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豪杰传-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不说全永兴军路华州,至少华阴县也是有数的大地主了。

    哎,也就是史大郎是家中的独子,史太公才会这样纵容他,万事惯着他。

    不过我身为史家管家,一定要帮史家好好打理好这个家。

    劝史进多买地,福泽子孙!

    听到要办酒楼,史福是第一个赞成。

    史太公看着史进说,“既然你们都说好,那就去办!”

    虽然史福筹办酒楼比史进更上心,但史进更家清楚怎样才吸引客人,那些菜肴该如何做出来。

    史进一边对庄里的厨子进行突击培训,一边亲自考察了华阴县城。

    最后在华阴县城内,通过长安的城门处不远的,花钱买了一间三间门面的两层木楼。

    为了让整间酒楼上档次,气派更非凡。史进参考着现代酒楼的一些装饰,叫人将屋子里里外外翻修了一边。

    翻修后酒楼飞檐峭壁,富丽堂皇,门口竖着一杆酒幌,迎风飘摆。

    门前两幅门联是史进当年在一部清朝戏里扮演伙计时,看到的对联。

    印象深刻,就被他拿来用了。

    上联写道:闻香下马。下联写道:知味停车。

    门楼上挂着的招牌,远远就能看到三个斗大的红字:福春楼

    除了让福春楼装饰地富丽堂皇,让人过目不完外。

    对于怎样留住食客,史进也很是动了脑筋。

    酒楼要想留住食客,菜肴才是重中之重。

    除了保证食材新鲜安全外,菜式更是花了他不少心思。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卷二四中记录到:“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

    讲述的大宋时期大部分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

    因此史进一开始制定的菜肴偏甜、偏香。

    梅菜扣肉,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脆皮炸大肠,皮脆肉嫩,香浓鲜美。

    盐焗鸡,制法简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

    除了这些以外,当然少不了西北菜当中的看家菜。

    肉夹馍,肉夹馍合腊汁肉,馍香肉酥,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羊肉泡馍、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可惜北宋时期,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不然史进还可以想出更多好吃的菜肴来。

    不过就算没有辣椒,单单凭肉夹馍和羊肉泡馍,史进就相信自家的酒楼生意不会差。

    时间跨越将近千年,但连口叼的现代人都能征服的菜肴,绝对能征服大宋的百姓。

    除了精选菜肴外,史进还借用现在营销手段。

    史进叫家丁出门买货、办事的时候,逢人就说福春楼请来了宫里的御厨亲传弟子,烧的了一手好菜,吃了的人都说好。

    在店铺门口竖起一口大锅,手艺精湛的师傅拿着把雪亮亮牛耳尖刀,上下飞舞。

    一头羊很快就被削得只剩一副羊骨架,将羊骨架用多剁骨刀砍断,扔进大锅里熬汤。

    加入葱末、糖蒜、黄花菜,青蒜,香菜、胡椒粉

    香气很快就弥漫整条街。

    闻着这香气,不饿的人都饿了!

    在饭点的时候,史进还带着几个平时表现好的家丁庄客,带他们来酒楼来假扮食客,营造酒楼火热的气氛。

    路过的百姓看到福春楼里飘香四溢、高堂满座、人气沸腾,都忍不住走了进来。

第12章 酒楼(下)() 
只要客人一走近,门口站着的小二立马会迎了上去,满脸带笑得喊道:“几位爷里边请,里边请?”

    小二热情地将客人领到楼上,赶紧又麻溜的用肩上那雪白的麻布把那干净无比的座椅又重新擦拭了一遍,才说道:“几位爷,想吃点什么?客官,不是小的自夸,福春楼的菜肴那真是一等一的好吃。吃了包你还想来!”

    这个时候二楼的伙计立马会将手中的餐牌送上,硬纸制成的餐牌手感非常好。

    在客人一坐下,翻看菜单的时候,伙计会麻利地将茶水、碗筷、热毛巾送上来摆好。

    看着菜单中除了炖煮烤这些常见菜式外,还有很多之前从没听说过的菜肴,顿时起了兴趣说道,“就来东坡肉、烤羊排”

    客人点完,小二立马喊道:“好嘞,客官你稍等,菜马上就来!”

    不多时,那菜一碟碟,一碗碗就端上了。

    看着精致的菜肴,闻着那香味,那些客人再一忍不住了,连忙用筷子夹起一快肉放进嘴里。

    肉一入口,那满口的香浓,让他们的舌尖都爆炸了。

    夹、夹、夹

    客人们加快了下筷子的速度,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

    很多人不禁喊道,“太好吃了!”

    “想不到竟然还有这样好吃的美食,今天来对了!”

    不过更多的食客这个时候哪里顾得上感叹,多说一句话,就少吃一口菜,低头下筷子才是正道,用筷如飞。

    一开始还好,到后面直接是发生激烈的争抢。

    “这块是我先看到的!”

    “狗屁,是我先夹的!”

    “滚开,滚开,这盘都是我的!”

    “兄弟我平日待你不薄,何苦连一块肉都要跟为兄争呢?”

    “放手,不然兄弟都没的做!”

    “待我吃完这块肉,再翻脸!”

    “好吃,真的太好吃了。明天一定要再来!”

