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政府只能起诉陈遘,而不能一道命令把他拉出去砍脑壳。

    不过陈遘也不会傻乎乎等着人家罗织罪名来陷害,还是早点弃官而去吧!

    去长安,去江南,去襄阳府,天下之大,总有他陈遘可以效忠的明主!

    ……

    陈遘弃官而走去找明主了,而由他点燃的“非暴力抗议”之火,却很快就有了燎原之势。

    这次大周共和国在新附地区实行的土地政策肯定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大周共和军的武力又足以推行这种不得人心的政策,公然以武力对抗,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所以大部分地主恶霸,都摄于共和军的武力,敢怒不敢反。在看到深州的“和平抗议”没有被血腥镇压后,就有样学样,都向天津市派去请愿团体了。

    不过也有例外的!

    在大名府附近,沿着黄泛区西侧,一队扛着兵器,穿着老百姓衣服的人马,正逶迤而行。

    领头的是一个矮个黑脸小老头,五十多岁,骑着一匹掉毛的瘦马,正一边前行,一边数落身边一个魁梧的胡子拉碴的黑汉子。

    “你这黑厮,怎么就恁般火爆脾气呢?也不看看人家是那个山头的,就拎起斧头砍去!这下好了,兄弟们折了大半,多年的积蓄也散了个干净,而且还成了周国的通缉犯,再做不得买卖人口的营生了。万一给逮去了,不砍脑壳也得流放爪哇岛!”

    “公明哥哥,别说了,铁牛也后悔啊!可是那些干共和军的也太欺负人!欺负俺铁牛老实,一千亩地啊!一千亩……不就是办了白契吗?”

    “还说,你还说……你个杀千刀的黑厮,一千亩地算个球?多卖些人去南洋不都有了?现在咱们人财两空,地也没了,买卖人口的营生也做不成了,只好去太行山投孔彦舟了,也不知那厮能不能容下咱们?”

    “公明哥哥,俺们现在能到得了太行山吗?从黄河过去还有好几百里吧?万一被共和军的人捉了……”

    一提到共和军,现在终于从人贩子晋升为反贼的宋江就是一哆嗦。

    那帮人是真厉害!

    打不过啊……

    “公明哥哥,”已经上了年纪,变成了一个白面老书生的吴用这时提醒说,“其实人家未必把咱们当回事儿。”

    宋江回头一看,“军师,怎么说来着?”

    吴用摸着花白的胡须,“听说他们并不是在郓州一地搞清田,而是在黄河两岸所有的州府同时搞清田……而且拿不出田契和纳税凭由就立马充公。这可是公然夺占民间田土,想来反抗的也不会只有咱们。说不定现在共和军忙都忙不过来了!

    所以咱们只要走得小心一些,把太过显眼的兵器藏起来,装成逃荒的难民,未必会引起人家的主意。”

    宋江点了点头黑头,“对,对,还是军师想得周到……铁牛,赶紧把你的斧子丢了!

    还有,嘴巴里颔个铜钱,路上给我装哑巴!”

第1403章 西宋的暴政猛于龙() 
关中,京兆府,咸阳县,大魏村。

    此处是关中平原的腹地,阡陌纵横,靠近渭河处又有码头和市集,来来往往人色不断。现在也是关中的冬闲时节,许多大魏村的农夫就趁着农闲,到渭河旁的码头上扛活。

    其实也没什么活可以扛,如今天下一分为三也不知道一分为四了,到处都兵荒马乱,大一点的客商都猫在家里不出门了,只有一些手脚不能停的小商小贩还在奔忙,可他们哪里需要力伕扛活?

    大家现在聚集在码头上,不过是习惯使然,另外也想凑在一起唠嗑发牢骚。

    这些关中农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居然也和中原、河北那边仿佛,也是围绕圈地展开的!

    没错,现在不仅是暴周在圈地,西迁的大宋朝廷,也在宣和六年的冬季下达了《均田令》。

    《均田令》的内容当然也是遭人恨的!

    根据《均田令》的规定,关中和汉中各州郡的农田首先必须彻底清丈!绝不允许一亩一分的隐田存在!

    而且清丈田亩的工作不再由地方官府负责,而是一律归枢密院、兵部管辖。将由武装的新军官兵负责清田。

    在完成清田之后,关中、汉中的田亩一律和兵役挂钩。200亩田划为一个庄园,严禁分割和买卖。拥有该庄园的地主之家必须承担相应的兵役——向西宋朝廷提供一名府兵。

    如果该地主之家不能出府兵,或者无法出具有效的土地凭证或纳税凭由,那么土地将会被立即没收,然后分配给共和军的士兵。在得到田庄后,这名士兵也会从兵募变成府兵。需要终身服役,父老子替。如果无力或不愿意服役,土地将会被收回重新分配。如果该兵阵亡或者伤残,田庄则可以归其继承人拥有直至成年,如果其继承人不愿意在成年后服役,田庄才会被收回。

    另外,西宋新军的军官、骑兵和士官,也可以根据官职大小,得到不同数量的田庄。

    骑兵和士官都可以得到3个田庄,职阶为排长的军官可以得到5个田庄,职阶为队(连)长的军官可以得到7个田庄,职阶为营长的军官可以得到9个田庄,职阶为旅长的军官可以得到11个田庄,职阶为师长的军官则可以得到13个田庄,职阶为安抚使的军官可以得到15个田庄。

