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两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皇城飞奔,从皇城前院,直奔禁宫。一来,是请皇帝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来,就是请皇帝授权调兵了。

    内阁虽然权倾朝野,但不包括兵权。内阁想要调兵,必须有皇帝授权。必然,是无法随意调兵的。尤其是京师的兵马,调动制度尤其严格。必须由皇帝授权,内阁发文,再发函至兵部,由兵部批准后再发文给五军都督府,才能调动京中的兵马。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谋反,毕竟,内阁权力本就很大。若是能不经过皇帝就调动兵马,岂不是能轻易发动兵变?

    作为内阁大佬,李东阳和王鏊进宫还是很容易的。但进入宫中后,二人却找不着皇帝。一番打听,二人才得知——皇帝去了皇城西北的兵仗局去了

    联想到炮声就是西北方向传来的,此时,已经传来了十几轮炮响了,王鏊顿时面如死灰:

    “完了,皇上去兵仗局,偏偏那里传来炮声,岂不是说,皇上中了叛军的圈套?”

    说完,王鏊脱下碍事的官服,从院子里拿起一根棍子,大吼道:

    “众将士,皇上可能遇险,快随老夫去救驾!”

    李东阳被王鏊如此狂放的行为惊得目瞪口呆,但他还是比较清醒的,于是劝阻道:

    “济之,你是文官,如何能打得过叛匪?还是随我去兵部调兵去吧!”

    王鏊也清醒过来,自己虽然懂军事,可也是个文官,而且一把年纪了。遇到随便一个乱兵,估计一刀就劈了自己了。于是,他赶紧拉着李东阳往兵部方向跑。

    不过,二人还没跑到兵部,就见远处跑来一个太监,边跑还大呼道:

    “误会了,二位阁老!误会了!”

    等那太监追上二老,说明了情况后,李东阳和王鏊脑门上顿时全是黑线:

    “你是说,是皇上在皇城内试炮?”李东阳此时恨不得掐死面前这个小太监。

    而王鏊直接大怒道:

    “这也未免太过儿戏了!这里可是皇城,如何能够随便开炮?走,宾之兄,我们去兵仗局找皇上理论去!”

    说完,王鏊拉着李东阳直奔兵仗局,去喷皇帝去了

    当王喷子拉着李滑头到了兵仗局靶场的时候,熊孩子正在拍手:

    “好,果然是利器,居然能轻松破墙!”

    此前,正德帝让工匠在百步外的地方临时砌了一道围墙,还在墙上抹了厚厚的一层黄泥,以防止跳弹和加强抗炮击能力。

    但没想到,仅仅三轮炮击,9个铁球不仅全部命中百步外的矮墙,而且还把矮墙给轰破了继续轰,整面矮墙都垮了

    毕竟是临时砌成的围墙,而且砖头是用黄泥粘合的,没有用标准的糯米汁和红糖等高级粘合剂。但是,矮墙厚度也是足够的,加上还摸了厚厚的黄泥。换做明军用的短身管土炮,就打不穿,但佛朗机炮仅用三轮就破墙,实在出乎正德帝的预料。

    但是,熊孩子刚刚拍手赞叹完,一转头,就看见了满头黑线的李东阳和王鏊

    于是,熊孩子尴尬了

    面对两位内阁大佬,年少的正德帝还是有些犯怵的。现在的正德帝朱厚照还不是后来说一不二的武宗,还只是个熊孩子。面对德高望重的老师李东阳,以及战斗力爆表的大喷子王鏊,熊孩子还是有些心虚的。

    不过,熊孩子虽然喜欢胡闹,但脑子并不笨,相反很聪明。眼看两位大佬要爆发,熊孩子眼珠子转了转,顿时想到了对策:

    “咳咳那啥两位爱卿,朕刚才只是在试炮呢”

    “试炮?”王大喷子怒了

    “陛下,哪有在皇城内试炮的?无论工部军器局,还是内廷兵仗局,最多在城内试火铳,哪有在城内试火炮的?刚才皇城一片混乱,老陈和李阁老还以为是发生兵变了,吓得到处跑,就差去兵部调兵平叛了!”

