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娴氖悄岩怨懒康摹

    不过会馆的建设和开办必须按部就班,现在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因为赵佶眼下还是端王,不是官家,轻佻一点不要紧,交际的人物太多太杂就不好了。

    眼下真正需要上心的,还是围绕“武赵斗画”和“花魁大比”展开业务。

    “忆之,等到花招儿弄好了,我还想再印一本画册。”武好古这时向纪忆提出了一个有些奇怪的问题。

    “画册?”纪忆愣了愣,这事儿该去和米友仁谈吧?

    武好古顿了顿,又道:“画册的名称就叫《花魁》。”

    “《花魁》?这是……”

    “就是开封府花魁娘子们的画册啊。”武好古笑道,“我想就从这次的花魁娘子大比开始,我们佳士得行就要参与进去,给花魁娘子们出画册……不是有七个楼参加吗?可以一楼出一本,李师师和墨娘子再各出一本,一共出九本。这还是第一期的计划。”

    这是要出写真集了!

    同时也是武大艺术家向大宋出版宣传领域开拓的第一阵!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武好古的思路自然异于常人的。他的“出版宣传”路线不是从为国为民呐喊的报纸开始的,而是从刊登青楼花魁写真的画册开始的。

    他要做是不是大宋的《大公报》,而是大宋的《花花公子》。

    武好古接着说:“一本画册可以有十二到二十四页,全部是花魁和寻常角伎的写真和介绍,再配上诗词,一本卖个一缗钱,一个月出一本……可以吗?”

    这实际上也是一本娱乐月刊,上面刊登的实就是宋朝的娱乐明星……人家是“伎”,不是“妓”,偏旁不同,就是完完全全的两个性质了。

    “应该可以啊……”纪忆想了想,笑道,“一缗钱该是能卖出去,关键是东西得好,名头得大。画册不比文章,字印得差一点也能读。画册必须得画得好,印得精。”

    画得好对武好古来说不是问题,印得精……应该也没太大的难度,只要花钱请最好的师傅雕版,用最好的纸张油墨,总是能印好的。

    至于名头,有了“画中第一人”如果还不够的话,就加上李师师、墨娘子和七大花魁。和她们这个级别的角伎(墨娘子不是角伎)喝杯茶都得二三十缗,花一缗钱买个二十四页的写真集还嫌贵?

    “而且那些花魁、角伎应该也乐意,毕竟能替她们打响名头。不过这事儿我不方便出面,让墨娘子去说就行了。”

    纪忆现在已经勾上了赵佶,又得了章惇的赏识,是时候“洁身自好”一些了。

    而且他也没意识到《花魁》画册实际上是武好古产业布局的关键一步,走好了将会让佳士得行实现飞跃式的进步。

    《花魁》画册本身是属于出版业的,出版业的上游是印刷业,印刷业的上游又是染料、油墨和造纸。而和出版业平行的则是新闻和广告两个行业,出版业的下游则牵着教育。

    若是能从上到下全都发展起来,那可真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而且还有利于武好古染指大宋政坛的话语权……

    想要将这一连串产业发展起来的关键,在武好古看来就是钱!没有钱,是不可能发展出那么多产业的。

    所以武好古就决定从最容易赚钱的那一部分入手,这样才可以迅速打开局面。

    而这个突破口,肯定不是几文钱一张,上面都是文字的报纸,只能是一缗钱一本,上面印着娇滴滴的花魁娘子的《花魁》画册!

    这可是个两头都能收钱,说不定还能卖广告的画册!

    开头的九本是用来打响名号的,等到《花魁》画册在开封府的名头打出来了,武好古就准备将《花魁》做成月刊,每个月都推出一个花魁娘子和十二个金钗娘子。不仅开封府的角伎可以入选,大名府、应天府、洛阳府、京兆府、徐州、海州、密州、扬州甚至江南和巴蜀等地的美伎也都可以入选。

    而且……还得搞竞价排名!

    入选的“花魁”和“金钗”,还得免费做一次画模,由佳士得行派出的画师给她们画了写真,并且挂在佳士得画斋里面展出。将来如果真的大红大紫了,这幅写真又拿起唱卖了……

    总之,《花魁》画册的盈利能力,应该是绝对有保证的。

    而《花魁》的盈利,则可以保证佳士得商行在印刷行业中的投入。等到自营的印刷坊“养”出来的,佳士得行就能出版“年画”、“连环画”、“画报”和各种书籍,再以此为基础,进军新闻出版业。

    同时,在印刷行发展起来后,佳士得行还可以投资研发“彩印”技术,“彩印”又可以延伸出“染料”和“印染”,“印染”搞好了就能跨行进入纺织业了——实际上,画家同“染料”、“印染”两个行当也不是隔着山的,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的颜料和染料其实是差不多的东西。而给绢画设色,实际上就是在“染色”。

    如果佳士得行真的能借助《花魁》画册,在未来几年乃至十年内成为出版印刷业、染料(颜料)业和纺织业的巨头。

    那么佳士得行就算步入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门了……

    未来的宏图大展是有望的,不过在大展拳脚之前,武好古和佳士得行还面临着人事上的困境。

    佳士得的底蕴太薄,根本没有人才的积累。

    想到人事问题,武好古忍不住就有点皱眉头,他对众人道:“现在商行的生意是不愁的,无非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可是人还是不够用。我看,除了唱卖的事情,传单的事情和建筑商馆的事情之外,就是人事最要紧了。得成立一个专管人事的……房,就叫房吧。商行之下就是科了。

    现在需要把账房、人事房、唱卖房和商馆房先建起来,稍后还要建一个画册房、书画房和印刻房。大郎,你看怎么样?”

