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不勒将信将疑。

    武好古又道:“你们也不必担心走得太远后无法同中原贸易。

    你们可以沿着草原丝路迁移,一边西迁一边建立商城。这些商城由我出资建造,建成后由你们蒙兀人和奚人共管。将来就会有一条草原商路,一直从钦察草原通往燕地。中原的丝绸、瓷器、铁器和武器,就能源源不断输往草原。”

    这其实是个陷阱!

    这些所谓的“商城”,其实都是土堆的棱堡!

    以坝上草原为起点,横穿过整个蒙古高原和钦察草原,一直修到里海岸边。东西跨度一万多里!而且每个棱堡所处的地点,都是最适合游牧民族在大迁移中落脚坐冬的温暖之地。

    根据大周共和军都军机司情报房的调查,这样的温暖之地大约有五到六处,也就是说,一万多里的迁徙需要五到六年才能完成——举族举国的迁移可不是军队急行军,一天走五十里八十里的那是想都别想!所以西迁的蒙兀诸部有的是时间慢慢放牧和在共和军都料匠的指挥下修筑城堡。

    而这些城堡名义上是蒙兀人和奚人共管,但实际上却会属于武好古和萧瑟瑟、大奥野、次奥野的子孙后代。

    在大周共和国和武氏嫡流以及天理教博士团的支持下,他们将会成为草原上的城主。通过贸易和宗教成为草原上的一方首领!

    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些贸易城市还会一步步引导草原牧民从游牧转向定牧。而定牧的民族,至少在破坏力上是不能和游牧民族相比的。

    “可是我们蒙兀人没有那么多的钱啊!”合不勒还在和武好古讨价还价。

    “钱不是问题,”武好古道,“你们可以对过境的商队收税得钱。

    大周共和行和大奚王国将会对前往钦察草原或者从钦察草原而来的商队免税,这样你们就能对通过钦察草原进行的东方和西方的贸易征税了。

    另外还可以在辽阔的草原上寻找金矿,或者在钦察草原北方的森林中猎取皮毛。

    你们蒙兀人口少,一年有个二三十万银两币的收入就足够你们购买中原的武器、铁器了。”

    其实还可以去抢!不过这个话武好古并没有说出来。

    他顿了顿,语气已经变得非常严厉了:“合不勒,如果你们仍然不愿意迁移,那么我大周共和国就要取缔蒙兀国号,在草原上实行齐民编户,设置官府,驻扎大军!并且禁止你们继续侵扰会宁府了!”

    这些话一半是唬人的。因为蒙兀诸部占据的地盘没有什么油水,不可能引起大周共和国元老们的兴趣。

    如果武好古硬要发动战争,当然也可以办到,不过会比较费劲儿。

    而且今年又是大周的选举年,已经连任了两届元首的武义久正在谋求第三个任期。这让元老院中的“义勇派”非常不满。

    因为“镰仓将军义勇”现在已经控制了大半个日本本州和全部的九州、四国,日本朝廷也愿意屈服,将天皇的名号将为国王,并且加入共和国了。

    征服日本的战争,基本上已经取得了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武义勇当然想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政坛,去尝试竞选元首。

    不过他的想法没有得到武好古的支持,因此很难达成。

    但是武义久仍然要小心翼翼地完成他的这一届任期,以免犯下大错,给义勇派反对的口实。

    因此他也不会支持马上对蒙兀国开战……

    可是合不勒并不知道大周共和国的政治运作模式,还以为只要武好古一声令下,他的“蒙兀国”(对内是称国的)就会马上完蛋。

    “可是迁移的事情,也不是在下一言而决的。”合不勒为难地说。

    他并不是蒙古大汗,蒙兀国也不是大蒙古国,而是一个联盟国家。作为汗王的合不勒权力有限,这也是蒙兀国会被实力并不强大的奚人牢牢压制的原因。

    草原民族在没有完成齐民编户前,单靠所谓野蛮淳朴,也没多厉害。一堆大大小小的部落能形成什么样的合力?而且在没有完成齐民编户的情况下,也无法建立可以激励战士死战的机制。

    战死往往意味着部落或家族的重大损失!所以此时的蒙兀人虽然个人武艺丝毫不弱于后来的蒙古人,但是却和早年的契丹人一样,害怕肉搏,不能打硬仗。只能靠往来飘忽的机动性和强敌周旋。

    但是在萧瑟瑟的收买分化之下,总会有叛徒将大部落的行踪报告给可敦城,所以一旦开战,合不勒的汗国连躲都没地儿躲。

    武好古笑了笑,“合不勒,我知道部落联盟是怎么回事儿。你尽管去召开大会吧,蒙兀诸部首领一定会支持迁移的!你们的未来在西方的钦察草原,这是早就注定了的。”

    合不勒悄悄吸了口凉气儿,武好古的话让他有点脊背发冷了。部落联盟大会都没开,他就知道一定能通过?难道蒙兀诸部中有许多首领早就被武好古和萧瑟瑟收买了?

    看来东方真的不能再呆了,还是西进吧!

第1460章 军户不怕远征难() 
不知不觉间,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殖民运动,在大周、东宋和西宋三国,同时展开了。

    这是一场必将改变世界政治版图和人种结构的大殖民运动,也是华夏民族趁着西方和中东还一片蒙昧的时候,在悄悄的瓜分世界……

    在这个时空的未来,什么华夏农民伯伯安土重迁,不愿意往外迁徙的传说,是不大可能听到的。因为从来都没有人会问他们愿不愿意!

