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留扼守汴河水道,这是东南六路米粮入开封府的咽喉要冲。”郑亿年道,“中将只要挥师绕过开封,进占陈留,再派出骑兵劫持纲船,夺取米粮,就能在陈留长驻久留。甚至可以用抢到的东南财帛招诱京东、京西各路好汉,扩大声势,吓跑宋主赵桓。”

    “还是这个办法好!”武义勇点点头。

    “另外,”郑亿年又道,“赵桓此人胆气不旺,与其父无二,若闻天兵过河,一定胆战心惊,多半会遣使议和。”

    “议和?”武义勇一愣,他压根没请示过上面应该怎么和宋朝议和。

    郑亿年笑着:“我大周天朝自然要灭宋一统天下的,但是也不妨先哄骗一下赵桓,开出个让赵桓心痒的条件……这样中将的兵马就容易在陈留站住脚跟了。”

    “也是个办法!”武义勇想了想,“那什么是让赵桓心痒的条件?”

    “这个……下官也不知道,”郑亿年笑着,“不过下官可以去替中将探听一二。”

    “好!”武义勇笑道,“长卿,你好好干,等本督取了开封府,一定保举你做知开封府事!”

    “谢过中将。”郑亿年满脸堆笑,向着武义勇就是一礼揖拜。

    ……

    武义勇大军渡过黄河,并且向开封府快速推进的噩耗,在三月初三这天就传到赵桓耳中了。

    这回赵桓不在公开讨论这事儿,而是把耿南仲和何栗叫到了崇政殿私下商量对策了。

    “陛下,不能打啊!”耿南仲只是摇头,“还是得讲和……哪怕割了河北、河东,只要能转寰几年,让咱们行了复古之法,就不怕打不回来。”

    “不可,万万不可!”何栗摇头道,“天下强兵,无非燕赵秦晋。割让了河北、河东,燕赵晋三地皆为周有!大宋独有一个秦地,如何以一敌三?”

    “可是现在河东大部、河北大部已经为敌所有了。”耿南仲道,“全取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若不议和,开封府都没有了!”

    “陛下,”何栗道,“议和可以,但是割地不行……至少不能真的割!否则开封府的人心军心,又得动荡一回啊!”

    听见开封府的人心、军心,赵桓就心惊肉跳。

    “若东贼攻城,可守得住?”赵桓又问。

    何栗点点头,耿南仲却摇摇头。

    何栗道:“开封府有百姓上百万,其中丁壮不下20万,另外朝廷还可以招四方勤王之兵。”

    耿南仲问:“粮食有吗?器械有吗?空有20万壮丁,没有粮饷器械有何用处?

    至于天下勤王之兵……如今攻打开封的一非蛮夷;二非流寇。与天下人何干?”

    隋唐五代时汉族割据政权互相兼并的例子太多了,也没见几回能号召到天下秦王之师的。

    从这一点来说,大宋现在的处境还不如历史上挨金国胖揍的时候呢!

    那时至少有不少民间的义军助战。而如今,只看见各处喜迎王师……义军?宋朝有啥好的?周国又有啥不好的?

    姓武姓赵,共和帝业,和老百姓有啥关系?

    现在可不是天下兴亡,而是国家兴亡。

    对天下的匹夫来说,周兴宋亡其实挺好的。别的不说,因为周国搞土地兵役制,而且执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强,所以周国私田的负担比宋国轻多了。没有夏钱,只有秋税,税率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迁都呢?”赵桓问起了最关心的事儿,“什么时候可以走?开封府可守不住太久!”

    “陛下,”何栗道,“都肯定要迁,可现在不行啊!”

    耿南仲也认可了何栗的观点,“现在如果西迁,东海王没准就在东南登基了!而且太上皇也有可能复辟,到时候大宋就一分为三了。”

    “那什么时候可以迁?”

    何栗道:“必须先收天下之心,然后才能迁都。”

    “怎么收人心?”

    “陛下得实行《抗敌十策》中的部分主张!”何栗道,“还要得到西军将门的支持!陛下要在关陇行均田府兵,没有他们的支持可不行。”

    “他们会支持朕吗?”赵桓有些忧郁。

    “会!”何栗咬咬牙,“陛下以关陇为本,他们就是隋唐的勋贵,如何不追随陛下?至于土地……陛下可以调徐州的金银铜钱补偿他们。”

    赵桓问:“徐州有许多金银铜钱?”

    何栗道:“有!就是大宋银行中的钱啊!”

    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1381章 现在开始搞复古() 
“动大宋银行的钱?不合适吧?”赵桓多少也知道一点经济,知道大宋银行里面的金银和铜钱不属于朝廷,而是各大银行发行银行券的保证金。

    如果朝廷把这笔钱提走了,大宋的银行券马上崩盘,而且绝大部分银行也得跟着倒闭。

    大宋的工商业也将蒙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几乎就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何栗道:“陛下,我大宋国情与东贼不同。东贼可以农商并重,而我朝必须一重一抑。这是因为东贼地广人稀,田土肥沃,又无多少私田遗留。自然可以走农商合一的路线。”

    “何为农商合一?”赵桓不大明白。

    “所谓农商合一就是农庄和商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门赚钱的营生。”何栗解释道,“这周国的骑士庄园、府兵农庄和我朝大部分的农户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田庄少则百亩,多则千五百亩,一家一户经营恁多土地,而且又处在水路交通方便,土地也非常肥沃的地区。因此早就不是为了养命,而是为了致富在经营了。

    所以东贼的农商其实是一回事儿,而且他们的农商二民都可以通过纳税立功成为公民,也就无分贵贱了。”

    不得不说,复古党人对周国的观察是相当细致的!

