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7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器落后,可他们性情凶猛,打起来也是不要命的。

    孔泰是因为之前用太阳灶跳大神,唬住了那些凯达格兰人的酋长,才让当地土著人不敢造次。不然,分分钟用标枪长矛教你做人

    现在,在当地凯达格兰人眼里,孔泰就是“孔大仙”,是会法术的狠人。所以,孔泰雇佣他们干活,他们才不得不乐意。

    不过,孔泰虽然抠门,不给工钱,但也不小气。比如,那些土著青壮想带些红薯饭回去给家人,孔泰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毕竟,红薯这么高产,不吃还会坏,不如送点给当地人做人情呢。

    然后,附近几个村寨的凯达格兰人老幼,干脆在新城附近修建了简易的寨子,以方便那些青壮回家。同时,也方便来工地上蹭饭

    一到开饭的时间,那些凯达格兰人村寨里的男女老幼,也过来排队领红薯。孔泰收获了上百万斤红薯,倒也不怕被吃穷。只是有一条,这些人绝不允许自己去地里糟蹋红薯,免得红薯地被破坏,影响产量。

    慢慢地,附近几个村寨的三千多凯达格兰人土著,在新修建的基隆城周边,过上了比较有序的生活。而且,他们也开始向刘老根等汉人农民学习红薯种植技术,放弃了过去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土鳖农业技术,改为汉式种田模式。然后,当地人男人去基隆城工地上上工,女人去田里学习种红薯而一到开饭时间,当地土著全家老少都一起去工地食堂蹭饭这生活,有点像集体农庄了

    当马林见到孔泰的时候,孔泰正带着一顶钢盔呢。不过,身上却没穿铠甲,而是穿的普通布衣,而且是适合干活的短装。那样子,活像是视察工地归来的包工头。而头上的钢盔,也像是工地上流行的安全帽

    当听说现在土著人都称呼孔泰为“孔大仙”的时候,马林笑得有些肚子疼。然后,马林等人在孔泰妻子玛丽亚的安排下,吃了一顿典型的农家菜

    这顿饭主厨的,都是原先刘老根所在的鸡笼村的妇女们张罗的。不是什么高级菜,但也颇有特色。一行人吃得津津有味,还喝上了村里人用红薯酿造的红薯酒。虽然酒有些浑浊,但喝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吃饱喝足后,马林和孔泰来到的密室单独密谈

    “怎么样?如今大明形势如何?”

    孔泰皱了皱眉道:

    “不太好,据说现在明朝内部比较乱,大太监刘谨专权,朝堂被他整得乌烟瘴气。各地官员为求自保,不得不向其贿赂。据说,各地官员去京城朝拜,都要向他行贿,少则需要千两白银,多则五千两”

    “停!我想听的不是这些!”马林有些恼火。他听得出来,显然这些都是明朝民间的议论,更多的是明朝文官的看法。但是,这关他毛事?他要的是获得贸易资格,而不是关心明朝内政。

    所以,他不客气地训斥道:

    “我要你打探的是我们能否内附明朝的事情,不是明朝内部问题。刘谨再祸害明朝,关我们什么事?要是能获得朝廷承认,就算贿赂刘谨又如何?”

    “贿赂刘谨?那会不会坏了名声?”孔泰有些犹豫

    马林差点被气笑了:

    “名声?我们有什么名声?在明朝官员看来,我们就是蛮夷,不开化的野人,能有什么名声?我要的只是成为明朝土官,不是去当明朝楷模!”孔泰这家伙,思想都有些向明朝文人靠近了,让马林很是无语。

    “若是刘谨倒台呢,我们会不会被牵连啊?毕竟,贿赂刘谨,等他倒台后,也是算附逆”孔泰这话说得倒是中肯,也很有道理。

    而且,马林记得,刘谨貌似就是今年倒台的。大概是在农历8月被弹劾,然后被杀。他之所以被杀,是因为安化王叛乱,用的就是讨伐刘谨的名义。出了这么大乱子,正德皇帝也没法再保住他,只好把刘谨推出来背锅。同时,还通过抄没刘谨家产,吃了个饱。

