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0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泄他们的不满而已。

    在朝廷宣布将武好文下御史台狱,并且要打击哄抬物价、房价的奸商后。大部分跟着起哄的市民,都各自散去。还剩下一些,则完全变成了乘火打劫的匪徒。

    驻扎牟驮岗大营的新军也反应迅速,在得到了枢密院的命令后,立即派出四个营火速向开封府运动。全部轻装,跑步前进,天黑钱就从万胜门开进了开封府城。

    一进城就分散开来,以队、排为单位,逐条街道进行清理,宣布宵禁,驱赶暴民,还会同开封府的厢兵一起扑灭几处还在燃烧的火灾。

    到五月初五凌晨的时候,整个开封府城就已经恢复了宁静。

    不过在这宁静的背后,则有不知道多少人要彻夜难眠了。

    武好文的亲妈冯二娘肯定是难眠的,牟驮岗的新军一入城,她就在史教头的保护下,从西华门入了皇城,找到了武好德,然后又去琼林宫见赵佶,哀求他放过武好文……

    其实这是完全多余的,武好文不靠老妈还能靠大哥呢!

    不过这个夜晚聚集在青城学宫里面的一群闯了祸的学生领袖,却不知道要靠谁了。

    何栗、刘锜、张浚他们仨,这时都聚集在张浚的居室之内,一灯如豆,鸦雀无声。

    三人则是大眼小眼,呆若木鸡。

    他们可压根没想过要把事情闹那么大啊!几千学生的上书,已经够他们名扬天下了。现在闹出十几万人的骚乱,这可就不是过头,而是够得上杀头了。

    屋子里面的气氛那是越来越压抑,都快让人喘不过气来了。

    突然,刘锜猛一拍桌子,人也站起来了。

    “信叔,你这是……”张浚看着刘锜。

    刘锜咬咬牙,“不行,俺不能坐以待毙!你们俩都是文士,不会杀头的。俺是武夫,这颗脑袋可不保险。俺得走了!”

    “走?”何栗问,“去何处?天下之大,莫非……”

    不对,不是莫非王土,还有个共和国!

    “去投天津!”刘锜拱拱手,“二位,后会有期了!“

    他也干脆,说完就走,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

    看着刘锜离去,何栗和张浚也有点傻眼。何栗是状元啊,去投天津?那还不得遗臭万年?

    而且大宋是不杀士大夫的,哦,是不明杀,最多就悄悄的杀……

    张浚叹了一声,只是坐正了身体:“事到如今,但求问心无愧!”

    “对!”何栗点点头,“但求问心无愧!”

    ……

    “来来来,尝一尝,这是奴家亲手为学士熬得的鸡汤……”

    御史台,一间偏厅里面,这个时候,灯火通明。一张方桌子上,摆出了几个小菜,还有一大锅御史台鸡汤——名菜啊!

    张克公和武好文正对面而坐,其中武好文身边还坐着一位浓妆艳抹,分外妖娆的俏佳人。正在劝武好文喝汤的,就是这俏佳人。这佳人可不是一般来头,她名叫徐婆惜,是如今开封府最当红的几位上厅行首之一,政和五年开封府的花魁娘子,也非她莫属。

    在李师师(小李师师)和官家赵佶有了那么一点不清不楚的关系后,如今开封府的官员富豪可以一亲芳泽的伎女中,最当红的,便是此人。

    不必说了,徐婆惜肯定是武好文的红颜知己之一了,要不然她也红不到如今的地步。

    在听说武好文被人逮进御史台狱后,徐婆惜也够义气,二话不说,马上推了晚上的客官,自己跑到御史台狱探监。

    御史台狱本是不允许无关联的人探监的,不过武好文是个特例!不仅允许徐婆惜这样的红颜知己们探监,而且还可以让武好文挑挑拣拣……当然不止一个红颜要来探监,而是有好多个红颜排队来探。武好文也不可能一次都见了,所以只能一天见一个。

    今天见的是徐婆惜,明天要见赵佶的红颜知己李师师,后天见封宜奴,大后天约了第三代阎惜娇(第二代阎惜娇的养女)……

    就冲这样的探监名单,武好文就该被开封府的苦汉子们恨啊!

    喝着美女亲手熬的鸡汤,武好文叹了口气,“介仲,真没想到,开封府居然会乱成这等模样。”

    “都怪四学士子不好!”张克公言语中带着怒气,“回头一定得挑几个领头的,穷治其罪!”

    武好文点了点头,“几个带头的肯定得治罪!不过这新学的大学堂……的确是有点难治啊!我大哥得以在燕地割据,还不是文靠云台,武依骑士?两所大学,为周国提供多少人才啊。可这些人才,却不知道要忠君啊!介仲是中丞,可一定要多加留心,千万不能再来一次都门变乱了。”

第1258章 货币战争() 
大周共和二年,五月初八。

    就在五月初四运动发生后的第四天,远在天津的武好古就接到了杨戬所书写的报告。

    杨戬是大宋宫廷出身,在皇城司里面有不少朋友。所以很容易就探听到了事件的概况——五月初四的乱子是由四学学生伏阙上书,反对武好文卖国而起的。

    也不知怎么,上书忽然变成了大规模的抗议。至少有十万开封府百姓参与其中,抗议奸商操作房价、粮价。在抗议过程中,还和开封府的厢兵发生了多起冲突。场面一度失控,最后朝廷一面逮捕武好文,还查封了几家据说操纵了房价、物价的商行;一面调动新军弹压。才把乱子给压制下去。

    “怕是还要乱啊!”