    殖民扩张这种事情,从来都不是由农民主导的,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也只能被迫参与其中。

    轮到你去,想不去也是不可能!

    如果轮到了还能不去,那就说明这个国家或者政权,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组织起一场殖民运动。

    所以这锅应该是统治者的,而不是下面安土重迁的农民来背。

    灵州,灵武县城。

    这几天也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通往灵武县城的官道上面,时不时就有大队的骑士成群而过!

    害得行商和在官道两边种地的农民忙不迭的就得弯腰鞠躬,向骑士老爷们行礼。

    不过老爷们这段时间的心情仿佛不佳,根本没兴趣多看路边的小民一眼,只是一边策马赶路,一边议论着一件让他们不安,但是又有点憧憬的事情——转封!

    长安枢密院的承旨日前抵达了灵武县,向灵州的领主高尧康传达了转封的圣旨。

    灵州封地,将会整个被收回!

    作为补偿,高尧康和灵州军可以在西方现在属于西辽的河中地区,占有一片富饶的土地。

    同时,长安朝廷会派出一支无敌的铁军,帮着灵州军还有同时得到转封命令的西凉国,一起去打下用于转封的地盘。

    也就是说,灵州的骑士老爷们必须交出现有的庄园,然后组织一批武装农民,带着家眷、牛马、农具、种子,还有其他什么生产资料,远行万里,去别国的地盘上再打一块封地……

    这哪里是转封,简直就是没收!

    可是面对这样实际上是没收的转封令,高尧康却没有抗拒的勇气。

    因为封建化程度很高的灵州军,现在就靠大约1000个骑士家族在支撑。即便充分动员,顶天就是2000甲骑再加上相应数量的辅助骑兵。

    怎么可能抗拒装备了野战炮和重型火枪的西宋军队?

    再说了,高尧康和灵州军的大将们都知道西方富庶!

    也知道耶律大石现在无力守护河中和七河之土。

    富庶而无主之地,不是天赐任取的财富吗?

    天赐之财,怎能不多取一点?

    此去西方,骑士诸家的土地应该可以增加许多吧?土地多了,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就都容易解决了。

    自打高俅在灵州建藩,到如今已经差不多30年了。骑二代都娶妻生子,要为儿子们的前途操心了。

    如果不能扩张土地,灵州的1000余个骑士家族的掌门人就得为骑三代、骑四代们的前途烦恼了。

    就在这个时候,转封的旨意从长安传来了!

    ……

    “主公,已经有七百多家的家主抵达灵州了。”

    灵州军之主高尧康的府邸内,灵州军兵马副总管李永奇,正在向主公高尧康报告诸家点集的情况。

    灵州的地盘也不算小,1000余个骑士家族分散在各处,把他们的家主都召集起来得花费不少时间,自然也有先来后到的。

    “哦,和他们谈过转封的事情了?”高尧康今年都是“奔五”的人了,早就当了爷爷,儿子也生了一窝。

    这几年都在为继承人的事情烦恼!

    灵州虽然不小,但是也没多大,根本容不下一群“小小高太尉”。所以一群儿子都盯着爸爸的宝座在那里掐,如果不是有西凉、西宋两只大老虎在边上瞅着,灵州军说不定都打内战了。

    所以转封西域这事儿,高尧康也不怎么反对。

    这事儿至少是一条出路啊!

    而他口中的“他们”,也不是指汇集到灵州的骑士家主。而是指高尧康的八个比较年长的儿子。

    他们都跟着李永奇学习过军事,算是李永奇的学生。而且李永奇在灵州镇的继承问题上态度超然,和他们没有什么厉害冲突,也就比较能说话了。

    “主公,几位少主都希望在西方建立功勋!”李永奇道,“西域辽阔,以几位少主的本事,一人打出一个州都是有可能的!”

    高俅的孙子们其实也没啥大本事,就是长得比较像而已——都是遗传自高俅的!个个相貌堂堂,看着很像那么回事儿。

    不过没有大本事也没啥,他们手下有人啊!

    灵州的1000个骑士家族中不知道有多少没出路的二代、三代,都是职业骑士,其中总有能人。总归能给高尧康的八个儿子一人凑一个军官团出来!

    练兵打仗这事儿,最难就是凑出个军官团。兵总是容易招募的,实在不行拉壮丁也能拉着。武器装备好点差点都能将就。唯一不能将就的就是军官。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而一支军队不能只靠一将,而是要用一大堆的职业军官才能支撑起来。

    所以武士、骑士或其他什么军事阶级,对于一个封建国家军事力量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阶层,或者这个阶层完全腐朽了。那么这个封建国家的国防将是非常脆弱的!

    历史上北宋的突然崩溃,很大程度上就是长期重文轻武后,军事阶层或腐朽或瓦解造成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北宋末年的勤王义军动辄几十万人,这说明民心还是拥护大宋的。但是大宋朝廷却没有相应数量的职业军官去将几十万人组织成真正的军队。

    而在这个时空,文贵武轻和军事阶级瓦解的局面,已经完全扭转了。

    哪怕是灵州一镇,也能轻易拉出两三千个可以充当具装甲骑或是军官的骑士。

    按照一营配属十八名军官的标准,一百个营都能支撑起来。

    一百个营就是10万大军!只要能正常发挥出战斗力,即便遇上历史上鼎盛的女真铁骑,也足够可以取胜了——棱堡、车堡、滑膛枪、野战炮、长枪阵一块儿上啊!女真人就算能赢,也是一场会战死几万的惨死,胜个两回,种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