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0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清楚情况后,她脸上的气色才稍稍好转。

    “也就是生死未卜……”西门青咬着银牙说,“元首身边护卫很多,从避暑宫撤退的路线也不少,总不至于真的让敖卢斡这厮害了!”

    武诚兰点点头,“西门娘子说的是,只是……”

    只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进入兴化县城也是撤退的路线之一……

    “大哥儿和二哥儿呢?”西门青问,“能回得来吗?”

    武诚兰一怔,看着西门青,“西门娘子,他们可不能回来啊……他们带兵在外,对天津元老诸公是个牵制!

    天津元老诸公,虽然德高望重,但都是没有兵权的!”

    被武诚兰这老头一提醒,西门青也有点醒悟了。

    武好古的政治安排其实是很巧妙的!

    元老院虽然执掌最高权力,可以通过法律,弹劾和任命执政,宣布战争,通过预算,通过和约等等。

    但是……出任元老就必须退出军队现役!

    也就是元老们都不能直接掌握兵权!无论调兵、统兵,还是军政权力,都是没有的。

    与此同时,共和队的主力又是公民兵,军官又多是军事学院培养出来的标准化人才。

    公民兵在经济上不依赖军头,军校毕业的标准化军官又可以在不同的部队中定期轮换,很难形成个人势力——那些念过书的第二代公民兵也不会惟军官之命是从。

    所以共和军虽然没有以文御武的说法,但是共和国的元老院和文官政府对共和军的掌控,却远远超过大宋朝廷对宋军的控制。

    因此元老诸公们手中并没有一支完全服从的军队,至少理论上是没有的!

    而实际上……如果武义勇、武义信领兵数万在外,即便在军中有相当影响力的元老也要好好想清楚了。

    只是武义勇和武义信在外,却给武义久上台当了垫脚石,总是有些不甘心啊!

    “西门娘子,”武诚兰自然知道西门青的那点心思,“共和国的元首只有5年任期……几位少主可以轮流出任的。

    现在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只怕元首宝座就归了外姓他人了!”

    “可是三哥儿也不是元老啊……”

    “难不倒章尚书的,他是律法专家,总会找到办法让三哥儿当选的。再说……内账房有钱啊!天津的商人公民也大多支持武家,如果大家都用不了兵,那不就是比钱多了?”

    ……

    同一时间,天津市内不知道有多少耳目灵通的人物要彻夜难眠了!

    共和国立国以南,这样的危机还是头一次遇上呢!

    元首很可能已经死了!

    那么谁来当下一任的元首呢?

    理论上,所有的元老都有可能选上元首……

    除了选,还有别的办法可以当元首吗?可不可以发兵抢一个元首来当?

    周国对私蓄武力这事儿管得不严,包括武好古在内,各家元老手中都有点武力。不过也就是几十上百,顶天能有两三百。搁在共和国的公民军队面前完全不够瞧的!

    至于一部分军队出身的元老,门生故旧是有许多。可是周国共和军的军官一直在轮换,没有谁可以长期掌握一支部队。而在轮换的过程中,各个山头出身的军官都混在一起了。

    另外,下面的士兵又多是公民,从小就被共和思想洗脑,自以为是共和国的主人,怎么可能向某个元老效忠?

    也就是武好古自己有一点假子军,人数也不大多,而且也不在天津,都跟着他一起“失踪”了。

第1339章 好一个武义久() 
天色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但是武家大宅的大堂内,却是灯火通明。这座在共和六年才落差的殿堂是标准的“共和式多层楼房”,高大气派。大堂更是两层挑高的设计,用粗大的彩绘木柱支撑起来。门窗上都镶了五颜六色的天津彩色平板琉璃片,豪华气派上档次。

    大堂之内,则点上了琉璃油灯,上等的鲸鱼油加上无色的琉璃灯罩,一共有十几二十盏,都高高吊在天花板上,将诺大的厅堂照得犹如白昼般敞亮。

    琉璃油灯下面,坐着不少人。一个个穿着官服的共和国大佬都端坐在那里,一杯又一杯提神的参汤灌了下去,却都坑坑哈哈的不说话儿。

    赵钟哥、慕容鹉、西门安国、苏大郎、张熙载、米友仁、马政、花满山、吴四德、苏过、潘兴业、林冲……一个个都是跺跺脚天津市就要震三震的大人物。

    现在却都愁眉苦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看着在主座上坐着的武义久。

    武义久有点像武好古,不过比武好古年轻的时候还要英俊,比起他两个带兵打仗的哥哥,则有点文弱。不过他现在也穿着军装——一件普通的士官军装。他在南岸要塞中的职位是工兵技术官,军衔不过是中士。

    一个中士,现在却高高坐在主位上,对着一群父辈元老,在气势上一点不落下风。

    就这点儿,比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可强多了!

    赵钟哥这时轻声道:“久之,你是武家嫡子,你可说说。现在这事儿到底怎么办才好?虽然元首吉人天相,可是现在总要有人暂时掌控一下局面吧?”

    武义久看着赵钟哥,他当然知道赵钟哥一直都支持自己的哥哥武义勇。

    如果现在是帝制,这位前辈和自家只怕要在今晚决出个生死了。

    可偏偏自己老爹设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体……天下为公!不是忽悠人的为公,而是来真的!至少几十万军事公民都信了。

    在这种情况下,谁脑残了才在天津市动刀子——这可是背叛共和!几十万军事公民,特别是和武义久一辈儿的二代公民根本不会答应的。

    这帮子二代公民,才是共和国军队的中坚,他们是要保卫共和的!