    天津市,元首宫,大书房。武好古正和几个心腹在开小会,讨论刚刚得到的开封府动乱的消息。

    武好古叹了口气,第一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怎么会?”米友仁笑着,“不是已经平下去了吗?”

    “呵呵,”武好古笑着,“平下去了?分明是朝廷让步了。

    现在开封府的那些暴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还会像以前那么顺从吗?而且开封府的物价腾贵,房价高昂,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以后啊,乱子还有的好闹了。

    元晖,大郎,咱们必须要从开封府撤资了。”

    “元首,”同样在开封府坐拥大笔投资的苏大郎皱眉问,“真有那么严重?开封府的钱可容易赚啊!”

    开封府的手工业不发达,普通老百姓也赚不到什么钱。但是房地产和金融业却非常发达,是个赚大钱的地方。

    武好古笑着:“不能把钱都赚光了,留一口给别人吧……开封府的房价涨不了太久了!咱们须得设法从中抽身,能卖的都卖了。把金银抽回天津府,现在看起来还是天津好啊。”

    开封府的变乱,让武好古看到了北宋朝廷的虚弱。不仅是对外虚弱,对内同样虚弱。根本无力压制以四学生为代表的新式或半新半旧式的知识分子。

    而且开封府的朝廷也不敢贸然使用新军弹压开封府的变乱,因为驻开封府的新军几乎都是由本地人组成的——募外镇壮士倒是可以镇压开封府的百姓,但是外镇募兵太容易被军官控制,对朝廷太过危险。

    除非朝廷废弃新军军官,再恢复禁军兵将不知的传统……

    但是现在宋国新军又有了尾大不掉之势,不是轻易可以废弃的了。

    所以大宋朝廷,现在已经陷入了武好古想要尽可能避免的革命陷阱中去了。一方面朝廷必须依靠开封新军保卫;另一方面,开封新军又被新式军官和开封市民影响。。。

    而宋朝新式军官大部分都很穷,开封府的市民同样生活困难。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开封府很有可能在未来变成一个革命摇篮!

    如果真的变成那样了,开封府的房产还有什么投资价值?法兰西大革命的时代谁吃撑了去投资巴黎的房产?

    “可是那么大笔的金银抽回来又往哪儿投呢?”苏大郎思索着问,“光是万家行持有的土地、房产就价值一千多万啊!如果全部抛售,再偿了贷款,也能抽回七八百万缗,至少可以兑成00万两黄金。”

    “咱们现在存了多少金银了?”武好古问。

    “大周银行里面存了大约300万两白银,另外还有200万两黄金。”大周银行总管潘兴业也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他管着的大周银行并不对外营业,而是一家银行的银行,也就是中央银行。根据大周共和国的《民法典》,凡是在大周共和国境内(包括本土和殖民地)开业经营的银行、质库、金银绢帛交引铺、长生库等等。都必须将所吸收存款的两成,兑换成金银,上存到大周银行作为备付金。

    另外,大周共和国政府也会将财政库金,兑换成金银存入大周银行。

    而搜集到大两金银的大周银行,虽然不直接参与放贷收息的买卖,却也有自己的生财之道——远程汇款和金银兑换。

    远程汇款是指天津汇往星州(南洋都护府驻地)的汇款业务,包括铜钱和黄金,都可以从天津汇往星州。白银当然也可以汇,不过很少有人会这么干。因为白银的价格呈现东贵西贱,在目前的天津市,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到六两白银。而在星州,一两黄金则可以兑换到八两白银。如果到了红海和地中海间的西奈共和国,一两黄金则可以兑换到十两白银。到了西欧,一两黄金则可兑换到十二两白银。

    东西方之间巨大的金银差价,就成了大周银行获利的机会。大周银行每年秋季都会利用海军炮舰南下巡航的机会,将一定数量的黄金送上炮舰,运往南洋星州的分行。然后再星州将黄金换成白银,在次年春天运回天津市。

    而纪忆控制的京东银行和南洋都护府开办的南洋银行,则会将星州的黄金运往西方,换成白银再运回。

    通过这个过程,东西方间的金银价格,正在慢慢接近。而大量的白银,也因此汇聚到了天津市的大周银行金库。

    “天津银行金库里面也有不少白银,”武好古点点头说,“大约也有两三千万吧?大相国寺长生库和潘记银行手头也有不少白银……几方面加一块儿,没有一亿也有八千万。是时候发行银币了。”

    发行银币的计划,早在武好古割据燕地前就开始制定了。当时的计划是由天津银行、京东银行联手铸造“一两”币。

    一两币重一两,用银同合铸而成,其中白银占85%,铜占5%。和白银的兑是一枚一两币换一两白银。和铜钱的兑价,则是一枚一两币兑换540文,也就是不足陌的两缗。

    也就是说,一两币的铸币税就是百分之十(铸造过程中有损耗和人工),对于银行而言是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能把市面上能够搜集到的白银都铸成一两银币,上千万的收入也能有了。对于私铸而言,却没有什么利益。至少“真银私铸”是不行的。

    不过武好古推出一两币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铸币税——真的要铸造上亿枚银币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多半要忙活上十年。所以每年可以获取的利益也不是很多。

    武好古推银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银行券”的发行提供一个“锚”。

    所谓的银行券,则是私交子的进化版。也就是由银行发行的可兑换纸币,或者也可以看成一种可流通,可兑换的无息债券。

    这种纸币和后世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不一样的,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没有中央银行背书,全靠商业银行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