    周国的农业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农场经济——周国本就人少地多,而且骑士和府兵的职田又实行长子继承制。

    因此周国的农场主要,同时也只能为了市场进行生产,农场主自然也是商人资本家了。

    何栗顿了顿,又解释道:“东贼农商既然是一体,也就大致能够协力同心了。所以东贼重商就是重农,惠农就是利商。根本不存在重农抑商或者重商害农的事情。

    可我朝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我朝人多地上,一万万人共六亿亩田,人均不过六亩。而且颇多贫瘠苦寒或交通不便之地,种地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为了养育生民。

    而东南工商大兴之后,内陆三百数十州便饱受其害。除耕田以外诸业,皆为东南及天津所侵,小农日困而夏税又无从征收。土地则进一步向富商豪门集中。此等工商之兴,虽有一利,但为害过百。实在得不偿失!

    如果陛下欲以东南为本,自当重商贱农。若欲以关陇为本,又何须考虑工商之利?”

    按照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现在大周共和国和大宋东南工商业已经发展到了工场手工业的阶段。虽然还没有达到机器工业的水平,但是对大宋内地的小农经济,还是形成了持续而且猛烈的冲击。

    所以在何栗看来,赵桓必须要有所选择!要么重商,要么重农。前者就迁去东南,徐州和海州都不行,应该以江宁府,依靠工商业的财富在两淮堆石头(筑垒),同时建立起可以和周国对抗的海军和强大的长江水师。

    走这条路线当然就只能立足于偏安一隅了……不过考虑到周国海军目前拥有的优势,大宋恐怕连偏安很可能都是奢求。

    而后者就得去关中或襄阳建都。这两块地盘都不是发展工商业的理想基地,因此就只能采取抑制工商,依靠土地的发展路线。

    可问题是关中和襄阳都存在不少垄断土地的大地主,特别是关中的大地主还和西军关系匪浅。

    如果朝廷也动他们的土地,那他们就有可能把朝廷卖给东贼!

    所以朝廷只能采取赎买的政策,用金钱换取土地。

    而换取土地的金钱,也只能取自东南,取自徐州大宋银行的金库了!

    “取走徐州银行金库的钱,东南诸州不会有变故吧?”赵桓有些犹豫地问,“三哥儿还在东海国啊!”

    万一东南诸州的奸商急了眼,拥立赵楷在江南登基可怎么办?

    看到赵桓在关键时刻犹豫起来,何栗道:“可以让赵鼎以户部员外郎的名义走一趟徐州,以转移徐州所存金银铜钱及镔铁器械等物资往江宁府的名义行事。东西一道江宁,马上往关中转运!”

    “对,对!”赵桓道,“徐州靠近前线,的确不宜存放大额金银了。”

    他顿了顿,“再让宗颖带兵一将护送,想那苏适也不敢对抗朝廷兵马吧?”

    “陛下,”耿南仲提醒道,“苏适一介书生,自不敢这么做。但是童贯是太上皇的心腹!”

    “怎把童贯忘了,”赵桓马上忧郁起来,“总要想个办法把他调离京东才是啊!”

    童贯有兵,苏适有钱,赵楷还有那么一点大义名分,三者一旦结合起来,大宋就要分家了。

    耿南仲说:“枢密院刚刚接到军报,王禀已经率部退到滨州了,全军还余三万多人,都是见过血的老兵了。如果能调王禀所部前往徐州,童贯就不敢造次了。东海撤藩一事,也会顺利实行。”

    由于开封府还没有被放弃,所以困守河北的宋军还在坚持。

    其中从河间府路退下来的残兵都已经退到大名府境内了,十余万大军还剩下几千,杜充又募集了一点,勉强凑出一万多兵。

    沧州路的兵马还余下三万多,都跟着王禀撤到渤海湾边上的滨州。

    而相州韩家则丢掉了老巢相州城,目前在磁州、洺州一带集结兵马。大约还有三四万可用之兵。

    另外,宗泽的宣抚司现在也转移到了磁州的邯郸,还在努力组织团练、义军,想要抵抗到底。

    此外,在河北地面上还有许多城池没有被周军占领,还在有气无力的抵抗。

    但是这大势,怎么看都去了……

    “可是将王禀调去徐州后,开封府怎么办?”赵桓问,“东贼已经过河了!开封府城内只有8个将,再调走宗颖一将后,就只剩下7将兵马了。”

    “可以募集壮丁!”何栗说,“开封府城内就有许多无业丁壮,朝廷如能以房募兵,5万壮士朝夕可得!”

    “以房募兵?”赵桓想了想,“是要将店宅务的房产都分出去?”

    “对!”何栗点点头,“都分出去吧!如今店宅务有赁屋三万余间,宅子二百余所,空地七八百段……做出五万张房契不是问题!有五万张房契,还怕募不到兵吗?”

    “对,对!”赵桓脸上露出了笑颜,“何卿果然有办法。”

    何栗又道:“均田司所管田土还有数百万亩,都是官田,也可以用来募兵。一兵给数十亩田,又能得到10万人!”

    “均田司的田不是都均出去了?”赵桓有点奇怪,“怎么还能再分一次?”

    “陛下,均田司的土地是租给流民的,”何栗解释道,“产权还在朝廷,而且租田的官佃户每年都要交租给均田司的。

    现在均田司可以把这些土地再分给官佃户中孔武有力的壮丁。一户授数十亩,再免租免税,许其招佃收租。有这样的条件,不怕募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