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位于海州湾边上的东海郡王府的望海阁上,东海郡王赵楷正望着一艘桨帆沙船在相对比较空旷的军港附近的海面上,进行打靶训练。

    这是一种“东海”级的沙船,并不太大,只有5000料,使用橡木为主要材料,非常坚固。而且造船用的橡木都是提前数年采购,然后晒干后再用的。造出的船只只有悉心保养,就可以使用数十年。

    因而一艘状态良好的“东海”级对于东海国而言,绝对是一笔有价值的资产。

    它们的价值不仅在木料,还在于战力。这艘5000料的战船虽然不大,却也装备了8门3000斤青铜长炮,舰艏还配有一个撞角。

    不仅可以炮击,而且还能进行撞击。而且船上的水手也多(桨帆船人都多),有足足250名水兵。打起跳帮肉搏也是非常厉害的!

    在浅水海域和长江里面,绝对是霸主级别的存在。

    而东海国在过去的几年中,就一直努力扩大自己的“东海”级战船规模。目前已经有24艘这样的战船装备了东海国水师,另有16艘再建。

    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东海国将会拥有一支由40艘“东海”级战船和10000名水兵组成的水师。

    对于一个只有一块弹丸之地的小小藩国而言,这支武力强大的真有点过分。

    不过组建强大的东海国水师并不是赵楷的意愿,而是前任东海相武好文在执行大宋朝廷的旨意——大宋朝廷一直认为周国会从海上入侵东海国,所以就不遗余力扩充东海国的水师。

    而太宰纪忆又是个水军行家,很专业的为东海国选择了江海通用的沙船型的“东海”级作为主力船型——在纪忆看来,“东海”级不仅可以保卫海州湾,还可以在必要时进入长江,充当长江水师的主力舰……

    同时,他还让位于京东商市的水师学堂为东海国水师培养了大批的既能海战,又能“江战”的水军军官。

    也就是说,纪忆早就预料到大宋会在未来的宋周大战中惨败,并且失去北方的半壁江山。

    到那时,就需要一支可以在长江之中活动的水师,以保卫南方的半壁江山了。

    而保卫“南宋”的时候,似乎就快到来了……

    至少,在东海王的爱妃武美娘看来,这一天就快到了。

    所以在开封府发生变乱之后,武美娘就变得相当的活跃,频繁会见京东商市的豪商和东海国水师的将领,向他们封官许愿,拉拢他们支持赵楷!

    而这种近乎鲁莽的行为,居然为赵楷拉到了一大批的支持者。

    就在两天前,京东商市的48家豪商和东海国水师的主要将领,包括全部的24位船头,联名向赵楷写了效忠信。

    另外,郁州岛云台学宫,格致大学、京东大学、京东冶金学院和大宋水师学堂在内的位于东海国的主要大学、学院,也都先后向赵楷递交了效忠信。

    东海一国,现在基本上被赵楷掌握了……哦,赵楷什么都没干,坏事都是武美娘在张罗。也就是说,人家真正效忠的很可能是武美娘。

    “大王!”武美娘轻柔的,又带着一点不容置疑的威严的声音,在赵楷耳边响了起来,“刚刚收到快船急递,大周执政府拒绝和朝廷谈判。”

    “什么?”赵楷一愣,“怎么可能?难道周国要一口把大宋整个儿吞了?”

    他可没有赵桓那么惧怕周国。因为他背后的东南海商势力比支持赵桓的士大夫给力。

    在海上的对抗中,大宋这边可没输得太难看——沿海九大商市并无一处沦陷!周国的海军甚至没有向任何一处商市发起进攻的力量。

    九大商市虽然没有多少正规宋军驻防,但是都拥有自己的团练军,少则五千,多则七八千。

    而且还各自拥有一支不大不小的水军战船队,各家商市的议会还能动员大量的商船助战。

    即便在宋朝的水师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周国海军也很难得手——至少用几艘战船加上一两千陆战队是打不下任何一座商市的。

    至于赵楷的东海国,防御力量就更强大了。目前在役的水军就有10000人!而陆军则有一个齐装满员的新军将,不是属于大宋,而是属于东海国的将。

    所以赵楷这边根本不怕周国从海上进攻!

    另外,他老婆武美娘还在枕头边上给他出了个南下登基建国的妙计。

    具体的办法就是搜罗一下东海国的支持者,大家一起上船,走淮东沿海入长江,任何直赴江宁府。

    在控制了江宁府后,再邀请东南十数家商市的代表赴宁,合众家之力,共商国是,制订宪法,推举赵楷为大宋的新皇帝……

    “大王,”武美娘言语中有一点掩饰不住的兴奋,“大周共和国认为你大哥是乱臣逆子,不是大宋合法的君主,所以不会和他进行谈判。

    大王,你的机会要来了,可一定得把握好了!”

    “机会?”赵楷回头看了眼自己的爱妃,“即便我大哥不合法,官家也是我爹当,我有什么机会?”

    武美娘一笑:“如果太上皇在襄阳复辟,你不就是当然的太子?先做太子,再做皇帝,这南朝天下,不就是咱们的了?”

第1386章 合众为国() 
    徐州,大宋银行后院。

    在苏适的书房之内,兄弟二人默默对视。今儿苏适连银行大楼都不去了,只是守在自家的书房之内,拿着一份诏书,翻来覆去的仔细看,也不知道看了多久。他哥哥苏迟和他面对面坐着,只是唉声叹气。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叹息的声音。

    到了最后,苏适手一抖,将那纸诏书放在桌上,一只胖手按住太阳穴,深深叹息:“这帮复古党人是不想给东南八州一国的商人活路啊……居然要挪走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和铜钱山……这可是银行的根本啊!

