忧的点子——他到底是慕容家的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办法是他家祖传的嘛!

    章惇追问道:“为何要在界河商市募兵?”

    他显然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很敢兴趣。

    “这样可以招募辽国的壮丁啊!”慕容忘忧笑道,“辽人苦穷,南人富庶,募苦穷之人从军才能悍不畏死啊。”

    “能募集到数万之众?”

    “如何不能?”慕容忘忧一笑,“只要界河商市能够起来,成为人口、财富、货物、船舶汇集之地,数万之兵还不是随时可得?”

    听慕容忘忧这么一说,武好古的脸色都有点变了。

    一座商市有钱财,有军官,有物资,有舰船,还可以随时拉出几万战兵……这个不是洪水猛兽一样的资产阶级城邦共和国是什么?章惇这个奸相能容忍这样的商市存在?

    不过章惇仿佛没有想到这些,只是连连点头:“好,甚好……只是这商市恐怕也不易建成啊!”

    “怎么会不易?”

    章惇皱眉道:“先生有所不知,在界河沿岸大兴土木可不是我朝一方可以做主的。”

    “哦,”慕容忘忧笑了笑,“老夫知道,《澶渊之盟》有约,不经对方同意,可于边境增筑城池榷场。

    不妨事的,只需请求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答应建筑界河大商市即可。”

第284章 辽宋共管才好啊() 
“耶律洪基能答应?”

    章惇皱眉问。

    界河商市摆明了对辽国是不利的,耶律洪基再亲宋,也不至于在这种大的原则问题上让步吧?

    “怎么会不答应?”慕容忘忧笑道,“只要能让辽国分一杯羹,耶律洪基只怕求之不得吧?”

    “让辽国分一杯羹?怎么分?”

    “辽宋共管啊。”慕容忘忧道,“大宋划一块地,让辽国也在界河对岸划一块地,两块地用浮桥连起来组成一个大的界河商市。这个商市由商会买扑运营,辽国和宋国只管分钱,岂不妙哉?”

    这个方案是武好古和慕容忘忧在来开封府的路上商议出的一个“二号案”,当然也是最优案了。

    由辽宋共管一个跨河商市,实际上就是“两不管”了辽国那边契丹人又不管钱,还不是南京道转运司这样由燕四家控制的衙门来管?说不定就落在马人望、马人杰兄弟手中了。就算不是马家管,慕容老头也有行贿的路子,花点钱就能摆平的事情对大宋和武好古都不是事儿。

    而宋朝这边的文官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都是很讲政策的。无论新党旧党,都不会随随便便和辽国开衅。所以有辽国人参与的话,留给这座界河商市商会的发展空间就很大了。

    界河商市,或者叫灯塔市的商会,根据武好古的设想,应该是一个城邦议会——并不是武好古迷信金权民主,而是他不可能在灯塔市搞独裁,与其让别人来独自己的裁,还不如搞个金权民主吧。

    在他的设想中,有资格参加这个商会的肯定都是大宋的开封府和辽国的析津府中最有钱的豪门巨商。在辽国那边就是燕四家这样的家族,而在大宋这边自然是以一票做生意搞艺术的将门为主了。

    除了背景和后台之外,参加商会还需要掏钱入股,商市的启动资金不是由朝廷拨付的,而是由参加商市商会的豪商投资。

    也就是说,这个“界河商市”实际上也是一个合股商行。只是明面上不存在控股股东,由十五到二十家持股数量相当的股东参与,以保证投票权和投资额相当。如果有新的股东要加入,必须得到商会简单多数或绝大多数股东的同意,同时还要缴纳相应的股本金,而股本金也会随着商市的发展而增加。

    不过商会并不会直接参与商市的日常管理,商会只负责决定重大事项,制定商市内部的法规,同时选出商市的诸长——市长、裁判长、警巡长、海巡长等等。

    而大宋奸相章惇会同意这样的方案吗?武好古忐忑地望着章大丞相。

    章惇思索着问:“和辽人共管的话将来一旦北朝有事,这个商市还能为我所用?”

    武好古闻言心中一喜,他似乎没有发现界河商市是个资本主义幽灵!

    慕容忘忧捋着胡子笑道:“老夫不是商人,这事儿得问武大郎了。”

    章惇知道武好古是大商人,于是就问:“大郎,你来说吧。”

    武好古笑道:“只要商市的商会听大宋朝廷的,商市自然就在大宋朝廷掌握之中了。”

    “商市的商会?”

    章惇倒没有说什么“商人都是唯利是图”之类的屁话,只是有些皱眉。

    两国共管,商会治市这个做法听着都有点不靠谱啊!

    武好古道:“相公,朝廷不直管商市,但还是可以指定商人入股商会的。只要相公指派对朝廷忠心的商人参加界河商会,那商市自然听从朝廷的命令。”

    “老夫怎知道商人是否忠于朝廷?”

    武好古笑道:“下官就是商人,开封府各家将门之中,也都有子弟在经营商业。开封府的七十二家正店,界身巷的金银绢帛交引铺的背后,其实都有将门勋贵的股份。相公认为,如下官这样的商人,还有那般与国同休的将门商人,会不会对朝廷忠心耿耿?”

    商人唯利是图,出卖大宋利益的事儿在历史上是有的,比如泉州蒲寿庚!

    同样的,商人散尽家财,招募战士,勤王殉国的例子,在宋朝历史上也是存在的,比如泉州许夫人和许夫人的丈夫许汉青。

    蒲许两家都是福建海商,都住在泉州,看上去好像差不多吧?不过在宋末天倾之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

    可见这商人,既有可靠的,也有靠不住的。

    而在章惇看来,如潘家将门、高家将门、曹家将门、王家将门、米家将门等等一大堆将门,还有已经化身为勋贵的大名向家、三槐王家、大名韩家这样的显赫豪门,会因为从事商业,就唯利是图,出卖大宋吗?

    他们好像在大宋都有股份吧?

    至于武好古这样的商人,也不会对大宋不利。

    现在武好古和赵佶是什么关系啊?赵佶未来不是皇帝就皇帝他爹,武家在赵佶的照应下早晚也是与国同休的将门勋贵啊。

    若是将来燕云得复,武好古这个功臣肯定能当上“贵官”的,子孙自然可以荫补到相应的武官官位,说不定还能和赵家联姻。而且武好古未婚妻潘巧莲也出自潘家将门,他和大宋的利益其实也是捆绑在一起的。

    而在章惇看来,这座商市如果被将门勋贵暂时控制,其实和被朝廷直接控制也没多大不同。

    而且只要燕云得复,界河商市就是大宋的一座州城或府城了所以现在的关键,还是恢复燕云的胜算。

    哪怕多一点都是好的!

    “辽国也有大商人吧?”章惇想了想,又问,“他们会听谁的?”

    “自然是听我们的!”武好古说。

    “为何?”章惇问,“辽国的那些大商人,难道没有燕地豪门的背景吗?那些燕地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