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6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便。您看,这就是我们打探出来的都铎王朝余孽的名单”

    “临时工”如果马林在这里,估计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临时工”这个词,是“背锅侠”的专用称呼啊

    事实上,北海商会在伦敦的密探有上百人。只是,这三十多人隐藏得不好,凑巧被抓住了。还有六十多人,因为隐藏得好,并未被发现。甚至,伦敦塔王宫内,还有几个北海商会的密探在潜伏呢。

    北海商会培养几个密探不容易,梅特纳舍不得那些探子。他打算,把那三十多人要回来,然后,另外安排工作。

    伦敦城他们是没法呆了,都被认出来了。所以,接下来应该派他们去英格兰别的地方了。正好,也从英格兰别的地方换一批密探来伦敦。

    只是,这一次,让爱德华发现了三十多个密探,很是划不来。因为,爱德华肯定会因此防备马林了

    至于其他被抓的6000人,爱德华可没客气。管你是否清白,先用皮鞭伺候。哪怕你是清白的,也要一通大刑伺候。而凶残的官差们,也试图从这些人口中,找到有用的线索,以作为他们的晋身的资本

    还别说,还真有人受不了酷刑而招供的。但也有不少人屈打成招,被迫承认有问题。然后,认罪的人,都被送往刑场,爱德华在位期间,英格兰第二次血腥的大清洗,开始了

第996章 华夏式“劝进”和封地置换() 
这次清洗,力度非常大。之前,明明只逃走了三千多黑衣人。但最后,抓到的6000壮年男子里,竟然有四千多人被判了死刑。

    也就是说,除了那三千多逃散的黑衣人刀客,有几百人是凭空多出来的,也被判了死刑。他们当中,有一小半人,的确是来路不明的人。比如,有几十个法国密探。

    但是,法国人是不可能承认己方在伦敦安排密探的。因为,英法是仇敌。就算他们去求情,爱德华也不会饶恕那些法国密探的。所以,他们干脆装作不知道。

    另外,还有一些西班牙的密探、丹麦的密探和奥属荷兰的密探,也被揪了出来。这些国家同样同样没吭声,因为,这些密探他们损失得起。毕竟,这些国家家大业大,不在乎几十个人手的损失。倒是教廷的密探,由伦敦的几名主教把人给领走了,而爱德华也不得不给面子。

    至于马林的人能被领走,除了马林是爱德华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外,马林现在是英格兰的伯爵,也能算是自己人了。而一个英格兰伯爵,在伦敦城内安排自己的打探消息的人手,倒也说得过去。当然,要是爱德华知道,马林在伦敦城的密探不是三十多个,而是一百多个的话,估计也会翻脸的。

    当然,就算翻脸,爱德华也不会选择现在。因为,现在驻守伦敦的第五军团的那5000正规军战士,都算马林的部队呢。要是此时翻脸,没准他自己先倒霉。

    但通过这次事件,爱德华终于下定了建立一支真正归他自己掌握的强大军队的决心。为此,他不惜从平民中提拔了一批类似杰纳斯那样的高手,加入到新的军队中去。然后,第五军团被调离了伦敦这都是后话了

    为了彻底铲除都铎王朝的余孽,爱德华下令在全英格兰范围内捕杀那些黑道成员。但凡行事诡秘,游走于黑暗世界的人,都被列入了追捕的行列。一时间,英格兰社会治安水平提高了好几个台阶,几乎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因为,没人敢在这个风头上跳出来作案。只要被逮住,很容易被当做“都铎王朝余孽”给杀掉的

    爱德华此举,倒也间接地造福了英格兰平民百姓,赢得了一定的声望。但因为打击范围扩大化,倒也有不少人被冤杀。比如,伦敦这次大清洗,就有两百多无辜的汉子被冤杀。而他们被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被屈打成招,然后就稀里糊涂被杀掉了

    但此时,爱德华真正忧心的,并不是这些都铎王朝余孽的问题,而是如何接任苏格兰王位的问题

    苏格兰那边的消息,在伦敦城平叛后,就送了回来。当听说玛格丽特。都铎逃跑了后,爱德华非常恼火。但不管怎么说,约翰。斯图尔特死后,加上亚历山大。斯图尔特也被控制住了,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获得苏格兰王位了。

    摆在爱德华眼前的有两条选择——一是拿出当初跟詹姆斯四世签署的王位互相继承的协议,按照协议成为苏格兰国王。

    但因为詹姆斯四世是被刺杀的,而英格兰无法洗脱谋杀嫌疑。所以,利用这一点获得苏格兰王位,可能无法服众。以后,苏格兰可能会反抗不断。

    至于第二个选择,就是利用至今还被关押在伦敦的苏格兰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了。他是除了已经出家为教士的亚历山大。斯图尔特之外血统和苏格兰王室最近的大贵族了。

    如果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能够接过苏格兰王位,并让给自己,似乎更好点,至少,可以洗脱谋杀詹姆斯四世的嫌疑。但是,詹姆斯。汉密尔顿现在还是自己的战俘,这么做,很像是强抢啊

    犹豫不决之下,爱德华写信给马林,并派人用快艇送往北海国,打算让“诡计多端”的马林帮自己做个选择

    马林接到爱德华的信的时候,直接愣住了:

    “搞什么啊,不是早计划好了吗?”

