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漫漫大唐路-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后各将的封赏总算是中规中矩,既没有太出阁的地方,也没有什么遗漏,算得上是比较公允,众将这才松了一口气。罗士信封了郯国公;秦琼封了翼国公;程咬金封了宿国公;就连降将单雄信也封了济阴候,食邑千户,和他在王世充手底下时受到的待遇差不多,做了亲王府的马军总管,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富贵加封了男爵,当初的乡下傻小子摇身一变也成了贵族。封赏的诏书念了足足近一个时辰才完成,唐军诸将皆有封赏,自然是一番欢呼庆祝。

    一群人熙熙攘攘的挤在一起,李二脸上已经挂满了笑意,太子之位如今只是奢望,老大没有什么过错是不会被轻易废立的,他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老秦,这谭国是个什么国家?”王小麦拉着秦琼悄悄的问道。老爷子的封是谭国公,王小麦想破了脑袋也没弄明白谭国是个什么国家。

    “蹦”秦琼没好气的弹了王小麦一个脑瓜崩:“亏你还在国子监任过职,谭国都不知道?”他被封翼国公,心情自然是很高兴,便与王小麦又开起了玩笑来。

    王小麦这回终于体会到盔甲的好处了,秦琼弹在这熟铜盔上一点都没事,急忙挤出一副笑脸:“我那个国子助教都是虚的,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史书我看着就打瞌睡,谁知道谭国在什么地方?”

    秦琼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始给他解释谭国的来历。原来谭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就在齐州,而且离历城不远,后来被齐国攻灭,老爷子的封地在谭国,就是济州府一带。

    原来古代的谭国就是现在的济州府啊,王小麦恍然大悟,秦琼也是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也是喝惯了墨水的,只是父亲早亡,又赶上天下大乱,生计才入伍参了军,不过本身的学问还是很硬的。

    “俺只是一介武夫,哪里敢称得上有什么学问?”秦琼谦虚的说道,“只是谭国乃是咱们济州一代的古国,从前有些耳闻罢了。”

    “那特进是什么官?”王小麦眨着眼又问。老爷子的光禄大夫他知道,算是皇帝的高级的顾问,实际上就是个荣衔,真正的职权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但是这个“特进”他听都没听过,好歹也是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了,从来没见过谁被封过这个官。

    “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李二早就听到身后诸将的嘀咕声,有些好笑的向王小麦解释了“特进”的地位。“特进”说白了一点职责也没有,纯粹就是一介散官,历朝历代只颁给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大唐这还是第一次赐给臣子这个官位。老爹的心思李二猜了个**不离十,不想让王小麦担任实职,以免再次扩大他的势力。但是李二却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王小麦此人才学渊博,智勇双全,老爹不欣赏此人正好把他收入天策府供职。

    一行人闹闹哄哄的进了太极殿坐下,几百个侍女侍从端着酒食飘身而入。李二拉着王小麦在他身边坐下,对面是一脸笑意的李大,旁边是一个五十岁许的男子。坐在首位上的李渊朝太子的方向摆摆手:“裴监,来朕身边坐。”说完这话,李大身边五十来岁的那个男子就站起身来一番推辞,最终拗不过李渊的盛情,竟然真的走上了玉阶,一在李渊身边坐下。

    众臣早就对这件事见怪不怪了,倒是没有人说什么,李二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似乎对他老子这番行径很是不屑。

    王小麦好奇的看着座首的二人,李渊一身黄袍,鬓角有些丝丝的白霜,脸上皱纹也不少,面容看起来比他实际五十六岁的年龄还要大上不少,不过身板甚是壮硕,和李二如出一撤,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旁边的那人就是裴寂了,老李称呼他为“裴监”是因为之前李渊任太原留守的时候裴寂是晋阳宫监,经常拿出招待隋炀帝的好东西来招待李渊,两人是吃喝出来的友谊。裴寂甚至还把伺候杨广的宫女送给李渊享用,算是一对“狐朋狗友”了。不过后来老李做了皇帝,的确没有忘记裴寂当年对他的好,对待裴寂从来都是不用君臣之礼,仍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老李这个人平常还是比较能听进劝谏的,但是对于裴寂没大没小这件事上却是一意孤行,任凭别人再怎么劝谏,也丝毫不改。

    李二不爽裴寂也是有原因的,刘文静当年就是因为裴寂而被杀掉。抛开这件事不提,裴寂这家伙说实话没什么太大的本事,最大的功劳就是当初李渊起义,后来凭借着老李的宠信扶摇直上,一路高升做到了如今尚书省右仆射的位置,位列三公,宰执天下。

    尚书省的老大尚书令是李二,实际上是个虚衔,左仆射一直空缺,右仆射本质上就是尚书省的长官,统管六部,掌管天下政事,可谓是权倾朝野。当年宋金刚谋乱,裴寂自告奋勇前去平乱,却被打的尿流,连老李家的龙兴之地河东老家都丢了大半,最后老李只是象征性的批评了几句,裴寂一拍,照样回到朝廷做他的宰相,把河东的烂摊子扔给了李二给他擦,可见李渊对他的宠信。

    李渊坐在首位率先举起了酒杯,自然是要先带着文武百官敬德胜还朝的二儿子一杯,李二急忙躬身说不敢居功。

    “秦王劳苦功高,自然是当得起。”裴寂在老李旁边嬉笑着说。

    “二郎不善饮酒,不过吃完这一杯也无妨。”老李也是一脸的笑容,脸上的褶子更多了。

    李二不善饮酒?王小麦眨了眨眼睛,骗鬼呢?这小子在自己家的时候可是喝了不少,是李二的酒量暴涨了还是这小子一直瞒着自己老爹在外面花天酒地?,**,:

