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9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着最高欢迎礼仪的面包和盐。

    送上面包和盐其实是斯拉夫人的礼仪,毛妹们被马林引入后,也把这个习俗带来了。马林觉得很有意思,就选中了这个欢迎宴会的保留节目。要不然,以德意志人的习惯,估计会上一盘香肠,或者两大肘子。

    德意志人的习惯是比较偏向实用的,但看起来有点不和谐。毕竟,香肠这东西,不说用猪肠子,所用的肉也多是砸碎。在这个年代,别的国家客人未必适应。要是端上来两大肘子,没准会吓坏客人。所以,马林才引进了斯拉夫人“面包和盐”的礼仪。毕竟,面包和盐看上去干净卫生多了,也更高雅。而且,关键的是,捧着面包和盐的毛妹很养眼啊

    两位大议长对于这种斯拉夫人的礼仪也不陌生,因为,两个城市都和波罗的海的斯拉夫人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自然清楚这种礼仪。所以,他们很自然地拿起一小块面包,蘸了点盐后,吃了一口。

    然后,吕贝克大议长海因里希称赞道:

    “嗯,不错,比吕讷堡的盐还要好些!”

    海因里希本身就是吕贝克的大盐商,他们家族的生意,主要就是通过施特克尼茨运河,把吕讷堡的矿盐,运往波罗的海地区销售。这项生意的利润很高,所以海因里希的家族也是吕贝克的巨富,长期占据吕贝克议会的席位。

    海因里希的话本是无心之语,可听在马林耳中,却如炸雷——对啊,吕讷堡的盐!

    马林顿时兴奋起来

    这段时间他忙这忙那的,几乎忘记了到手的吕讷堡的盐矿的处置问题了。

    处理吕讷堡盐矿和处理不莱梅城的汉萨商人一样,原先的盐商,需要区别对待。比如,来自吕贝克和汉堡的盐商,他们的份额就不能动。而原先属于吕讷堡公爵所在的韦尔夫家族的份额,马林自然是当仁不让地吞进了肚子。

    只不过,因为从前的吕讷堡公爵的短视,导致了韦尔夫家族占有的盐矿份额仅有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份额,不是被以前的吕讷堡公爵给卖掉了,就是被公国内其他贵族瓜分了。

    好在马林这次暴力收拾了韦尔夫家族,顺带吞并了不伦瑞克—吕讷堡公国境内原先的贵族。毕竟,这次战争,这些不伦瑞克—吕讷堡公国境内原先的贵族肯定都参战了的。既然参战,肯定就算失败者。失败者嘛,被抢走盐矿股份那是天经地义的。

    如此一来,马林倒也凑到了吕讷堡盐矿近半的股份。而吕讷堡盐矿每年产盐量超过万吨,按照4先令每夸特(12。7千克)的批发价,每吨盐价值315先令,折合63金币。如此,马林手里的盐矿股份年产值高达31。5万金币之巨。

    不过,马林的野心显然不止如此。作为统治者,他可不满足只占据一半的盐矿。在未来,马林打算等局势稳定后,踢掉大部分矿主,自己独占大部分利益。毕竟,在这个年代,食盐是可以和金币及粮食并肩的硬通货。这样的战略资源,马林岂容别人染指?

    当然,还有部分矿主来头很大,马林也不好轻易动人家。所以,马林最终目标是占据吕讷堡盐矿8成的股份。如此,但是盐矿,每年就能给他带来50万金币的产值。至于利润,应该能达到40万金币。

    而且,吕讷堡的盐矿产能貌似还没彻底发掘出来。马林以前读过欧洲史,有文章说吕讷堡盐矿在16世纪高峰期,年产量高达两万多吨。也就是说,马林完全可以将盐产量再提高一倍。

    但马林并不打算真的提高那么多产量,因为,他只是打算用吕讷堡盐矿当幌子而已

    他在布雷顿角岛的煮盐基地,盐产量并不比吕讷堡盐矿低。而且,质量更好。只是,因为难以解释来源,现在马林只能控制盐产量。虽然搞定了部分东欧的销路,可始终不敢大肆进军德意志食盐市场,怕引人怀疑。