    所以饶是赵钟哥这样的人物,也只能照着规矩来!

    “大周共和国自有《约法》,”武义久说,“咱们只管遵照《约法》行事就可以了。只要咱们守《约法》,共和国的根基就固若金汤!外面的骑士、府兵就会忠于元老院。有了他们的效忠,金国、宋国和叛逆的耶律敖卢斡就不再话下。

    如果咱们自己坏了《约法》,共和国自乱起来。那么敌人就要趁乱而入,我们的富贵荣华,可就都是烟云了!

    这《约法》不仅是共和国的根基,也是在座诸位世代富贵的基础啊!”

    好一个武义久!

    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并没有用武家的财力去收买,而是高高举起《共和国约法》这个大义。

    在场的元老们都在心里面挑起大拇哥了,这武义久不愧的云台律学的高材。对于《约法》的重要性看得非常透彻。

    玩杀伐决断,他也许不如那个耶律敖卢斡。但是在《约法》和元老院的框架内玩政治,他可是一流的。

    而在大周共和国,能当上元老的人物,有几个肯真的破坏《约法》,拆了元老院的台?

    元老有几百个,皇帝可只有一个……

    在共和制下,当上元老基本没有人敢碰了。而在帝制下,当了宰相也一样朝不保夕。

    所以有哪位实力派元老敢站出来破坏《约法》,破坏共和,立即就是众矢之的。

    武义勇、武义信这二位在外带兵的武家公子,正好站出来保卫共和,杀回天津市,共和国就要自乱了!

    这样的局面是所有的元老都不希望看到的。即便是所谓的“君主派”,也是要在《约法》和元老院的框架内选出一个皇帝……《约法》和共和都是要的。不过是把元首名号变成皇帝,可以让武好古的子孙世袭。与此同时,元老院和《约法》的权威还是要维护的!

    “久之,”支持武义久接班的马政开口道,“可你现在连元老都不是啊!”

    武义久道:“我是勋贵公民,根据《约法》有权参选。现在只要有一名选区在天津的元老请辞,我马上参加补选。”。。

    按照《约法》和元老院的规则搞政治,果然是难不住武义久的。

    他说着话,目光在大堂中缓缓扫过,“诸位前辈不会不支持义久吧?”

    “我们当然支持了!”

    “一定支持!”

    “久之当元老是天经地义的……”

    一帮元老前辈没有一个反对的。武义久是堂堂正正的选,谁要反对,那就是和元老院中支持武家的元老过不去。

    而且反对有啥用?不允许元老辞职?还是不允许武义久参选?以武家在天津的势力,把武义久捧上元老宝座是易如反掌。

    他当了元老,那么在元首补选中获胜也是轻而易举的。

    当然,前提是武家能够团结!

    如果西门青支持武义久,那么赵钟哥、西门安国、慕容鹉、张熙载、花满山这批人只能跟进。

    至于马政、苏大郎、苏过、林冲、潘兴业这批人本来就支持武义久,就更没话说了。

    虽然把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选上去当元首怎么看都有点儿戏。可是这事儿却符合《约法》,也符合共和国的原则,别人最多看不惯,也没什么招。

    而武义久因为是补选上台,还有两年时间建立威信——也就是发动对外战争,为军事公民的二代们夺去新的土地!

    得到了土地和公民身份的“二代”自然会成为武义久的拥护者。有了他们的拥护,武义久的元首自然就坐稳了……

    ……

    避暑山庄大火和共和国元首武好古失踪的消息在八月初三的下午,就通过官方报纸《共和日报》公开了。

    位于天津北城使馆坊的大宋公使馆自然也通过报纸得知了这个消息。

    内厅之中,公使张邦昌和副使秦桧对面而坐,一人手里都是一份刚刚到手的《共和日报》,翻来覆去的看着。

    也不知看了多久张邦昌才把《共和日报》一丢,吐了口气,表情复杂地说:“这事儿闹得,也不知是福是祸?”

    秦桧也放下报纸,看着张邦昌:“公使,怎么会是祸?敌酋毙命,敌国自乱,对于我朝而言总是利大于弊的。”

    张邦昌在天津当公使已经有两年了,不似秦桧才上任没几日。

    听着秦桧的言语,张邦昌只是摇头,“不好说,不好说啊……且不说武好古是不是真的毙命了,便是真死了,周国也未必就乱。你看报纸上都说了,元老武诚久请辞和勋贵武义久参选南开区元老,明天就要投票了。这武义久是武好古的嫡子啊!”

    “可武好古还有两个儿子在外带兵啊!”秦桧道,“而且周国的那一般开国功臣,元老勋贵真的能服武义久这个晚辈?依下官看,周国必有一场内乱!

    这可是天佑皇宋啊!”

    张邦昌抬眼看着秦桧,“会之,你是想……”

    秦桧吸了口气:“公使,下官怎么想无关紧要,现在要紧的是立即将武好古遇害,周国发生内战的消息送出去!”

    “对,对,得立即报上去!”

    秦桧又道:“下官走一遭河间府吧!”

    从陶节夫主持河北军务时起,河间府就是河北宣抚司的驻地。而现任的河北宣抚是吕颐浩,在宋朝的文官之中,他也算得上是知兵之人了。

    “也好。”张邦昌道,“马上走!晚了就怕周国会封锁界河。”

    由天津出发去宋国最方便的就是坐船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