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枪口略微下压,瞄准这群敌人的胸前打!”

    于是,第二排火枪手纷纷把枪口下压

    “砰——砰——砰——”

    果然,第二轮射击给倭寇带来了更大的伤亡——十几名倭寇中弹倒地

    但这群倭寇依然没有收到影响,在侥幸未中弹的武士首领藤田菊次郎的带领下,剩下的倭寇高呼着“板载”,继续挥刀向前

    “第三排,瞄准——”

    “开火——”

    三段击打完了,原先三十多名倭寇武士,顿时只剩下了四个人,包括那位藤田菊次郎在内。但是,火枪队也出现了短暂的空档期。因为,第一排火枪手的装弹尚未结束

    于是,在威塞特的命令下,两边共40名长矛手,手持4米长的长矛,向那四个幸存的倭寇武士左右包抄过去

    四十个长矛手,打四个倭寇,大家都认为稳了。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这四个倭寇武士,虽然身材矮小,但身法异常灵活。虽然那么多长矛捅过来,但他们不慌不忙地躲闪。仗着自己身高矮小,他们灵活地躲避着几十支长矛的捅杀

    而且,他们手里的倭刀非常锋利,竟然砍断了几根长矛

    “肥前一刀流!”在斩断了一名北海国水手的长矛后,武艺高强的藤田菊次郎顺势欺身上前,大喝一声,并一刀抹在那名断矛的水手脖子上,当场杀死了这名倒霉的水手

    当战斗结束的时候,哥伦布和孔泰吃惊地发现——40名长矛手对付这4名倭寇武士,虽然最终把他们都杀了,可本方居然有3名水手被杀,5名水手被砍伤

    “好凶悍的敌人!”孔泰吃惊道。

    “是呀,虽然身材矮小!”哥伦布也点点头。

    这时,孔泰忽然想起,马林在教他们汉语的时候,顺嘴提过一句——对付倭寇武士,最好用枪,或者是板甲骑士。(当然,马林没有说,鸳鸯阵也很适合。但他没搞鸳鸯阵这种东西,也就没必要提了)

    用枪不用讲,刚才的战果证明了一切。而板甲骑士,本身武艺也很厉害,而且板甲可以抵挡倭寇的刀,可以大占上风

    而威塞特,也总结出了一点——那就是,打倭寇时,火枪手们必须枪口稍微下压,不然打不中毕竟,对方有点矮

    要知道,在日本后世大力推行喝牛奶长高高的政策之前,日本人身高的确不高。即使是抗战时期,日军士兵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身高一般也只有1米6几。而且,是1米6小几居多。如果有身高一米七几甚至一米八的鬼子别猜了,那是朝鲜鬼子

    看着三名死去的水手,孔泰顿时有些头大。那5名受伤的水手倒是好说,因为,船上准备了大量的金创药、酒精和纱布。刀伤看着恐怖,但只要不砍到要害或血管动脉上,并且做好消毒,保证不感染,其实没什么大事。

    幸运的是,受伤的5名水手,虽然伤口很深,其中一人还被锋利的倭刀削掉一块肉,可却没伤到要害。在经过紧急处理后,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就没啥事了。但当场被砍死的三位倒霉蛋,就没法子了

    于是,孔泰决定,按照马林军中的办法——火化,把骨灰带回国

    事实上,基督徒并不流行火化,而是推崇土葬。但是,孔泰曾听马林解释说——如果船队带着装有死人的棺材回国,半路上很容易滋生瘟疫。一旦滋生瘟疫,船上其他人也跑不掉

    所以,为了不让死人妨害道活人,马林的态度是——战死者火化,带骨灰回国安葬或者,就地土葬而且,马林给每个士兵自己选择的权利,选择自身战死后火化带骨灰回家还是就地土葬

    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火化带骨灰回家,因为,士兵们相信,回到家,灵魂才会得到救赎

