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漫漫大唐路-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方案是在长安城只给三家授权,但是每家每年需要通过竞价获得重新授权。”宋老三微笑着说出了价格“两千贯起。“

    躲在宋老三身后墙壁后面的李二听到这个报价也是吓了一跳:“两千贯,

    你够黑的。”

    王小麦微微一笑,并没有答话,而是指了指前堂,示意李二往下听。

    “两千贯的价格并不高,三家加起来,我才只有六千贯的收益,还要向专利监缴纳四成的费用,这样下来,只剩了三千六百贯,你们知道神仙酿每年在洛阳的收益有多少吗?刨去成本,还有接近一万贯……”宋老三伸出一跟食指说道。

    宋老三说的虽然没错,但是神仙酿的利润是建立在垄断的基础上,而且由于王世充滥发货币,导致通胀严重,因此这个数字实际上有很大的水分,不过那时候的产量也一直被王小麦限制,走的是高端路线,因此神仙酿虽然有名,但是有幸喝到的人却不多。

    “老陈,你拿个主意,U看书ukansh。ne这事该怎么办?”张老财歪着头看向陈员外。他俩人虽然是生意上的对手,但是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联起手来一起进退了。

    “坦白说,两千贯并不多……”陈员外低声说道,“若是这酿酒的法子落入别人之手,那我虾蟆陵的位置恐怕就不保了。”

    陈员外的想法和张老财不谋而合,就听旁边那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妇人说道:“你们二人在这里怯怯私语,莫非是当我花娘不存在么?”

    “大名鼎鼎的温柔坊花娘我们二人怎么会无视?只是没想到你也会在这里插一手。”陈员外说道。一个青楼竟然也想要着酿酒的法子倒是十分出人意料,不过想想也是,这地方是酒销量最大的,以往这温柔坊的酒都是虾蟆陵供应,没想到今天原来的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了。

    花娘轻摇着罗扇笑着说道:“和你陈大掌柜合作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你的脾性吗?今天要是让你独占了这酿酒的法子,恐怕明日开始我温柔坊的酒价又要上涨了。”

    “这话说的,你那温柔坊我可一直给的是最低的价,满长安打听打听,再也没有比虾蟆陵酒了。”陈员外辩解道。

    “得了吧,”花娘风情万种的白了他一眼,“今日这神仙酿一出,你那郎官酒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喝了。”

    宋老三笑眯眯的看着这些人陷入了白热化的争吵,也不答话,只能他们商量出一个结果来。

    最终,还是这三家达成了一致,每家两千贯五百贯的价格达成了这第一笔交易,这个价格也让其他觊觎酿酒法子的小商户只能望洋兴叹。,。请:

第六十二章 大设计师李春() 
酿酒专利是名声最大的,神仙酿打出的名声在那里摆着,剩下就不温不火了,宋老三见众人似乎兴趣不高,拍了拍手掌,便有一个小厮端着一个托盘走了上来,托盘里有一块红色的粘土砖。.M

    众人土红砖,都是沉默不言,砖这个东西就不是平民老百姓用的,一窑要烧二十多天,出窑的良品率低的吓人,有时候合格的都不到一半,除了官府和大户人家之外,平民老百姓谁能用的起。

    “这红砖烧制技术也是一项赚钱的门路,如今我大唐初立,百废待兴,早晚必然要大兴土木,这红砖相比青砖虽然硬度略有差距,但是烧制时间短,产量大,良品率高……”给专利找到买主,宋老三也是豁出去了,拼命的吹嘘烧制红砖的技术。

    “敢问这红砖一窑能出多少砖?”总算有人开口询问了。

    宋老三仔细一坐在后排的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上很是朴素,满脸的皱纹,就像一个毫不起眼的乡下老农。宋老三冲对方抱了抱拳,说道:“能烧多少完全的大小,不过这红砖工艺上比青砖要简单许多,不用封窑浇水,最快的情况,几天就能出一窑砖,而且良品在九成以上。”

    那老者闻言眼睛亮了起来:“如果阁下说的是真的,那这法子老汉要了。”

    “您放心,我宋老三大小在洛阳城也是一人物,不相信可以去打听打听,洛阳书楼所用的就是红砖所制,美观又结实,成本还低,我敢说,以后这红砖必然会成为主流。”

    “这人是谁?”众人窃窃私语的讨论这个老人的来历。

    “没见过……”

    那老者见到众人的目光在他身上,也意,问道:“不知道这红砖专利的要价几何?”

    宋老三低头略一思索:“一百贯如何?”本来以为这项技术会受到欢迎,谁知道却无人问津,们对待陌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还是太弱了。

    那老者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好,就一百贯!”

    “来人,签订契书!”宋老三朝手下招呼道,“敢问大叔尊姓大名?”

    “老汉姓李,单名一个春字。”

    李春!王小麦腾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不会是那人吧?难道会这么巧?

    李二奇怪的小麦反常的举动:“这红砖烧制的法子才落了一百贯,你高兴什么?”

    王小麦也顾不得和李二解释了,告了个罪,便急不可耐的走出了后堂,在签订契书的老人,急忙走过去见礼:“这位老人家,在下冒昧,有一事想问。”

    众商户然出现的王小麦都是有些错愕,不过众人都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着华贵,腰间的玉佩也是上品,便知道这人的身份不同寻常,都睁着眼睛来意。

    那老人也是惊讶了一会儿,不过似乎没有恶意,便点点头道:“老汉一定知无不言。”

    “请问您是不是主持修建赵州桥的那位李春?”问完之后的心情很忐忑,他专门去工部和将作监打听过这李春的下落,却没得到消息,不知道眼前这人到底是不是那位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工程师。

    那老者闻言一愣,不过还是如实的答道:“正是老汉!”

