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童甘罗-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至市集,只见前面人群熙熙攘攘,传来鼎沸之声。

    甘罗注视一眼,似乎是章邯遇到点麻烦。

    一众官兵护着几十石粮食,表情不悦,围观的人群纷纷驻足,交头接耳。

    甘罗行至章邯面前:“怎么,可是出了什么状况?”

    “甘大人,这些粮食搁这里大半天了,一石也没卖出去。”

    章邯神情凝重,显得有点着急。

    原来那日嬴政颁令全国以粮易资,最先施行的当然就是王城咸阳了。

    司农衙门给中尉章邯下了命令,必须一月内将五千石粮食卖出去,否则大王责怪下来,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甘罗看了一眼整齐摆放的粮食,随手拾起一把,凑近鼻子闻了一下,并没有变质的迹象。

    随即问到:“稻、稷、麦皆是上佳之色,实在没理由卖不出去,到底是怎么回事?”

    章邯黯然答到:“大人你有所不知,据我们调查,城内显贵多食粮饷,本就不缺粮食,而那些农户所耕之地年年大丰,每年上缴粮饷之后都剩余许多,也不缺粮食,所以等了大半天,来这里议论的路人倒是挺多,却一个也不买。”

    ps:战国时期公务员的工资不是钱,而是粮食。比如获封少上造的麃魁,一年俸禄就是七百五十石。;

第五十三章:以粮易资() 
两天前,公孙晨想到以粮易资以解国库之危,本来是个极好的办法,却对这种情况始料未及。

    甘罗略微皱眉,随即问向章邯:“这几十石粮食卖的是多少钱一石?”

    这稻、稷、麦均是上等货色,即使各家各户都不缺粮食,但要说一石卖不出去,也有可能是价格贵了点,甘罗这么问自然有理。

    章邯答到:“稻一石三百个铜钱,稷一石两百三十个铜钱,麦一石两百七十个铜钱。”

    “价格也没问题,这可真是奇怪了。”甘罗大惑不解,实在不明白问题出在哪。

    可是王命如山,要是不帮章邯解决这个困难,可就真对不起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甘罗苦思冥想,过了一会,脑海中答案已缓缓浮现。

    大秦自郑国主修大型水利灌溉渠以来,所覆盖的十一座城邑粮食年年大丰,粮价却纹丝未动,仍然跟几年前一样的价格。

    这样一来,农户当然是乐见其成,因为上缴的是粮食,而自己本就不缺粮食,所以相当于自己缴的税变低了。

    朝廷方面,因为收税收的是粮食,又多用于军队供给和发放官员俸禄,其实也没太大影响。

    可是如今朝廷国库告急,突然要以粮易资,多数人家本就不缺粮食,这粮食价格还跟以前一样,无人问津也就不奇怪了。

    归根结底,就是粮食价格该降一降了。

    (ps:当时税制主要有田租、口赋、杂税三种,田租按亩缴粮,口赋按人数缴钱,杂税是临时加的赋税,具体交什么视情况而定。农户交田租为主。)甘罗想到这些,愁眉顿消,当即对章邯说到:“所有价格全部降低一半。”

    “什么?!”章邯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有什么责任你推给我就是,我现在去面见大王商议此事。”话毕,甘罗已转身回到车辇,直奔王宫而去。

    围观的众人自然也听到了甘罗这句话,顿时炸开了锅。

    “不是吧,真要降低一半价格?”

    “会不会有问题啊?”

    “有什么问题,你们没看见是甘大人亲口说的么?”

    “这么便宜,不买白不买。”

    随即众人一番哄抢,几十石粮食一扫而空。

    所有价格全部降低一半,这相当于使朝廷的收入也减少了一半,这么算下来,可以要少两万多两金子,甘罗能承担起这个责任么。

    马蹄铮铮,车辇已急行至宫门外,甘罗下车,大步跨向殿内。

    嬴政端于王位之上,殿内还有两人,正是龙阳君和奉常阮路两人。

    三人本在商议秦魏联姻之事,门外甘罗匆匆而来,将众人打断。

    “甘大人。”龙阳君和阮路欠身行礼。

    甘罗应付着回了一个礼,便向嬴政说到:“臣有事启奏。”

    嬴政见甘罗神情略显焦急,心知定有急事商议,随吩咐龙阳君和阮路两人先去殿外等候。

    “大王,以粮易资之事出了点意外。”

    嬴政眉间一蹙:“有何意外?”

    “司农府指派给中尉章邯五千石粮食售卖,今日卖了半天一石也没卖出去。”

    “你说什么!一石也没卖出去?!”嬴政怒色顿起,声音也高了许多。

    “大王莫急,臣已命章邯降低一半价格售卖,想来事情已有很大进展。”

    嬴政拍桌而起,大声呵斥:“大胆!谁给你的权利如此行事!”

    “大王息怒,请听臣解释。”甘罗随即将刚才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讲给嬴政。

    “。。。。。。,这粮食价格还跟以前一样,所以一直无人问津。”

    嬴政仍是一脸怒容:“孤愿以粮易资,这帮庶民竟敢不买!那孤王加重赋税,看他们还买不买!”

