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武好古的这话在墨娘子听了,还是有点金屋藏娇的意思……

第187章 丰乐楼唱卖() 
丰乐楼又名樊楼、白矾楼,是开封府七十二家正店之首,也是规模最大的酒楼。【。aiyoushenm】这座三层相高、五楼相向的大酒楼位于东华门外,紧邻着马行街的景明坊。景明坊是个唐朝留下的老地名,原本的“坊”是城中城的布局,拥有如城墙一般的围墙和如城门一般的坊门。不过到了商业极度繁华的宋朝,碍事的坊墙、坊门早就拆除,所谓的“坊”也就成了个地名,类似于后世的“某某街道”。而建在景明坊地盘上的丰乐楼,也就成了临马行街而建,正对着皇宫御苑的东华门,就是“好汉”们唱名的地方。

    也不知是不是沾了东华门唱名的光,明明距离开封府的官僚勋贵聚居的城西有一段距离的丰乐楼,一直以来都是开封府的勋贵、官员、文人和豪商们最喜欢聚会之所。

    而丰乐楼最热闹的时候,通常是夜深灯火之时,因此有“夜深灯火上矾楼”的说法。不过大宋元符元年十二月二十这日,才过中午,丰乐楼前的马行街上,就已经是车流人潮滚滚而来,把本来就很拥挤的马行街给堵了个严严实实。

    潘孝庵潘大官人和妹子潘巧莲共乘的马车,也被堵在了马行街上,慢慢向前爬着,这速度都和蜗牛车差不多了。

    潘巧莲笑道:“十一哥,今日大武哥哥和端王的这一比,可吸引了不少人呢。”

    “是啊,武大郎这段时间可没少费心思啊,只是……”

    潘大官人眉头微微一蹙,撩开车帘,探出脑袋四下观望。

    已经有不少显贵官员受不了拥堵,从马车上下来步行了。潘孝严还认得其中几个,都是禁军的同僚,分别是曹家的(曹彬的后人)、赵家(投降专家赵赞的后人)、石家(石守信他们家)的将门子。全都是衣着华美,前呼后拥,招摇而去。

    大宋官家虽然重文轻武,但是对于开国的那些勋贵名将的后裔还是很照顾的。真正被轻的都是狄青这号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拼出来的武将,而不是潘大官人这号投胎投出来的武将。

    而且当年艺祖的杯酒赦兵权也不是真的一杯酒就解决问题了,而是赐下了大量的良田美宅。如今开封府城内外,一半的地皮都是归这些开国将门所有!单是土地升值带来的利益,就让他们肥得留油了!

    另外,本朝既不禁官员经商,又不抑土地兼并。因而大大方便了这些开国将门聚敛财富。而且这些开国将门又通过互相联姻和同赵家联姻,早就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家有难,各家相助。就是东华门外唱过名的文官,想要咬一家开国将门,也得好好掂量则个。

    顺便提一句,大宋的这些开国将门的后代也不都是纨绔子弟,能读书上进的人也不少,而且又和太宗、真宗和仁宗朝崛起的北方文官集团联姻结盟——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政坛上和新党敌对的旧党,就是他们在政治上的盟友。

    而新党,因为多是南方出身的平民士大夫,和这些富得流油的北方勋贵没有甚关联,就成了抑制他们的力量。

    不过老赵家出来的官家,终究离不开异论相搅的帝王术,哪怕是能支持章惇独揽朝纲的哲宗皇帝,也不会把世代都由将门子们把持的开封禁军交给新党去整顿……只要新党控制不了开封禁军,就得老老实实给官家做事!

    “十八,我们也下车步行吧。”

    潘孝庵把脑袋缩回去,对自家扮了男装的妹子说:“外头的熟人不少,武大郎的佳士得行这下可是名声大噪了。”

    “应该是名利双收。”潘巧莲手里捏着张花招儿,嘻嘻一笑,“你看看上面,好东西不少啊!”