    但有了吕讷堡盐矿就不同了,有了吕讷堡盐矿打掩护,马林就可以假装扩大盐矿生产规模。但实际上,只是扩大布雷顿角岛煮盐规模。然后,打着吕讷堡矿盐的名义,向德意志各邦倾销食盐。

    当然,那都是后话。眼下,马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购买不莱梅汉萨商人房产的问题。既然不愿意拿现金或粮食付账,那么,用盐付账,也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马林对赫克托等不莱梅代表说:

    “我同意花钱购买诸位在不莱梅城的房产,但是,我打算用盐支付!”

第1370章 盐引和咸鱼() 
“用盐支付?”在座的不莱梅代表和吕贝克及汉堡的两位议长都愣了下。

    随后,吕贝克大议长海因里希脸色变了变,道:

    “难道,你想用吕贝克的盐矿的盐来支付?”

    马林点点头,道:

    “没错,我就是打算用吕贝克的矿盐来支付!”

    “我不同意,你把盐支付给不莱梅人,我们吕贝克商人怎么办?”海因里希的脸色大变。

    要知道,波罗的海地区的食盐贸易可是吕贝克城的核心利益之一。海因里希的家族,更是仰仗吕贝克的盐。若是马林把盐给了不莱梅商人,那吕贝克盐商可就损失惨重了。

    马林摆了摆手,道:

    “别误会,我不是把盐给不莱梅商人去卖,而是用盐来支付房地产的购买费用。”

    “这有什么不同吗?”海因里希不解。

    马林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把吕讷堡的盐作为买房资金的抵押。但是,我并不会把盐直接交给他们。为了保障吕贝克的利益,我的打算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会发行一种叫‘盐引’的凭证。想要在吕讷堡盐矿卖盐,必须凭借这个凭证才能拿到盐。”

    “但是,就算拿到盐了,他们也不能把盐运走。我打算,只允许吕贝克的盐商来运盐。也就是说,这个叫‘盐引’的凭证,只能保证持证者从吕讷堡盐矿拿到盐。可想要把盐从盐矿运走,则必须是吕讷堡盐商来运走。为此,我会给吕讷堡盐商提供提货单。到时候,吕讷堡的盐商,手持提货单找到手持‘盐引’的不莱梅商人,从他们手里买盐就是”

    海因里希头脑有点不够用了,他挠了挠有点秃的头发,想了半天,才道:

    “你的意思,就是只有拿着那什么‘盐引’和提货单一起,才能从吕讷堡盐矿提到食盐?”

    “没错,‘盐引’其实就是一种资产替代凭证。但是,这种凭证没有经销食盐的资格。说到底,这种凭证,就是我拿来抵账用的。而最后食盐经销环节,还是交给吕讷堡的朋友们来销售。说白了,就是让不莱梅商人拿着食盐找你们兑现。”

    海因里希又问道:

    “那我们的提货单有没有限量?”

    “当然有,我会根据以往每家吕贝克盐商的进货账目,提供相等数额的提货单。当然,大议长阁下,您作为吕贝克城的领袖,我会额外给一些多余的提货单给您自由分配。毕竟,我也打算扩大吕讷堡的产盐量来着”马林笑了笑道。

    海因里希顿时严重金光直冒,没错,就是金光直冒。食盐啊,那可是白色的金子。马林提供更多的提货单配额给自己,分明是让自己发财啊!而且,就算他自己吃不下,也可以拿那些配额做人情,拉拢政治盟友。

    眼看马林和海因里希两人在那一唱一和,眉来眼去的,边上的不莱梅商人都抑郁了

    本来,他们听说马林要给盐他们,他们还高兴呢。因为,若是把食盐贩卖到波罗的海地区,那可是翻倍地赚钱了。可是,到头来,那些食盐只是经他们手转一下而已,还是给吕贝克商人卖,太让他们失望了