第三十七章 请辞() 
李二端起桌上的酒觞,刚要一饮而尽,突然又把酒觞放下。这番举动顿时让坐在龙位上的李渊皱起了眉头,难道老二这是心存不满要借此发作?群臣也是一时间噤若寒蝉,不知道秦王此举到底是何用意。

    “父皇!”李二起身向李渊施了一礼,“自大业十三年起兵以来,儿臣常年在外征战,以致疲倦不堪,身染暗疾,此次攻灭王世充、窦建德,天下已是海晏河清,故此请求父皇允许儿臣此去军职,以便养伤,也可常伴父皇身边尽孝。”

    “哗……”李二话音刚落,太极殿内就升起一片议论之声。秦王要辞去军职?这……我们耳朵没听错吧?众臣都是相互对视,不敢相信耳朵里听到的一切。

    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脸色大变,达到预想的效果,李二在此之前并没有提前告知诸将这个消息,因此这话一提出来,众将都是大惊失色。

    就连坐在李二对面的李建成,也是一脸的茫然,李二这个要求把他也弄懵了,皱着眉头苦苦思索李二这样做的用意。

    王小麦也只好很无奈的装出一副吃惊的模样,他距离老李的位置太近,若是神色有异,恐怕会被人察觉出来。不过他的演技就十分感人,但是此时太极殿已经是一片混乱,倒是也没有什么太突兀的地方。

    “不可!”屈突通站起身来,“北有突厥,南有梁国,大唐依旧强敌环绕,秦王殿下正值壮年,乃是国之梁柱,怎可轻易请辞?”屈突通是兵部尚书,也是李二的者之一,因此最先站出来拒绝这个请求。他还以为李二这是表达对封赏的不满,才提出请辞,怕皇帝真的答应下来,故此率先给李二找个台阶下。

    “没错!”

    “秦王万万不可如此……”

    一时之间,反对声此起彼伏,大多都是和李二有关系的武将出言反对,这些人早就站在了李二麾下,如今秦王竟然突然提出这个请求,下意识的便跳出来反对。

    “蒋国公此言差亦!”一个洪亮的声音盖过了重臣的议论之声。众人顺着声音的源头一看,李元吉正放下手中的酒觞朝李渊拱手:“二哥在战场上厮杀多年,数次受伤,如今既然身染暗疾,自然以修养身体为主,况且我大唐精兵良将繁多,突厥与梁国又何足道哉?”李元吉这就是明显的睁着眼说瞎话了,梁国如何暂且不提,单单是一个突厥就够大唐喝一壶的了。

    因为隋末的动荡,东突厥的实力在始毕可汗带领下了一个新的巅峰,国势非常强盛,其地东至辽海,南至沙漠,北至北海五千里,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控弦之士达到百余万,北狄之盛,亘古未之有也。中原的群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等人都曾向始毕可汗称臣,就连起兵之初的大唐亦不能幸免,解除了后方最大的威胁,也是卑词厚币,与之屈节连和,甚至和亲。这才得以长驱直进,迅速攻占长安。

    不过大唐与突厥的联盟很快就破裂了,武德二年,突厥见唐朝势大,隐隐有统一天下之势,便撕毁了盟约,始毕亲自率众渡河,攻陷介州,幸亏四个月后始毕身染重恙,不治身亡,突厥这才退了兵,唐朝也是松了一口气。

    去年李二率军东征洛阳,突厥又是蠢蠢欲动,始毕之弟处罗可汗打起了“反唐复隋”的旗,册立隋齐王的遗腹子杨政道为隋王,率军入侵怀戎、雁门、灵武、凉州四道。那时候正是洛阳之战的关键时期,大唐兵力空虚,李渊都动了让儿子退兵的念头,幸好处罗又走了哥哥的老路,在行军途中病死了,突厥这才又退了兵。

    防备突厥的入侵,满朝上下都是绷紧了一根弦,如今却被李元吉说的轻描淡写,众人自然是不以为然。不过中国自古以来便以天朝上国自居,鄙视那些蛮夷,承认实力不如人是件很困难的事,总不能跳出来说,咱们就是打不过人家吧,虽然双方现在的实力确实是有差距,但也不能明说。

    李渊还在震惊中没回过神来,李二的这番举动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旁边的裴寂咳嗽了一声:“齐王殿下言之有理,既然秦王身染暗疾,确实应当以修养身体为主,秦王为我大唐征战四方,若是因此而落下什么病根就是朝廷的损失了。”他向来和李二都不太对付,是李建成的坚实拥趸,平日里就苦思冥想的想削弱李二的权力,无奈李二的功劳又大,虽然年轻,但是处事老辣,很难让人抓到什么把柄。如今李二自己提出请辞,而且都找好了借口,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但是俗话说的好,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不管李二有什么用意了,先试试能不能把他的兵权拿下来,万一成功了呢?

    众将看到形势倒向对李二不利的一面,都是暗暗焦急,但是李二却始终垂着头没有说话,一直在等候李渊的决断。

    李渊听完裴寂的话,此时已经镇定了下来:“秦王既然身染暗疾,朕准许你好好在家休养就是了,又为何要辞去军职?”老李有自己的考量,他第一感觉就是觉得李二这是在表达不满,坦白说,他确实觉得有些愧对李二,但是自古以来都是立嫡长子为继承人,老大李建成老成持重,宽厚仁爱,乃是守成之君的不二人选。

    老二的军事才能的确是高,但是李渊的亲表哥杨广就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君主,却因为好大喜功,把大隋朝的大好局势葬送了,他怕把辛辛苦苦的打下来的江山交到李二手上会步了杨广的后尘。从他祖父李虎那个时代以来,短短百年时间,中原已经经历了数次王朝更迭,作为一个志在千秋的开国君主,这种教训他不能不吸取。

    坦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