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0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咱们还得补贴东辽打仗。那萧太后在科尔沁草原上和阿骨打打持久战,真不知道要耗到那一年?

    另外,执政府还要给渤海岛(虾夷岛)的高永福支持,以助其在明年入侵日本本州岛。

    以上这些开支再加上执政府的日常开销,已经够得上不堪负重了。现在初步估计,今年的财政将会出现150万银两币以上的亏空!

    而执政府历年的积蓄,又大多拨给了大周银行作为资本……只怕从明年开始,执政府就得依靠借贷填补亏空了。”

    说到执政府历年积蓄的划拨,张熙载就颇有怨念的瞅了一眼大周银行总管潘兴业。

    如果不是将积累的白银、黄金系数充入大周银行作为资本,150万银两币的亏空还难不倒执政府。

    可是现在,共和执政府却是一贫如洗,府库里面空得都可以跑马了。

    潘兴业被他瞅得有点愧疚,便问武好古道:“元首,现在大周银行的库里面存着不下2000万两白银,还有200多万两黄金……或者可以提一部分出来?”

    “胡闹!”

    武好古瞪了潘兴业一眼,说道:“大周银行不是共和政府的国库!大周银行得为银行券负责……存银都要铸造成银币,以备不时之需的。没有这点银币撑着,咱们发行出去的五千万面值的银行券能撑得住?”

    “那就拨一点银行券……”

    “也不行!”武好古又给否了,“共和执政府的账和大周银行的账一定要分开。而且大周银行只和商办银行发生借贷交易,不能直接借钱给执政府。”

    大周银行的地位相当于中央银行,而且还是信用货币出现钱的中央银行。所以必须非常保守的执行货币政策现在大周银行最主要的使命,就是保证银行券的发行和流通。

    面值五千万银两币,相当于一亿缗铜钱的银行券(有一两、一钱、一分三种面值),现在已经进入了大周共和国的金融体系。就等着正式推向市场了!

    可以想象,一开始收到银行券的商人们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去兑换白银或铜钱。

    没有相当于几千万银两币的金、银、铜钱支撑着,银行券说不定就叫人给挤兑垮了。

    现在大周银行里面存着的金银可以铸造成3000多万枚银两币或金币,包括天津银行、燕京银行、相国寺银行、京东银行天津分行、潘记银行天津分行、高丽银行、辽东银行等一大批商办银行中也储存着大量的金银币和铜钱。总价值也不少于2000万枚银两币。

    那么多的钱,足够支持8000万银行券的流通了,真要提出来一些也没什么。不过武好古还是愿意多打保险系数。

    毕竟钱引风波的教训就在眼前!商人们说不定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只要银行券的信誉稳了,大周国的资本主义才能上快车道啊!

    “明年的预算如果有亏空,就发现债票吧。”武好古道,“有银行券撑着,利息不会有多高的,发个一二百万没什么问题。

    至于在南洋开发城市的花销,我看还是向商人筹集吧!就用界河商市的老办法……搞一个股份制的诸侯国!”

    股份制的诸侯国……在场的大周高官们听着都有点稀奇了。

    诸侯国也可以搞股份制?股份是不是可以拿到天津佳士得交易所来买卖?

    武好古顿了顿,又道:“这个股份制的诸侯国就建在三佛齐岛上吧,以旧港为首都。疆域包括除亚齐以外的整个三佛齐岛,不过该国不拥有三佛齐海峡的过税征收权。”

    根据米友仁和纪忆达成的协议。今后三佛齐海峡的过税将由亚齐和星洲岛的地方当局负责征收亚齐方面守着海峡的西部入口收钱,星洲方面守着东部入口收钱。

    所以亚齐的城市、港口和附近区域,会作为大周共和国的南洋行省下辖的州府存在。

    不过没有亚齐港的三佛齐岛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一方面岛上拥有金矿和银矿,而且已经得到了开发三佛齐岛是南洋都护府的叫法,这个岛屿正式的名称叫“金州”或“黄金岛”(苏门答腊就是黄金岛的意思)。

    另一方面岛上最大的城市,三佛齐国的首都旧港又是可以和星洲一较高下的大型商港旧港的港口是内河港,而水深有限。这在后世是个问题,但是在风帆时代却反而是个优势。

    所以旧港和“黄金岛”上的黄金、白银都是优质资产!肯定可以吸引到商人的投资。

    武好古说:“可以先成立一个金州特许商会,公开招股,只要是共和国公民都可以投资。对三佛齐国的征伐和占领,以及之后的统治,都由该商会全权负责。”

    “元首,”米友仁有些不大明白,“这个金州特许商会岂不是大半个金州岛的主人了?”

    “对!”武好古点点头。

    “那公子要如何成为金州之王?”

    武好古道:“我会成为金州特许商会最大的股东!”

    也就是说,武好古要给儿子在金州岛上买下一个王国……从法理上说,王位就是买来的!

    而且别人也可以去买,只要他们出得起足够多的钱,又能获得特许!

    武好古顿了顿,又道:“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周属爪哇岛上采取同样的办法,除了作为南洋行省据点的区域。其他部分也交由特许商会统治!

    至于亚齐州和南洋行省在爪哇岛上的据点,则通过发行亚齐关税债券筹集资金进行开发。对占婆的攻略,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军费。”

    https:

    请记住本书域名:。阅读网址:

第1306章 维新变法裱糊 五() 
“成立特许商会,发行债票……呵呵,果然是武好古,就是有办法!”

