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修罗传说-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白崇禧谈到战事,章非考虑了下说出了自已的一些看法。

    “战争到现在这个程度,日本已经后劲无力,想发动大规模会战的可能性很小,他们的国力已经不允许他们继续这样下去,现在岗村这样做,就能看出很多东西。”

    “这对我国来说很有利,日本人不想打,我们就逼他们打,不让他们停下来,这次岗村针对第五战区发起的攻击,我认为他希望的是快速结束战斗,我们可以拖,拖死对方。”

    谈到自已这边,章非也有打算,“我们现在的力量,和日军正面作战还欠缺很多,而且我这里的情况白长官也看到,眼前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只要给我们一段发展的时间,到时我这些部队,可以牵制住很大一部分日军,但是现在,却没有办法大动。”

    白崇禧听出了章非的顾虑,他拍了拍章非的肩膀道:“理解,你就按照你自已的意思来就行,上次你们武汉这一闹,就帮了我们很大的忙,现在这边还有别的部队,也需要他们出点力的时间到了。”

    白崇禧还在章非这里留了三天才离开,这位留这几天,也不是没有目的的,他让人把章非答应的机器全部随他一起运走。

    武汉,日军司令部,随着畑俊六的离开,岗村宁次继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

    发动这才针对第五战区的围攻,日军投入进攻的兵力不足四个师团。

    冈村说:“这次作战的实际情况是敌人的素质远不如我军,然而其兵力却比我军多十几倍。此种情况下,为完成作战任务,必须大胆采取重点使用兵力的战术,即实行分进合击、锥形突贯的方法。”

    为了向改属第十一军不久的三个师团贯彻作战设想,冈村屡次会见新近隶属自己部下的几名将军,还亲自遍访第一线各部队司令官,互相沟通思想。

    各师团长也积极体会他的意图,彼此紧密联系。通过会见走访,冈村掌握了各主攻师团师团长的性格与特长。第十六师团的藤江“学识渊博”;第十三师团的荻洲作战凶悍;第三师团的藤田是冈村的同学,对冈村言听计从。

    冈村对他认为不称职的指挥官,在开战前毫不含糊地做了调整。他请求华中派遣军调走了几名旅团长和联队长。

    从4月中旬开始,日军在武汉的各后勤仓库,日夜抢运海军通过长江送来的物资,把枪炮弹药、毒气罐、药品、罐头和军毯等,下发到各攻击师团。

    中国第五战区在李宗仁的督催下,动员大批民夫,肩挑手推,将从四川和陕西调拨过来的粮弹运到各部队,还在战区各隐蔽地点搭建了大量临时医院,以收容救治预计开战后会产生的大批伤员。

    这时,日本政坛上出现了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这就是东条英机。

    1938年5月,鼓吹三个月结束中国事变的陆相杉山元被赶出中央,由板垣征四郎取而代之,东条英机也取代梅津美治郎担任陆军次官。

    1938年11月初,近卫文麿首相提出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口号,这实际就是日军独霸东亚的宣言。

    升任陆军省次官的东条英机“废寝忘食”地为日本对外侵略出谋划策,甚至连假日都不肯休息。

    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战局进入相持阶段。此时大本营的高层就结盟问题发生了分歧。在7月份召开的五相会议上,陆相板垣力主与德国保持步调一致,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而海相米内光政和外相则反对。两派斗的天昏地暗,此后不久,关东军在张鼓峰挑衅苏联,结果大败,昭和天皇大怒之下,将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骂得狗血喷头。

    然而,天皇真是骂错了人。事实上,更加顽固主张要“对苏支两国同时正面作战”的却是陆军次官东条英机,而这一念头,东条英机早在关东军时期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他心中的想法是,若想彻底解决中国问题,实现日本长期霸占中国的野心,就必须先扫清道路。

    而苏联正是日本的心腹之患,它使日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战场,同时又会对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因此,两线作战是即便“明知不可为也必须为之”的选择。东条英机的野心真是昭然若揭。1938年11月28日上午9点30分,在军人会馆召开的“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他大放厥词,宣称日本要“对苏、中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同英、美、法开战”。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日本国内巨大震动。不仅对日本经济界产生了强烈冲击,致使东京的股票市场狂泻,同时也令战争狂人云集的军部感到无法接受,纷纷指责其过于“轻率”。

    陆相板垣征四郎声称东条英机目的只是想鼓励日本军需生产,这只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而已。

    压力之下,这个上任刚刚半年的陆军次官只好灰溜溜地下了台,改任航空总监去了。

    在宦海浮沉中,东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先后当过陆军大学的教官、陆军省军务局参谋等职,在军队中秘密发展横向联络。

    1929年8月任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1931年8月任参谋本部整备局动员课大佐课长,“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各政党对军部所持放任态度不满,东条英机马上对政党发表的不利于军部的言行进行了“调查”,指控这是“挑拨军民关系”。

    1933年3月,东条英机被任命为陆军少将,同年11月任军事调查部部长。

    而当时的军务局长正是永田铁山。作为东条英机的学长,他以其对日本社会的洞察力,曾说过的一句影响东条一生的话:“东条是将来肩负日本陆军的人物。”