    熊孩子自知理亏,于是行了一礼道:

    “是朕考虑不周,不过,王阁老,这番鬼进献的火器果然不同凡响了。您是懂行的,可否帮忙点评一下?您看,之前朕派人砌成的矮墙,居然被轰垮了,真是军国利器啊!”

    熊孩子知道李东阳喷人的段位不高,最难缠的还是王鏊。但熊孩子同时也知道,王鏊这人,对军国大事比较关心。于是,干脆利用枪炮,来转移王鏊这个军迷的注意力。

    果然,耿直的王鏊上当了。王鏊其实早就想见识这批枪炮了,可惜毛澄死死地把这批枪炮扣在礼部库房里吃灰,他也无缘得见。

    如今,熊孩子故意转移他的注意力,老军迷王鏊一时间也被转移了注意力,去察看那些枪炮去了。

    “王阁老,您看,这是火绳枪的靶子,上面弹孔如此密集,而且是三十步的距离打出的成绩。可见,这个西洋番鬼的火枪,还是很厉害的,比我大明的三眼铳要厉害啊”

    “您再看看这个佛朗机炮可谓巧夺天工啊西洋人也真机灵,居然想出了字母铳的办法,用小子铳装填火药和铁弹,然后塞进母铳中激发。如此,装药方便无比啊”说着,正德帝还亲自用手比划给王鏊看。

    王鏊听了,也是连连点头。然后,和熊孩子热烈地讨论起了火绳枪和佛朗机炮的技术问题

    李东阳一看歪楼了,脑门上黑线更多了于是,他咳了咳,提醒王鏊

    王鏊听见李东阳的咳嗽声,再一看,李阁老正对自己挤眉弄眼顿时,他也领悟了过来——尼玛,自己被小皇帝带跑偏了

    于是,他正色道:

    “陛下,就算西洋枪炮犀利,也不能在皇城内试炮啊!”

    正德帝一看转移注意力大法被破解,只好无奈狡辩:

    “那啥朕也是见猎心喜,所以才迫不及待试炮的”

第771章 枪管是个技术难点() 
“见猎心喜?陛下,这可不是玩闹啊!炮者,国之重器,岂能轻易动用?更何况,是在这皇城里?”

    “要知道,刚才的炮响,让很多大臣还以为发生了兵变呢!差一点,就出大乱子了!”

    “不至于吧”正德帝小声道。

    “怎么不至于?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这皇城炮响,和周幽王点燃烽火,有何区别?”

    “臣敢肯定,此时京中很多文臣武将都想着要来救驾呢,还请陛下赶快派人安慰众位臣工,否则,京中必然产生混乱。”

    “这样的事情若是多次出现,必然会像周幽王那般,若是有真正的叛贼携炮反叛,到时候反倒无人理会了”王鏊发挥了王大喷子的战斗力,卖力地喷着小皇帝。至于李东阳,喷人的段位不够,于是干脆当起了王鏊的啦啦队。他虽然圆滑,可在这个问题上,他还是坚定地支持王鏊的。

    半天后,小皇帝的脸上,满是王鏊的口水。偏偏,犯错的小皇帝还发作不得。刘谨一看,忙掏出手帕,跪着上前给小皇帝擦脸。

    然后,王喷子顿时找到了新目标:

    “你这阉贼,定是你蛊惑陛下在皇城内开炮的!陛下,请诛此贼!”