    这张花招儿是后来加印的,上面不是美人像,而是一份拍卖物品的名目、底价和顺序。

    武好古和赵佶的两幅画自然是压轴的,而在它们之前还有三十二幅字画,都是名家真迹。

    另外还有主持唱卖的唱卖师的名讳,居然是墨娘子墨莉本人。

    这墨娘子是一画而红,想要一亲芳泽的富豪亲贵不知多少,可是却不知上哪儿去寻?今日居然出现在唱卖物品的名单下面——可惜她是不卖的,要不然肯定能拍出一个天价。

    此外,这张花招儿上还说,昔日艳冠开封府的李师师,也会亲自出席唱卖,会拿着赵小乙为她画的写真,上台展示!

    光是这两个美人和到处散发的“美人花招儿”,就足够吸引眼球了。而且在唱卖之前,还进行了恁长时间的丰乐楼展示,还有“画中第一人”的比试,真是赚足了眼球。

    现在开封府城内,已经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这场唱卖了!

    “还真没想到,这武大郎的生意经高明如此。”潘孝庵摇摇头,“只可惜他不过是个商人。”

    “商人?”潘巧莲把手中的花招儿丢给哥哥,嘻嘻一笑下了马车,“你我不是商人?”

    “我可是官人。”潘孝庵也跟着下了车,和妹妹一起步行。

    “不就是个从八品,”潘巧莲嗤的一笑,“等大武哥哥从辽国回来,至少也是个大使臣,说不定还能得个京官,到时就在你之上了。”

    京官并不是在京城做官的意思,而是文官的一个“大级别”,相当于武官的“大使臣”。文散官位从八品下承务郎往上直到正八品给事郎,都属于京官这一级。京官往上就是朝官,属于高中级文官了——在北宋,七品文官可不是芝麻绿豆。京官往下则称选人,也称“幕职官”,属于低级文官。

    若是文官做到京官,哪怕不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地位也高于潘孝庵这个荫补来的大使臣了。

    “还是当上了再说吧。”潘孝庵笑了笑,对于武好古,他其实也不是百分之百排斥的。

    毕竟端王正妃只有一个,他也不敢保证自家妹子必胜。

    所以他听到武好古使辽这事儿,是特别的高兴。因为去趟辽国不容易,没个一年半载回不来。等他回来了,端王的妃也选完了。潘巧莲要选上了,也就没武好古什么事儿了。

    要选不上,武好古也是不错的妹婿……

    打着如意算盘的潘孝庵和妹子一块儿到丰乐楼西楼门口的时候,早就有丰乐楼的小厮迎了上来,唱了个肥喏:“潘大官人,里面请,中楼马道,天字三号桌给您留着。”

    潘孝庵是丰乐楼的常客,小厮自然认得他。

    而中楼马道的天字三号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位次。

    中楼马道指得是丰乐中楼的底层,也就是用来举行唱卖的地方。唱卖不可能在小小的雅座包房里面举行,所以只能选择在丰乐楼中楼底层了。

    在苏大郎和高俅的安排下,这里被布置了一番,摆出了几十张桌子,按照距离拍卖台的远近,按照“天地玄黄”和数字序列进行编号——能在里面有张桌子的可都是大人物,身份不够的,就只能在中楼外面的院子里坐着。

    而天字序列的桌子都摆在拍卖台的北面,坐北望南,是最尊贵的位子,端王赵佶肯定坐在那一片,多半就是天字一号桌。

    也就是说,天字三号就在天字一号边上……光是这个座次,就能让满开封府的勋贵都对潘孝庵刮目相看了。

    当然了,潘孝庵的座次还是不能和武好古、米友仁、纪忆、李师师、墨娘子相比的,他们几个,现在就坐在特别宽大的天字一号桌周围,其中武好古和米友仁更是坐在赵佶左右!