    东南八州一国的商贸繁荣,交易巨大,钱财划转只能透过银行进行,商户也习惯把本钱存入银行吃点利息。如果需要大额钱财用于经营,也都向银行告贷。而东南银行业的根本,就是存在大宋银行里面的金山银山铜山啊!这要是搬空了,东南八州一国的银行业就垮完了,到时候东南的工商百业还能不垮?复古党人还想在东南重征商税……他们就不怕东南的豪商造反?”

    听着弟弟提到“造反”,苏迟冷冷一笑道:“他们就是想把东南工商业搞垮了!工商不垮,耕战国策怎么实行?再说了,复古党都计划好了,要以关陇为本。

    关陇那边也靠不上工商啊!顶天就是从四川运点蜀锦,从江汉拉点米粮。东南工商还有何用?杀鸡取卵得了!至于东南造不造反,他们是不会在乎的!”

    苏适摇摇头,“关陇为本?可唐朝的时候,长安也需要江南、江淮的财帛供养的。”

    “那还不是因为府兵制败坏的缘故?”苏迟道,“府兵坏了,才需要江南、江淮的财帛募兵。府兵不坏,关陇贫瘠之地就能养数十万户,要江南、江淮的财帛何用?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不过是用来安抚西北将门的本钱。有他们的支持,府兵制就可在关陇推行了。有了关陇的武力,巴蜀、江汉,都只得俯首帖耳。”

    “那么说来,复古党人是真复古?”

    苏迟哼了一声:“不是复古党人要真复古,而是支持复古党人的新军官兵要真复古!那些人大多是西北来的土包子……不喜欢东南的维新派的办法!

    这里面,可不仅仅是丝绸、布匹的那点利益!”

    “还有什么?”

    苏迟道:“还有官帽子!东南八州一国所谋的,不就是用新学代科举吗?他们西北人所要的则是以军功代科举啊!”

    大宋毕竟是官本位的社会,东南工商、西北军头,还有各地的士大夫所争夺的大利,首先就是官帽子,然后才是钱。

    有了官,还怕没有钱?

    若是有钱无官,钱能保得住?

    而大宋的取士制度——科举,貌似公平,但是对于东南工商和西北军阀都是不利的。所以双方都想将之废除!

    进士一科,素有“五十少进士”之称,可以在弱冠、而立之年就金榜题名的,都是少有的奇才。奋斗到四五十岁才得偿所愿者才是多数。

    而工商豪门出身的读书人是很少有这等终身苦读的毅力的。他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了,从工商业中攫取财富又太容易了。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至于西北军阀之门就更别提了,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可能,你要不闻,西贼就打过来了!

    所以在北宋一朝,作为军事重镇的陕西、河东、河北,在科举仕途上一直都是稳居倒数前三。作为国家武力支柱的三个路,在科场上如此蹉跎,自然是很不甘心的。

    西北的将门,如果想要染指高贵的文官,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废掉科举制度,或者将科举制变回唐朝初年的状况,成为世选和军功的补充。

    而东南的工商业,则巴望新学取士,想用大学取得科举。因为大学不需要终身苦读,而且所学也比较实用,考不上进士还能去干别的事儿。

    另外,如今大学的学费可不便宜!东南工商富豪可以凭借其财力将大量的子弟送入大学,从而达到垄断官场的目的。

    苏适想了又想,最后摇摇头道:“这样下去,天下怕是要三分了吧?”

    他的意思就是天下将会分为北周、西宋、东宋!

    三国背后,都有各自对应的利益集团。北周是农场主和工商资本合办的国家;西宋属于保守的封建军事地主;东宋则属于东南工商集团。

    至于科举士大夫……天下大事就快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苏迟瞧了眼弟弟:“天下三分难免,那么我家又如何?先伯父的子弟多在北地……你我又如何?一东一西?还是都在东面?”

    苏适想了想,“大哥,西面有前途吗?”

    “未必没有。”苏迟道,“西面如果没有前途,北面就要一统天下了!”

    苏适点了点头,“也对!单靠东面的商人是挡不住北周的……大哥,小弟在东南经营多年,又掌握着银行,还是留在东面吧。”

    “那愚兄就得西去了。”苏迟看着兄弟,“你不能让愚兄空手而还吧?”

    “这个……”苏适想了想,“要多少?”

    苏迟伸出一根手指:“一亿如何?”

    “不行,不行,”苏适只是摇头,“拿出一亿,大宋银行就的空架子了。最多能给5000万缗……而且都给小平钱,没有金银。”

    “那就5000万!”苏迟道,“不过不能给赵鼎。”

    苏适手中的诏书是赵鼎带来的,赵鼎想将徐州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铜山都从水路运去江宁府,然后再走长江西上,送去关中。

    这个圈子兜得可不小啊!

    “不,”苏适摇了摇头,“要给的!

    不给,东南八州一国怎么会反?留5000万在徐州,余下的全都装船发运往江宁府。

    另外,大哥可以请郡徐州。让童贯专心京东战事。等到运往江宁的金银北东海王的人马截留了。大哥再押着徐州的5000万缗去信阳军,就不怕在西朝中没有立足之地了。”

    童贯现在以京东宣抚使兼任知徐州事,不过京东战事危急,童贯并不在徐州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