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7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大的膛压。导弹弹壳也是,不然无法适应超音速飞行

    扯得有些远,这个年代,别说万吨水压机了,百吨级的锻锤都搞不了。能搞一个普通的水力锻锤,就算不错了。至少,比人力锤打强太多了。水力锻锤日夜反复锻打出来的板甲,也绝对远超人力锤打出来的板甲。

    人的力气有限,而且锻打一会儿后就要你休息。而水力锻锤不但重量上远超人手持的铁匠锤,而且锻造速度很快,还持久不停这样冷锻出来的铠甲,自然比区区人力锤打出来的板甲强多了。

    马林帮明朝在壶口瀑布建造水力锻锤的行为,意义深远。后来,壶口瀑布成为大明朝著名的军工锻造中心。大明最好的武器铠甲,都出自壶口瀑布的水力锻造中心

    随着深秋的到来,先农坛那“一亩三分地”上的三分地的红薯也渐渐要面临收获了。但这个紧要关头,马林却看不见人影,跑去大明百姓家里,学习腌制大白菜和萝卜干去了

    秋天,正是收获大白菜和萝卜的好时节。然后,收获的大白菜和萝卜,很多会被农村妇女腌制起来,成为咸菜、酸菜和腌萝卜干,成为北方人冬天的重要食物。大冬天的时候,北方人喝着小米粥,或者啃着馒头或窝窝头,就一口咸菜或萝卜干,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吃法。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年代,吃白馒头的是富户。贫穷人家,是吃着掺杂了麸皮和谷糠的粗糙的窝窝头为主。但无论是吃白馒头也好,还是吃窝窝头也罢,大白菜腌制的咸菜,和萝卜腌制的腌萝卜干,都是最重要的配菜。

    马林这次来大明,显然是要引进大白菜和萝卜的。在以后,耐保存的大白菜咸菜和腌萝卜干,也会成为北海国民众重要的辅菜。虽然说腌制食品有什么亚硝酸盐,但马林才不管呢。华夏人吃了几千年的咸菜,也没见人人得癌。

    而且,马林对于咸菜中的酸菜,那是情有独钟啊。虽然不是东北人,可马林也很喜欢上酸菜啊。

    得益于福南台汪胡子“正宗老坛酸菜”广告的轰炸,马林对于老坛酸菜也是情有独钟。吃面的时候,马林也很喜欢吃老坛酸菜面,的确非常酸爽。

    当然,如今的华夏酸菜里面,还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辅料——辣椒

    马林特地跑到农户家里,除了观察酸菜的腌制方法外,就是请当地妇女配合,用点马林自带的辣椒,弄一个带辣味的酸菜出来

    然后,马林终于吃上了后世正宗的辣味酸菜

    之后,马林成天吃老坛酸菜面,比汪胡子的老坛酸菜还正宗的老坛酸菜面。还有酸菜鱼,用上好的深秋肥黑鱼,搭配老坛酸菜,并辅以辣椒、生姜、葱花、蒜等辅料,并请御厨来掌勺,弄出了大盆的酸菜鱼

    可惜的是,马林没带啤酒来。不然,啤酒搭配酸菜鱼,吃得爽,喝得也爽

    然后,有了类似后世的辣味酸菜后,正宗的东北猪肉炖粉条才算够味。没有正宗翠花酸菜的猪肉炖粉条,只空有其形,没有神韵。有了翠花牌辣味酸菜,东北菜才够正宗

    马林居住的会同馆里,放了几大排的坛子。坛子里放的,都是老坛酸菜。正德有一次来马林这里玩,正好在饭点,于是就留下来蹭饭。

    然后,蹭了一顿酸菜鱼和加了翠花酸菜的猪肉炖粉条后,顿时被这种酸辣征服了

    “马爱卿,为何你这里的酸菜吃了如此爽?”

    “因为臣加了辣椒啊!”