    甘罗急忙劝到:“粮价本应由司农府调控,出现这种情况乃是前任大司农王咏、韩东之过,何以。。。。”

    甘罗话未说完,便被嬴政打断:“闭嘴!”嬴政怒气冲冲,“你可知这样一来国库会少了多少收入,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大王息怒,国库并不会少收入一分,请听臣解释。”

    甘罗额间汗珠盈盈,一脸通红,在嬴政几番呵斥之下,心情早已紧张起来。

    “近几年各地大丰,粮税以十抽一,朝廷所得粮税较之以往多了两倍不止,虽将半价售卖,但是收入并不会比往年少。而且如今国库告急,大王联姻在即,朝廷继续用钱,当尽快筹得钱财才是。”

    嬴政心里清楚,就算加重赋税,一时所得也不如以粮易资来得快,随稍稍平静些:“说下去。”

    甘罗继续解释:“虽然国库告急,可只是一时之急,全局来看,大秦之富庶,列国难以望其项背。而且降价售卖,速度远比原价售卖来得快,原本一日可卖一石,现在一日定可卖出五石以上,一月之后国库收入当不止五万金。”

    “除此之外,粮食久屯一旦变质,不要说卖了,就连供给军队,发放俸禄也用不出去。”

    这番话说的颇有道理,嬴政内心稍宽:“既然如此,孤即刻下令,以粮易资一事全数半价售卖。”

    “大王英明。”甘罗抹了抹汗水,心中大石可算落下。

    “若无其他事情,你暂且退下,孤还要与魏使、阮路两人商议大婚之事。”

    “臣告退。”甘罗随即退出殿外。

    甘罗刚下台阶,迎面而来的便是龙阳君如雨后桃花般的笑容。

    “甘大人真不愧为秦之栋梁。”

    甘罗嘴角微扬,随即问到:“魏使何出此言?”

    “方才隐隐闻得殿内吵闹之声,甘大人走出殿外却是闲庭信步一般。面容红光未退,却是一脸笑容。想来定是劝谏大王有果了吧。”

    “魏使好眼力。”甘罗笑到,“二位进殿去吧,大王还要与你们商议大婚之事。”

    回到府内,甘罗仔细思量今日发生的事情,脑海里便渐渐升起了一个想法。

    大司农属官平准令掌诸郡物价,出现今天这个情况,其一,前任官吏不作为所致,其二,便是税制可能出了有些问题。

    既然如此,何不借鉴二十一世纪的纳税制度,施以改革。

第五十六章:任重而道远兮() 
秦之田租缴粮,口赋缴钱,杂税缴物或钱,形式较为单一,且无分层次。

    一旦朝廷急需财物,往往以加重赋税或者临时增加一项杂税来充盈国库,所以历史上批判秦之苛捐杂税的史官趋之若鹜。

    甘罗虽是有改革秦国税制的想法,却无丝毫经验,回到家中思来想去许久,仍是感觉无从下手,便准备在咸阳城内遍访诸贤,求取意见。

    龙阳君看似一文弱美男,可甘罗与他相交几日,便知他不仅剑术超凡,更是学识广博之人。

    翌日辰时,甘罗早起,屋内已备好炉火。

    下人送来一壶热茶,甘罗信手端起一杯,细细品味,目光却是注视着门外舞剑的龙阳君。

    天空依旧大雪纷飞,那剑依旧俊逸潇洒。

    未几,龙阳君舞剑已毕,缓步走入屋内。

    “甘大人今日早起,不止是为了看我练剑吧。”龙阳君微微一笑,已坐于火炉另一边。

    甘罗拾起茶壶,亲自为龙阳君沏好茶水,向他递去:“平日若无早朝,大冷天的谁愿意早起啊。”

    饮了一口热茶,甘罗接着说到:“想来联姻之事已果,你也将不日返魏,今后促膝长谈的机会已寥寥无几。若不抓紧机会,甘罗怕是要抱憾终身了。”

    龙阳君莞尔一笑:“经过这几日的相处,我与甘大人皆怀相见恨晚之感,你就别说这些客套话了。”

    “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龙阳君正视甘罗,神情笃定,大改往日俊秀之美,倒是显露出一番豪气干云的气概来。

    甘罗也不是那种矫揉做作的人,随即开门见山:“我欲行税制改革之事,只恐才疏学浅,谋划不周,便想向你讨教一二。”

    “何故突生此念?”龙阳君有些好奇,“你可知改革之事,牵扯颇多,要想成功可是困难重重。”

    如今秦魏既已准备联姻,龙阳君又是性情耿直之人,而且国库之危已有解决之法,甘罗便可放心的将事情的来由说出来。

    听完甘罗一番解释之后,龙阳君微微点头:“的确如此,除去上任官吏失职的因素外,这赋税制度仍是陈条也是原因之一。”

    龙阳君搁下茶杯,随即问到:“你可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甘罗正色道:“秦川自大型水利灌溉渠修建以来,粮产日丰,农户所获粮食较之以往,多了三倍不止。若仍按照以往以十抽一的田租行事,朝廷的收入看似也多了三倍,其实并未多得一分。”

    “何以见得?”龙阳君不解。

    “你想,朝廷所收粮税多是用于军队供给、俸禄发放,这几年秦川年年大丰,可军队和官吏的人数却几乎不变,能够保证供给就是,拿那么多粮食来又有何用?”

    甘罗徐徐道来:“可是一旦朝廷需要用钱,而国库里就只有这些粮食,卖又卖不出去的话,那就束手无策了。别无他法之下,便只得强加杂税于民,到时候惹来民怨四起,可是大为不妙。”

    “嗯,的确有理。”龙阳君微微点头,随即问到:“那你的意思是?”

    甘罗答到:“所以我认为改革税制当先从田租做起,摒弃单一收取粮税的形式。”

    “所谓民以食为天,兵法又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不收粮税可是万万不行的。”龙阳君劝到,并不赞同甘罗的想法。

    甘罗急忙摆手:“不是不收,是不只收粮税。”随即将具体想法说出:“田租首先有个赋税基数上缴,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亩一百个铜钱为好。”

    “会不会太少了点?”龙阳君面露惊疑之色,仿佛难以置信。

    “我说了嘛,这只是基数。其余部分,按照每亩实际所得另算赋税。我昨夜仔细思考了下,亩产三石以下的只上缴基数,也就是一百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