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9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为名,将这群战俘包括他们的家人,装船运往美洲殖民地。

    因为是被流放的罪犯,这些人没有拒绝的权利,也不需要和他们讲道理,非常省心省事。

    在和布赖施高地区的领主们谈完后,科勒就跑过来引诱符腾堡公爵乌尔里希了:

    “公爵大人,我想那群暴动的农民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会善罢甘休的其实是乌尔里希公爵,但科勒不能这么说)。若是等他们再度暴动了,您不用着急打败他们,先派军队驱赶他们。让他们按照您给他们设定好的路线,席卷一些地方的村庄。然后,他们的队伍会扩大,参加的农民也会增多。到时候,您在出兵击溃并俘虏他们。这样,您就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战俘了。我们大公很乐意买下这些人,一手交钱,一手交人,绝不拖欠”

    “好,就按你说的办,我不急着镇压那帮泥腿子。不过,我的军力有限,要是泥腿子们人太多,我们打不过怎么办?”符腾堡公爵乌尔里希咬牙下定决心后,担忧地问道。

    科勒微笑道:

    “请公爵大人放心,别忘了我们大公是怎么起家的?我们可以暗中派遣一批精锐军队,假扮成普通的雇佣兵,帮助您镇压那些暴动的农夫的,绝不会让局面失控”

    “好,成交!”穷疯了的乌尔里希公爵当即点头了

第1498章 缺钱() 
正常情况下,乌尔里希公爵这个领主,也不能随便抓捕治下的百姓。除非,那些人违法或者抗税。而一般来说,这个年代被捕的农民,多半是因为抗税。毕竟,贵族穷,农奴们更穷。

    当然,对于那些敢于造反的农民,贵族也是有权逮捕的。甚至,可以将他们吊死。但欧洲并没有将全部起义者都杀死的先例。最多将领头的一批人吊死或者烧死。至于跟着造反的大部分人,一般要么不是被流放,要么就是被罚很大一笔钱。至于没收全部财产什么的,那是基本操作。至于像白起那样全部坑杀,是不大可能的。即使实在不择手段的古代华夏,白起这样的行为也是受到谴责的。

    更何况,基督教教义里,宽恕就是重要的基本原则。但贵族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我不能杀那些随同造反的,但是,可以流放他们啊!

    后世欧洲最为残暴的君主沙皇,就特别喜欢将反对者流放到寒冷无比的西伯利亚,让他们处于被冻死的边缘。后来的苏联,也继承了这一政策,大批犯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甚至末代沙皇一家也在其中。

    当然,还有英国人也是这么做的。当年,英国人占据了北美东海岸后,也把北美当成了流放地。最初移民北美的移民,就是由清教徒和流放犯组成的。因为本身就是叛逆的后代,所以,后世老美人民性格很叛逆乖张

    但对于德意志诸侯而言,想要流放犯人,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大家的地盘都很小,实在没啥荒芜之地可以流放犯人的了。甚至,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就是因为地不够分了,哪里又有流放犯人的空间?而留在国内,又没有多余的土地分给他们

    所以,在马林想要购买那些农民起义军战俘前,布赖施高的几个领主其实很头疼那些农民战俘的处置问题。于是,他们就想要偷偷地把人卖给马林。

    但卖人是不合法的,传出去会倒霉。好在马林见识广,立即想出了“代为流放”的借口,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而且,将那些反叛者流放到“毒蛇、毒蚊和猛兽横行”的蛮荒大陆,也算对敢参加起义的农民的一种震慑。

    按照此前农民暴动的规模,大概有8000壮年农民参加了暴动。若是调集军队将他们一网打尽,可以得到8000不到的战俘。但马林的胃口很大,而乌尔里希公爵同样不满足就这么点“商品”。

    所以,马林根据农民起义军喜欢裹挟所过之处的农民一起的特点,帮乌尔里希公爵制定了一套“祸水东引”外加“借刀杀人”的毒计。

    所谓的祸水东引,就是利用封堵和驱赶的办法,把农民起义军驱赶往幕后策划者想要他们去的地方。只要不是在自己的地盘内,随他们怎么祸害。

    而“借刀杀人”就比较可怕了,这些农民起义军可不是什么懂得礼仪的绅士,而是四处劫掠的乱匪。一旦他们被驱赶到某些庄园,洗劫庄园的粮食和财富是基本操作。甚至,庄园的所有者也可能会被杀害。

    一旦身为庄园主的小贵族被杀害了,那么,作为诸侯国君主的乌尔里希公爵,就有理由将这个庄园收归己有。

    如此一来,等农民起义平定后,乌尔里希公爵完全可以凭借收回死了主人的好多庄园,大发横财。

    而且,此前农民起义军抢到的所有财物,也会被乌尔里希公爵的军队缴获。除了要分少部分给军队将士外,大部分也是归乌尔里希公爵所有的。

    所以,这场农民起义,如果乌尔里希公爵操作得好,完全可以大发一笔横财。

    乌尔里希公爵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科勒给他讲解后,激动得不能自已。

    不过,他最终还是对如何让农民起义军按照他的设定去流窜没啥信心。毕竟,你首先得挡得住农民起义军的进攻。若是挡不住,农民军想去哪就去哪,也许就专门祸害乌尔里希自己的封地庄园了。一个不小心,这事就可能玩脱了,然后把自己坑死。

    好在,科勒代表马林表了态,表示愿意派遣七千雇佣兵,以普通雇佣兵的身份入驻符腾堡公国。然后,在乌尔里希公爵自家的封地的边界地区修建防御性的要塞,用来阻挡农民起义军流窜入公爵自己的封地。当然,也要兼顾一下公爵的亲信手下贵族们的利益。然后,至于其他贵族的利益,乌尔里希公爵表示——我管他去死