    开封府,琼林宫,政事堂。纪忆拿着大宋驻天津的公使馆发来的奏报,爽朗大笑起来。

    这都是国际先进经验了!大宋现在要师周变法,自强图存。当然得学国际上最先进的殖民侵略经验了。

    什么周学为用,宋学为体的,是根本没有的。因为大宋和大周根本是一个圈子。就好像法兰西学英格兰,俄罗斯抄德意志。根本没有体用之辩的问题。

    就算有,也是存在于理学派、天理派、理性派、实证派之间。都是儒家改革产生的分支,“体”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用”不大一样。

    “特许商会还是有点过了吧?”太宰何执中连连摇头,“难道要官家出钱入股,替殿下们买一个国王吗?”

    “怎么会叫官家出钱呢?”纪忆笑着摆手,“咱们这里又不是周国,人家是共和的,咱这里是家国天下。这钱当然由国库出了!”

    何执中听着这话好不变扭——国库出钱和商人合股,去万里之外夺人家蛮夷的基业给官家的王爷立国。

    这事儿真的不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吗?

    纪忆皱眉:“太宰啊,周国可没禁止我大宋的商人投资他们的特许商会……咱如果不跟进,周国就要用大宋的钱去开疆辟土,把南洋都占领了!”

    “跟……”何执中老脸都拧起来了,“必须跟!不能让武好古太得意了!”

    是啊!不能让武好古得意!这是最高的政治正确,别的事儿都搁一旁。

    至于史书上怎么写,怎么也没有谁来写史书重要——如果让周国吞并南洋,变得强大无比,那么《宋史》多半就该让武周来写了!想想也知道周国的史官不会说大宋什么好话的!

    纪忆也显得义愤填膺,“对!不能让武周太得意了!”

    他的目光在政事堂中一扫,宰执们都在点头表示同意。

    家国天下嘛,一家一姓的反动统治最要紧了!

    “不过,现在朝廷没有钱啊!”纪忆眉头皱了起来,“今年的夏钱收了不到六成,商税减少了三成,钱引也发不出去了……秋税就算能收齐也没什么用。秋税主要是粮食,今年的粮价跌了不少,卖不上价。”

    问题很严重!

    由于钱引危机引发的通货紧缩还在继续!

    而且周国和交趾国(包括周国的安南行省)的粮食又连续丰收,开始冲击宋国本土的市场。

    造成了粮价下跌,使得农民获取现金的渠道进一步萎缩。

    对于没有欠债,或者没有欠钱(欠粮食问题不大)的农民而言,勒一勒裤腰带还能过下去。

    可是对于欠了钱的农民而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噩耗加上噩耗。

    对了,还有噩耗!

    就是土地价格在下跌!

    这事儿多少是复古党人整出来的。他们之前不是查隐田吗?整了不少京畿地主。现在又有了一隶属户部的均田司!

    专门负责在京畿路、京东、西路继续查田和分配查到的隐田。

    这下可把手里有田的,后台不硬的地主给吓坏了。纷纷抛售土地,将资金转往京东商市或天津商市……想要出售土地的小自耕农也跟着倒了霉,田价狠打了一个折扣!

    与此同时,由于钱引销售和资金持续流出,中原乡村又出现了资金紧张和利率上升。想要借钱的贫下中农,变得更加困难了。

    而要解决这一连串经济问题,关键显然是找到一种可以替代钱引的纸币。

    何执中两手一摊,看着纪忆,“没有钱怎么办?忆之,你有办法就快说吧,老夫反正是束手无策了。”

    “那就继续以周为师吧,”纪忆笑道,“周国现在不是在发行银行券吗?咱们也照葫芦画瓢吧。”

    “银行券?怎么发啊?”

    纪忆早就想好了,当下就笑道:“周国发行的是和银两币挂钩的银行券。咱们可以发行和铜钱通兑的银行券……当然了,在发行银行券前,也得学习周国,先成立一个专管发钞铸钱的大宋银行。”

    “那可是太府寺的职权啊!”余深立即提醒,“太府寺的为宫内办事的……”

    纪忆苦苦一笑:“这不是周国的办法吗?要不咱们再等等?若是周国的办法行之有效,咱们就借鉴一二?”

    “不行,不行。”童贯摇头道,“侵夺太府寺的职权可不是小事……要不就把大宋银行归在太府寺,由宫中参与管理?”

    “这个……”纪忆想了想,“还是由官家圣断吧。”

    由宫中的内侍去当中央银行行长是有点不妥,不过找个进士出身的文官去当行长也强不了多少。

    人才的问题,始终是摆在大宋新政面前的一道坎儿。

    与此同时,东南商市那边又有大量的新政人才没有出路,对朝廷也怨言颇多,说不定还要闹革命……

    一想到这道绕不过去的坎儿,纪大相公就有点脑仁疼了。因为他非常清楚,只要科举不废,新政人才在官场上就没有什么上升通道可言。而官场的中上层只要被传统的科举出身的文官把持,新政就会阻力重重!

    可是要废科举而大用新人,纪忆也是不敢的——这可是同全天下读书人为敌的事情啊!

    而且现在新式学堂的数量非常有限。如果不算军学,整个大宋的高等新式学堂只有区区几所,而且除了青城学宫之外,都集中在京东、上海两家商市之中。

    而和新式大学配套的新式书院,同样集中在开封府和沿海几大商市之中。而新式大学的课程又和传统的儒家教育大相径庭,没有读过新式书院的儒生根本没法上大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