    “我也正想这事儿呢,”苏大郎思索着说,“账房还是挺扬的,唱卖的事情我熟,唱卖房的管事儿我自己来,商馆房可以叫子虚(花满山)来管,至于人事房……”

    “元晖,”武好古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学生米友仁,“你来吧,你一定行的。”

    “老师,我是国子监生啊。”米友仁摇摇头,似乎有些顾虑。

    “国子监生就不能管自家的买卖了?”武好古笑了笑道,“佳士得行你米家有份的!

    而且,也没叫你用真名啊。就用米小乙这个名号吧,也不要你做多久,帮我做几个月就行了。现在毕竟是商行草创,人事房是最难做的时候,只有你能来了。”

    米友仁可是当过掌画学(大宋美术学院院长)和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的,一个小小的商行人士房还会管不了?

    而且,佳士得行人事房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挖人家的墙角。而私人的墙角肯定没有大宋封建主义的墙角好挖了。

    佳士得行挖人的重点,肯定得瞄准了各种官营的手工作坊。而掌握这些作坊的人,不是宫里的宦官就是那些荫补入仕的“官n代”。米友仁和这些“n代目”都熟,挖点人也不至于伤了和气。

第166章 行首不好当() 
回到开封,转眼已经一个月。【。aiyoushenm】

    日子过得飞快,凛冬已至,风雪交加,在不经意间,已经给开封城罩上了一层银装。

    武好古最近的事情很多,也很忙。

    首先,他忙着完成武诚之接的那一堆绘画勾当,几乎每隔一天,都会进入一座深如烟海的豪门,去画一个盈盈十几岁的美少女。当然都是工笔写真,不是《潘素儿的微笑》这样的油画,否则还真没那么容易完成——不仅是油画创作本身就比较慢,还因为如今世界上只有武好古一人掌握了油画技法,他必须独立完成全部绘画工作,根本没有人可以代笔。

    而工笔写真就轻松多了,武好古只需要勾勒好线条,设色的工作可以丢给米友仁和武诚之去完成。

    所以忙活了一个月后,武诚之接下的单大部分已经完成。武好古的手头也因此多出了好几万缗的“润笔金”。

    有了这笔钱,不仅武好古对佳士得行的出资全部到位,而且还能应付替家里在开封府城西厢置业的开销。

    武诚之看中了一套位于金水河畔,靠近西北水门的大宅子。五进五出,还有一个小小的后花园。和王家西苑和潘家的潘家园是不能比的,不过也算是一处体面的大宅了。

    宅子原来的主人是旧党的一个高官,被一贬再贬,就快去亚龙湾看海了,家里又要嫁女儿,需要赔上一大笔嫁妆,只得卖了开封府的宅子。

    这宅子的索价是十万缗!

    真的不便宜,但是开封府的房价就是这么离谱!最后花满山好说歹说,才还掉了五千,以九万五千缗的价格成交。

    而武家为了拿出这笔钱,又把第一甜水巷的宅子和潘楼街上的老铺出了手,换到了七万缗,所以武好古实际上就贴进去两万五千缗,算是给老爹寻了个安度晚年的安乐窝——实际上他爹根本不老,还没到安享晚年的时候呢!

    不过这笔钱还是花得挺值的,原本和父亲、兄弟、小妈挤在一个院子里的武好古,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进院子,那可是个带着堂屋、厢房、廊屋的大院子。

    足够给武好古当新房,迎娶潘家将门的潘巧莲了。

    除了自己“婚房”之外,武好古还给张熙载、花满山和林万成分配了一个院子,能让他们俩把家眷从虞城和海州接到开封府来住了。

    另外,武好古的兄弟武好文也得到了一进敞亮的院子。

    在忙着买房卖房和完成绘画订单的同时,武好古还忙着应付翰林图画院和书画行的一摊事情。

    宋朝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规和行首,通过制定行规和推选行首就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行业自律。在有些行业,行首还要负责和官府打交道,应付各种和买还有摊派。所以能坐稳这位子的,通常都有点背景,也有些手腕。

    而在书画行,根据惯例,待诏直长就是当然的行首。因为存在书、画两个分类,所以书画行的行首向来是两人,一人是翰林书艺局待诏直长,一人则是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

    不过书画行向来是以画为主的,倒不是因为书法作品卖得少,而是专业书法家人数很少……书法是士大夫的基本功,所以大部分的书法作品都是士子和官员ti gong的。而绘画则不然,做官写不了一手好字会被人瞧不起,会不会画画是无所谓的。所以士大夫画家比士大夫书法家少太多了,留给专业画家的空间也就大了。

    如今代表书艺局出任书画行首的是一个名叫夏国诚的老头,样貌和蔼可亲,是个不得罪人的老狐狸,能模仿不少名家书法,眼力据说也不错,因为识破过一本米芾伪造的王献之真笔字帖而名噪一时。

    武家父子和夏老头是认识的,毕竟大家都是干书画勾当的,所以在忙完了手头的一堆事情后,武诚之、武好古就备了一份礼品,去拜访夏老头了。

    别看夏老头的书法也没啥名气,可他是世袭的书艺局——翰林四局都有世袭现象存在,当上了待诏直长的武好古现在也有权力把自己的后代招入画局——累世经营之下,家产还是颇为丰厚的,和武家一样,都住在豪宅林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