    一天过后,那些被美食彻底征服的客人,忍不住又来了。

    看到那些食客宁愿排队等待都要来福春楼吃,不少原本没想来的百姓,都忍不住想进来尝尝是怎么样的美食能让人甘之若饴。

    一进来一品尝后,他们也不想走了。

    就这样三天过后,福春楼火爆了。三间门槛,两层楼,楼上楼下全部坐满了食客。

    虽然史进相信酒楼会很火热,但这么火爆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一开始准备的一百桌根本不够用。

    为了增加收入,史进也是拼了,除了史太公的椅子给他留着,将家里的桌凳都叫人搬了过来。

    至于吃饭时,家丁庄客怎么办?

    老子都蹲着吃,你们还想怎么样!

    除了自己家用的,还跟相熟的人家借了不少,史进直接是在沿着酒楼四周摆开,增添了五十桌。

    就这样也满足不了那闻名而来的食客。

    到后来,那些坐不下,站着排队的客人,看着楼里的人吃的正欢喜,自己却饿着肚子。

    他们再也受不了!

    干脆一个人领一个大碗,让师傅从大锅里舀出一勺子热腾腾的羊骨汤,然后拿着肉夹馍,站着吃了。

    一口肉夹馍,一口羊肉汤,就算站着吃,那味道依旧是美味无比。吃的痛快,喝的舒坦。

    就这样,日后福春楼门口一排站着喝汤吃肉的食客也成了华阴城的一道独特风景。

    为了能吃到美味佳肴,客人可以站着。这增加福春楼的客流量,但也大大增加了负责洗碗筷伙计的工作量。

    除了吃饭,一整天他们手就没有离开过水缸。

    目送着最后的食客撑着肚子踮步离开,伙计们还没得休息,他们还要忙着收拾店铺。

    将门板关上的时候,别说那些伙计了,就算来帮忙的史进都累的腰酸背痛。

    忙活了一整天,一些伙计甚至直接趴在收拾干净的桌子上睡着了。

    史进对史福喊道,“福叔,这些伙计也辛苦了。从今往后,他们的月钱加倍吧!”

    史福听到忙答应道:“少庄主仁厚,啊福代他们谢过少庄主!”

    那些清醒着的伙计们听到史进说月钱加倍,顿时欢喜的喊道,“谢过东家,谢过东家!”

    口口相传,福春楼很快远近驰名,往来顾客都愿意来这里。

    很多人第一次来的时候,都是衣衫靓丽的走进来。出门的时候,女的还好,男的干脆宽衣解带,要下人扶着才能上马车。

    他们都吃撑了,衣带撑不住他们的圆滚滚的肚子了。

    随着消息的传播,一些长安的富豪都坐着马车前来品尝。

    就这样,史进手里又多了一项来源。福春楼一个月有将近两千两银子的净收入。

    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账,史福叔笑脸如花。

    有段时间连史家庄都顾不上,就在福春楼坐镇,监管那些伙计了。

    除了酒楼,看到那阉割的小猪崽喂养一两个月,就比那些养了三四个月的猪长得肥大。

    原本一年才能出栏,现在估算六个月就可以出栏了。

    史福再也不对阉猪才容易养肥感到怀疑了,果断把庄里之前养的鸡、鸭、羊的家丁,全部调去养猪了,扩大了养猪规模。

    从猪栏里原来只养了两三头的,现在都养了上百头猪了。

    史家庄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了!

    养了这么多头猪不单能供给福春楼,还开了几家猪肉铺对外出售。

    吃过史家贩卖的猪肉的客人都说,史家养的猪肉最鲜美,一点骚味都没有。

    他们都愿意购买史家出产的猪肉。

    虽然比起贩盐和酒楼,养猪收入不高,每个月就百来两银子,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而且自从用猪肉作为护庄队的主要肉食,每个月的花费也少了很多,这又节省了一笔开支,里外里也有上百两,加起来不算少了。

第13章 打虎将李忠() 
现在福春楼已经上了正轨,成了远近闻名的酒楼,每日客人洛日不绝。

    一间福春楼可满足不了史进的要求,他还计划着要在长安、渭城这些大城池都开分店,日后还要办成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酒楼呢!

    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更需要福春楼的大厨教会几个徒弟才行,史进可没有兴趣也没时间再去指点他们。

    为了福春楼开业的事,再加上还要抽时间制造青盐,史进忙里忙外一个多月,都顾不上护庄队这头。

    要将精力继续放在训练护庄队上了,再不回去盯紧训练,之前的辛苦训练成果就可能废了。

    史进回到护庄队一看,那些庄客果然比之前散漫了不少,顿时气打不过来,狠狠地操练了他们一个星期,才纠正过他们的态度。

    这天,史进刚带领庄客跑完步回来时,就听到不远处的打麦场上传来的阵阵喝彩声。

    史进忙看过去,只见打麦场上正围着五六十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叫庄客自个回去吃早餐,史进走过去看是什么情况。

    史进一走近,那些围观的百姓看到是史家大郎,自动地分开让路。

    史进走进打麦场一看,中间里一个人,仗着十来条杆棒,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插把纸标儿在上面,原来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

    一名年约二十六七岁的男子正拿着一条棒在空地上狂舞,不少百姓农夫在旁边看着,看到精彩处时,还忍不住喝彩两声。

    这个卖膏药的武师比自己之前的那几个师傅到是厉害上几分,将一条棍棒舞的是拨水不进,比现代那些武术表演还要好看。

    不过辛苦训练过一段时间的史进已经不是吴下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