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就在于短期爆发,这优点也许就是当初在北美野牛发怒公牛面前逃命练出来的

    当然,那是面对人数少的猎手时,北美野牛才敢发飙。要是遇到几百个骑兵,北美野牛又不傻,肯定只能跑路了事实上,北美野牛的60迈的奔跑速度,也是在被北美狼群的追杀中练出来的。可见,北美野牛也不彪,知道危险时该逃命。为了逃命,练出了足以上高速的奔跑速度

    使用30克重的铅弹的发条打火枪,是足以打野牛的了。火绳枪不行,马背上使用不方便,奔跑起来,火绳也许会被呼啸的风给吹熄灭了。

    几百个哥萨克骑兵端着发条打火枪去猎杀北美野牛,足以让那些容易热血上头的北美野牛公牛冷静下来,然后跑路。实在不行,也可以让那些哥萨克学习草原狼骑,发出类似狼嚎的叫声,吓唬那些北美野牛。体重能达到80公斤的北美灰狼,是北美野牛的天敌。狼嚎声,能够让北美野牛感到恐惧

    说到猎枪,马林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后世m870雷明顿散弹枪的资料。后世的猎枪,和一般枪支是不一样的。军用枪支,一般都是线膛枪,打得远,威力大。但在狩猎过程中,打得远是缺点。因为,你无法确定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外是否有人。若是流弹误伤到路人,那就不好了。要是在华夏那种隔几百米必有人烟的地方,贸然使用线膛枪打猎,很容易会让流弹伤到无辜者。所以,一般射击场后面都会有个黄土坡,专门吸收打偏了的子弹。或者,干脆就是封闭的射击馆。

    因此,为了避免误伤,很多猎枪都是滑膛枪,使用专门的猎枪弹

    后世滑膛猎枪的枪弹,一般主要有三种——鸟弹、鹿弹和独头弹。

    鸟弹其实就是铅子——一个很粗的猎枪弹的蛋壳,末端是比较短的铜制发射药底座,包含底火。而前面大部分,都是塑料壳的,里面包含了一堆铅子

    鸟弹的威力很小,打在人身上,一般不致命,但会很痛苦——你能想象一把铅子被喷到你肉里的情节吗?医生在用镊子从你肉里取铅子的时候,你会痛不欲生,更别说铅子还有毒所以,防暴警察就喜欢这种打不死人,但能把人打得想死的散弹枪

    鹿弹的子弹是一堆钢珠,和轴承里面的小钢珠差不多。这种钢珠是可以打死人的,一般用来猎杀鹿等中型猎物,不太危险的那种,也可以用来猎牛。

    而最恐怖的,大概就是独头弹了。和鸟弹及鹿弹不同,独头弹的弹头,不是多枚小子儿,而是单独一枚铅弹头,很重,当然威力也很大。

    比如12号散弹枪的独头弹,光是弹头,就重达37。64克左右,打出去动能很高。所以,一般这种猎枪弹,专门用来打野猪等厚皮的猛兽。

    这种子弹很恐怖,打进肉里,会绞烂一大片,进入体内,肯定致死。

    最奇妙的是,独头弹虽然使用滑膛枪猎枪打出去的,但它的精度却很高。为什么?因为独头弹子弹头部会有一些凸出的阳线螺旋线。所以,即使是从滑膛枪打出来,也能旋转,形成稳定飞行,使得子弹准头提高。

    不过,独头弹的旋转原理和线膛枪子弹旋转是相反的——线膛枪是利用枪管内的火药气在膛线里产生的旋转力,逼迫弹头旋转。

    而独头弹,则是利用子弹头部的阳膛线,迎风飞行时,在空气阻力下被风吹得缓慢地自旋转,产生一定的稳定力偶,让弹头保持稳定。

    只是,因为旋转缓慢,独头弹的有效射程是不能和线膛枪比的。线膛枪子弹有效射程一般都有好几百米,而独头弹的有效射程,只有两百多米。也就是说,使用独头弹的猎人,最多瞄准200米远的猎物,再远,就打不中了