    要知道,刘谨家产被查抄时,居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堪称当时世界首富。就算是欧洲富豪马林,在刘谨庞大的财产面前,也不值一提。要知道,光是那250万两黄金,就价值2619万多金币了,还没算那5000万两白银

    不过,这些和马林无关。他要的,只是想获得明朝土司身份,好方便其随时去明朝采购和做生意。

    故而,他不惜贿赂刘谨,以尽快获得明朝土司身份。而且,贿赂也是一个捷径。因为,一般来说,收了钱后的权奸,办事还是很效率的。不然交给那些清廉的文官讨论,估计要拖很久。论办事拖沓,古代官员比现代人要严重得多。但这事必须抓紧了,因为刘谨农历八月份就要倒台了。要是迟了,贿赂的钱就打水漂了。

    于是,马林下令道:

    “孔泰,你立即派人去内陆,暗中联系胡建的锦衣卫,给足银子,让他们代为通传,求见刘谨。然后,送上一万两白银!”

    “不通过官府么?”

    马林翻了翻白眼:

    “我们是贿赂,当然要暗中进行。锦衣卫属于厂卫,联系刘谨最为方便。要是通过官方,那就是给对方罪证把柄啊!”孔泰学了不少儒家文化,把人学的也有些迂腐了

    马林这次打算利用刘谨最后的辉煌,好给自己获得正常贸易资格添加助力。要知道,现在的刘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几乎把持了朝政。想要获得土司资格,刘谨绝对绕不开。所以,还不如贿赂他,求他帮忙呢。至于以后刘谨倒台?就说自己是被索贿的呗。反正,这事也没通过文官系统,别人也不好查。只要把正德小皇帝哄好了,一切就不是问题

    而等到贿赂完刘谨打通关系后,马林就能顺利出发去大明京师拜码头了

第1119章 南少林无高手() 
孔泰作为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显然是不适合在大明内陆活动的。就这模样,在明朝太显眼了,很容易被人注意到。

    所以,暗中联系锦衣卫和贿赂刘谨的事情,只能找一个掮客去办。为此,孔泰找到了胡建一个比较靠谱的掮客帮忙去办这事。但同时,因为白银珍贵,孔泰又花钱雇佣了几位信誉好的侠客,帮忙护送白银,避免出意外。

    在给刘谨送贿赂的同时,马林还附带了一幅画,一副海龟的画

    绘画的人自然是跟随马林一起来的大画家丢勒了,丢勒用素描手法,用很大的纸张,画了一副等比例的加拉帕戈斯象龟图,命名为“玄龟图”,让负责贿赂的掮客教给刘谨,直言这是祥瑞,想要献给朝廷。玄龟图上还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另外,画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若能成功朝拜,另有五万两献上”

    就算为了钱,马林相信刘谨也不会拒绝的。而且,现在刘谨搞得天怒人怨,名声不好,他也需要祥瑞来冲喜,证明自己能给朝廷带来好运气。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想必他不会拒绝。

    而若是按照正常程序的话,马林应当在广州或宁波这两个市舶司点登陆,然后经过查验,由明朝官方安排去京城朝贡。

    但是,马林却不打算走这条老路。因为,花费的时间太长了。眼下已经是农历3月份了,离刘谨倒台只有五个月左右。要是走正常朝贡路线,估计会拖到刘谨倒台后。之后的事情就难讲了,而且也很难办成。

    所以,马林打算直接带着船队走天津卫大沽口登岸。至于理由,则是“护送祥瑞进京”。加拉帕戈斯象龟毕竟号称“玄龟”,精贵得很,走大沽口也算说得过去。至于不合理法,那有什么?现在刘瑾当权,合不合礼法,他说了算