    当时,在日本陆军,永田铁山以其聪慧被誉为军中第一大脑,而且政治能力很强,是统制派公认的老大,是众所周知的“肩负着日本陆军未来的重头人物”,能对东条这个报名三次才考上陆大的平凡人物作出如此高的评价,足以使东条英机感激终生。

    然而,永田铁山却并没有成为对东条英机后来的平步青云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对于东条英机其人,日本陆军内部对其的看法可谓毁誉参半。以永田铁山为代表的一类人对其行动能力极为看重,但同时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思想能力提出过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被誉为日本第一军事家的石原莞尔。

    在石原莞尔的眼中,东条英机不仅无德无能,甚至连相貌都令他不能忍受。在背地里,石原说东条的坏话可谓司空见惯,什么东条只能保管十挺机枪,超过十挺就无能为力了。

    石原莞尔曾当面称已经晋升为陆军中将的东条英机为“东条上等兵”,引得听到此话的人无不忍俊不禁。

    日本陆军的元老级人物宇垣一成在日本战败投降后曾经回忆说:“提起东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动不动就拿出笔记本不停地记这记那,根本就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人竟然也能当上一国的总理大臣。”看来,石原莞尔的“东条上等兵”并非没有知音。

    1934年3月,东条英机在军事调查部长的位置只坐了四个月,便被调到陆军士官学校,随后又先后任职于步兵第24旅团和第12师团司令部。

    几经异动后,东条英机最终只落了个闲职,特别是到了第12师团司令部后,他已经到了无人关心其上不上班的地步,甚至连办公桌都未给他安排。1935年9月,陆军部人事局长后宫淳,东条英机在陆军幼年学校时代的校友力荐东条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而东条英机正是以此为跳板开始了他向日本法西斯最高权力中心的冲击。

    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尽管并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对于东条英机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

    “不鸣则已,一鸣必惊人!”51岁的年龄,对东条英机也对自己发出了警告,他必须让陆军高层注意到他的存在,让天皇知道陆军还有一个名叫东条英机的“实干家”。本章节由芗忖暁説網免费提供阅读,如果你喜欢请告知身边的朋友,谢谢!

    后来有个评论家说道:“被踢出东京到关东军,对东条来说,就像一个人掉进阴沟而捡到一块金表一样。”

    日本以武力强占我东北后,为了实现对伪满洲国的所谓一元化统治,于1932年便出台了所谓的八八决议,随后又于1934年将日本驻伪满洲国的机构进行重新整顿。

    自此时起,关东军实际上掌控了伪满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大权,关东军司令官也就成了太上皇。

    东条英机所任宪兵司令官一职,按照规定同时兼任日本驻满行政事务局长的要职。

    东条英机到任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扶植自己的党羽。在此之前,关东军宪兵队仅仅是一个编制仅200人左右的队伍。这点微不足道的力量,当然无法满足东条英机的需要。

    于是他迅速从日本本土、台湾以及朝鲜等地调集了一批得力干将,并为他们在宪兵队里安排要职,在短时间内培植了对其忠心耿耿的亲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关东军宪兵队便猛增到1000多人,并在东北各地下设了宪兵队、分队和派出所,编织了一张由他所控制的势力网。

    诺门坎事件爆发,这对东条来说是一个机会,他上蹿下跳,并提出:“采用现代化武器消灭苏联军队,可以达到速战速决之目的。”

    东条建议,这次战役,应当派出大量的航空部队为主,打击苏联军队那漫长的运输线,切断对方的补给,他这个建议得到了很多将领的支持。

    说起这位东条,他虽然留学过美国,却不会说英语,他对德国的了解比英美详细的多,对希特勒的做法有力的支持者之一。

    作为对天皇狂热的崇拜者之一的东条,从小就接受到了对皇室的崇拜,“为天皇而死”这句话一直铭记在他心中。

    想反,实际上,东条英机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人,他的显赫之处主要在于家世。他的祖父是一位武士,而他的父亲在还是一个少年时,尽管作为武士的传统特权被取消了,但参加了士官培训学校,37年后,他以中将的军衔从日本皇家陆军退役。

    东条英机本人从15岁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然后缓慢但平稳地不断升迁,沿着一条并不令人惊异的道路直到陆军大臣的位置。

    这位有“战争狂人”之称的东条,他的武力征服梦想并没有随着他年龄增加而减少,反而越发增大。

    诺门坎事件,日本中央统帅部不把苏联放在眼里,决心对其“侵略行为”予以痛击。

    其实,这些行动都源于有日、德、意三国的防共协定为坚强后盾。他们不知道的是,日军准备在诺门坎同苏军进行一场大战的时候,三国的盟兄“大”希特勒德国,却与斯大林在莫斯科进行十分暖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交易,希望与斯大林结成秘密军事同盟,共同瓜分波兰的领土。

    苏联为了在波兰问题上得到实惠而与德国结盟,便使用巧妙的手腕:在与德国谈判的同时,又与德国的死对头英国和法国进行军事谈判,让德国和英法两方都感到,弄不好俄国人就会倒向敌人那边去。于是,苏联方面获得了左右逢源的局面。

    希特勒一改常态与斯大林密谈,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轴心国的另两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