    果然是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真的让我遇到这位传奇的人物,王小麦激动的浑身颤抖,深深的对老者鞠了一躬:“原来真的是您,在下对您老仰慕已久,今日得见,不虚此生。”

    这番莫名其妙的举动顿时让人摸不着头脑起来,似乎身份很是尊贵,却对一个其貌不扬的老人行如此大礼,真是让人费解。

    “快快请起!老汉只是一个摆弄砖石的工匠,当不得阁下如此大礼。”那老者急忙把王小麦扶起。

    “在下有一些事情要请教您老随在下到后堂一叙如何?”王小麦邀请道。

    李春略一犹豫,点点头道:“也好!”

    王小麦转过头对宋老三歉意的一笑:“老宋,对不住,打扰你们了,我们去后堂说话,你!”

    宋老三虽然不知道王小麦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糟老头子低三下四,但是知道他必然有这样做的原因,忙说道:“你去吧,不碍事。”

    人进了后堂,李二好奇打量这个让王小麦如此老人,天,也没现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这位是大唐二皇子秦王殿下。”王小麦急忙向老人介绍李二的身份。

    “这……”李春闻言一惊,急忙向李二行了一个大礼:“老汉李春,拜见大王!”虽然早就猜测对方的身份不一般,但是却没想到竟然见到了秦王,那眼前这人的身份……

    “在下王小麦……”

    “老汉……”李春听到王小麦名字便下意识的要行礼,却被王小麦一把拉住了。

    “您老不必多礼!”王小麦急忙说道。

    王小麦?李春只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想了半天才想起对方的身份,瞪着眼珠说道:“原来阁下就是献出洛阳的王郡公。”

    “正是在下!”

    李春脑子有些蒙,原本他只是这红砖的烧制工艺而来,却没想到竟然碰见了两个身份如此尊贵的人,开口说道:“不知秦王和王郡公有何吩咐,老汉一定竭尽全力。”想来人家如此屈尊降贵的来见自己一定是有什么要求的,李春自问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摆弄砖石的手艺,估计对方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来的。

    “其实……”王小麦尴尬的笑了笑,“在下只是久仰您老的名字,想见您一面……”

    啊?李春和李二都用莫名其妙的眼神,这人是不是不正常了,一个郡公,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员,竟然仰慕一个工匠的名字,简直是匪夷所思。

    “您建造的赵州桥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设计……”王小麦掰着手指头开始说起赵州桥的好处来。当初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还专门讲过这赵州桥的好处,印象特别深刻。,,。请:

第六十三章 毁坏与建造() 
李二虽然不懂土木工程,但是听王小麦如此推崇眼前的这名老人,便知道此人一定是一个厉害人物,不过他依然不明白为何以王小麦的身份,会对此人如此的恭敬。他不知道,在后世,李春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赵州桥都上了中小学的教材。

    王小麦作为一个建筑专业出身的人,自然视眼前的这位老人为偶像了,赵州桥可是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到后世依然屹立不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其巧妙的设计,即便放在后世,依然让人惊叹。赵州桥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发展的一个代表作,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对了,”王小麦终于想起老人的来意,“李公在土木一道如此造诣,如今为何要做这砖石的买卖?”即便古代工匠的地位再低,按理说以李春的名声和能力,从事这一行绝对是不愁衣食,现在看来,老人反而过的有些落魄。

    李春闻言叹了一口气,缓缓的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们李家是工匠世家,世居河北,李春的父亲也是一名很厉害的工匠,赵州桥的建筑设计实际上并非他一人的功劳,而是全家族齐心合力的结果,凭借着家族在土木建筑上的造诣,全家的日子过得很是不错。但是自从杨广征伐高句丽开始,天下陷入纷乱,这些凭借手艺吃饭的工匠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不仅如此,从前跟从李家吃饭的那些匠户生机没了着落,李春还隔三差五的接济这些老朋友,不过这样一来,原来偌大的李家便过得举步维艰了。河北一带豪杰众多,战火弥漫,看到唐王朝在关中扎下了根,家族众人商议之下,便举家迁来了关中。

    在关中定居下来之后,人生地不熟,为了生计,只得开辟了一处火窑,靠烧砖为生,勉强能够维持生计。作为一个建筑行业的内行,李春对洛阳出现的红砖也略有耳闻,别人不知道这红砖的好处,但他却对此极为重视起来,前两天得知了这红砖的烧制办法正在对外公开招标,便当掉了家里最后值钱的家当,试着前来看看。

    听完李春的这番话,王小麦一阵沉默。战争对一个民族的毁坏,不仅仅是死亡了多少人数的问题,像李春这样当世知名的大工匠生活尚且如此,那些本来就生活的不好的手艺人该如何过活。前人可能用了几百数千年总结的经验,一场战火,就毁于一旦。毁坏比建造更容易,世上的事大抵如此。

    即便李二这样的战争狂人,心中也是一片长吁短叹,他当即说道:“既然老人家生活如此不易,本王便免去你们第一年的专利费用,本王相信,不久之后,你们一定能凭借自身的手艺重新过上好日子。”

    李春闻言喜不自胜,“噗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