    小皇帝虽然胡闹,但人还是很讲义气的。而且,这事的确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刘谨之前还劝过他呢。于是,他挥挥手道:

    “王阁老,此事和老刘无关,是朕坚持要在这里试炮的。不过,听王阁老一番教导,朕也是幡然悔悟。所以,朕决定,把试炮的场所,搬到西山大营去。那里人烟稀少,正好适合试炮。”

    “您还试炮”

    “王阁老”正德正色道。

    “难道您没看出此炮的优秀远超大明火炮吗?大明火器不如蛮夷,乃是我大明的耻辱。所以,朕决定仿制此炮,也算加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也算维护天下的安危,这难道有错?明日早朝后,朕决定去西山大营继续试炮。另外,朕会带上内廷兵仗局和工部军器局负责造枪炮的官员和工匠,让他们好好看看,以便学会这两种犀利火器的造法。若是大明也会制造这两种犀利的火器,必定能强军”正德帝满脸认真地说道。熊孩子虽然有些胡闹,但是,却不是不懂道理的人。

    此番道理说出来,王鏊也深受震动。沉默了一会儿后,王鏊忽然道:

    “那么,陛下,明日去西山大营,请带臣一起”

    然后,王大喷子这个军迷,就暂时偃旗息鼓了而熊孩子,也意识到错误,连忙派手下,去京中四处辟谣,以免人心惶惶

    不过,这事没完。第二天早朝,满朝的喷子都激动了。王喷子偃旗息鼓了,可毛喷子毛澄还在啊

    然后,以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一大群号称忠臣的清流文官,特别是那些言官,跟打了鸡血似的,轮番上阵,狂喷小皇帝在皇城开炮的恶劣行径。

    然而,熊孩子也是个滚刀肉。在正德帝执政前期,也就是权威尚未建立的阶段,熊孩子对付群臣的招数就是——坚决认错,死不悔改

    也就是表面上认错态度非常好,但一转眼,什么谏言全忘了

    当然,大事上熊孩子也不糊涂。之前在皇城内开炮也是他一时冲动,这次以后,他肯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然,肯定又会被狂喷一波。

    就这样,第二天的早朝,就在大臣们组团狂喷小皇帝的浪潮中度过了。好在,小皇帝是坐在龙椅上的,离大臣们比较远。要是靠太近,大臣们的口水沫子估计能把他淹了

    散朝后,正德帝先吃了午饭。午休后,他直接派人去工部,通知工部负责制造枪炮的军器局官员和最好的造枪、铸炮的工匠,偕同内廷负责枪炮制造的太监和最出色的工匠们一起,奔赴西山大营。当然,王喷子也跟着一起去了

    西山大营在山里,此时这里空旷无比,想怎么打炮就怎么打炮,不用顾忌什么扰民。因为,这里根本就没啥百姓。

    所以,正德玩得更大,让40门青铜炮一字排开,使劲轰。结果,地动山摇,场景极为壮观虽然没有像后世炮兵训练那般削平小山头,但也把靶场前面的树林,砸断了好多树木

    “果然是利器啊!射速还很快!”军迷王鏊抚须赞叹道。

    “那么,我大明能制造吗?”正德帝满脸认真地询问工部军器局和内廷兵仗局的管事官员和太监。

    然后,工部军器局的官员和内廷兵仗局的太监纷纷叫来属下的铸炮熟练工匠,询问他们是否能做到。

    这些老牌工匠们凑在一起商量了好一会儿后,回答道:

    “能,但是子母铳契合较为困难,可能报废率较高”

    在古代华夏,工匠们可是没有什么统一标准的,也没有游标卡尺严格控制产品尺寸。所以,铸造枪炮有点跟着感觉走。但这也造成了枪炮的口径不一。(也不是一直没标准,秦军重用墨家的时候,制造器械非常严格。但儒墨两家有仇,墨家后来被儒家干掉了,标准就没了。)

    而马林早早地在北海国推广了游标卡尺,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验体系。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加上游标卡尺的推广,使得工匠们能够加工出比较精密的部件。

    比如,佛朗机炮的子母铳。单独造可能很简单,但是想要造出非常契合的子母铳(也就是子铳和母铳契合很好,不怎么漏气),却是很难的。因为,大明工部没有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也没有游标卡尺。所以,工匠们说,想要造出相契合的字母铳很难,报废率高

    事实上,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