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江基本上掌握在赵楷和武美娘手中。他们的东海国水师现在变成了长江舰队,是东宋国防的基石。

    只要长江在手,东南的水运枢纽就在手。东南经济的命脉,也就在他们俩手中捏着了。

    所以现在的东南豪商和赵楷、武美娘之间的权力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谁都离不开谁!

    而且东南经济又因为水运体系和联合储备局的存在,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局面。

    十八州府互相依存,根本不可能分裂。

    就在这时,忽然有个公鸭嗓子嚷了一声:“东海王,王妃驾到!”

    原本喧闹的大厅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本来都在高声谈笑的议政官们呼啦啦一下子都四下归位,你撞了我,我碰了他,好一阵扰乱。

    议政大厅的位子摆得也挺有意思,不像议会,倒和个山寨的聚义厅仿佛。中间靠前两把交椅,那是赵楷和武美娘的。然后两边摆了四排交椅,一边两排,中间当然是空出来的。

    武好文和潘孝庵分别在两边领头的交椅前站立着。武好文在右,潘孝庵在左。两人背后的交椅上,各放着一件黄袍。

    当然是给孝子赵楷和孝顺儿媳武美娘预备的!

    大宋孝治天下,他们二位自然都是纯孝之人——长江上的舰队可以保证!

    大家才站好了,就看见赵楷和武美娘一前一后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走到了各自的位次前坐了下来。

    议政官们则纷纷拱手行礼,齐声道:“臣等恭迎东海王殿下,王妃殿下。”

    赵楷朝着议政官们淡淡一笑,道:“诸位请坐吧。”

    议政官们闻言却没有落座,依旧站立不动。赵楷见了有些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干嘛不坐啊?站着不累吗?

    武美娘笑着问:“诸位议政是有什么话要同东海王讲吧?”

    “正是!”武好文回答道,“禀东海王,近日诸议政反复协商,取得一致之意见,认为赵桓引黄河之水灌徐海江淮,致使数十万黎民殒命,上千万人失家。太上发襄阳之兵掠徐州,劫走金银2000余万,致使东南工商百业萧条,无数民人失业。二者所为,皆大为失德!因此不宜君天下!欲保东南安泰,必须另选素王。经过议政会议投票,选举东海王殿下为我大宋之新皇,选举王妃武氏为大宋之新后。吾等恭请王与王妃,早正大位,君临天下!”

    议政官们齐声喊道:“吾等恭请王与王妃,早正大位,君临天下!”

    听完武好文的话,赵楷完全惊呆了。这是什么状况?怎么能说自己的父皇大为失德?这是臣下能说的话吗?

    他正发愣的时候,武好文和潘孝庵已经取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黄袍,大步向前,将黄袍分配披在他和武美娘的身上。

    黄袍加身啊!

    然后下面的议政官们就一起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皇后万岁,万万岁!”

    好嘛,俩万岁……这可是选举出来的万岁!

    “这这这……这如何使得?”赵楷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装的?下意识的就将求助的目光转向了武美娘。

    武美娘正色道:“大王,既然议政官们都是这个意思,您不如从了吧!”

    从了……

    “可太上还在啊!”赵楷摇摇头。

    武美娘皱起眉头,“他都已经是太上了,大王又何苦再让他为天下苍生劳神费心呢?而且天下苍生也受不了啊!”

    什么话……赵楷那是孝子,面孔一下就有点难看了。

    而武美娘则是容色冰冷,语气也冰冷:“大王,如今东南主权在民,十八州府议政官已经选举你我为帝为后!民之所予,岂可不取?大王难道没有听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如果大王不取,难道要让大宋变成共和之国吗?”

    变成共和国……祖宗江山,不就要断送了?赵楷不能对不起祖宗啊!祖宗比爸爸大!想到这里,只得叹了一声:“既然是东南百姓所愿,孤王也只得勉为其难了。”

    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1413章 父慈子孝帝王家 上() 
    闷热的长安皇城里面,连个穿堂风这个时候都有气无力。宫中不知栽了多少年的大垂杨柳的枝条,仿佛凝固了一般,动也不动一下。

    在树杆上,恼人的蝉鸣声音一直在支支的响着。几个内侍静悄悄的站在廊下,一个个都垂手落肩,连喘气儿的声音都尽量压抑着。眼角则不停的往被称为崇政殿的寒酸破旧的殿堂望去。

    他们的圣天子赵桓刚刚得知了东海王赵桓当选大宋皇帝的“喜讯”,那可真是好一阵大发雷霆,又是摔东西又是骂人的。

    谁要装在他的枪口上,只怕一条小命立时没有了。

    伴君如伴虎啊!

    崇政殿内,大宋的高官大老虎赵桓,烦躁的走来走去。他只穿着一件红罗袍肚。从开封跑路到长安后,赵桓就给自己弄了这么一身武官的衣服,时常穿着在崇政殿(其实就是个漕司衙门的偏厅)里面召见臣子。大约是在告诉臣子们天子也是武人,现在正在励精图治,准备打回老家去。

    不过赵桓也的确不是弱不禁风的豆芽菜体格,虽然没有他爸爸赵佶,弟弟赵楷、赵构那么壮实,但也还行。穿上武将的肚袍还有几分威严。

    只是一张白面书生的脸孔太秀气了,看着也不像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夫啊。

    穿上武夫衣服的大老虎赵桓一边走来走去,一边还怒气冲冲的说着什么。

    “……好一个孝子赵三郎!好一个民选的素王!我家的天下都如此了,他居然还在江宁府搞这一套!朕不能饶他,朕不能眼睁睁看着祖宗的江山被他这个乱臣贼子给败坏了!朕要御驾亲征,朕要去讨伐乱臣贼子!”

