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入红楼-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贾母沉吟半晌道:“果真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吗?”

    贾宝玉正色道:“孙儿并不在意拿的东西值多少钱,说实话我贾家目前也根本不在意这点东西,只不过欺主之事却万万不可姑息,若有一次放过他们,他们必定心存侥幸,又一次便会有第二次,以后不管谁犯错误都来寻求关系,这么大的家族怕是也没法管理了。”

    这时一旁的王奶奶才明白贾宝玉一直再说自己的事情,顿时跪在地上,砰砰砰磕了几个头,道:“老太太饶过我这次吧,我也是一时鬼迷心窍,以后定然不敢了。”

    说完又对着贾宝玉哀求:“哥儿看在我为贾府尽忠半辈子的份上饶过我吧。”

    贾宝玉理也不理王奶奶的哀求,在他心中在王奶奶来向贾母告状之后,在心中已判定她的死刑了。即使贾母再心软贾宝玉也定要处罚这人。

    好一会儿,只见贾母缓缓的点头道:“宝玉,按你的意思办吧。不过毕竟服侍我了半辈子,还是要给他们一家子一条活路的。”

    王奶奶听了贾母的话,顿时浑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一半,呆呆的跪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她好后悔自己没有听自己儿子的话。

    贾宝玉道:“老祖宗我晓得,罚她们去下面的庄子里面生活也就是了。”

    贾母听了,点点头道:“一切都按照你的意思吧。”

    说完又对身旁的鸳鸯道:“从我的私房钱中拿出二十两,给他们一家人,也算主仆一场,把她带下去吧。”

    鸳鸯听罢,立马出门找了两个健仆将王奶奶拖了下去。

    见王奶奶被拖下去,贾宝玉心中也是微微松了口气,毕竟能得到贾母的认同,贾宝玉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他不知道这件事情没过一天变传遍了荣宁两府,府中的下人们更加的害怕贾宝玉了,从此之后两府丢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这些事情贾宝玉也是在很久以后才知道的。

第115章 中秋() 
中秋节始于唐初,兴盛于宋,及至大华更是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与春节齐名,因此每年中秋时节朝廷也会让官员休息三天。

    大早上起来贾宝玉吃过饭便出了院门,先到了黛玉的潇湘馆,发现黛玉已经出去了,问了紫鹃,紫鹃道:“一早上便出门去大奶奶那了。”

    贾宝玉听后便直奔稻香村。

    没一会儿便到了李纨住处,进了院门,见院子中有莺儿,侍书,司琪等皆在院中闲聊,一见宝玉进来,都赶忙上前问好,将贾宝玉迎进屋中。

    到了屋中,见黛玉,湘云,宝钗,探春,迎春等都在屋中,贾宝玉笑道:“怎么偏偏不叫我呢?”

    宝钗笑道:“都到了才发现就你没来,正准备打发人找你呢,谁知你却来了。”

    贾宝玉点点头道:“东西都准备好了吧?缺什么我这就打发人出去买。”

    “笔墨纸砚咱们都有,别的倒也不缺,只不过晚上祈福的孔明灯灯却是忘记让你买了。”探春道。

    贾宝玉知道拜月祈福是这个时代少女中兴盛的风俗,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我这就打发茗烟出去买。”贾宝玉笑道。

    说完又对外间的莺儿道:“劳烦莺儿姐姐去跟门房上的茗烟说一声,让他去外间买些孔明灯,直接送到这里。”

    莺儿点点头,便转身出门。

    众人在屋中又商议了一番,觉得再无什么准备的,李纨道:“今个过节,咱们去跟老祖宗问安吧,她老人家平常便喜欢热闹,咱们去了她定然高兴。”

    众人都点点头表示赞同,一行人就出了稻香村往贾母住处走去。

    到了贾母处,见薛姨妈王夫人都在那陪着贾母聊天。

    贾母见众人都来了,心中也是高兴,笑道:“刚才我还在跟你们姨妈说让你们过来陪我们打叶子牌呢,说话的功夫你们可来了。”

    湘云笑道:“看来我们倒是也来得及时了。不过,老祖宗我们就这几个钱,您还想都给我们赢了吗?”

    贾母笑道:“真是个鬼机灵,也罢,今个我拿出来点银钱作为你们的资本,输的算我的,赢了算你们的可好?”

    “那我们就多谢老祖宗了。”湘云笑道。

    惜春也在旁边雀跃道:“那我今个可要多赢老祖宗点钱了。”

    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贾母对薛姨妈和王夫人道:“你们两个可不用我出钱吧,不然我还赢谁的去呢?”

    王夫人和薛姨妈都笑道:“自然。”

    众人自由的分了班,就开始玩了起来。

    直到中午众人才散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圆圆的月亮如银盘一般挂在天际,散发着皎洁的月光,照耀在世间所有的角落。

    贾宝玉抬头看着圆月,心中不禁浮想联翩,饶是已经来这个世界已经大半年,贾宝玉此时还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家中的父母,想起自己前世的一切。

    好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贾宝玉也越来越适应这个世界,适应贾母,王夫人的疼爱,适应黛玉在身边的陪伴,适应和众姐妹一起玩闹的时候。

    “二爷,该吃晚饭了。”袭人在背后轻轻叫道。

    贾宝玉转过头,袭人‘啊’的一声,急忙上前心疼道:“二爷,您怎么了?想起什么伤心事了?”