    “哎呀!”马林忽然给了自己一个耳光

    为啥?他在责怪自己之前为啥没想到独头弹啊

第901章 钢芯独头弹(二合一)() 
马林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拿出米尼步枪,因为这种枪的威力太大了。有了这枪,既能伤人,可要是泄密了,也能伤自己。在自己尚未打赢宗教战争并获得足够的领土的情况下,米尼步枪的机密泄露出去,简直就是灾难。所以,马林迟迟不肯“发明”米尼步枪和米尼弹。

    马林原本的打算是——在宗教战争之前忽然推出米尼步枪和米尼弹,然后用强大的火力优势,迅速消灭敌人,抢到足够多的领土。至于之后是否泄露技术,那就无所谓了。

    他敢肯定,只要他推出了米尼步枪和米尼弹,法国人肯定会像得到威尼斯镜子秘方那样,不择手段地得到米尼步枪和米尼弹的机密的。不单是法国,其他国家想要军事强大,也会这么做。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抵抗来自各方的觊觎前,马林并不想拿出技术简单,容易被人剽窃的米尼步枪和米尼弹。也就是说,马林目前不想上马线膛枪,而是要等等再说。

    但是,如果不使用米尼步枪和米尼弹的话,马林的火枪手们有没啥优势。和人对射,基本都是靠蒙。球形铅弹太容易翻滚乱飞了,想蒙中敌人,真的很难。而历史上,欧洲人就靠着互相蒙,用火枪对射了三四百年。后来,英国人悟出了一个道理——站在那里互相蒙,还不如顶着对方火力30步内集火一次,然后冲上去拼刺刀呢

    也就是说,马林现在火枪手的唯一优势,就是不用火绳,不受天气影响,火枪手也不必相互间隔1米,可以排得更密集点。但是,排得再密集,和人对射还是蒙

    那么,在马林不肯推出线膛枪的情况下,使用滑膛枪的巅峰杀器——独头弹,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独头弹威力虽然赶不上米尼弹,可是,在百米内,指哪打哪,不用瞎蒙。150米内,大部分独头弹也是很精准的。而部分工艺精良的独头弹,甚至可以在200米距离上精确命中(当然也要点运气)。

    如果使用了独头弹,那么,马林的火枪手就可以在互相蒙的对射中,不再瞎蒙,而是瞄准了对手使劲收割人头

    尤其是,如果瞄准的都是对方指挥官,那就更妙了

    在近代化军队出现之前,欧洲军队和亚洲军队一样,都是很依赖指挥官的。如果指挥官战死,军队极有可能会崩溃。因此,点杀指挥官,收益是很大的。

    而在这个年代,为了彰显勇气,指挥官们往往会率兵走在比较靠前的位置,鼓励将士,临场指挥。一般而言,指挥官就算不是走在最前面,肯定也在附近。至少,在200米范围内。

    另外,指挥官一般都是骑马的,上半个身子肯定会露出来让你瞄

    所以,有了能在200米内精确点杀军官的独头弹,那么对于战局的影响可就大了。

    另外,马林之所以青睐独头弹,是因为独头弹的工艺要求很高!