    “快,献上种子来,朕要每天享受这种酸辣的滋味!”正德嚷嚷道。

    夏天的时候,带点辣味的猪肉炖粉条正德没吃出啥好来。但到了深秋季节,正德立即品出辣椒的好处来了。尤其是搭配老坛酸菜后,那酸辣的滋味,非常爽。

    正德本就是个重口味的人,这种酸辣,正合他意。

    而且,马林带来的辣椒,还是比较初始的辣椒品种,既不像后来的青椒那么不辣,也不像朝天椒那么辣,属于辣度适中的品种。配合上酸菜的酸,的确非常爽口。

    然后,马林还利用蜂窝煤炉子,直接在会同馆的饭厅里搞了个临时的火锅。蜂窝煤炉火锅,人直接围在蜂窝煤炉边上,然后用老母鸡汤作为汤底,把锅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辣味的,一部分是不辣的。辣的部分,还加了酸菜提味。

    马林让正德安排来的厨子,把羊肉切成很薄的羊肉卷片,然后放入锅中涮一下,在这大冷天吃下去奇爽无比。

    正德一开始还觉得围着蜂窝煤炉子吃火锅有些不雅,但吃了几片酸菜鸡汤底的辣味火锅后,立即被征服了。然后,不顾形象地跟马林抢着吃起来。

    而且,这货还很没品。每当抢不过马林的时候,这厮就威胁道:

    “你敢跟朕抢东西吃?”

    马林无奈,这是在大明的地盘,只好败退

    一顿火锅吃下来,大半羊肉都下了正德的肚子。直到正德满意地鼓着肚子回宫了,马林才弄了二发火锅,自己吃了个饱。

    说实在的,辣味老坛酸菜也未必真有多美味。但是,这种味道,在大冷天吃起来的确很酸爽。换成夏季,就没那么诱人了。

    后世东北菜为什么主打辣味酸菜?因为在大冷天吃得爽啊,而且耐保存

第1168章 挖红薯() 
进入农历十一月份后,大明的北方彻底转冷了。尤其早晚,必须穿厚衣服。华夏的气候比较极端,冬天冷死,夏天热死。只有云贵高原上,因为纬度低和海拔高,才算四季如春。当然,还有更高的青藏高原,夏天热不起来,但一般人去了呼吸困难,而且冬天也很冷。

    除了两大高原,以及终年炎热的南方热带地区,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冬冷夏热的气候了。有区别的则是,南方冬天是湿冷,夏天湿热。而北方,则是冬天干冷,夏天干热

    但奇怪的是,这种冬冷夏热的极端气候,对于农业却是非常有好处。夏季的炎热,可以给农作物带来足够的积温。而冬天的寒冷,则可以冻死蝗虫等害虫。若是遇到罕见的暖冬,第二年则容易爆发虫灾。但一般情况下,冬天都是寒冷的,土地还是丰收的

    而欧洲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欧地区,气温非常宜人,但却不太宜农作物。好在欧洲人目前的主粮是如同野草一般生命力顽强的黑麦(事实上黑麦就是野草和麦子的杂交品种,自然够“野”),倒是没那么高要求。要是换成了更娇弱的稻麦,估计三天两头就闹灾荒了。

    当然,这是指落后农业时代的情况。而马林搞的现代农业,则不惧此类情况。比如,欧洲气温温和,可能冻不死庄稼的害虫。可这不要紧,马林懂得应用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等简单农药,还懂得配置除虫菊成分的农药,根本不怕什么虫灾。只有旱灾和涝灾是天意,就算后世科技发达的时代,也无可奈何。至于古代,那就更加靠天了。

    所以,历代封建帝王,都会祭天求丰收,祈求风调雨顺。而乌龟之神玄武,正是主风调雨顺的神灵,马林献的大龟才会被视为顶级祥瑞的。

    但是,和马林进献的红薯相比,什么大乌龟简直不值一提

    农历11月15的朔望朝会上,正德和大臣们纷纷讨论即将收获的红薯,并君臣相约在11越20号后,一起去参加红薯的收获仪式。

    说实在的,因为红薯深埋地下,尽管产量很高,但君臣们都看不到。所以,虽然很多大臣们都去参观过,但都没有见到丰收的迹象。而且,马林为了保证红薯产量,还让人把红薯的花全掐掉了,以避免红薯开花结果和根茎抢营养。但是,这使得红薯的地面部分更加显得枯败的样子了。