    太宰蔡攸和知枢密院事种师中都坐在杌子上,只是瞧着赵大老虎。东西二府的老大一点都没露出紧张焦虑的表情,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因为他们俩都知道,赵楷在江宁称帝其实是好事儿!他不称帝也不认长安的赵桓当皇上啊。称劳什子监国更恶心人。

    明明想当皇帝,却偏偏装什么孝子,要捧着襄阳的太上皇!

    他这一捧,江南和荆楚就合为一体。赵佶随时都能在赵楷的支持下复辟!

    而赵佶这个把大宋江山搞砸的昏君也不太平,都太上皇了也不肯退养,还在襄阳府抓兵权、抓地盘,一副要随时粉墨登场的姿态。

    可赵楷这边又不敢对付老爹——一来是纯孝;二来是害怕赵佶、赵楷合流。他们一旦完全合流了,赵桓的江山就岌岌可危!所以只能哄着他们,被赵楷指着鼻子骂不孝也只能装糊涂没听见。

    这可真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现在可好了,乱臣贼子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赵佶两头都是太上皇了!想当皇帝,那就自己在襄阳府登基,且看有没有人会支持吧?

    赵桓这边好像在大发雷霆,其实心里面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儿,而且还挺高兴的。

    这回他爸爸可没了强援啦!

    而且朝廷也有了讨伐江南的借口!

    不是真的要打东宋,而是能借着打东宋的机会把荆楚之地纳入掌握。

    现在的问题,只是能把荆楚收服到什么程度了。

    要像过去那样,把荆楚的兵权、财权、刑名之权都收了是不可能的。

    荆楚军的七万余人都在江汉间得了田庄,成为了荆楚政权坚实的基础。而襄阳坚城,又不是旦夕可破的。即使出动关陇雄兵,也不可能强取,最多就的长围。

    可是依靠关中的粮草,又怎么可能支持一场长期围困襄阳的战争呢?

    所以对荆楚,只能智取,只能安抚,不能强攻!

    知枢密院事种师中这时悠悠的开口了:“陛下,老臣以为汉贼不两立,朝廷对东南之变不可姑息,应该立即讨伐。”

    赵桓吐了口气,重重点头,“对,应该立刻讨伐!”

    他只是假装自己还在掌权!

    能不能讨伐,并不是他这个官家可以一言而决的!

    在如今的长安,真正说了算的,其实是一帮靖康参谋。

    这些靖康参谋下面连着指挥府兵的基础军官,上面则控制着枢密院的军机房、支差房、教阅房、吏房、暗探房、支马房、兵器房、兵粮房、民兵房、后备房等十房。同时还掌握着兵部办事的中层、基层武官。

    而在河北吃了那么多败仗的种师中可以坐上知枢密院事的宝座,就是因为他老人家不会碍着靖康参谋们的事儿。

    他现在就是参谋们的传声筒罢了!

    听到种师中支持讨伐,赵桓终于有了些底,但同时又开始担心起荆楚集团真的被瓦解掉。

    荆楚也有参谋的……

    关陇参谋和荆楚参谋互相平衡,赵桓的皇位才能稍稍稳定。

    要是两家参谋合一了,那么大宋随时就变共和!

    所以赵桓这个高官大老虎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几只副国级的中等老虎……不能只有他一只,要不然就真被靖康参谋们剥皮抽骨了。

    想到这里,他忙给蔡攸打了个眼色。

    蔡攸起身奏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册封康王为襄阳王,兵马大元帅,京湖、江南宣抚大使。统京湖之兵平定江南!”

    赵桓连忙看向种师道。

    现在太上皇赵佶才是他的头号敌人!因为赵佶会威胁他的皇位,而赵构……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所以用赵构当襄阳王替代赵佶的太上皇去执掌荆楚,是眼下唯一的选择。

    “那太上皇怎么办?”种师中问。“请来长安居住吗?”

    “长安苦寒干燥,岂有巴蜀安乐?”赵桓淡淡地道。

    这是要把赵佶迁去巴蜀……真把他当唐明皇了!

    “能去得成吗?”蔡攸不大确定地问。

    “且看九哥和荆楚诸将的意思了!”赵桓冷冷道,“朝廷可以下旨,让他们选边吧!”

    ……

    “呵呵,亲父子,亲兄弟闹到如今这等地步,还说什么本朝家法胜于历代……还想让荆楚诸将选边?哼,就不怕荆楚诸将发起共和革命?”

    “他们会闹共和?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父子兄弟之间,他们选哪边都是炮灰,唯有共和才是生路。官家也是,怎让他们去选?”

    “让他们选?是迫着咱们替他想办法收服荆楚新军吧?”

    京兆府城内,东府枢密院的衙署之内,一群靖康参谋正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也没什么好话!要是搁在过去,御史台非参他们很多本不可!

    可是现在,谁敢啊?嫌命长是怎么着?

    再说了,赵桓把难题出给靖康机宜们,就是他们议出一个办法来的。有办法是最要紧的,恭不恭顺的,并不重要。

    因为没有办法收服荆楚,大宋这点残山剩水还有多少能落在他这个官家手中?

    如果荆楚方面拥太上皇复辟了,他这个儿子怎么办?出兵讨伐?能不能打下襄阳是一回事儿,中原还有个东贼暴周呢!

    不讨伐……荆楚会不会得寸进尺,把巴蜀之地给收了去?到时候赵桓还有什么?关陇那么一丁点儿地盘么?

    日子过不下去啦!

    同知枢密院事曲端也坐在公厅里面,听着一帮同袍议论纷纷,言语之中多有不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