    是的,别看独头弹是滑膛枪的子弹,可它的工艺要求是很高的。它把膛线刻在了子弹头部,好利用风力使得子弹旋转

    问题就出在这里

    一般情况下,使用线膛枪的话,一根枪管可以反复使用。因此,即使刻废了一根枪管,大不了再换一根。只要枪管检验合格,上了战场,一般是不会出啥大问题的。

    可独头弹不一样

    独头弹把膛线刻在了子弹上,如果膛线刻歪了,那就惨了,直接也会飞歪了,造成打不中目标。

    因此,独头弹头部的膛线,必须刻得精确而又匀称,绝不能有错。不然,就达不到利用风力的目的了。而且,还是每一颗独头弹都必须如此。

    这样一来就难了,别说16世纪初的制造水平了,就是20世纪抗战时期土八路的兵工厂里,也绝对达不到这种要求。而达不到要求的后果就是——子弹无法精确命中

    更要命的是,这个年代子弹是铅做的。铅是什么玩意?软的啊!要是运输途中磕碰一下,碰坏了阳膛线,子弹就废了。

    所以,后世的猎枪弹独头弹,独头都是密封包装在猎枪弹的硬塑料壳内的,不让磕碰。可现在火枪手啥习惯?都是从包里摸出铅弹,让后用铁通条粗暴地往枪管里捅的。这么对待,肯定会把铅做的独头弹搞废了。因为,独头弹阳膛线正好在子弹头部啊,正好挨铁通条的捅

    另外,这个时代欧洲工匠制造物品,质量控制也很松,很难做到精确生产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的独头弹。不像后世直接用数控自动机床生产,精确度很高。

    不过,马林不怕精确度问题。大不了,走高端路线呗。而且,自从推广了游标卡尺严控质量后,北海国机械制造的精度大大地提升了,绝对远超同时代欧洲其他国家。现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精度还是毫米级,而北海国的制造精度,已经达到0。1毫米级了。当然,这是制造精品时的要求,废品率也是很高。但是,这很适合生产独头弹这种高要求的东西。而且,高精度的玩意儿,也能对其他欧洲国家形成技术壁垒。

    只是,貌似制造独头弹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啊虽然量产比较麻烦,可小规模制造,难度却是不大的

    说做就做,马林找来达芬奇,帮自己花了一张精密的图纸,也就是独头弹的图样。

    为了能达到尽可能远的有效射程,马林将独头弹设计成了“头部有阳膛线,尾部带尾翼”

    的两种技术二合一的外形。有阳膛线和尾翼两种稳定飞行的设计一起作用,子弹飞得更稳,有效射程自然更高。

    图纸是很好画的,毕竟马林是绘图能手,而达芬奇更是画图圣手。只要注意阳膛线对称,也就没啥了。

    但是,将其转化成实物,不要太难哦。在现代,只要把图纸数据输入电脑,然后数控机床就能轻松给你切削出来。可这个手工的年代

    马林找来了几个擅长雕刻的木匠,日夜按照图纸,用木头雕刻独头弹原型。雕刻好之后,他亲自用游标卡尺一个个地测量

    如此,在雕刻废了上千个失败品后,马林终于得到了5个合格的成品。

    然后,马林又找来了制陶的工匠,让他们调制陶泥。调制好陶泥后,马林把5个合格的独头弹木头模型插入陶泥中,得到了模型空间。然后,他又让人使用很薄的刀片,把风干了一会儿的陶泥模型,从中间一切为二。再接着,这被分成两半的陶泥模型就被送入炉子里烧制了

    用同样的方法,马林制作了一百个陶范。但最终验收后,只剩下了7个合格品。不过,这也够用了。

    有了陶范,制造独头弹就简单了——马林把两半陶范合二为一,然后浇入熔化的铅液。等到冷却好后,掰开两半陶范,就得到了一枚独头弹。

    可是,在尝试装填和检验效果时,马林遇到了很大的难题。这和他之前想的一样——装填容易把独头弹弄变形

    因为是前装滑膛枪使用的,独头弹同样需要用铁通条捅进枪管。可是,铅制的独头弹那么软,哪能用铁通条硬捅啊?铁定会给捅坏了的而一旦捅坏了,那就打不远了

    如何把独头弹安全地捅到枪管底部?这个问题困扰了马林很久

    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很大——既然尾部改成了类似迫击炮弹的尾翼,那么,尾部可能无法让子弹做到闭气了。而且,塞纸团或皮革垫底也不行。因为,火药在突破纸团或皮革的保护后,力作用到子弹身上,还是会有问题。细小的尾翼,无法承受足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