    就在孔泰发愁的时候,那50多名逃命的难民,在一位50多岁的老者的带领下,来到了哥伦布和孔泰面前

    只见那位老者来到身穿华服的哥伦布和孔泰面前,弯腰作揖道:

    “老朽刘老根,代表鸡笼村的幸存者,写过两位大人的救命之恩了。”老人用的是不太熟练的大明官话,但孔泰也能听懂了。

    听到老者的话,孔泰惊奇道:

    “你懂官话?”这由不得孔泰不好奇。在广州的那段时间,孔泰发现,大明朝的村民们,一般说的是方言,他都听不懂的。只有那些官员和身份高的读书人,才懂得官话。

    可是,这里是东番岛,并非大明本土,居然还能遇到个会说官话的老头,实在太罕见。按理说,这边应该都是番民才对。不过,看这老头的穿着,有点像大明百姓啊,还会说官话

    刘老根翻了翻白眼,心说——你一个黄毛碧眼的番鬼都会说官话,老夫会说官话奇怪吗?

    但他还是耐着心解释道:

    “老朽年少时,也曾读过几年私塾,虽然学业不精,不能考取功名,但也会说一点官话!”

    “原来如此”孔泰恍然大悟,但随着疑惑地问道:

    “听老丈的的谈吐和穿着,应该是大明百姓,怎会出现在东番岛?”

    老刘头叹了口气,解释道:

    “不瞒这位大人,老夫和同村的几十人,原本居住在胡建兴化府莆田县海边的小刘庄。弘治十二年(1499年)四月,莆田发大水,山崩水溢,老夫带着乡民,乘坐十几艘渔船出海避难。原本想北上的,但遇上大风,被吹到了东番岛来偶然发现此岛,就带着幸存的几十人在岛上安家落户,六年下来,倒也安乐可惜遇到这群倭寇海盗今日被海盗杀死十几人,只剩50多人了若非遇到大人的军队,恐怕全部要命丧于此了”说完,又朝两人深深地作了个揖

    “不用客气,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乃泰西北海国出使大明的船,正好路过这里。解救你们,不过顺手之劳而已。不过,老丈,你们为何不登上大岛呢?在这个小岛上,能开垦的土地很有限啊”

    的确如此,社寮岛总面积不过一百多公顷。其中,有66公顷在后世被划为了和平岛海洋公园。公园里,主要是海边的怪石也就是说,这座岛,最多能开垦出三四十公顷的耕地出来。就算全开垦出来,刘老根的全村大几十号人,每家也就十来亩地啊而看岛上的开发度,似乎岛上的耕地,给鸡笼村的村民平分,每家只有五六亩地的样子

    身为鸡笼村村长的刘老根叹了口气道:

    “我们也想道河对岸的陆地上去种田啊,可是,那些番民不准啊!我们试图上岛,但被他们赶回来了啊!我们就这么点人,打不过番民,只能窝在这个小岛上种田了!”

    “原来如此”

    说白了,是鸡笼村这群流亡的汉民打不过主岛上的土著番民啊。要是能打得过,他们早就登陆去抢夺基隆河畔的肥沃土地去了

    至于为何叫鸡笼村,据说是几年前逃往到此时,和当地人土著人打交道,问他们地名,那些土著就说教鸡笼于是,新村子的名字干脆就用闽语的鸡笼给这里命名了

    也就是说,在社寮岛上,孔泰他们无意间救下的,是一群大明难民不过,这群难民逃到社寮岛上后,发现当地可以耕种。而在这里耕种的话,因为不受官府管辖,不需要缴纳赋税,也不用服徭役。于是,全村人干脆就在这安家不走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虽然住在孤岛上。四周的水面可以抵挡住台岛本岛上的土著,却挡不住擅长航海的海盗。