    而且,那些和他不对路的贵族越倒霉,他才越开心呢。因为,那些倒霉贵族损失的利益,最后多半归他所有

    双方达成协议后,科勒就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了。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科勒回去后,将会派遣7千精锐士兵过来,在乌尔里希公爵封地的边界地区修建类似贵族炮楼的那种碉堡,守卫公爵私人领地的安全。当然,也会有部分人帮忙守卫公爵近臣和支持公爵的贵族的封地。

    同时,乌尔里希公爵也会在境内自己组织麾下贵族聚集兵马,按照计划驱赶那些农民起义军。使得农民起义军按照他设定的路线流窜,并祸害那些和公爵不对路的贵族的领地

    到最后,结局就是——农民军按照公爵预定的路线,祸害一遍沿途的小贵族和地主,但最后被乌尔里希公爵“黑吃黑”。而马林,则如愿以偿地得到几万到十几万人口,用于开发美洲殖民地。

    按照马林的预估,这次起义下来,他至少能够得到大几万移民。有了这些人,他就不止是只开发后世新泽西州那块地了。他完全可以向西边内陆扩张,也可以在别的沿海地区建立殖民点。

    但出入防止殖民地被别人插手的考虑,马林更倾向于将这几万到十几万移民安置在沿海一线,以达到彻底控制后世美国东部沿海的目的,不给别的国家见缝插针的机会。

    但北美殖民地是如此地大,几万人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于是,马林下定决心——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从符腾堡公国弄走十几万人,哪怕是付出高昂的代价都行。

    可他刚下完决心,就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貌似,他手里钱不多了

    当然,这不是说马林穷了。马林很富,但多半财产都是以粮食和白酒等形式存在的。马林很想把这些财物都卖掉,换成现钱。可是,欧洲金银数量有限,每年还要花费大量钱财去采购印度香料,以及其他各类中东的货物。所以,欧洲现在闹钱荒啊。同样地,马林现在也闹钱荒。

    就像这次购买人口,马林虽然只需支付一半不到的现金,其余用粮食等货物抵账。可若是人口总数达到十几万的话,总交易额可能会达到一百几十万金币。就算只有不到一半需要付现金,那也要大几十万金币的现金啊

    说实在的,马林倒也不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而是,拿出这笔钱后,自己手里就没多少现钱了。北海大公国作为一个200多万人的大国,朝廷怎么手里没钱?所以,马林感到——真缺钱啊

第1499章 出兵日本() 
缺钱是肯定的,甚至,在整个欧洲,不论哪个国家都缺钱。这会儿,马林估计最不缺金银的,大概就是印度了。

    明朝还没有开启和欧洲的贸易,所以,明朝现在也缺钱,金银铜都缺,所以物价便宜。而印度不同,印度从罗马帝国时期就开始和欧洲进行胡椒等香料贸易了。虽然有阿拉伯商人作为中间商赚走不少,但印度自身也是赚取了很多金银的。

    这上千年来,每年欧洲人都要花费大量金银购买印度香料。这些金银,一部分被阿拉伯商人赚走,一部分流入印度。

    但是,阿拉伯商人赚走的那些金银,大部分还是流入到印度了。因为,阿拉伯商人除了从印度进口香料转卖给欧洲人外,还需要从印度进口大量物资。比如,制造大马士革弯刀的乌兹钢,还有蔗糖、粮食、棉花、木材,甚至马匹等各种物资。毕竟,阿拉伯地区沙漠多,物产贫瘠,需要从物产丰富的印度进口大量生活物资。

    因此,阿拉伯商人虽然赚了不少,但大部分赚的钱还是用来购买印度的廉价物资了。所以,欧洲人这上千年来用来购买香料的金银,大部分都落入了印度人的腰包。

    正是因为金银很多,印度人养成了全身穿戴黄金饰物的土豪习惯。这个习惯,到了后世依然风靡印度。印度姑娘嫁人的话,若非家境实在困难的,基本上都会在身上戴满金器。

    没办法,欧洲人为买香料送来的黄金太多,不想法戴在身上显摆,难道放在仓库里发霉?

    除了让印度的女人们全身戴满金银器,印度人笃信的印度教,还有教徒向印度教神庙大量捐赠黄金的习惯。这导致,印度的印度教神庙里藏了很多的黄金。

    马林记得,后世印度喀拉拉邦的帕德马纳巴丝瓦米神庙,建于16世纪,但到了21世纪被发现黄金宝藏的时候,里面竟然藏了价值112亿美元的金银珠宝。至于别的印度教神庙,马林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金银,但每个神庙基本都有不少金银倒是真的。

    因为手里缺钱,马林心里甚至产生了组建远征军去印度抢一票的想法。马林记得,自己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发生于1799年的第四次迈索尔战争,英军再攻破迈索尔城后,光是从迈索尔王宫中抢到的金银珠宝,就价值1200万金卢比。而对全城的抢劫,使得普通英军士兵的衣服口袋里都装满了金银。而那场战争的英军最高指挥官阿瑟。韦尔斯利,也就是后来的威灵顿公爵,也赚得盆满钵满。

    而迈索尔王国,其实只是印度半岛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并不怎么繁荣,物产也不算太丰富。要是换成沿海国家,那就有钱多了。

    比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最重要的普拉西战役,东印度公司军队在打败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联军后,洗劫了孟加拉的国库。结果,英军从孟加拉总督区的国库抢走总价值3700万英镑的金银珠宝。这还不包括东印度公司士兵和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