    本来,在雇佣护送白银的高手的时候,马林是打算去泉州南少林雇佣高手押镖的。只不过一打听,才发现现在的南少林还没有什么功夫高手,还是南方佛学圣地。

    仔细想了想,马林才一拍脑袋——貌似,胡建南少林习武的习惯,还是几十年后抗倭的时候,由名将俞大猷传下的剑经发展起来的。

    那时候,东南沿海不太平。为了自保和协助俞大猷抗倭,胡建南少林才开始流行习武,以俞大猷的剑经为蓝本,练习棍术。后来,泉州当地还以此为蓝本,发展出了一种叫“扁担拳”的民间武艺。这种武艺主要流行于清朝,因为清朝禁止民间携带兵器,老百姓干脆用扁担作为武器,施展少林棍术,以此习武自保。

    而现在,俞大猷还只是个6岁的小屁孩,比凯撒还小一岁。所以,南少林什么的,还在念经,没有出现大批武僧。而且,俞大猷的武艺,主要学自“荆楚长剑”,而不是什么少林功夫。

    别看武侠里把少林武功夸上了天,但实际上,真正历史上,俞大猷拜访少林的时候,发现当时的少林武功太烂,才传了源自“荆楚长剑”的剑经给他们。甚至,传说中的易筋经,也是明末(1624年)才由天台紫凝道人所创。注意,是道人,不是和尚。少林和尚得到后,吹牛比,说是千年前的阿三达摩所著,是决计不会承认是道士发明的。而老金信佛,自然也在武侠里帮佛教吹了一波。事实上,老金祖上是给满清当官的。而满清,最是尊崇佛教,故意压制汉人的道教。老金作为祖上在清朝阔过的人,自然也偏向佛教些。

    也就是说,真正历史上,明朝时少林的武功还很烂。后来,吸收了俞大猷的剑经和紫凝道人的易筋经后,少林才在武术上有了长足发展。至于少林寺的名声,老金的吹捧贡献巨大。而在武侠里打酱油的青城派和崆峒派,人家其实是不弱于少林的武术流派。但没办法,老金名气太大,少林被捧了,他们被踩了。尤其是青城派,被黑得最惨。一个老金笔下的余沧海,直接把青城派黑出了翔,闹得后来青城派的传人要和老金论武,以为本派武术正名。

    虽然没找到传说中的南少林高手,但孔泰还是通过中间人找到了几名名声好的武术高手押镖白银。毕竟,胡建多山,有山的地方,自然有山贼。为了自保,总会出现一些武术高手的。

    马林不差钱,这次带了很多白银来。所以,他大方地砸钱雇佣了七八名名声好的武术高手,作为押镖的护卫,护送白银进京。

    同时,通过掮客,孔泰还联系上了锦衣卫派驻在胡建泉州的一名叫冯旭的百户,请其帮忙暗中联系刘谨。

    这个年代的泉州,还没开放海上贸易。甚至,琉球国进贡,都走福州路线。因此,此时的泉州并不繁华。而冯旭冯百户被派驻在此,可不是什么美差。他的职责,主要是巡查胡建沿海倭寇和海盗的祸患。而锦衣卫真正混得好的,不是混南北二京,就是混江南的。混胡建的,绝对是被发配的倒霉蛋。

    通过接触,马林和孔泰发现这个冯百户还算厚道,不那么黑心。给了两千两白银,就将其拿下了。然后,马林又给了他500两的“活动经费”,这位冯百户就真的派人通过锦衣卫内部渠道,传递消息回京城了。随后,押送一万两白银的队伍也拿了冯百户开具的内部条子北上了(明朝出县就需要路引,户籍管理很严)。冯百户开的不是路引,他也没那权力。但他开具的是锦衣卫内部通行文书,也没那个地方官差不长眼敢刁难。因为,那些官差比普通百姓更害怕锦衣卫。

    而且,因为这几年随着刘谨掌控朝政,厂卫机构的权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