    如果没有孔泰带军队出现,鸡笼村今天就要成为历史了毕竟,那些倭寇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第749章 拉拢鸡笼村() 
通过交谈,孔泰惊喜地发现,这个叫刘老根的鸡笼村的村正,是一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刘老根不但掌握莆田方言和不太熟练的大明官话,还懂得一点当地本岛上的土著语言。毕竟,他在这里住了6年,没少和当地土著打交道,也就学了当地土著语言,以方便和当地人交流。

    于是,孔泰就起了拉拢刘老根的心思

    孔泰的想法是——即使亚美利哥带着船队从美洲出发来到社寮岛,但若是没有翻译,也难以和大明和当地的土著打交道。因为,语言不通啊

    而有了刘老根的帮忙的话,一旦社寮岛上的城堡修建好,北海国驻军就可以和岸上的当地土著直接打交道了。毕竟,以刘老根的语言水平,很适合当个翻译。亚美利哥本身肯定会带动汉语的翻译,但他带的翻译肯定和孔泰一样,只懂和大明官话接近的普通话,根本无法和当地土著交流。而有了刘老根这位语言高手,就可以顺利和当地土著贸易和谈判了。这样,也能省不少事。

    而且,有刘老根和他带领的幸存的五十多名村民种地,还可以给新建的城堡的殖民者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要知道,这次鸡笼村遭到倭寇突袭,虽然死了十几人,但死掉的多半是跑得慢的倒霉蛋,或者跑不动的老弱。而大部分壮年男女,基本都带着孩子跑出来了。也就是说,现在鸡笼村壮年劳力并不缺,可以给殖民者供应粮食。

    可以说,只要拉拢了刘老根和他的鸡笼村,对于北海国在社寮岛上设立基地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前提是,刘老根同意

    于是,孔泰试探地问道:

    “老丈,我们北海国若是在这吉隆岛上建立一个据点,不知您有何看法?”

    “贵方要在鸡笼岛上建立据点?只是不知贵方建立据点所为何事?还有对不对我们鸡笼村的村民征税啊?”

    刘老根的反应很快,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还遇到倭寇,鸡笼村肯定要完蛋了。所以,能拉北海国的军队来保护他们不被倭寇侵略,

    但是,刘老根担心北海过的军队奴役鸡笼村的百姓。于是,他问道:

    “贵国在岛上站稳脚跟后,是否会对我鸡笼村的百姓征收赋税?”

    孔泰想了想后,觉得收不收鸡笼村的赋税,其实区别并不大。毕竟,就算收取赋税,这点人,也收不到几个钱。

    而且,若是获得了刘老根等鸡笼村村民的帮助,将会大大方便北海国在社寮岛上站稳脚跟,并能得到一个稳定的粮食供应点。

    于是,孔泰最终答应了刘老根的讨价还价,愿意在控制了东番岛后,放弃对鸡笼村的赋税征收和徭役摊派。

    为此,孔泰还特地给刘老根写了一封介绍信,以转交给下次抵达基隆的亚美利哥一行。想必亚美利哥一行看到自己留下的信件,肯定会善待鸡笼村的这些百姓。

    收好信件后,眼看着哥伦布的船队将会出发离开,鸡笼村村正刘老根担忧地说道:

    “也不知道我们鸡笼村能不能坚持到贵国下一支船队的抵达啊要是再来一股倭寇老朽怕”

    孔泰皱了皱眉,心说还真是这么回事。自己的船队离开,下一次若是再有倭寇登陆,以鸡笼村的能力,肯定抵挡不住啊

    于是,看了看之前被倭寇攻占和焚烧的鸡笼村村寨,孔泰建议道:

    “刘老丈,这岛上石块不少,你们可以开采石头,修建一个小点的高大的石头围墙嘛”

    “石头围墙”刘老根想了想,好像还真可以。社寮岛上大部分是怪石嶙峋的海岸地区,石料来源丰富。若是花费足够的人工,还是可以获得大量石块的。

    之前,鸡笼村之所以没有修建石头围墙,是因为他们也没想到会有倭寇出现和袭扰。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