    但看完信后,马林不得不承认,爱德华的顾虑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你之前刚签署了互相继承王位的协议,人家回头就被杀了,别人不怀疑你、质疑你,就有鬼了。

    可是,先让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先当苏格兰国王,在让位给爱德华,也有很大的问题啊

    若是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先当上了苏格兰国王,再让位的话,那么,詹姆斯。汉密尔顿的存在,就成啦爱德华心中的一根刺。作为当过苏格兰国王的男人,哪怕只是当了一天,他对爱德华都是有威胁的。要是有心人利用詹姆斯。汉密尔顿当过苏格兰国王这一点做文章,也有的爱德华受的。

    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呢?事后杀掉詹姆斯。汉密尔顿,这样还是会被人怀疑的。这和被人怀疑杀掉詹姆斯四世没啥区别,还不如用第一条办法呢。

    可是,不杀掉詹姆斯。汉密尔顿,他的存在对爱德华就是威胁。想到明朝灭亡后,很多人利用“朱三太子”的名义起义,把康麻子搞得焦头烂额的

    “绝不能让詹姆斯。汉密尔顿成为苏格兰国王,哪怕一天都不行!”

    但是,如果不通过詹姆斯。汉密尔顿,爱德华如何合理地成为苏格兰国王呢?

    “或许,可以让詹姆斯。汉密尔顿这个继承苏格兰王位的大热门出面,带头支持爱德华成为苏格兰国王?”

    忽然间,一个词出现在了马林的脑海里——“劝进”

    作为一名来自后世华夏的穿越者,马林对“劝进”这个词可不陌生。

    所谓的“劝进”,其实就是那些谋朝篡位的权奸,为了当皇帝,故意搞出来的一个掩人耳目的把戏而已。

    比如曹丕称帝,就威逼汉献帝自己下诏,宣布“退位让贤”。然后,诏书都下达了,可作为当事人的曹丕,这时候却假作谦虚了,表明自己无意谋夺皇位。

    然后,这时候就轮到那些拍马屁的臣子们上阵了。大臣们此时会上劝进表,强烈建议某个不要脸的谋朝篡位的混蛋一定要当这个皇帝。否则,老天都会看不下去啊

    接着,装比的篡位者还要装全套,他会再三推辞谦让,表明自己真不是谋朝篡位的坏人呀

    然后大臣们继续上劝进表——你不干,没人能干得了啊

    如此反复,至少要三次以上,让篡位者装足了比,才会一脸“勉为其难”地接手皇位

    这种不要脸的事情,在华夏已经不稀奇了。但在欧洲,还真没人这样干过。正好,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等一批被关押在伦敦的苏格兰大贵族,也都答应支持爱德华当苏格兰国王了。

    因此,马林决定——推荐爱德华使用曹丕曹贱人的这一招,让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带头,联合所有在世的苏格兰大贵族(反对的肯定被杀了),一起“苦劝”“英明神武”的“爱德华大帝”,一定要接手苏格兰的王位啊

    而且,按照剧本,爱德华也会“义正言辞”地拒绝三次。最后,才“勉为其难”地接手苏格兰王位

    有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这个继承苏格兰王位的大热门人选带头,加上所有活着的几个苏格兰大贵族都参加这事看上去简直天衣无缝啊

    而爱德华再三拒绝的装比行为,也能糊弄住向来喜欢直来直去的欧洲古代人——难道这货真不想当苏格兰国王?要不然怎么会接连拒绝三次?

    至于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这个人怎么安排,马林则是建议——封地置换,将其封地,从苏格兰的阿兰岛,给置换到伦敦附近来。

    这货有苏格兰王室血统,在苏格兰自然能兴风作浪。但把他弄到英格兰来,他就失去了兴风作浪的基础。毕竟,英格兰人肯定不会跟着一个外来的苏格兰王室后裔闹事。只要把他封地弄到伦敦附近,不但让其闹不成事,还方便爱德华就近监视。

    而且,把他的封地,从寒冷贫瘠的苏格兰,换成英格兰南部伦敦附近的温暖肥沃的土地,从道理上讲,还挑不出啥毛病——把你家土地从黄土高坡的旱地换成江南的水田,你好意思不满?

    马林把这两个想法写在信中,让爱德华的密使,乘坐快艇,带回了伦敦

第997章 无耻的表演() 
收到马林的密信后,爱德华大喜过望:

    “马林果然是个诡计多端的人!”

    要是马林听到这句话,肯定会直翻白眼——你能换个词形容么?“足智多谋”多好听

    但实际上,在爱德华眼中,马林就是个诡计多端的人,而不是什么“足智多谋”。根本原因在于——爱德华并不相信马林。

    当初,爱德华借助马林的兵力夺取英格兰王位,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没别人能够帮他做到这件事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爱德华就相信马林了,哪怕他的性命都是马林救的。在爱德华看来,马林所图的,不过是封地。当然,还有让儿子娶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获得英格兰王位的可能。

    总之,马林是外人,一个有着利益诉求的外人。所以,马林不是“足智多谋”的,而是“诡计多端”的

    但是,爱德华又不得不承认,马林的计谋能力真强,总能想到他想不到的好办法。

    对于这个据马林说学自华夏的“劝进”模式,爱德华是真心喜欢。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爱德华“既想抢夺苏格兰王位,又想获得好名声”的不合理的需求。

    虽然说,“劝进”模式真正的聪明人肯定能看得出来。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说白了,“劝进”模式只是糊弄老百姓,收取民心的,免得以后百姓造反。至于大贵族看不看得出来,那不重要,只要苏格兰老百姓被忽悠住了就行了

    最关键的是——爱德华也不需要永远忽悠住苏格兰百姓,只要忽悠住他们十年八年的,等苏格兰局势彻底稳定下来了,就算百姓们反应过来,也迟了。那时候,爱德华在苏格兰的统治都稳定了,造反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只有失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