    所以,当11月20号大明君臣齐聚先农坛“一亩三分地”的时候,只有马林是自信满满。至于大明的君臣们,绝大部分都不信红薯能高产。就算是比较相信马林的正德,也认为马林可能吹牛了。当然,正德认为,马林虽然过分夸大了红薯的产量,但亩产超过普通稻麦应该不成问题。在收获仪式开始前,正德甚至在考虑——到时候马林诺言未兑现,自己该如何帮其脱罪

    毕竟,马林献上的“玄龟”、板甲和战马等,都挺实用的。拿了人家好处,总不能时候翻脸整人家啊

    收获仪式前,杨廷和找到守卫先农坛的兵丁,认真询问,问这些天马林有没有做“小动作”。

    所谓的小动作,就是事先往土里多埋点果实,这样挖出来的肯定多啊。“大跃进”时期,“放卫星”的单位,就用过这种办法——虽然请上级来视察,但放卫星的人故意先从其他田里收割好整株的稻麦,然后在上级到来前临时插入“标准示范田”里,然后当着视察的领导的面收割、过秤作为外行的领导哪看得出?这样“卫星”就放成功了

    先农坛属于皇家祭祀场所,长期驻扎兵丁。马林若是有小动作,是瞒不过他们的。得到了驻守的兵丁否定的答复后,杨廷和才示意收获仪式开始

    因为红薯被上升到了“神粮”的高度,所以,其采收过程,也不能等闲视之。在收获前,正德身为皇帝,先带领群臣跪拜上天,请求上天赐福,让大明真正收获神粮。然后,众人才来到“一亩三分地”边上,围着那三分红薯地,观看结果

    满朝重要君臣站定后,马林才开始指挥着先农坛里专职的农户,手持短木棍来挖红薯

    是的,人工挖红薯是不能用锐利的铁器挖掘的。不然,容易伤到红薯。因此,在挖红薯的时候,马林让农夫们使用削得稍微有点尖的短木棍(头部还是比较钝,避免戳坏红薯),用来挖红薯。

    在马林的亲子指挥下,这些农夫小心翼翼地用短木棍从侧面下手,轻轻地拨开泥土,露出了土里粉红色的红薯外皮

    为了尽可能保护红薯,在见到红薯后,农夫们都是直接上手去扒的,以避免木棍把红薯捣坏了

    就在农夫们小心翼翼地挖红薯的时候,马林心里也有些紧张。虽然他平时对这三分地的红薯照料比较周全,肥料也用得很足,可他也怕出意外啊

    好在,马林当初说的是保守的数字——亩产千斤以上,没敢按后世标准张口就说几千斤。否则,要是出了意外,没达到产量的话,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欺君之罪是什么下场?那可是要杀头的!要是出了意外,就算正德和自己关系不错,免了自己的死罪,但通商贸易什么的,想都别想了

    所以,在农夫们挖红薯的时候,马林站在边上额头直冒冷汗,显得很心虚的样子

    另外,马林此前也发现了一个让他很郁闷的事情——古代的亩比现代亩要小

    经过丈量,马林发现,明朝人一亩,只有580平方米,而不是后世的667平方米。所以,用后世的亩产套用道大明,马林是很吃亏的。要是最后产量不达标,他可就犯了“欺君之罪”了呀

    好在,最终并未出什么意外。当农夫们把清理干净的红薯放入框中后,目测了下量,马林心里有底了

    “过秤!”

    首辅李东阳大喊了一声,顿时,几名户部的强壮小吏抬着大秤杆过来了。

    然后,几名小吏让大秤的铁钩勾住筐子上方后,就开始两人抬着开始称量了

    经过几次称量,最终户部小吏们确定——这三分地,一共产出了788斤红薯

第1169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