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雄州城一战,自损七万,杀敌七万,其中包涵辽军三万余骑兵,可谓大宋几百年以来,极为罕见的大胜。

    尤其值此辽军挥师南下,大宋接连落败的情势下,雄州城给予了辽军最沉重的打击,大宋士气大振。

    以童大将军的用兵如神,以武大用后世知识所构建的震天雷威势,虽不敢说一举攻入辽国腹地,但,收服燕云十六州,应该还是有把握的。

    对于宋徽宗这位大宋九五之尊而言,收服失地,甚至开疆扩土,固然重要,然而,他更加在意这一切是否还在他的掌控之内。

    如果这些疆土打下来,功高震主的童大将军,振臂一呼,封疆裂土,自立为王,他宋徽宗该如何自处?

    到那时,收复失地这份大功,不但无法让他宋徽宗名留青史,反而会让他遗臭万年。

    作为一名君王,他习惯了,也喜欢掌控一切,他要将所有的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是故,在童贯与武大率领十五万大军为大宋浴血奋战的时候,他宋徽宗提前在归途中设伏,毫不留情的将他们屠戮一空。

    武大是生是死暂且不论,童贯必死无疑

    童贯身后的万余残存的军卒,被堵在狭窄的峡谷之内,根本躲避铺天盖地的箭雨,死伤惨重。

    他们的人数太多,过于拥堵,只能眼睁睁看着身旁一起奋勇杀敌的战友,接连倒下。

    他们是为大宋立下悍马功劳的将士,没死在辽军手里,在此时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何等悲哀?

    尔后,剩下的军卒,在童贯的带领下,与三万禁军悍然撞在了一起。

    杀声震天!

    不知过了多久,童贯身边仅仅还剩下三名浑身是伤的亲兵的时候,战场突然平静了下来。

    童贯浑身是血,他身上的伤很重很重,他已经年老,能支撑到现在,全凭一口气。

    他甚至已经站不住了,如若不是亲兵背靠着背在支撑着他的身体,说不定他随时都会轰然倒地。

    他喘息着,咳嗽着,每咳一声,便带出一口鲜血,滴落在地面上。

    在这种大雪覆盖气候寒冷的北地,或许在某些文人墨客的描述之下,会说童贯的这些鲜血落在洁白的雪地上,异常醒目。

    然而事实上,一点儿都不醒目。

    因为,雪地被大军践踏,早已泥泞不堪;

    因为,无数军卒在此战死,血染大地,无论是谁的鲜血混入其中,都不会泛起一丝波澜。

    那浓厚的血色中,掺杂着无数的冤魂,悲愤冲天。

    “哒哒哒……”

    东郭太寻,骑着马儿,缓缓走了过来。

    他的身上很干净,不见一丝血红,因为不知为何,他始终不曾亲自上阵出手屠戮这些军卒。

    他满脸冷漠,静静的看着已经力竭的童大将军,眼神中一丝复杂的神色一闪即逝,淡淡说道:

    “大将军,随我回京吧。”

    回京?回京受尽侮辱后被斩吗?

    已经皇帝陛下给童贯的定罪是造反,回京后也断然没有生还的道理,何须多此一举?

    童贯沉默着,面无表情,没有任何讥讽的神色,也没有不屑,更没有不甘,他就那般沉默着,他不需要也不想表达任何神色,因为他是童贯。

    即使早已穷途末路,童贯也不想再回到那个肮脏的汴京。

    童贯举头望了一眼昏暗的天空,久久后在心中叹息一声,横刀,自刎而忘。

    他摔倒在地上,眼睛睁的大大的,望着身后。

    或许,他想再看一眼,看看……武大是否已经黯然逃脱。

    他的那三名亲兵,没有哀嚎,没有痛哭,没有怒吼,更没有扑在童贯身上,他们脸上古井无波,沉默着看了东郭太寻一眼,重重的看了一眼,似乎要把这个刽子手牢牢的记在脑海之中,尔后横刀,紧随童大将军身后,自刎而死

    或许在地府,有数万兄弟相随,童大将军并不寂寞,只是这些亲兵认为,没有他们在自家大帅身边,或许他老人家会不习惯。

    这三名亲兵,甚至童贯的整个亲兵大营,大多数要么是孤儿,被童大将军收养,要么就是童贯几十年前旧部的孩儿,他们对童大将军之忠心,非外人可懂矣。

    旌旗十万斩阎罗!

    他们必将跟随童大将军,推翻地府阎罗王的统治,自立为王!

    到此为止,童贯手下所有人,尽数沉默着沉没在这道名为“一线天”的峡谷里。

    东郭太寻也保持了沉默,他有些心悸,更多的却茫然。

    此行他是受皇命而来,不得不来,不敢不尊,只是亲手屠戮掉这些将士,尤其是童大将军的身死,让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沉默了许久之后,东郭太寻吩咐道:

    “埋了吧。”

    他身旁的某位禁军副统领劝谏道:

    “大统领,陛下有旨,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童大将军的尸首必须要带回京师。”

    东郭太寻看都没看他一眼,淡淡说道:“全都埋了。”

    这句话绝对不容置疑,而且已经带着丝丝寒意。

    再也无人敢违逆,就近挖坑,将所有军卒全都埋了。

    东郭太寻并未下令将童贯单独立坑,因为他明白,童大将军或许更希望与他手下的儿郎们在一起。

    或许,在东郭太寻心里,虽然有圣旨在,可他依旧不希望让这些为国杀敌的将士们弃尸荒野。

    尔后,他才带着大军,不紧不慢的往武大逃窜的方向追去。

    ……

    武大中箭坠马,在他即将落地之时,被右侧的吴刚,一把捞了起来。

    长箭一穿而过,武大重伤垂死,在短短的一瞬,武大已经彻底陷入了昏迷。

    吴刚的脸色极为难堪。

    武大急需治疗,这是一道致命伤,如若晚了,恐怕……也就彻底没有失望了。

    而且,后面的追兵已经组织起攻势,疾奔而来。

    张良一刀看在吴刚胯下马儿身上,“走!带着老大,走!”