    贾宝玉这时一抹脸上才发现不知何时居然流出了泪水。

    擦了擦泪痕笑道:“哪有,可能是刚才风大,吹的了吧。咱们去吃饭吧。”

    很快吃过饭后贾宝玉便来到贾母处,与贾母闲聊一会儿,贾政,贾珍,贾赦,贾琏、宝玉、贾环、贾兰等依次都来了。

    见人都到齐,贾母道:“此时月亮已经上来了,咱们先去上香吧。”说着便起身,贾宝玉则上前搀扶着贾母朝园中走去。

    当下园子正门俱已大开,挂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王夫人,薛姨妈等都已经在大观园中等候。

    此时正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地下铺着拜毡锦褥,贾母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此便命在那山上的大花厅上去,众人听说,就忙着在那里铺设。

    片刻有人回报:“都备好了。”

    一众人便浩浩荡荡的朝山上行去,因怕石阶滑,便命人将准备的地毯铺在上面。

    及至亭中,亭中有两个大圆桌,贾母及贾政等一群男丁在一张上落座,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带着黛玉,宝钗等人在另一旁落座,中间隔着纬布。

    座毕,贾母看着眼前大圆桌上还未坐满,唏嘘道:“以前国公爷在世时,每年中秋也都会让家中之人尽皆到齐,共同赏月,没想到如今人丁却是如此凋零。”

    听贾母如此说,贾政和贾赦两人都尴尬的低下头,也不说话。

    贾宝玉则在贾母旁边道:“老祖宗,今个是团圆之日,应该说一些开心之事才好,莫要说些不快之事。”

    贾母这时也意识到刚才说的不太合适,便笑道:“宝玉说的对,今个是高兴地日子,谁也不许说些不高兴的事情。”

    众人齐声说是。

    贾宝玉见桌子上空了半桌,便道:“老祖宗,不如让母亲姨娘等也都过来吧?圆桌本就意味团圆,若是坐不满毕竟不好,况且这里都是自己人,倒也不必讲究太多。”

    贾母笑道:“正该如此。”

    于是让王夫人,薛姨妈等带着宝钗,黛玉,湘云,探春等过来落座。贾宝玉则起身,让姐妹们先座,最后自己才落座。

    坐定贾母笑道:“今个月亮正圆,咱们只单纯的饮酒赏月未免单调,不如就击鼓传花,落到谁的手中,便罚他饮酒一杯,并给我们讲个笑话。”

    众人见贾母兴致正高,自然都不会反对,齐声道:“如此正好”

    于是贾母便命人去折一直桂花,又让一人在帷幔的另一边击鼓。

第116章 贾政的笑话() 
贾母接过下人折的一直桂花后,笑道:“就从我开始吧。”

    于是贾母拿着桂花在鼓声响起之后开始往下传,鼓声响了两通,突的戛然而止,众人看去,只见那支桂花正巧落在了贾政的手中,只见贾政举起身旁的酒喝了一杯,便站在远处,眉目紧锁,似在思索什么。

    众姊妹弟兄都你悄悄的扯我一下,我暗暗的又捏你一把,都含笑心里想着,往日都是贾政一本正经的模样,哪里曾见过他说笑话,因此都眼巴巴的瞅着贾政。

    贾政想了好一会儿,眉头疏散正要开口,只见一旁的贾母笑道:“笑话要是不可笑的话,可是还有别的惩罚哦。”

    贾政见贾母欢喜,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不过我这么半天只想起了一个,真要是不好笑也只得受罚。”

    贾母道:“这一个就行了。”

    贾政缓缓说道:“古时候有一个年近七十多的老秀才。”

    只说了这一句,众人便都笑了,因从来未见过贾政说笑话,所以他刚一开口,众人实在忍不住便笑了出来。

    贾母道:“你看看,你这笑话定然极好,这才刚说一句大家便都乐了起来。”

    贾政笑道:“母亲若是觉得好,等会就多喝一杯。”

    “使得。”贾母笑道。

    贾政连忙从桌子上拿起酒壶给贾母斟了一杯,递与贾母。贾母抿了一口,贾政便回到原位。

    于是又接着说道:“他的妻子突然生了一个儿子,因为年岁已高才生了儿子,就取名为“年纪”。过了不久,又生了一个儿子,看模样像个读书的,便取名为“学问”。第三年又生了一个儿子,秀才笑道:“这样大的岁数了,还能得子,真是笑话。”于是取名为“笑话”。三个儿子长大后无事可做,秀才让他们进山打柴,等到回来,丈夫问妻子说:“三个人谁打的柴多?”妻子说:“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没有,笑话倒是有一担。””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贾母也乐道:“甚好,往日也不曾发现你还会讲笑话,如此等会怕还是得让你讲个。”

    贾政满脸为难道:“母亲可别在难为我了,只这一个孩儿便已经搜肠刮肚了,再讲怕真的是没有了。”

    众人皆笑,贾政拿起桂花又开始传了下去,众人依次往下递,三通鼓后,鼓声停止,可巧真好落在了贾赦手中,贾赦喝了杯酒,思索了片刻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这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一针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就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远着呢,怎么就好了呢?’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作父母的,偏心的多着呢!’”

    众人听了也都哈哈一笑,贾母则自顾自的饮了半杯酒,半晌笑道:“看来我也得让这婆子针一针才能好啊。”

    贾赦听了,自知道出言冒犯,刚才只顾讲笑话,忘记了这茬,急忙跪地道:“孩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