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漫漫大唐路-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军队的战斗力能打得过李唐就见了鬼了,王小麦叹了一口气。

    宋老三安排完军营的一切,俩人便找到了之前煤炉的一户铁匠家。

    “这……”铁匠借着屋外还算明亮的光看着设计图,一脸的为难。

    “有啥困难就说,钱不是问题。”宋老三在一旁猴急的问。

    “做是能做,只是这铁桶如此薄,怕是做完了也不结实。”铁匠摇摇头,指着设计图,“而且你们看这根长管,又长又细,磕磕碰碰的,很容易就折了。”

    王小麦看着设计图上铁匠指的是那根冷却管,眉头皱成一团。古代的冶炼技术太落后,而且这人只不过是一个工艺比较好的民间铁匠,对他来说确实有些困难。古代没有不锈钢,这分馏器就算做出来怕是也很快被水汽锈蚀了。

    “那你看看能用铜做吗?”王小麦无奈的说。昨天晚上他只考虑到了这东西的使用,却没想到如今被材料限制了。

    材料学是一门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学科,很多东西,即使理论上能做出来,往往也受到材质的限制。就算作出了样品,能不能量产,仍然是个难题。

    “官府早有规定,民间不得私铸铜器,我只是个铁匠,这……”铁匠一脸的为难。

    宋老三听完这句话倒是看出来了,这家伙还是想要加工钱。上次的煤炉大卖之后,洛阳城的铁匠一个个都发了财,如今这是尝到了甜头了。

    想到这冷笑一声:“你这个破落户,老子在你这定做东西,是看的起你,上次的煤炉挣了钱了,看不上老子这点买卖了是吧?你整个洛阳城打听打听,老子堂堂的禁军将军,如今虽然虎落平阳,但是想整你一个臭铁匠还不困难。”

    “三爷有话好好说,”那铁匠赶忙告饶,“俺不是这个意思。”

    王小麦也是拉住宋老三:“老宋,你也是堂堂的禁军偏将,何苦和他一般见识。”

    宋老三冷冷一笑:“小麦兄弟你不知道,上次就是这厮把你辛苦画的煤炉图纸给泄露的。”他瞪着眼睛看着那铁匠,“俺上次没为难你,休要找这些诓人的话搪塞人。什么官府禁止?现在全洛阳私下铸铜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也没见官府追究。你这厮就是财迷了心窍,不知道死活了。回头就把你这铁匠摊子砸了,看你还跟俺俩这打马虎眼?”

    铁匠闻言连忙告饶:“三爷,我也不想把图纸给他们。南市和西市的那些商户你是知道的,天天来家里堵门,要是不给他们,我这一家老小日子也没法过了。”

    看着跪在地上的铁匠,王小麦有些不忍:“老宋,算了。就算他不给这些人设计图,人家买了咱的煤炉回去,用不了多少时日也就研究透了。”

    宋老三闻言点点头,看着那铁匠:“我这兄弟是个读书人,心肠善良不与你计较,这件事就饶你一回。你这厮给个痛快话,能不能做?银钱不会短了你的。”

    “能能能。”铁匠站起身来,小鸡啄米一般点着头。

    “这次做完了要是老子发现你再把图纸给了别人……”宋老三森然一笑,“就别怪我了。”别看宋老三平日里和王小麦有说有笑,大小也是个兵头,这瞪起眼来也是挺有威慑力的。

    “您放心。我再也不敢了……”铁匠急忙拍着胸脯保证。

    俩人出了铁匠家,王小麦笑着看向宋老三:“想不到你小子吓唬起人来还有点将军的意思。”

    “唉……”宋老三叹了一口气,“俺也是穷苦出身,打小爹娘又死的早。幸亏身在军籍,能混上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这穷人的心思也了解。倒不是欺负他一个铁匠,只是如今这年头,人善被人欺。小麦兄弟你是个读书人,没吃过什么苦,没见过饿死的人什么样。当年俺还是个大头兵,正好赶上征伐辽东,这才靠着割了几个高句丽人的脑袋升了迁。百万大军,眼看着就要把辽东城踏平了,大业皇帝一声令下,潮水一样的往后退,连粮食都来不及带。”他说的是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事。

    大业九年,隋炀帝杨广在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后接着发起了第二次对高句丽的战争。大军围困了辽东城二十多日不克,登上城墙,各种攻城的军资器械累若高山。隋炀帝还随军带了一百多万条麻袋,打算在总攻之日用这一百多万条麻袋装土生生在辽东城下修筑一条直通城墙顶的“鱼梁大道”。但就在总攻发起之前,却收到了国内杨玄感叛乱的消息。害怕后路被断的隋炀帝仓皇下令撤退,抛弃一切军资,全军大逃亡。

    “逃亡路上,因为乱军丢弃了粮食,就沿路抢劫途径的郡县,你没看到,那叫一个惨。”宋老三凄然的说,“军队把老百姓的粮食都抢光了,仍然不够吃,一路上到处都是倒毙的尸体,甚至有人……”

    不用他说王小麦也知道,历史课本里人吃人的惨剧就发生在宋老三身边。

    “一口吃的,人就不是人了,比野兽还凶,饿得极了,眼珠子看人都冒绿光,和狼似得。我晚上睡着觉都是枕着刀,害怕被人杀掉煮着吃了。”宋老三长舒了一口气,“幸好我命大,饿得不行了总能找到些草根树皮,这才挺了过来。”

    宋老三摇了摇头:“和你说这些干啥?唉……那种日子想想就头皮发麻。后来俺算是明白了,人活这一辈子,就是能吃上口饭。”

    王小麦拍拍老宋的肩膀安慰他:“放心吧,这一辈子不会挨饿了。”

    “那是自然。幸好碰上了小麦兄弟你,不嫌弃哥哥是个大老粗,这苦哈哈的日子最近才有了甜头。”宋老三脸上荡漾着微笑,“话说这个酿酒的法子能让咱挣不少吧?过两年等闺女出嫁也好多置些嫁妆找个好人家。你也多娶几个娘子,多生几个大胖小子让家里老爷子高兴。”

    “唉……”提起娶亲的话题王小麦就不由的想起那个摆摊的柔娘。

    “好好的叹啥气啊?”