    不容迟疑,也没有时间迟疑,吴刚咬紧了牙关,什么都没说,已经无需多说。

    这一别,是为永别。

第294章 天塌地陷(二)() 
(晚上还会有一章加更,感谢书友牙牙乐打赏一万书币,谢谢~)

    张良停马,扭身,横刀,准备誓死一战。

    即使他心知无法阻拦追兵太久,但他仍旧希望尽自己所能,为武大争取一丝时间,哪怕只有那么一瞬,也足矣。

    便在此时,丁卯突然也停下了马儿,与张良并肩而立。

    张良微愣,丁卯脸上极为难得的挤出了一丝笑容,咧了咧嘴,“陪你一起。”

    陪你一起?一起死?

    张良了然。

    他们都不懂医术,只要吴刚带着武大逃脱便够了,他们二人不如留下来阻拦追兵,更能为武大赢得逃走的时间。

    只是,以两人之力,来阻拦上千的追兵,必死无疑。

    而且,他们身上已经没有震天雷,何以阻拦追兵?

    丁卯取出了他原本最擅长的铁锥,左手刀,右手锥;

    张良微笑着,低着头,轻轻抚摸着胯下的马儿。

    丁卯想起了很多,前半生在七星盟的岁月,不值得回忆,他更多想起的,是在阳谷,是在武大身边的生活。

    只有到了阳谷之后,他才觉着自己是个人,而不是一名只知道杀戮的杀手。

    他很满意。

    或许,能这样生活了两年,此生足矣。

    张良想的更多,他这一生,无怨无悔,有家人,有兄弟,有方金芝,有阳谷,有武府,够了,无憾矣。

    他只是有一丝淡淡的担忧,他不知道武大是否能活下来。

    无需喊口号,无需提士气,唯有死战。

    张良与丁卯,同时动了起来,冲锋,冲向敌人,一往无前。

    不求杀敌,唯求给追兵造成最大的困扰。

    所以,他们没****,而且专挑战马。

    每倒下一批战马,势必会给追兵造成更多的困扰。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他们已经浑身是伤,被包围了起来

    人力有时穷,他们终究还是只拦住了一部分的追兵,依旧有大量的追兵去追武大与吴刚了。

    但是,他们尽力。

    当然,他们不会像童贯那样选择自刎而死,他们依旧在杀敌,直到他们力竭,半跪在地上**。

    “啐!”

    张良吐出一口血水。

    他已经没有力气了,他血战了太久太久,这一路逃窜,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此时此刻,终于英雄末路。

    但,张良不愿死在敌人刀下,他更不愿万一武大真的逃生,而敌人却捏着他的性命去威胁武大,所以,他也选择了横刀。

    然而,他手里的长刀被击落了。

    而且,他的长刀是被丁卯击落。

    然后,丁卯突然出手,瞬间将张良制服,并且为了防止张良咬舌自尽,丁卯在他最终塞了布匹。

    尔后,丁卯从怀中取出了一个令牌,对那些追兵冷冷说道:

    “把张良活着带回汴京,其他人,去追武植!”

    这枚古朴的方形令牌,上有金龙环绕!

    是正宗的皇宫大内令牌!

    追兵心头大惊,凛然受命。

    张良望着丁卯,满脸不敢相信。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身旁这位与自己一起浴血奋战,生死相随的丁卯,居然会有皇帝陛下钦赐的令牌!

    难道,丁卯背叛了武府?他是皇帝陛下的人?可他这一路上的表现又是为何?

    到底为什么?这一切都是谜团。

    就像,武大始终都不知道,他在汴京城外大战那夜,他身边的人,曾经有人身穿黑衣,入宫觐见皇帝陛下。

    可当夜丁卯一直在武大身边,他绝对不曾入宫。

    那么,入宫的又到底是谁?难道就是那名黑衣人主导了一切?难道丁卯也是受命于他?

    是谁在落子?又是谁在布局?

    除了宋徽宗,除了蔡京,到底还有谁?

    ……

    凛冽的冬日,北风咆哮。

    漆黑的夜里,赫赫有名的汴京城童府,突然被大队禁军包围。

    童府跋扈惯了,童府护卫刚欲暴起反抗,就被强**射成了刺猬。

    平日里嚣张无匹的童府二少爷童路,如今安稳的就像一个老实的稚子,被禁军拿下;

    哪怕就连有腿疾坐在轮椅上的童睿,也被禁军拿下

    整个童府,所有与童贯有血缘关系的子侄家眷,以及家钉院丫鬟,全都被抓,下狱。

    只有童雪儿因为并不在汴京,而免于这一场灾祸。

    童府的动静,震惊了整个汴京。

    即使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这到底是为何,但,所有的势力都保持了沉默。

    他们只是有些担忧,如若被正在北方统兵的童大将军知晓此事后,不知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与此同时,西北大军中突起**乱。

    童贯童大将军亲手培植起来的偏将、尉官,奋起反抗者,尽数被杀,投降者被囚。

    童贯的大儿子童斌,在睡梦中被杀。

    而朝廷对外宣称,童家造反,童斌意图不轨,在混乱中被乱刀砍死。

    很明显,咱们大宋的皇帝陛下宋徽宗,为了除掉童贯,为了泯灭军中有可能出现的变数,早已提前做了布局。

    朝廷平定了汴京与西北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