    事实上,他们也不想想,像往波罗的海地区卖盐这种大生意,吕贝克人会容许别人插手吗?这可是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盟主的核心利益。别人若是敢递爪子,肯定要引来疯狂打击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吕贝克人将吕讷堡的矿盐运到波罗的海地区,很多时候也不是为了卖给波罗的海地区的人吃,而是为了腌制咸鱼。

    是的,腌制咸鱼和鲜肉。根据历史记载,汉萨同盟排行前三的商品分别是——盐、青鱼(鲱鱼)和鲜肉。其中,青鱼不是指活鱼,而是指腌制的青鱼。具体来说,就是咸鱼。

    这个时代,后世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渔场,其实并没有形成。此时,欧洲北部海域,波罗的海地区才是渔业中心。波罗的海地区在这个年代,盛产鲱鱼。而鲱鱼是海鱼,离了海水很快会死,会腐烂变质。所以,需要大量的食盐将鲱鱼腌制成咸鱼。

    而腌制咸鱼,显然是不需要太高级的食盐的。只要食盐无毒无苦味,就可以拿来腌制咸鱼和咸肉了。

    所以,吕讷堡盐矿出产的矿盐,虽然纯度比不上海盐(少数矿盐质量也很好,但那是精品,供应贵族和富商),但用来腌制咸鱼却是绰绰有余。

    恰好,因为施特克尼茨运河的存在,吕讷堡的矿盐可以很方便地运往波罗的海地区。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导致了吕贝克的崛起和吕讷堡的繁荣。

    不过,成也咸鱼,拜也咸鱼。当1560年后,青鱼产区从波罗的海地区转移到北海地区后,吕贝克和吕讷堡就一起衰落了。而因为青鱼产区的到来,让另一个地区彻底崛起——那就是荷兰

    如果青鱼渔场不转移到北海地区,荷兰想崛起,是很困难的。而且,还得问问吕贝克答应不答应。但随着青鱼产区转移到北海地区荷兰附近海域,“海上马车夫”才有条件崛起。

    所以,是历史选择了荷兰,而不是荷兰创造了历史别听大国崛起瞎扯什么荷兰人发明了一把剖鱼刀,就崛起了

    真尼玛瞎扯,荷兰人14世纪就发明了剖鱼刀。但是,荷兰真正崛起,还是在16世纪后期。因为,1560年后,青鱼渔场跑到荷兰附近来了。光有剖鱼刀,没有足够的鱼,崛起个g8真要只靠剖鱼刀,荷兰14世纪就该崛起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央妈没见识。因为,这是荷兰人自己宣传的。荷兰人为了显示本民族的优越性,肯定猛吹荷兰人民的牛比之处,比如发明了剖鱼刀什么的。至于1560年青鱼产区转移到北海海域,则被他们故意无视了。不然,怎么显得他们祖先牛比?显得荷兰民族的高大上?

    当然,虽说眼下青鱼主要产区在波罗的海,但北海地区的鱼其实也不少。主要是因为,这个年代渔船太少,大海开发程度低。所以,马林的北海国捕鱼量其实也很可观。

    尤其是,马林大力推广了绞盘拖网这种现代化的捕鱼技术,使得北海国的捕捞量还是很可观的。而且,马林还推行了贷款买大中型渔船的制度,大大方便了北海国的渔业。要知道,有了大中型渔船,加上绞盘“v”型拖网,使得北海国渔民拥有远洋深海捕捞能力。

    而波罗的海地区,则主要是青鱼太多,人们随便撒网就能大获丰收。且青鱼有产卵季密集洄游到近海的习性。老练的渔民根本不用深入大海,只要在渔汛时节等在海边,看到洄游来的青鱼直接撒网就行。

    荷兰人的所谓崛起,也就是在1560年后青鱼跑到北海海域来了,他们渔汛时期等在海边等青鱼送上门给捕捞就行那把剖鱼刀,等了两百年才能大显身手

    当然,那把剖鱼刀也不是没用。至少,的确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