    “不瞒你说,我倒是真对一女子动了心,只可惜……”王小麦便把关于柔娘的事对他说了一遍。

    “你这……”宋老三摇摇头,“好歹也是个官吏,看上谁不行,惦记一个有夫之妇。一个妇道人家,出来抛头露面,肯定也不是什么正经人。你八成是想娶亲想迷道了,回头让你嫂子赶紧找个好闺女。”

    “别说了……”王小麦苦笑一声,“还是说说这酿酒的事吧。”

    “除了那个……分馏器还需要啥?”宋老三问道。

    “还需要大锅……粮食自不必说,还有酒曲,还有上好的木炭。”王小麦想了想说。器咯!,,。。

第三十一章 阿基米德的悲剧() 
一晃年假就过去了,初八一大早,王小麦不负所望的揣着改动过后的后世辩论赛规则放在了孔颖达书案前。

    “为何每一方只有区区四人?”孔颖达翻着手里的纸张疑惑的问。

    “这……”王小麦心说我哪知道,后世就是这么规定的,“辩论人数倒是可以商榷,不过不宜过多。”

    孔颖达点点头又问:“为何发言时间只有三十息?”

    “祭酒大人觉得多长合适也可以改,不过不宜过长。”王小麦答道。

    孔颖达点点头:“为何……”

    “祭酒看着什么不合适直接改就是了……”王小麦无奈的说,“不过核心的规则不能动,发言必须有理有据,遵循因果。”

    “好吧,待我与诸位同僚商议一番再定。”孔颖达向他挥挥手。

    王小麦忙向孔颖达施礼告退。今天是国子监开学第一天,算学那边只有他一个先生,还得回去准备上课。

    王小麦前世上学的时候从没幻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当老师。

    开场白该怎么说呢?态度是严厉一点还是和蔼一些?学生会不会调皮不给自己这个新来的老师面子?

    怀着激动的心情一步步走进学堂,王小麦瞪大了眼。

    算学的学堂总共二十来张书案,此刻竟然空无一人。

    王小麦不敢相信的眨了眨眼。睁开,没错,连个鬼影都没有。

    难道记错了开学时间?可刚才路上明明碰见过三三两两的学生。

    或者是算学的开学时间和别的学科不同?王小麦坐不住了,一溜烟跑到隔壁的太学学堂。往里一瞧,虽然人数不多,但也算是开课了,助教陆德明正摇头晃脑的教学生背书。

    没办法,又找到昨天的小吏问是怎么回事。

    “哦,王助教是问这个啊。”那小吏微微一笑,“王助教有所不知,这算学是开授给八品以下官吏子弟的科目……”小吏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向他说了一遍。

    王小麦听完这才明白,国子监本来修习算学的人就不多,王世充元日搞了个“封诰大典”之后,官员最都升了一级。九品变八品、八品的变七品,因此本来就不多的算学的学生就更少了。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洛阳现在是首都,这些洛阳的官员都是正儿八经的京官,品级都不低。八品以下的官员多是些底层官吏,他们往往比那些高官更重视子女的教育,不肯让子孙修习算学这种小道。这个时代,算学学的再好,也做不了高官,还不如读私塾。王世充又来了这么一出邀买人心,所以才出现如今算学一个学生也没有的窘境。

    了解完情况,王小麦真是哭笑不得。亏得自己还一腔热情的打算培养几个牛顿出来,如今是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了看自己熬了好几天夜编写的这本教材,真是……唉……

    王小麦垂头丧气的转头要走,小吏却叫住了他。

    难道这事还有转机?这人准备帮自己拉几个学生过来?王小麦满怀期冀的看着他。

    “王助教的役力已经安排好了,在下看王助教现在时间……还算充足,要不现在您看看,不行再换?”小吏眨着眼看着他。

    原来是这事,王小麦心有不甘的点点头:“那就现在看看吧。还未请教兄台贵姓?”这人说话还挺委婉,什么叫时间还算充足?这根本就是闲着没事做。

    “在下姓陈,是寺内的记事。”

    “原来是陈记事,失敬失敬。”王小麦拱拱手。

    “劳烦王助教等一会儿,我马上带人来。”陈记事说完踏出了门外。

    不一会儿,陈记事便领着一个瘦瘦的少年回来了:“王助教您看还满意吗?”

    王小麦上上下下打量了这少年一遍,还算干净,便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少年有些怕生,怯怯的答道:“梁三,今年十二。”上次这陈记事说这少年十一,怕是还按去年的年龄说的。

    王小麦点点头:“听说你父亲是个马夫,你可会养马?”

    “会的,俺爹喂马的时候经常让俺搭把手。”

    “那好,你就跟我来吧。”王小麦满意的点点头,又对陈记事道了谢,便领着这执衣梁三走了。

    先带着梁三认了认自己的棕马,叮嘱他按时喂养,又带他在国子监转了一遍,嘱咐他记下路。这少年倒还算聪明,说了一遍就记了个差不离。兜兜转转,又回到学堂,惊奇的发现,学堂里竟然多了一个人。

    “学生王二月拜见先生。”那人见王小麦进来,起身躬身施礼。

    王小麦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第一个学生,白白胖胖的,一双小眼睛眯眯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