第188章 日进斗金() 
潘家兄妹走进丰乐中楼马道的时候,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了,武好古、赵佶、米友仁、纪忆、李师师都到了,正坐一块儿喝茶聊天。【。m】

    苏大郎、墨娘子和高俅也到了,不过他们没有入坐。

    墨娘子正和几个卖主一起在唱卖台上“开箱子”,就是由卖主和她一起验看事先密封的装卖品的箱子,缺认无误后再由卖家亲自打开,取出里面的物件,一一摆放在唱卖台上的十几个摆成个“回”字的画案之上——墨娘子是空手上台,之后也会空手下台,没有玩调包计的可能。所有的东西都在众目睽睽之下。拍出去的,买主付钱后就可上台取走,也可以由武好古和苏大郎亲自把卖品送到他们手中同时收钱,拍不出去的,就由卖主在唱卖结束后自行取走。

    高俅则带着几个赵佶的护卫,化妆成了富豪的模样,坐在角落里面暗中保护端王。

    苏大郎则一身员外打扮,站在中楼马道唯一开放的正西入口处,满脸堆笑着迎客。

    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更不是有钱就能进去的!

    今天的唱卖会可是日后佳士得书画会馆的起源,而佳士得书画会馆是个格调很高的风雅之地,能够入会的都是文人雅士,土豪想要进去,那得交上一大笔的会费年费……好像还是有钱就能去啊?呃,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可不行。因为现在还是佳士得行的装逼阶段,只等逼装起来了,才能卖出好价钱!

    所以现在有钱没品(官品)的主,砸多少私交子下来,苏大郎还是满脸堆笑的拒绝:“对不住,里面的位子都叫人订下了,有太后的兄弟,有曹右卫,有王刺史,有韩左卫,有潘驸马,有赵留后,有吴武功,有米襄阳,有李龙眠,还有蔡承旨,有蹇尚书,有薛翠微,还刘大官和童大官……您看看,每张桌子都有人了。”

    这可真是了不得啊,能坐进去的都是大人物啊,不是显贵就是大官,居然还有太后的两位兄弟和正当红的蔡京、蹇序辰!

    看来有几个臭钱的主只能给挡在外头了。

    不过外头其实也不错,丰乐楼本就是园林风格的酒楼,在丰乐五楼之间的院子里,种了不少桂花腊梅,还搭了许多亭子,棚子,全都用锦缎围了起来,还有小厮女使往来伺候。还可以点上酒菜,叫上歌伎,边吃边听小曲边参加唱卖——坐在外头的人当然也可以喊价,不过不能乱喊,得付上两成的押金。

    另外,坐在外面亭子里的人,只要喊了价,付了押金,就能去中楼看东西。不过中楼里面可没他们的位子,只能站着看……这不但看不起人吗?所以真有钱的,以后还是花钱买个会员吧。

    潘家兄妹到达的时候,丰乐楼的院子里面的小亭子、小棚子差不多都快坐满了,女使和小厮们往来穿梭,端着好酒好菜点心茶水,流水般的送往各个亭子棚子。

    “居然恁般热闹!”潘孝庵瞧着这场面着实有点惊讶。

    他是为端王赵佶而来的,可院子里的这些人知道赵小乙就是端王吗?

    他们凑什么热闹啊?

    “大武哥哥真是有本事,”潘巧莲拍拍手道,“居然可以运营出这么个局面!”

    “嗨,那是他的本事吗?”潘孝庵现在可听不得这个话,“那是赵小乙、米元晖、苏大郎、纪忆之、李师师和墨娘子一起合力做出来的局面。”

    潘巧莲笑吟吟看着哥哥,“大武哥哥能把这些人拧在一起做事,还不是本事吗?”

    潘孝庵一愣,仿佛是这么回事啊!

    武好古说起来除了画画别的什么都不行啊,文不能考科举,武不能入行伍,生意做得也不算太精明吧?上次和十八姐出去一圈也没赚到什么钱。

    可这次怎么就做出恁般大的事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