    领取田庄的标准并不是他们的官阶,而是职阶——这是类似于周军军衔的存在,将会最终取代武官阶,成为新军军官官阶高低的标志。

    除了府兵、骑兵、士官三个职阶外,所有的“正职阶”下,还存在一个“副职阶”,可以领取的田庄比相应的“正职阶”少一个。

    另外,拥有某某职阶也不等于一定担任和职阶名一致的官职。

    每个田庄,一律都拥有200亩耕地和5亩宅地。不计算宅地,以后西宋新军的师长阶军官将可以拿到2600亩土地作为自己的职田,最高级的安抚使阶军官将可以得到3000亩田庄。

    这些授予军人的田庄都是职田的性质,所以免除一切赋税。而军人家庭也可以根据级别高低,免除相应丁口的赋税、徭役。

    考虑到关中土地的产量和收租情况,这些田庄的收益其实也不算丰厚……只是让西宋的官兵能过得比较殷实而已。

    而军官拥有的田庄在该军官去世后,大部分将被收回,他的继承人最多只能继承到士官(骑兵)标准的田庄,而且还需要负担相应的兵役。

    总之,以后关中、汉中的田土(认真清查一下大约有5000万亩),都必须和兵役挂钩了。

    而在得到了土地之后,所有的新军官兵,将不能再领取军饷俸禄,同时还必须承担置办部分装备和战马所需的费用。

    不过他们的军功还可以用来换取赏赐或晋升。如果换得赏赐,则可以得到赏金,晋升则可以得到田庄。

    顺便一提,所谓的赏金并不是黄金、白银或铜钱,而是蜀锦!

    西宋朝廷没有抢到大宋银行中的金银,而被他们带到关中的铜钱数量也不多。在西宋朝廷控制下的四川向来也是“缺钱”的地方,在纪忆维新之前还用了一百多年的铁钱。

    所以复古党的官员和军人干脆来了个“以锦代钱”,实际上就是通过降低货币的作用来抑制商业活动……

    未来的西宋是“不需要钱”,也不需要发达的工商业的——当然,想要也不会有!

    既然要不着,那就干脆不要,效法秦制,推行耕战。

    而秦制当然是苛政!

    和大周共和国推行的“商人苛政”相比,不知道凶恶了多少。

    周国的苛政从本质上说,还是资产阶级的狡诈政治。还是要保护私人合法财产的,还是要讲资产阶级法权的。

    所以执政府要精心设计圈套,也不能阻止平民去天津市请愿——请愿当然是没有用的,元老院不需要平民的选票,元老院是代表公民利益的。

    但是请愿抗议是平民的权利,所以武义久也只能忍受着……

    可西宋这边完全是赤果果的剥夺!

    无论有没有合法的田契和纳税凭由,私田都会变成职田庄园!如果拥有田契和纳税凭由,原本的田主则可以通过当兵从军保留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上所有权也被没收了。

    这样的苛政一出,自然有不少朴实的关中汉子奋起抗争,而结果自不待言……

    来自大魏村的农人们这时就提及了一件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抗争失败事件。

    “真没想到王秀才一个读书人,也有恁般的武艺,一个人一口刀砍翻了三个官兵!”

    “又能怎样?还不是被暗箭射伤了?现在关在咸阳大牢里面,定了个谋反的罪,再过几日就要斩首了。”

    “唉,王秀才多好的人啊,怎么就要斩了呢?官家怎就不知道好坏呢?”

    “好坏?哼哼,要知道好坏,还能叫东贼撵到关中?”

    “这话可莫乱说,让人报了官,说不定也定个反贼!”

    农人们四下看看,忽地发现有个客商打扮的中年人站在他们跟前,身后还跟着几个颇为精壮的护卫,看着好像是刚从船上下来的。

    如今渭河上可少有大商大贾了!这几位真是商人?不会是枢密院暗探房的探子扮的吧?

    为首的中年看着惊恐的农人们,却是温和一笑,拱拱手道:“在下是永州来的,带着点货,想去咸阳贩卖,各位能帮着挑一下么?价钱好说。”

    “好说,好说。”

    农人听着他的湘音,稍稍放心,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能够得到一点钱的机会。

    这客商带来的“货物”居然是书籍!一箱箱的有几十箱,也不知道在这兵荒马乱中去卖给谁?

    不过看到这些书,农人们就更放心了,枢密院暗探房的探子才不会带着几十箱出门办案呢。

    “老丈,你们方才说的王秀才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谋反?”客商和农人们一路前行,还和气的同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农交谈,谈着谈着,忽然就把话题转向了马上要砍脑壳的刘秀才。

    “还不是为了《均田令》……”老农也是个浑人,没有留意左右的农夫打来的眼色,只是顺口说着,“他家是大魏村的地主,有三四百四亩田,可是人丁单薄,家里的男丁就是王秀才和他的儿子王中孚……一个四十来岁,一个才十三岁,都当不了府兵啊!

    而且他们父子二人都是读书人,王秀才还考过几次发解试,虽然没有过,但终究是个读书人呐!在咸阳城里也小有名气,认识不少士绅朋友。若是在几年前怎会被一群当兵的欺负?唉,真是世风日下啊!”

    那客商叹息一声:“原本以为只有周国斯文扫地,没想到关中这边也一样……真是没有想到啊!”

    这客商不是旁人,正是弃官而去的陈遘。他本想先去襄阳府的,可是一想赵桓才是正统,所以就装扮成书商入了关,想找熟人引荐入仕。

    可是入关后,陈遘却发现西宋这边也和新周一样,在大肆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且手段更加凶狠——新周好歹随便抗议,只要不搞武装起义,周军是不会血腥镇压的。

    另外,周国是承认私田合法权益的!田主没有田契,又不去纳税,怎么证明田是他的?被充公也是应该的……而且被周国没收的土地中,还有相当部分真是“无主”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